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与受都要适可而止(施比受更有福受比施更友善)

——

黄 色 暴 雨

预警下的

江南医院探访服务

——

4月13日早上,广州是挂着黄色暴雨警告,出门时看到天空比较灰暗,还下着小雨,我想也许一会就会下暴雨了吧。出了地铁站后,老天挺成人之美的,连小雨也停下来了,这是为方便我们一会好步行到江南医院去探访吗?

我到得比较早,等了一会后先看到参与这次服务的伙伴阿龙,后面陆陆续续的到了五六个伙伴,待见到今天的领队助理一钿,打了招呼后就带先到的伙伴们去医院,不仅可以帮一位伙伴解决内急的问题,还可以帮忙提前布置好场地。

施与受都要适可而止(施比受更有福受比施更友善)(1)

【芝麻和阿龙】

今天的服务领队是芝麻,很喜欢她捕捉闪光点和看待问题切入点的智慧,感觉这是她长期从事爱与陪伴服务,通过大量实践和事后总结反思后,一点一滴积累而形成的对生活、对生命理解的睿智。

分组时,我很有缘分的与早上最先见到的阿龙成为了搭档,共同去探访71岁、卧床、失语的黄叔。在去的走廊上阿龙主动问我是否会说广州话,还商量一会用什么方式去陪伴,能感受到阿龙对于陪伴与呵护的意愿是很强烈的,这么一位年轻、帅气又细腻的小伙子给人很好的感觉。才到房门口就传来电视声,进了房间后我第一眼就看到第一张病床头墙上的个人基本信息,就确认了卧在床上并正闭着眼睛的人就是我们今天要陪伴的对象黄叔。隔壁床一位阿叔正在看电视,我们主动打了招呼后轻轻的搬了两张椅子放在黄叔床边,示意阿龙也一同坐了下来。

施与受都要适可而止(施比受更有福受比施更友善)(2)

【 感受到黄叔拒绝的眼神 】

电视确实很大声,不知道这样黄叔闭着眼睛是睡着了还只是小憩。轻轻的坐下后,很自然的祥和注视着他,感受着他的呼吸。黄叔左鼻孔插着食管,面容整洁且略有一些红润,过了一会之后他就睁开了眼,用陌生的眼神看了我们一下,借机我们做了自我介绍,但他却轻轻的摇了摇头,并用拒绝的眼神扫了我们一下后就看着电视。虽然没有言语的明示,但他的摇头与眼神已很明显的告诉是拒绝陪伴的,阿龙也感受到了,所以告诉他我们只是静静的陪着,正在此时护工进来了,一下子化解了比较尴尬的氛围。

在护工为黄叔做护理的过程中,了解到她并不了解我们,做好介绍后她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感谢,并告诉黄叔我们是来陪他聊天的。在这个过程中我有留意到黄叔看护工的眼神是柔和的,与拒绝我们的眼神在感受上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在护工离开后,过了一会他看我们没有离开,他嘴里发出了喔喔声,应该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吧,但完全听不懂。小龙问很聪明的问他手是否能动,是否能写字,想让他能这种方式来表达他的意思。去到另一床服务的那位护工告诉我们他是不能动的,因为被子盖着的,我们也不知道具体的情况,后面才发现他的左右手都绑了约束带。然后又告诉他,可以尝试用头转向的方式来回应我们,结果第一个回应就是拒绝陪伴的意思。然后我试着聊家常的方式来让氛围能缓解点,看到他眼角有眼水,用纸巾轻轻的帮他擦拭了一下。结果他用更强烈的用劲转动身体的方式告诉不需要陪伴,这时我们及时的安抚他,站了起身说你好好休息,不要生气,并表示抱歉打扰到他。在放好凳子后侧着身轻轻的离开,黄叔是侧着脸没有再看我们一眼。

施与受都要适可而止(施比受更有福受比施更友善)(3)

【 保持时时的自我觉察 】

这是我第二次被拒绝探访的经历,上一次是在市桥医院的康宁科,事后反思时想明白一点是,每个人不是在什么时候都能接受陪伴的,尤其是在不知道对方的状态的情况下,遇到被拒绝并不是很意外的事,因为有了上次的经验后这次心情波动就不明显了,总体上内心算是比较平静的。从黄叔睁开眼睛之后到我们离开时,他都处于拒绝、抵触的状态,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止步努力或自我怀疑,而是以接纳的心去看待,试着感受他的感受,并在他将我们往外推时试着用同理心去包容他。

在走廊我的搭档很坦诚的分享了他的观察与感受,其中一点是他觉得我刚进去时在还没有和被陪伴者熟悉的情况下,用祥和注视的方式易让对方有压迫感,且觉得我离黄叔可能也太近了,这样也易让人产生抵触。很感谢阿龙这样的直言不讳,距离感确实是陪伴过程中需要用心觉察和掌握好那个度的,我是很接受这样直接表现自己观察与感受意见的,也是很难得的,所以我内心是特别感谢我的好搭档阿龙。后面在分享环节,领队芝麻说的一个观点我非常认同:“爱与陪伴的十大技术只是试探性走进老人媒介、工具,是否有效得因应环境和彼此的情况,需要保持时时的自我觉察和灵活应用,但相信最有用的还是自己是否真正用心。”

施与受都要适可而止(施比受更有福受比施更友善)(4)

施与受都要适可而止(施比受更有福受比施更友善)(5)

【 呵护他人,先要呵护好自己 】

昨晚和朋友聊天后不愉快的感受让自己失眠了,后面的睡眠中自己又在不愉快的梦境中活动,这样休息不足的情况下,自我觉察的能力就明显减弱了,这导致我易处于无意识的状态。在没有先照顾好自己的情况下,就不自不觉的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这次黄叔给我的反馈及阿龙所分享的感受,让我看到了自己的问题,想要呵护好他人,先得呵护好自己。结合过往很顺畅,甚至是特别愉快的探访经历,两种感受强烈对比让我想到“施比受更有福”。当自己去陪伴对方而对方能接受自己的陪伴时,对于自己来说是很有福的一方,因为我内心的那种爱与陪伴的情感是得到了接纳、认可,甚至发生了同步共振,作为被陪伴者,对方的接纳给予我的回馈是非常多的。

这也让我想到了“受比施更友善”,因为我们探讨对象的特殊性,相信更多的老人不是如黄叔一样可以直率的表达自己的意愿,而是配合着我们的陪伴,怕因自己的拒绝而伤害到我们的情感,怀疑自己的爱心,我相信这样情况是有的,他们的心理上会比我们有更多的承载,只是我们没及时觉察发现而已。能这样配合、尽心去接纳我们的人,是因为他们拥有一颗更为友善之心,有些时候,受比施更需要智慧,更需要爱心的。

离开医院时,灰暗天空依然没下雨,连老天都这么贴心。感恩我探访过的每一位老人,你们给予了我这么多,让我不断的得到成长;感谢每一位和我搭档的伙伴,你们就如同我身边的使者,这么悉心的护佑着我的成长!

施与受都要适可而止(施比受更有福受比施更友善)(6)

— e n d —

陪伴生命喜悦成长

每一个生命都是需要呵护的,所以我们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就是爱与陪伴。

欢迎与我们分享你的爱与陪伴的故事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