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捭阖之道全文(纵横家职业技能捭阖篇2丙)

鬼谷子捭阖之道全文(纵横家职业技能捭阖篇2丙)(1)

图片来源于头条。若侵可删。

鬼谷子捭阖之道全文(纵横家职业技能捭阖篇2丙)(2)

3言谈之道,涉关大政,挑动大势

简简单单,一张嘴,游说谈说而已。至为艰难,一己之力,打动决策者,使其为我所制,行我所欲。权谋未必奇诡巧妙,几国外交联动,硬实力压下,就问你怕不怕?合纵连横,朝秦暮楚,各国立场变换无常,勾心斗角,龌龊不断,为何?决策者被势与利所制,必然如此。

纵横家被君主信重。跻身高位,重金资助,这最起码的,借助势与利。然后,车马众多,装饰华丽,人群扈从,一路上招摇,到了某国国都,你必然会远近闻名,连国君都知道你这号人物。也正因为大家觉得你是个人物,你才能开展业务不是。你要烧钱撒金,雇人给你扬名造势,买情报养线人,安置密探死士以防万一。然后依然是金钱开道:或者公开面见当地名人、实力派代表人物、权臣、宠溺等等,你要造势,阳谋影响朝堂和君主;或者厚礼相送,秘密会见这些人,你要阴私谋划,从能够影响决策者的人入手;要不就是直接觐见所在国君主,有时还需要向君主进献重金求见。当时就是这样简单粗暴。不惜以重金投入,那所求必然事关重大。所以,无论所在国的各位名人、重臣、佞幸,甚至君主本人,问你:“先生何以教我?”你该怎么回?此时,曾经的君主信重和高官厚禄,以及重金资助,已经起到敲门砖的作用了,你需要更进一步的势与利,被面前人所关心的,能够使其被打动,为你所制!

但是,怎样的“势”与“利”,你如何确定,是那人真正所关切的?就算直面形势,利益切身,你又怎样让他“认清”形势,抉择“有利”方案呢?如何保证,这人真被你打动,如你所谋划地那般行动呢——要知道,名人豪杰好自省反思,权臣、佞幸有自己的亲信谋士,朝堂有各种势力与观点的博弈,更那些该死的纵横家同行——如何确保你的筹码“最大”、方案“最优”呢?

《鬼谷子》一书,教你专业的纵横家,职业技能,并且针对纵横家的职场生涯给予相当的忠告。首先熟读并深思熟虑这一段话:“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老子》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并非神秘莫测,而是精微复杂,唯智者可窥其门。《鬼谷》与纵横术实为大智大勇者可胜任。

识人,知谁人可用,如何用?尤其是君主,这是无法避开必须面对的,君主如何,如何打动?人之秉性、个性、立场、观点各不相同,言行模式、思维决策特点如何,利益攸关和人和事有哪些?这就显出情报与线人的重要性了,大国有大国的情报,纵横家烧钱撒金也可以得到各种真假情报。当然,列国学士周游天下,对各国基本情况,早已有所知晓和分析。纵横家正式出使,来到所在国首先要“观风”,自己不方便,也要亲信随从去做。毕竟当时社会还算“淳朴”,虽然丑恶的人情社会现象古今一致,但是毕竟舆论是大致真实的。国君、权贵、名人,国家大事,普通百姓、国人大众给你编排得明明白白,连宫闱秘事都传得沸沸扬扬。吕不韦、秦异人、赵姬、廖毐,那些破事传了多少年。赵高、李斯和秦二世的“密室阴谋”,被传了多少年。别管真假,大家都是久经风霜的老狐狸……嗯,良民,咳,民风淳朴,啥都编排得有声有色。后世雍正、吕四娘、佟林、血滴子之类的破事,不也编排出来了吗。所以,自古有观“国风”可知一国之政的说法,《诗经》的“国风”篇章也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观风”所见,与国家情报印证。同样,在所在国撒金买情报招线人也不是大大咧咧就做得,总有吃这碗饭的灰色行业,有架不住诱惑的小民、有少数不得志的货色,甚至所在国的独对分子,这都得在所在国实际切入才行。

