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华谈演员片酬(编剧梁振华逼成制作人)

梁振华谈演员片酬(编剧梁振华逼成制作人)(1)

编者按炒股炒成股东,泡妞泡成老公,曾被认为是“人生大不幸”。梁振华由编剧而制作人,最初也是“逼上梁山”的结果:他的《冰与火的青春》和《战火红颜》两个剧本在多家影视公司辗转数年,一直以各种理由被延宕,他忍无可忍之下亲任总制片人,融资、制作全权负责。事情弄复杂了,累身和累心指数都上来了,但同时也在“编剧中心制”中找到了快乐,感知到了市场的真实心跳,梁振华由此坚定了走下去的决心。日前,独舌君深入《战火红颜》拍摄现场,探查这部电视剧台前幕后的故事。

梁振华谈演员片酬(编剧梁振华逼成制作人)(2)

《战火红颜》剧组已经在位于上海松江区的胜强影视基地拍了40天。

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部女人戏,而且是颠沛流离的女人戏。这类虐心苦情片,在中国电影界是有传统的,《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其中的佼佼者。后来电视剧勃兴,此类题材仍是看家本领。编剧梁振华这样描述全剧的“中心思想”:

一群从烽烟中走来的女人

在无望中坚守 在决绝中抗争

大痛与大爱交织 脆弱与坚韧并存

国耻家难 离合悲欢

延绵血脉 守望和平

写一段铁血时代的红颜悲欢

谱一则撼人心魄的女性史诗

简单说,这是一个“二女配一男”的故事,主线是两个出身、信仰、追求、文化修养不同的青年女子叶百合(王媛可)与慕容秋(牟星)之间的爱恨纠葛与人生选择。两个女人的战争,关乎情,关于义,关乎血脉与生命。夹在她们中间的男人是宋鹏程(芦芳生),他不管怎么做都会有人伤心。

当天,三位主演都在片场,与他们搭戏的还有友情客串的张晞临。导演刘一志坐在外间的监视器前,表情严峻地盯着荧屏,不时拿起对讲机调度演员和场工。拍到满意的效果,他就喊一声“过”,用绿笔在计划纸上划掉完成的条目。问起拍摄情况,他说:“拍戏就如同手捧一团沙子,不断走,不断漏,漏得少的组就会出好作品,但没有人能做到不漏。相比之下,这部剧的拍摄过程中沙子漏得比较少,有可能出好东西。”

几位演员要么排戏,要么实拍,而在工作人员调配场景、道具、光线时,他们就看剧本,或者闭目养神。张晞临虽然戏份不多,但他很有设计,滔滔不绝地说着A、B两种“壮烈牺牲”的方案。自从演了《X女特工》里的高义山,他连续演了几个大反派,很担心自己已经被类型化,再也没有机会演好人—演不了好人就演不了男一号啊。

离开片场,带着一肚子感性认识,采访了编剧兼总制片人梁振华。他是近年崛起的青年编剧,而在好几年前还是几部在业界颇有影响力的大型纪录片的总撰稿。从纪录片转向影视剧的创作,他还始终是北师大一位颇受学生欢迎的青年教师。他写过当代国安题材《密战》,写过传述五四新青年的《铁血兄弟》,他写了半自传式的都市伦理剧《我的博士老公》和都市青春励志剧《冰与火的青春》,并一直在酝酿聚焦遥远乡贤屈原的《思美人》。《战火红颜》早在四年前就售出了剧本版权,原先的名字是《烽火佳人》,可是直到市场上出现了同名作品,这个本子还是没能变成影像。有着湖南人刚勇之气的梁振华,索性将剧本赎回亲任总制片人,组盘子、拉班子、谈演员操练起来,请来高希希做艺术总监和刘一志执导。

梁振华谈演员片酬(编剧梁振华逼成制作人)(3)

独舌君:怎么想起来做这么一部女人戏?

梁振华:因为国内战争题材的电视剧长盛不衰,但热门战争剧中,男性角色的铁血英雄形象深入人心,一直占据着屏幕中心,而女兵的形象一直没有得到充分表现,战争剧中完全以女兵为主角的剧作更是极其稀少。打造一部塑造女兵形象的战争力作,既切入了当下战争题材电视剧的稀缺领域,又能予掩埋在历史长河中不计其数的的女兵以精神的慰藉。想做就做了。

独舌君:不是有句话,叫“战争让女人走开”吗?

