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渣到学霸真的能圆梦北大吗(我的高考崔智清)

澎湃新闻记者 韩晓蓉

【编者按】

7月23日傍晚,大暑节气,2022年上海秋季高考成绩公布。

今年上海高考因疫情延期一个月举行,高考成绩也晚了一个月发榜。经历了网课、封控、延期,一群Z世代考生们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成果,步入人生新旅途。

借放榜之际,澎湃新闻推出“我的高考”系列,邀几位今年的高考考生聊聊过往,谈谈理想,不光纪念这场高考,也纪念这段自我意识萌发的青春岁月。

崔智清:高考总分631分:语文130分、数学149分、英语142分;选考科目210分(物理A 、化学A 、生物A )

从学渣到学霸真的能圆梦北大吗(我的高考崔智清)(1)

崔智清。 本文图片 受访者供图

7月23日傍晚高考成绩放榜之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交大附中”)高三(8)班的崔智清正坐在沙发上看着美食节目,当知晓高考成绩单的一刹那,她的第一反应是“考得还不错,应该能去理想学府了!”

崔智清的理想学府是北京大学,查询到高考成绩的当晚就签约了。

“如果问北大什么最吸引我,我的回答可能会很奇怪,因为它并非北大的任何一个具体学科。相反,我被北大通识教育的教学理念深深吸引着。”在崔智清看来,青年人不应该被太过于专业化与精细化的知识所局限,仍应对自然、对世界、对人性怀抱着赤子般的好奇。

好的教育不在传授,而在于鼓励与唤醒。崔智清就读于交大附中英才班,高中三年她不仅没有被书山题海压倒,更是在良师益友们的引导下,激发出了更强的学习内驱力。“只要有学习的自主性,在哪里学习都一样。”

高考只是短期目标,探索求知成为习惯

“我们班级氛围非常好,我很喜欢我们班级。”高三的学习,让崔智清体会最深的是班级氛围的积极影响。

她所在的高三(8)班班主任是上海市化学特级、正高级教师李可锋,副班主任是曹益诚。李可锋为班级确定的奋斗目标是“高品德、高修养、高学识”的未来社会精英,形成了非常好的氛围,有利于班级整体的全身心发展。在交大附中,师生是一个共同进步的联合体,高考只是短期目标,培养受益一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更为重要的环节。学习不仅仅是一段知识的积累,更是厚植情怀、锤炼品格、考验意志的过程。

她在高一升高二的假期自学物理竞赛,当时花了两个月啃完了四五本板砖那么厚的物理书,这不仅加深了她对物理的认识,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她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获得了上海市物理竞赛二等奖。

崔智清说:“我想这正和交大附中‘自主探索,相互激发’的理念相吻合。一时一地的知识可能会随着光阴流逝而黯淡,但‘自学’等能力却会让我受益终生。”

当探索求知成为一种习惯,崔智清感叹“高中三年是我蜕变的三年”。她很感谢交大附中营造的这种学习氛围,物无声又意义深远。

有人说这届考生好难,人生的大考前还穿插了疫情的大考。

对于崔智清说而言,高三总体来说是心理和智力的双重成长。“高三最大的要义在于学会如何去独自面对压力,处理压力,并且在压力下蓬勃地生长;同时,疫情带给了这届高三学子一段特殊的封闭时光,我被局限在一个相对孤立的物理空间里,因为缺少与同龄人的交互,开始实践德尔斐的那一句‘认识你自己’,并且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更有力也更健全的人格。”

对于网课和复学,崔智清的态度是顺天承命,“因为这完全不由我决定,只要我有学习的自主性,在哪里学习都一样。”

正如名字里的正本清源,崔智清的学习方法就是不断探索知识的本源、寻求其规律,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网络,方能一通百通,以不变应万变。

不同学科用不同学习方法,阅读成为“助攻”

问起崔智清的高分小秘诀,她说作为一名理科生,自己相对优势的科目是数学,她认为自己并非“天才选手”,学好数学的关键在于做错题本,错题本可以使刷题的效益翻倍。同时,做错题本也并非简单的抄题、空一段、写过程,她会把每道题看似冗长的步骤拆分成更小的版块,每个版块背后都有一个更本质的数学原理或思维,把它们都理解了,编织成一个知识网,就能一通百通。

崔智清的英语一考成绩是142分,她的外语学习经验就是尽量多接触原版读物,听力主要听B站上的无字幕TED演讲,阅读是根据个人喜好读原版小说,作文则是多背单词,积累好词好句好表达。

三门选考科目物理、化学和地理都取得了A+满分,崔智清说:“物理一直是我最热爱的学科,探索自然界背后的根本奥秘,谁不喜欢呢?加上我学过物理竞赛,有更健全的物理知识体系,因此选物理是水到渠成之事。”

化学曾经是崔智清的弱项,化学老师多次和她讨论学习方法,使得崔智清从化学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化学的发现式、研究式学习,成绩也稳步上升,坚持之后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阅读是崔智清的爱好,也成为了她应对各种大考的助攻,高考结束后她的阅读之旅也没有停歇。

高考结束后仅两周的时间,她就读完了《分成两半的子爵》《夜航西飞》《人性的枷锁》《疾病的隐喻》《生命不可承受之轻》《笑忘录》《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这些书,目前还在读《AI 3.0》和《伟大的博弈》。

除了阅读,崔智清的兴趣爱好也很广泛,高考一结束她就报了一个街舞班。读高中前,她喜欢骑马,会每周去学马术。她还准备高三暑假重学一下摄影,买了一台相机在家自学摄影和后期,希望作为以后大学生活的一个乐趣。假期后半段,她准备边旅行边读书,顺便系统地学习完摄影后期。

崔智清的家长表示,作为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独立空间,不应该特别介入与干涉孩子的学习与生活,而是把所有的选择权都交给孩子,允许孩子去试错、去经历挫折、去拼搏,最后总能获得成长。

被北大通识教育理念深深吸引

“北大从来都是我床头的白月光。”高考志愿,崔智清也只填报了北京大学一所学校。

在查询到高考成绩之后,她第一时间联系了北大招办,招办老师立即让各系学长学姐给她介绍了专业,“当晚就签约了,简单迅速!”

从学渣到学霸真的能圆梦北大吗(我的高考崔智清)(2)

崔智清(左二)高二时和同学们一起在北大研学。

此前,崔智清在给北大写的推荐信里这样描述她的初心:“18岁,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一个挑战与抉择——我将在哪里度过我的青春四年?我希望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北大。一位诗人曾说‘你所待过的城市都会成为你性格的一部分,就像你所爱过的恋人一样。’我想对于高等学府亦然,我愿意让北大这所园子中的理想主义浸染成我生命的底色。”

崔智清喜欢北京大学浓厚的人文底蕴和自由的通识教育理念。在她的认知里,一个十八到二十二岁的青年人尚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他们不应该被太过于专业化与精细化的知识所局限,仍应对自然、对世界、对人性怀抱着赤子般的好奇。

崔智清表示,毋庸置疑,北大在专业课上可以提供最优质的师资和最前沿的知识,但我希望我的大学四年能在专业学习之外,花一点时间穿梭在各个教学楼之间,去旁听心理学系的课程,了解人心理的成长过程;去旁听文学系的课程,涵养一份温厚的人文情怀;去旁听社会学系的课程,对社会时事多一份敏锐的洞察。我相信所有这些多元而异质的知识终会将我滋养成一个丰厚而深刻的人。

责任编辑:高文 图片编辑:张同泽

校对:施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