然后什么人可用呢?贤人不可用?像三闾大夫这样的?不,如果是六国合纵等等之类的谋划,恐怕他巴不得大力推动。但是,如果割地连秦,然后坑齐国,妄想夺取齐国土地补偿楚国利益,抱歉,三闾大夫就会起反作用。小人佞幸一定可用吗?不一定,虽然他可能会收你的钱,但是他可能出于某种顾虑不会配合你。所以,没有不可用的人,只有这个人是否合适。

与高层和亲信佞幸接触后,你会对所在国君主有更深的了解,也对相应游说策略更有把握。但是,没有绝对的算计,只有相机而动、见招拆招、因势利导罢了。

“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外在的势与利的“现实”,与其人本身的利益攸关和内心的志愿、欲求,是有是无,是实是虚?——

大王,天下至强,唯楚与秦尔,秦之最敬重最欲亲善者,楚尔!秦楚连横,合力坑天下,岂不美哉?

那大王一听有点意思。然后你又加码:

若楚坚持敌视大秦。那敝国大王就只好割某地,与韩国达成谅解,连横结盟了。强秦与韩联动出兵,那魏国就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国家安全了。秦、韩、魏联合,那赵国就有压力了。秦、韩、魏、赵一体联动,那齐、燕就得考虑自己的立场了。如此,楚国孤立,楚国危!

你让大王看着办。大王:这个这个……

大王,晚连横不如早连横。您先跟大秦连横,一起出兵威压韩国。韩国必然宾服。三国联合,赵、魏必危,于是赵、魏宾服。之后倒霉的是谁呢?齐、燕。燕太远,但是齐国的领土、人民、财富,您不馋?就算您真不馋,那大秦为表诚意,献上六百里土地,还有秦国美人、珍宝,馋不馋?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有些战略部署,是真有可操作性。而且,其他各国又是什么德行,真有可能跟秦国联合来坑楚。至于土地、美人、珍宝,莫须有吧。

但是,也有智者(是你的纵横家同行,冤家死敌)提出,强秦所患者,多国联合尔。楚国与各国联合,秦国才重视你,一旦你不跟其他国家玩了,尤其是当时的合纵主席国齐国,那楚国也就没有分量了。

但是楚王终究还是选择与秦连横。除了贪婪之外,就是列国都有小心思小算盘,怕自己顶在最前头,出血最多,让其他国家坐收其成,最后本国与秦国两败俱伤,便宜你们这些混账?

“微拍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求其指”。

精细分析其言行,捭之阖之。捭之,以言辞游说,让其“认清”现实,“发现”利与弊的“实质”。阖之,言尽于此,或者静默无言,让其自己表露心声与欲求。没错,你就是智者,你就是高人,快来求你:“先生何以教我?”古文简略,以“捭反之”行文,举一特殊操作。可能某人是这样想的,意志坚决,但是纵横家能让你改弦更张。比如,楚国坚持与五国合纵,联合抗秦。但是纵横家告诉你,不跟秦亲善,你完了,知道吗?

还有一例。魏楚发生龌龊。楚国大举进攻魏国。统帅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作战意志坚定,谋划深远。但是纵横家(不是张仪))告诉统帅,将军您的功劳已经够大了,而且您的权力地位已经够高了。继续战胜得到再多功勋,只会让楚王、朝廷和您自己处境尴尬。此为“画蛇添足”,战胜立功足以保权威富贵,再多立功只会封无可封,赏无可赏。所以,你懂得。你给楚国统帅指了一条“明路”。然后,停战、退兵、回国如何交代,他比你擅长。以上即为捭反之。