梁振华:酷烈的战争时代,女性背负着和男人一样的苦难,但是由于女性独特的生理、心理特征,其情感、意志、生命、操行、品格承受着更为严峻的考验。面对战争的残酷和腥风血雨,女兵经历着不幸、磨难和曲折,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锤炼,在逆境中成长。脆弱与坚强、卑微与伟大的巨大落差之间,女人呈现出的是更震撼心灵的人性光芒。抗战女兵是杂揉了不同身份、不同背景女性的庞大群体,而不同身份的女性都有着耐人寻味的生命经历。本剧将新四军女兵、国军女兵、美国女记者、日本慰安妇整合在剧情之中,展示出各具姿彩、震撼人心的故事。

独舌君:究竟是怎样一个故事?

梁振华:本剧的剧情主干是新四军一支女子医疗队突围的故事。医疗队的使命是挽救生命,而医疗队员只有在保全自我生命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保护伤员。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有希望。所以,本剧讲述的是女子医疗队员对伤员和自我的双重生命营救;而这种营救和突围,必须要由意志、勇气和智慧才能成就。

本剧将剧中女性推倒极致的生存状况中,考验女性在战争中的生存意志和韧劲。剧中大多数男性角色,或阵亡,或失踪——通过这种不无极致的方式,旨在凸显以叶百合为代表的女性在丧失男人庇护之后爆发出来的惊人勇气和生命力。

梁振华谈演员片酬(编剧梁振华逼成制作人)(4)

独舌君:你是学者出身的编剧,应该是不甘心于仅仅写一个通俗故事。

梁振华:本剧在剧情中融入了对战争和生命的反思:当战争不可避免时,战争的目的在于惩罚罪恶、制止战争;即使在生灵涂炭的战争年代,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还有就是,关于医术、医德,关于医者的科学素质和道德情操,都会在剧中有浓墨重彩的表现。战火中的医者,是对人性和灵魂最滚烫的炙烤。另外,剧中特别强调历史质感,枣宜会战、皖南事变、武汉和平解放,是本剧的历史关节点。

独舌君:当下,所有的作品都要经受收视率的考验,你怎么看唯收视率的事?

梁振华:文化品的价值,很难诉诸客观的“考评”,这是公理。用收视率来考评电视剧,考评的也仅仅是节目带给广告商的利润增值空间。这个考评结果跟作品的思想文化、艺术创新价值之间的关系,在无穷大和无穷小之间。那些倾注了诚意和创造力的作品,收视数据回馈的却是惨淡愁云,这便是痛苦的根源。再强大的文化逻辑,在产业逻辑面前也是无力的——这是今天这个时代的真相。即便有了考评体系的改良,也无法动摇行业的逐利主义根性。想必,没有哪个编剧希望自己的作品收视率越低越好,创作者追求高收视也不是什么过错。你当然可以百计千方去掳获观众的眼球,但这不应该是创作的唯一动机和目的。编剧不是数据的奴隶。写剧、拍剧、售剧,和去农贸市场批发土豆多少还是有些区别的。作为编剧,不用讳言对收视率的看重。优质作品博得好收视的先例比比皆是。但我也时常愿意提醒自己:不要只看见了霓虹灯,而忘记自己身处黑夜。

独舌君:对电视剧剧本来说,结构似乎越来越不重要,段子越来越重要?

梁振华:结构蕴藏着艺术的全部秘密。结构没有定则,没有成规,段子连缀也是一种结构。今天的电视剧里,碎片化的段子常见于以谐趣逗乐为主要功能的家庭伦理剧、都市婚恋剧、乡村轻喜剧、情景喜剧里,段子取代了绵密严谨的结构和精巧的设计;长度不再是长度,而是若干断章的松散组合。碎片化(解构)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与商业文化的平面化审美趣味是暗通款曲的。反映在影视作品上,就是瞬时取缔了恒久、快感替代了反思、轻飘掩盖了沉重。碎片化写作的盛行,可以看做是时代文化趣味转向的表征。《红楼梦》《战争与和平》这样的长度、浓度和深度叙事,已经不那么符合今天的时代审美主潮。所以,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二人转小品演员可以长时间成为收视霸主,为什么那些四五十集用无数个段子翻来覆去讲一件事的电视剧也让大家津津乐道。这个结论很残酷,但必须面对。话又说回来,能够把段子结构得出彩出新出奇,也需要创意思维和功力。那些致力于把电视剧变成段子荟萃的同行,是大可以继续努力下去的。

文/李星文

温馨提示:“影视独舌”微信号“dusheme”,欢迎关注!

【影视独舌】

资深影视产业研究者李星文主编,资深媒体评论家宋子文加盟,提供深度的影视观察和产业剖析。高冷、独立、有料,是我们的追求。助大家涨姿势、补营养、览热点,是我们的服务。涵盖微信、微博、博客、豆瓣和人人小站、网站五大载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