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音乐里的爱情(书评肖邦生活与时代)
经过十年深入广泛的研究,阿伦.沃克(Alan Walker)完成了关于肖邦的著作,对于这位举世闻名的波兰音乐家和作曲家,这是一部至今最完整和全面的生平传记和音乐分析。沃克之前还为肖邦同时代的匈牙利钢琴大师和作曲家李斯特的写过传记,那部具有学术价值的三卷著作已经让沃克为大众所熟知。
在肖邦的一生中,波兰持续的政治动乱为他的音乐涂上了一层悲伤的色彩。1810年肖邦在华沙附近出生,父亲来自法国,母亲则是波兰人。七岁的时候,肖邦已经出版了第一部音乐作品,那是一首波兰舞曲,因而他被当作是和莫扎特一样的神童,他将会成为一名自学成才的钢琴大师。
1830年,肖邦二十岁的时候,因为对政局不满,离开了波兰,一去不归。肖邦在巴黎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成为一名高产的钢琴音乐作曲家,他的作品通常带有波兰风味。肖邦的听众对他顶礼膜拜。他的马祖卡、波罗奈兹、华尔兹、夜曲、奏鸣曲、练习曲、以及即兴曲浸透了来自故乡的忧愁。这些作品成为钢琴独奏音乐会上最好的曲目。
这本书描述了肖邦和当时的浪漫主义音乐大师之间的关系—门德尔松、罗西尼、柏辽兹、以及李斯特。作者还举例对肖邦的部分钢琴曲谱做了详尽的分析。除此之外,这本书不仅包括了肖邦的家谱、作者所有作品的目录、索引,还用了几个章节讲述乔治桑(Aurore Dudevant)戏剧性的私人生活和她前后九年和肖邦之间波浪起伏的浪漫故事。他们在一起的那段日子,肖邦写下了最富有创造性的作品。乔治桑的突然离去让肖邦感到绝望无助,从那之后肖邦的创作和健康每况愈下,不久便撒手人寰。
沃克让我们看到肖邦的音乐造诣和他的个性是融为一体的。他的教养、见闻、朋友、往来的音乐家、以及成长的政治环境相互交织在一起,影响着他,使他成为他自己。如果不包括肖邦的私人生活,这本书一定是不完整的。“肖邦的音乐创作和他的私人生活密不可分,两者之间相辅相成……肖邦的音乐时时处处体现出对生命的探索。”这就是为什么这本肖邦的传记与众不同。
肖邦不仅是音乐天才,而且还在模仿面部表情和嗓音、以及绘画方面具有非同一般的天赋。虽然他身体虚弱,但仍然勤奋工作,甚至曾经尝试过骑马。他的足迹遍布乡间,听遍了波兰的乡村音乐,他的一些马祖卡舞曲就是受到了犹太婚礼舞曲的影响。十五岁那年,肖邦学会了演奏一种结合了钢琴和管风琴、名叫Aeolmelodikan的乐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任命他为兰心大教堂(Church of the Lyceum)礼拜天上午敬拜的风琴大师。“哦,我的主,这里是一个全新的我—在他的仆人之下。”
肖邦开创了新的钢琴演奏方式—大胆地运用精致的和声。“右手在歌唱,左手加上琵音和弦,主旋律每次出现总是伴随着不同的变奏,踏板又为整个织体增添了色彩。”他还采用了“散板”,一种改变节奏的演奏方式,就像是艺术大师笔下变化无穷的线条。
但是肖邦对标题音乐不屑一顾。同时代的作曲家—李斯特、门德尔松、以及舒曼—用注释介绍他们的音乐。但是肖邦就像是天外来客, “一个不折不扣的古典主义作曲家孤独地行走在妩媚的浪漫主义时期,就像是被发配从军一般。”尽管如此,他仍然被看作是“浪漫主义王子”。
肖邦能够在任何钢琴上即兴发挥。一次旅行在外,马车停下来更换马匹,备用的马还没准备就绪,肖邦却在广场上看到一架旧钢琴,随即在上面即兴演奏了一些波兰的旋律,并且吸引了周围的听众。其中一首是《波兰幻想曲》,后来被改编成为《钢琴和乐队的波兰主题幻想曲》(Grand Fantasia on Polish Airs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Opus 13.)。
1829年,肖邦在华沙出席了年轻女高音Konstancja Gladkowska的音乐会,随即陷入了情网,但却没有胆量表白。爱情的力量让肖邦写出了最为动人的旋律,《F小调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中的慢板。“这段旋律具有空前绝后的表现力,其中的装饰音和优美的音符和旋律交相辉映。”
肖邦在克拉辛斯基宫(Krasinski Palace)演奏了这首协奏曲,然后被称作是“钢琴上的帕格尼尼”。肖邦还为这段暗恋创作了一组波兰歌曲。肖邦最终结识了自己的心上人,但那时她的母亲已经把她许配给了一个富有的绅士。
1933年,肖邦决心在钢琴音乐方面开创一个全新的世界,他确实做到了。德国诗人海涅称他是“钢琴上的拉斐尔”,“他的演奏让我忘记了所有的钢琴大师或者演奏技巧,完全沉浸在甜美的音乐之中,沉浸在他的淡淡的忧郁之中。”他没有仅仅追求技巧,而是在夜曲里用歌声表达爱情,“歌剧的世界深藏在他的内心深处,他的风格就是我们说的‘美丽动听的歌声’”。
他是绝无仅有的作曲家能够让每个触键的手指弹奏起来风格各异。“每个手指都扮演不同的角色,十个手指就像调色板上不同的色彩,让他的诠释带有不同的色彩和色调。”正是色彩、细节、和停顿使他和那些首先关注技巧的钢琴家有天壤之别。有些实例显示了键盘和人手之间的关系。
1837年,肖邦在英国短暂停留的期间,记录下了他对英国的印象:“这里的东西都很大!小便池子大到让人不知道如何小便!”在巴黎的岁月里,他总是感到身在异乡,从来没有停止对故乡的渴望。他的马祖卡舞曲流淌着对祖国的怀乡之情。波兰最终被沙俄帝国吞并,从地图是消失了。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写道:“我…只能通过钢琴表达我的悲伤。”
1849年,肖邦的健康不断恶化,他只能躺在床上。那一年肖邦死于肺病,终年39岁。非常不幸的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乔治桑把她和肖邦十年之间所有的通信统统付之一炬。这位作曲家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篇章就这样消失了。肖邦也留下遗嘱烧掉所有他没有发表的手稿,但是他的一个姐姐决定出版这些手稿。如果他的姐姐听了他的话,那么他的一些主要作品就不会为人所知了。
这本大部头的、可读性很强的关于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权威著作不仅适合专业音乐家,也适合音乐爱好者和喜欢钢琴艺术的人。这本书赋予了19世纪和波兰最著名的、受人爱戴的、具有传奇色彩的艺术家新的生命。每个大学、音乐团体和学校的图书馆都应该有这本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