“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此句其实与上一句是一体的。不过也可分开来看。那人欲求志愿已经彰显,然后你捭之,给其指条“明路”。苏秦告诉六国,不联合抗秦,你们全要完,联合抗秦,秦国就是土鸡瓦狗尔!然后张仪告诉各国(当然,先去楚国,破坏合纵的大好形势。后来,列国挨个照顾),不与大秦连横,到时候吃亏的是你自己,别的国家都跟秦国一起撕咬你。列国莫不是想要损人利己,当然,如果形势逼不得已,也可以合作。所以,纵横家们就是给大家指一条“明路”。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这一句其实是最难的。人之禀赋、个性、立场、观点,难道是一成不变?谁来评判,怎么评判,以什么标准?百姓交口称赞,但是官场上一力抵制贬损的,是贤者是不贤者?知恩图报,有原则有信用,官场上许多人交口称赞,有能力会办事,百姓都觉得不错,忠诚睿智,深合上意——和珅和大人,是贤还是不贤?人家死后还能当银库。智将勇将,铁石心肠很辣无比,也得保证自己的生命和权力地位不是。而且名将高官,久居高位,总想着怎么保富贵权位。名将作战变得保守庸碌。高官不再锐意进取,刻意维持现状,开始嫉贤妒能,打压后进,援引推举的人也是满足现状,可以分割共享权力的老“伙伴”。一个愚鲁、贪婪的佞幸,可能会为了宠幸、权势、财富等,爆发惊人的活力与勇气、智慧,经心构陷朝中大臣,结党营私,坏乱国家,获得极大成功。

所以,你只能分析出适合自己的评判,深知人心,善于识人,然后确定哪些人可能有用。接着,你开始行动,公开造势也好,秘密参见也罢。

主动出击,捭之,使他们“认清”势与利,甚至捭而反之,让他们“真正认清”势与利;阖之,阖而捭之,使他们的欲求与志愿显现,然后给他们指条“明路”。

或者,你静默自处,有些人会主动联系你。毕竟,列国政治都是博弈的产物。你的到来,也是一种变数。仁人志士也不是傻子,他们也会算计,借你之手达到某些目的。佞幸权臣,也可能有某些事“求你”。国君对于外国使者,以及单纯的智者,可能会展现出外交的急迫性,和对时局的某些迷茫。此时,你依然要阖而捭之,给指条“明路”,甚至捭而反之,让他们“真正认清”势与利的现实,然后再指一条“明路”。

主动出击,和静默自处,本身也是捭阖。

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

是纵横家自己主动进取,还是以退为进?同样,纵横家使某些人和事得以进,使某些人和事被退置。纵横家谦卑自处,还是挟势与利挟制一切?同样,纵横家使某些人和事贱,使某些人和事贵。

无为以牧之。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诸位可具有大智大勇,可以驾驭否?

但是,纵横家本身处于捭阖之中。列国君主,其实唯有你效力的那个,才是最难搞的。这是你的后盾,是你的金主。可能只有他能成就你,承认你的才华,认可信服于你,让你跻身高位,给与你重任。如何获得认可,这靠你的机缘与真本事。如何巩固君主对你的信服与支持;如何给与回报,让君主觉得你确实是个人才;如何在朝廷上树立威信,又如何团结志同道合的人;如何与对立派系和阵营对抗竞争,如何搞死同行?……同样,你又如何经营人设呢?在国民和社会上,你有怎样的声望?在朝堂和国家各势力集团当中你是怎样的人?你能否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智者,和为天下统一不择手段的义士?遗憾的是,没有纵横家成功过,或者说,他们都不屑于经营这种人设。天下只知道他们是智者,也是奸诈诡谲的混账小人。

当然,在君主眼里,你的评价一直在变。开始可能把你当成贤者、智者、勇者,后来可能认为你比较阴险,有些诡诈之术,但不能尊为智者(智者要有大智慧,但是什么是大智慧又不知道),贪恋富贵权贵的小可怜。战国时代,确实有些人心不古。君主没有耐心,学士英才也是没有死忠的。

比如,你立了大功。君主觉着不错真不错。但是你大约没用了。又或者,君主有一天认为,你太危险了。还有一种情况,拿你换某种利益,好像挺划算,当然,你也是死得其所,报我知遇之恩。

所以,很危险不是?

