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中将张震(张震中将88上将)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 张震同志逝世(2015年09月05日08:1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最后的中将张震(张震中将88上将)(1)

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同志,因病于2015年9月3日17时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张震同志193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5年09月05日 01 版)

中共中央评价张震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张震四个儿子均为将官。长子张小阳少将,曾任总参三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院长。次子张连阳少将,阿里巴巴集团董事,曾任总参军代局局长。妻子陈晓颖,香港江胜集团董事局主席、二十一世纪通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锦州东港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沈阳沈海热电有限公司董事长。三子张海阳上将(1949年7月-),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政治委员,2009年晋升上将军衔。四子张宁阳少将(1950年10月5日-2015年7月3日),曾任总装备部综合计划部原副军职装备技术合作专职干部、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等职,2005年7月被授予少将军衔。另外,张震的女儿张燕阳(1952年8月25日-)之夫寿晓松(1951年10月-),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部长。著作《张震回忆录》

开国中将中,最长寿的是张震。张震出生于1914年,去世于2015年,是开国中将以上级别的将领中,最后一位去世的。张震的军事素养非常高,擅长制定作战计划,为战役进行出谋划策。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震前期其实是做基层政治工作的,自长征开始起,开始转任军事参谋工作,先后担任过团作战参谋、营长、团参谋长等职务,凭借出色的军事素养,他的职位也是节节高升。

抗日战争时期,张震与彭雪枫率部南下,先后担任新四军第六支队参谋长、第四师参谋长等职务,与彭雪枫珠联璧合,在抗日战场和反顽战场取得了一系列不俗的胜利,逐渐成长为人民军队中的一员名将。

解放战争时期,张震主要担任粟裕的参谋长,是粟裕将军军事方面不可或缺的助手。粟裕在豫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战事中取得的赫赫战功,是少不了张震的功劳的。

1955年,张震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张震被授予上将军衔。张震先后两次授衔,一授中将,一授上将,如果说同样参加过两次授衔的洪学智将军是一位“六星上将”的话,那么张震将军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五星上将”了。

张震晚年云淡风轻,淡泊名利,身体状况也是保持的非常不错,2015年9月3日,张震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101岁。

1965年6月1日,共和国在取消军衔制的同时,军队级别改定为国家机关行政干部级别,俗称"减薪定级",由原军队副兵团级套行政六级人员:张震:军事学院院长

张震(1914.10.5-2015.9.3)汉族,湖南平江人,1914年10月5日出生,2015年9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1930.5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10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5参加红军;1937.8.授予民国的少校,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部少校参谋,八路军驻晋办事处总务科科长;1955.9.27授予中将军衔,总参谋部作战部原部长、军事学院学员;1988.9.14授予上将军衔,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防大学校长;

最高任职: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

最高党内任职:中共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1枚、一级独立自由勋章1枚、一级解放勋章1枚、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纪念章1枚。

张震(1914—2015),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上将军衔,最高曾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98年退役。湖南平江人。193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7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五军宣传员、连政委,红三军团营长、团参谋长,红一军团四师参谋。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参谋、科长,新四军游击支队参谋长,河南省委军事部参谋长,豫皖苏边区保安司令部司令员,第十八集团军四纵参谋长,新四军第4师参谋长兼第11旅旅长、第11旅旅长兼淮北路西分区司令员,华中野战军九纵司令员兼政委,华东野战军二纵副司令员、西兵团参谋长,第三野战军副参谋长、参谋长,华东军区兼三野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四军代军长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副院长、院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大学校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十四届中央委员,1985年全国党代表会议增选为中央顾委委员,十三大当选为中央顾委委员,第十四届一中全会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93年3月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1998年卸任。2015年9月3日17时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委员大辞典:

张震,汉族,1914年10月生,湖南平江人,193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义青年团,1930年7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4 月参加革命工作,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毕业,大专学历,上将军衔。1930 年 5 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5 月至 1934 年任红五军二纵宣传员、团宣传队队长、连政治委员、师司令部文书。1934 年至 1937 年任红三军团四师十团通信主任、三营营长、十二团参谋长,红一军团四师参谋。1937 年至1945年,在太原彭雪枫处从事党的统战工作,任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参谋、科长,新四军游击支队参谋长,新四军第六支队参谋长,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参谋长,豫皖苏边区保安司令部司令员,八路军第四纵队参谋长,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兼一旅旅长、十一旅旅长兼淮北路西军分区司令员。1945 年至 1948 年任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西兵团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副参谋长、参谋长。1948 年至 1952 年任华东军区兼第三野战军参谋长。1952 年至 1957 年任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四军代军长兼政治委员(其间:1954 年至 1957 年在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1957年至 1966 年任南京军事学院副院长、院长。1966 年至 1970 年“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下放武汉钢铁公司劳动。1970 年至1975 年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常委(1971 年起),葛洲坝水利工程指挥部政治委员。1975 年 8 月至 1980 年 2 月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部长,总后勤部党委第二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77年8月至 1982 年9月,1979 年11月前任中共中央军委列席常委)。1980年至 1985 年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部党委副书记。1985年 11 月至 1990 年 4 月任国防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1990年4月至1992年10 月任国防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党委书记。1992年10 月至 1997年 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93 年3月至 1998 年 3 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9 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9 月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届(任职至 1985 年 9 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十四届中央委员,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任中央军委委员(1977年8月至1979 年11月为中央军委委员、列席常委),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任中央军委副主席,1985 年 9 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中共十三大分别增选、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马龄松(1922.12.26~), 张震中将夫人。河南省宜阳县人。1937年12月在河南开封参加抗敌工作训练班,1938年2月结业后参与发起成立河南学生抗敌服务团,向豫南进发,组织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到河南确山竹沟镇我党开办的教导队学习。1938年9月新四军游击支队东征,坚决要求随部队奔赴抗日第一线,成为游击支队最初的4位女同志之一。1938年底被派到鹿邑县干部训练班任班党支部书记,1939年2月调游击支队政治部组织科工作,8月到豫皖苏边区党委地方工作队和俱乐部任职。1940年3月31日与张震同志结为革命伴侣。1940年10月任八路军第4纵队司令部机要科译电员。“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4师直属政治处宣传干事、卫生部直属休养所代理指导员、9旅供给部指导员等职务。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前方供给部和后方仓库指导员、济南敌产清理委员会人事科科员兼任政治指导员等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全国合作总社生产局生产科副科长、江苏省手工业管理局处长、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器材公司处长等职。1982年12月离职休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