恩师和师父的区别(师傅还是师父)
“师傅”和“师父”,一个字的区别,其中却有很深的奥秘与人情世故。
“师傅”与“师父”是两个与教师密切相关的概念,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不了解“师傅”与“师父”区别,往往混用这两个称呼。
那么我们该如何定义“师傅”还是“师父”呢?
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很多人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尴尬,不知道该使用哪一个词。
其实,“师父”的基本含义与“师傅”基本相同,泛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是徒弟对传授技艺老师的尊称。
二者之间区分时可认为“师傅”与“徒弟”、“师父”与“弟子”而使用,后者含有“父”与“子”的感情色彩。
由于古代为师者一般为男性,故将“师”比作“父”,但久而久之“师父”已成固定用词,实际用法并不限于男性。
生活中,父母教会我们行走、语言、人生道理,使得我们不断成长与成熟,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许多问题。
常言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像自己的父亲一样,拜入门下便视为亲人,教授自身所学,将自己继承的手艺继续口耳相传的传承下去,经久不衰。
在古代,许多手艺都是秘密,各家各派都会遵循“传内不传外,传子不传女”的师训。
正因为这样的“愚昧规定”,导致了一些手艺失传,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许多古代经典的文化瑰宝变成了稀世珍宝,如今想去再造已不踪迹可寻。
如今,师傅和师父常被混用,但是意义却大有不同。“师傅”可随处使用,没有特定的泛指对象,而“师父”的用途相对窄一些,特定指代某些人。
玉雕行业中,普遍存在的都是师徒口耳相传的,虽说有理论可行,但是多数时间还是由师傅(父)直接教授的。
所以,笔者认为,玉雕师傅(父),更应该以“师父”相称,如父母一般,教会自己一门“吃饭”和“行走江湖”的技能,也算是有亲情般的存在了。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玉雕行业中,师傅教会你认识工具,并熟练驾驭;教会技法,并熟练运用;教会题材,并随机应变。
学习,并不是全盘照搬,而是应该在多年的创作中逐渐衍生出自己的“东西”,赋予自己的思想,这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学习。
很多时候,我们第一选择的师父并不是我们心中想要的,但是笔者想说,不管如何,我们都应该尊重每一个师父(部分不尊重徒弟的除外)。
玉雕创作需要用心,师父教授需要用心,徒弟学习更需要用心,方能把这一技艺传承下去。
许多行业的拜师过程,会经历很多考验才有机会,或多或少也会有一些正规的仪式,玉雕师拜师学艺有些什么仪式也无法考究。
笔者认为,还是有一些仪式比较好,这样能给学徒传授一些祖训,对于玉雕文化也有一些了解,便于很好的传承玉雕文化,而不至于学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几天坚持不了就跑了。
路过要留痕,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样的见解,欢迎留言交流、探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