阖之捭之,见君主与此国动向。捭之阖之,纵横家做出抉择,选择对策。当然,久居富贵,一度主导大势决策,纵横家一般也不愿意彻底退下。所以,这时候,纵横家就要在君主面前,捭反之,表现自己的忠诚、谦卑,或者自己还有价值。阖而捭之,君主意动,你就给“指条明路”这实际上是救自己。你可进可退,可贱可贵。

比如张仪的同行陈轸,同在秦国效力,必然是冤家中的冤家。而陈轸确实引楚国以自重。秦王问,你必然要投楚国吗?陈轸说,是的。臣挟秦以自重,在楚可保富贵。当然,楚是不会重用我的。就像某人有二妻。邻居挑逗,一妻严辞抗拒,一妻默而许之。等这人故去,邻居想娶的却是严辞抗拒的女子。同理,臣去楚国不过欲谋一“安定”而已,避免内卷。楚国不会重用,臣也是划水而已。秦王一听,也对。但是陈轸对楚国确实尽心尽力,而且致力于合纵事业。

张仪同样一度挟秦势,做了魏国相国。然后又再以秦魏友好的名义投效秦国,又一次成了秦国相国。在此期间没少坑楚国。苏秦久居高位,难免在权力场中发生各种龌龊,到处树敌,所以又挟齐势,去了燕国,再借燕国之势,回齐国争宠。最后身死。

秦王想再度与楚讲和,连割地都准备了。但是,楚王只要张仪。秦王心动,张仪不能被动送死,而是主动出击,为秦王“尽忠”。到了楚国,自然有挟秦自重者接应。接应者走通楚王宠妃郑袖的门路,奉劝道,秦王重爱张仪,欲割地赔楚,并以珍宝、美女进献楚王。到那时,秦国美女在前,您还会受宠吗?此为无中生有。但是有效。后宫女子争宠内卷的智慧与勇气,无穷无尽。哪怕是莫须有的对手,也要尽力打击之。

于是,郑袖日夜哭诉,张仪是秦王亲信重臣,履立奇功。大王若真杀了张仪,秦王岂不怒起全国之兵来灭楚国,就算有他国来救来救,也来不及了,更何况,谁保证他们不会和秦一起灭楚。“妾身与孩儿们,最好抓紧远走避祸。”楚王心想是这回事,就把张仪放了,反加礼遇。这又是无中生有之计起效。挟强国以自重,重要的是强国被自重——不是大王怎么想怎么做,而是别人以为大王会怎么想怎么做。

张仪被楚王放出。他又主动进击,大王,要不咱再坑一波?楚王:……

他成功了。然后,周游各国,把列国都拉到秦国一边。此时苏秦已死。合纵一系群龙无首,或者说没有重量级人物主导。张仪再度为秦国立下不世之功。但是,张仪最终被秦国新君厌弃。同样,天下也确实不那么需要纵横家了。他打着维持秦魏亲善关系的名义,去魏国再度做了相国,此为挟秦以自重。同样是以魏安秦,只要他保持魏国与秦国亲善,秦国就不会想办法收拾他。同样,秦魏也各有利弊。魏苟安,秦蓄魏。直到张仪死。

纵横家一度风行于天下列国,参与各国大政决策,实施外交权谋战略,挑动天下局势。尔虞我诈,六国立场摇摆不定,龌龊不断。归根结底,弱小是原罪,哪怕是相对弱小,而甘于弱小无可救药。本来列国合纵,团结一致,强秦就真如土鸡瓦狗。但是,也正因为弱小而相对均势,无法在稍微得势之后,维持团结现状,各自矛盾激化,无法被压下。相对来说,强国更具有战略主动性。相对弱国,总是畏首畏尾,首鼠两端,想冒头实力不允许,但是又总想抓住机会冒头。比如,波兰,当年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是何等气魄,但是谁让它们搞什么黄金自由、一票否决制,什么事也做不成,一盘散沙,最后衰落亡国。复国以后,依然想借大国之势来展现自家“大国雄风”,不断立场飘摆,不如埋头强国。

