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真实的奇怪事件(唐代志怪记载的海中巨兽)
想得多一些,看得透一些,重新审视你所知道的文史。我是南街村夫。
逍遥游 中鲲的艺术形象
庄子逍遥游中写道“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让人们能以俯瞰的姿态一窥大鱼的全貌,留下无限的遐想。庄子惜墨如金,未能展开过多描写,唐朝人的笔记中也有很多对海中大鱼的描述,并且把人类的活动带入其中,用强烈的对比,带给人们极大的视觉冲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一副海中巨兽的场景,丰富着人们对庄子逍遥游中大鱼的想象力。
在东海航海的人,经常见到一种大鱼。第一天船只在鱼首的位置,七天之后才能航行到鱼尾。有时候还会遇到大鱼生产小鱼,大海之上数百里都会被鲜血染红。这条鱼到底有多大呢?如果说“不知其几千里也”是用数字说明,那么船员们用船行七天的航程来见证一条鱼的长度,带来的视觉上的震撼和心理上的恐惧无疑会更强。这么大的鱼,稍微翻一下身,游动一下,便是惊天巨浪,船毁人亡只在须臾之间。试想一下,你所在的船只航行在数百里被血染红的海水中,这种恐怖的场面加上冲天的腥气,足以让人战栗不已。至于这条鱼是长几百里还是几千里,对于渺小的船只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电脑模拟的大鱼
另一个故事有点类似辛巴达航海记。有一个船队在东海航行遇到风暴,在海上漂流一日一夜,最后靠近了海中的一座沙洲。大家都很开心以为就此得救。于是把船停靠好,到了沙洲之上开始生火做饭。突然之间沙洲摇晃,食物还没有做好,整个沙洲已经沉没了。在船上的人赶紧砍断绳索继续在海上漂流。原来刚才那座沙洲只不过是一条巨大的海鱼浮在海面上很久了,覆盖了泥土生长植物罢了。做饭生火让大鱼苏醒过来,瞬间沉入海中,劈波斩浪迅捷如风向远方游去,沙洲上的人根本来不及撤回。
还有一个故事是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岭南节度使何履光亲眼所见。何履光是海南人,住在大海边上,曾经见过三件奇异的事情。
鲲之大
第一个故事:大海之中有两座高山,相距大概六七百里。天气晴朗的时候,远远望去山上树木葱郁。开元末年,大海之中突然雷声震天,大雨不停。只不过所下的雨都是泥水,而且雨水之中有很多带着腥味的白沫,同时天昏地暗长达七天。后来有从海中大山附近经过的人说,那天有一条大鱼游到两山之间,进退不得,原来是鱼鳃卡在了山崖之上,整整七天之后才挣脱开来。人们所听到的雷声,是鱼发出的声音,而所下的雨是鱼在挣扎时候嘴里飞溅的白沫,至于天昏地暗的原因则是大鱼呼出的气。
第二个故事,海中有一个长达好几千里的沙洲,上面有一种类似蟾蜍的动物,大的有四五百里,小的也有一百余里地。每到月圆之夜,这些动物就会对着月亮口吐白气,直冲云霄,好像与月亮争夺光芒。
第三个故事,大海之中有一座高山,每年夏天来临的时候,总有一条数百里长的大蛇来到山上。开元末年,这条大蛇又来了,身体缠绕在山上好几圈,从山顶伸出长长的脖子,头颅垂到大海中饮水。看样子好像很口渴,连续十来天大海的水退去了不少。突然有一天,大蛇饮水之际,海中突然跃出一个巨物把大蛇咬住,半天之后,高山和大蛇都被巨物吞下去了。然而谁也不知道这个巨物是什么。
国外的海蛇版画
笔记小说中的描述,仿佛是电影蒙太奇的表现手法,让大海中的巨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然后在对照庄子逍遥游中大鱼,整个形象更加立体饱满。当然,志怪笔记中所记录的各种海怪,仅仅是一个故事罢了,不必当真,也不必去质疑那大鱼就静止不动等着人们驾船从头开到尾,更不用从生物学的角度去反驳这种动物是否存在等等。阅读古人志怪笔记,是猎奇也是开脑洞,更是为古人的想象力所折服。另外,大海之中很多未解之谜,古人所见也并不能一概斥为妄谈。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值得思考。好莱坞大片中把辛巴达航海和加勒比海盗搬上银幕,尤其是后者更是风靡全球,让西方人眼中有关海洋和海怪的传说形象地展现出来。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引眼球的素材更是数不胜数,就像古代志怪笔记中的小故事都是很好的素材,也非常适合用动画展示。因此,好好发掘中国传统文化这座宝库,拍摄原汁原味的中国故事,赢得市场和观众的认可并非难事。
----------------------------------------
不猎奇,不跟风,用心思考,从过去的历史中寻找今天的共鸣。
觉得不错,就加个关注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