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洛阳纸贵的典故是(成语洛阳纸贵的背后)

成语洛阳纸贵的典故是(成语洛阳纸贵的背后)(1)

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一位很有名的文学家,这个人名叫左思。说起这个左思呢,其实在他还小的时候,他的父亲根本就没有看得上他,还常常对外人说,他后悔生了左思这么一个不争气的儿子。

的确,小时候的左思是个非常淘气顽皮、也不爱读书的孩子,他的父亲为此而经常大发脾气。可是,左思毕竟是个小男孩子,淘气贪玩是天性,固然就不能静下来好好学习,事实上,父亲左雍也拿他没有办法。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左雍与朋友们聊天时,朋友们羡慕他有左思这么一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可左雍却叹气说:“都快别提这小子了,能把人给气死了,成天就知道玩耍惹事,不好好学习,成绩还远不如我小时候,看他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大出息。”

父亲左雍脸上流露的失望神色和忍不住地唉声叹气,让左思看到和听到了。左思心里非常难过,他觉得自己经常惹父亲生气和让父亲没有脸面,原因就是自己没有好好读书学习。于是,开始懂事的左思暗暗下定决心,真的刻苦学习起来。

成语洛阳纸贵的典故是(成语洛阳纸贵的背后)(2)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渐渐长大的左思一直在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了一位学识渊博的人,尤其是文章写得甚好。后来,经过长期准备,左思写成了《齐都赋》。《齐都赋》不但显示出左思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也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

由于在当时,人们都认为左思的《齐都赋》远超过了汉朝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二京赋》,一时间,左思的《齐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除了啧啧称赞外,还竞相传抄。后来因为传抄的人实在太多了,京城洛阳的纸张出现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的纸价昂贵了好几倍。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涨到了两千文、三千文,后来竟然是一张纸难求,不少人只好到外地去买纸,来抄写这篇千古名赋。

这就是成语“洛阳纸贵”的典故。在这个典故的背后,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概念,那就是需求。

成语洛阳纸贵的典故是(成语洛阳纸贵的背后)(3)

为什么会出现“洛阳纸贵”?因为在京都洛阳,人们竞相传抄《齐都赋》,以至于使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进而使纸的供给跟不上需求。

同样,因为对知训和文采的的欣赏需求,人们才会对《齐都赋》有了某种拥为己有的需求。在别人都已有的时候,作为有这种需求的文人贵人也好,或者是原本没有这种需求的乡野村人也好,也会因别人有了而自己也应该有而去追求。这种需求进而成了一种欲望,成了一种购买行为,最终成了一种盲目跟风现象,这样无形就推动了本与《齐都赋》无关的“洛阳纸贵”。

左思撰写的《齐都赋》是他多年发奋读书,刻苦学习,学成后的成果展示,他做梦也不可能想到,他的《齐都赋》竟然会带动以往不怎么起眼、价格低廉的纸,在很短的时间里供不应求,而且身价倍增。看来,物值其价并不在物的本身,而是在于市场的实际需求了。

成语洛阳纸贵的典故是(成语洛阳纸贵的背后)(4)

对于物价为什么会上涨,除了物品本身所值的价值外,那还要看人们的需求了。比如黄金的价格一直高居不下,但它涨的速度远比不上“洛阳纸贵”。为什么呢,因为大众对黄金的需求并不是很强烈,虽然黄金有相当高的价值,但大多数人并不需要价格如此昂贵的黄金,反之,虽然萝卜便宜,但大众需要量大,如果产能跟不上需要,那么本不值钱的萝卜价格却会飞速上涨。

事实上,对于消费者一说,不跟风,就足以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了,管它物价增长不增长哟!

成语洛阳纸贵的典故是(成语洛阳纸贵的背后)(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