战国时期权谋显得简单粗暴,毕竟,只要外交一成,几国联合就可以力压一国。相对弱国飘摆不定,此一时彼一时。所以,纵、横两派纵横家,相互敌对,却相互依存。若合纵持久,六国形成稳固的联合机制,那合纵派就没有用了,乖乖做个外交事务官就行了,权位富贵肯定会少很多。同样,合纵被破坏,六国再也不团结了,那连横派也没多大价值了。

等秦国进一步强大,天下间进一步失衡,六国联合也难以形成攻势,纵横家的价值就贬值了。当然,秦国依然玩着拉一波坑另一波的游戏。

纵横家在当时,在历史上评价并不高。可能他们没有按照《中经》,给自己塑造良好人设。也可能当时环境确实不允许。列国浮躁,连秦王都是此一时彼一时。合纵、连横两派,互相对立成就对方,所选立场近乎稳定。这要从后文《忤合》章寻找答案。那里告诉纵横家们,阵营选择很重要,社会分工对立是生存之本,选定最佳宿主(第一君主)效力是必要的。苏秦以齐为主要后盾,陈轸选定楚国,而张仪始终围绕秦。

纵横家凭借一张嘴,策动大势推动大政,这是因为无论国家决策者是人。人处于国家组织的相应位置,起到相应的作用,在位与势的加持下,国家力量随其决策和指令而调动。面临天下之变局,智力和人才成为稀缺资源,得一人可兴国,失一人可败国,现实的例子昭然可见。纵横家挟势与利为后盾,在局势纷争之迷茫中,给与各国君主“指点”,让他们“认清”势与利的现实,指出一条“明路”。同样,列国权臣、佞幸、名人、豪杰,也可以因为各种或公或私的理由,被策动,从而在他们擅长的领域,对政策和大势进行推动或沮坏。

以强国宿主为后盾,善于借势。所在国,你可以捭之,以势与利导引,影响决策层之意志,阖而捭之,给他们指以“明路”。外交结果达成,你可以继续前往其他国家,借助背后强国之实力,与新“外交成果”,对其他国家进一步以势与利进行导引策动。最后,你回到宿主国,既然外交已成,本方案自然最为有利。君主与朝堂自然依你之谋划,进行决策行事,进军也好,外交联动也罢,一时割地换取更大图谋,都可以。此为虚虚实实,借力打力,最后虚假皆化为实。列国确实畏惧,强秦给你面子,要联合你搞别国。但是你不识抬举,强秦会与其他国家联合搞你。当然,如果六国合纵一致,团结紧密,或者在六国里有强援,你就不怕了。可惜,你选择上钩,自绝于六国。那秦国也不带你玩了,你现在孤立无缘,正好我大秦联合韩魏一起收拾你。而这么一搞,六国裂痕就会加大。此为挑拨离间,阴阳反复。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连横是真,但跟你之间是假的。

捭之阖之,楚国可贱,谁让你自绝于诸国。阖之捭之,楚国可贵,与五国联合,自然地位贵重。

合纵,则诸国可进,连横,则诸国最终败退。连横,则秦国可进,合纵,则秦国不可进。

国家由人决策,人可以被势与利影响。而人之决策,产生相应后果,又决定这些人的可进可退,可贵可贱。败军之将、弱国之人,终究气短。因此,列国是纵横家的宿主,是实施捭阖的主体,也是被捭阖所左右的对象。君主、权臣、佞幸、名人豪杰、百姓,亦可以捭阖,并处于捭阖之局中。

纵横家操弄捭阖,涉关大政,挑动大局,本身也在捭阖之中。

未完待续。读书笔记15会继续持续一或二篇。

本文内容图片拍于中华书局《鬼谷子集校集注》(许富宏)。若侵可删。

读书笔记可是我自己的。[呲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