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山夜临秋诗句(登临高枝的蝉)

蝉,坊间称其为“知了”在自然界,这个可爱的小生命,饮甘露,鸣高枝,夏之生,秋之亡,在苍茫天地间,在短暂的岁月里,以执着的信念,悠远的歌声,高洁的存在博得了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们的厚爱,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辽东山夜临秋诗句?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辽东山夜临秋诗句(登临高枝的蝉)

辽东山夜临秋诗句

蝉,坊间称其为“知了”。在自然界,这个可爱的小生命,饮甘露,鸣高枝,夏之生,秋之亡,在苍茫天地间,在短暂的岁月里,以执着的信念,悠远的歌声,高洁的存在博得了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们的厚爱。

蝉进诗赋,蝉入画中,古今皆是。如《诗经》和《楚辞》中有对蝉的描写,汉末的蔡邕和三国的曹植写过《蝉赋》,南北朝时的张正见、沈约以及隋朝的卢思道等都留下有咏蝉诗。不过论咏蝉当属唐人,唐留下的咏蝉诗数量众多,一本《全唐诗》,录有咏蝉诗60余首,且风韵各异,形象有别。

初唐诗人咏蝉,承前人之魂脉,主调多是颂扬蝉之高洁。即使如骆宾王在狱中写下的《在狱咏蝉》,也不失一种求鸣响,望奋飞之精神。中唐时期,诗者咏蝉走向鼎盛,或思乡,或怀友,或自叹,或表达忧国心,或显示爱民情等等。许是由于当时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各种社会矛盾频出。蝉声也牵动着诗者之愁肠,当时咏蝉的主调由高洁慢慢转为悲凉。如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答白刑部闻新蝉》诗云:“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晚唐则更突出,唐末社会腐败不堪,蝉又由悲凉变为污浊的典型,如诗人罗隐屡举不第,对官场的昏聩污浊有切身体会,他笔下的蝉,是“天地工夫一不遗,与君声调借君緌。风栖露饱今如此,应忘当年滓浊时。”从初唐到中唐,再到唐末,诗者咏蝉从高洁到悲凉,再到污浊,静研全唐60余篇咏蝉诗,就如一部生动的、波澜壮阔且跌宕起伏的全唐史。

有语曰“薄如蝉翼”,纸上画蝉,难度极大,难就难在那薄薄的蝉翼,轻灵的姿态,恣意的神韵。古今无数大师所画之蝉,寥寥数笔,生动,轻灵,如齐白石老人笔下的蝉。当然,蝉不仅属于画家,更属于夏天,也属于孩子。《庄子·达生》中有记载:“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曲背老人捕蝉技艺值得一说,更值得称道的还有捕获之蝉会给他的孙儿带来什么样的快乐。汪曾祺有文说:“北京的孩子捉蝉用粘竿——竹竿头上涂了粘胶。我们小时候则用蜘蛛网。选一根结实的长芦苇,一头撅成三角形,用线缚住,看见有大蜘蛛网就一绞,三角里络满了蜘蛛网,很粘。瞅准了一只蝉,轻轻一捂,蝉的翅膀就被粘住了。”

蝉入土可存活,出土又能羽化。在中国古代象征复活和永生。公元前2000年的商代青铜器上就出现了蝉的若虫形象。蝉蜕于浊秽,浮游尘埃之外。古人认为蝉性高洁,其造型和寓意,更早就被国人所认知,古有说法,生以为佩,死以为含。从周朝后期到汉代的葬礼中,人们总习惯把一个玉蝉放入死者口中以求庇护和永生。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又赋予蝉更多的含义。如以一玉蝉佩在腰间,名曰“腰缠(蝉)万贯”;以一蝉伏卧在树叶上,名曰“金枝(‘知了’的谐音)玉叶”;将佩挂在胸前的玉蝉取名为“一鸣惊人”(取蝉的鸣叫声)等等。说到玉蝉,当属汉代,其线条简练、粗犷有力、刀锋明晰,表面平滑光亮,边沿棱角锋利,翅尖几可刺手,素有“汉八刀”之称。据考古资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玉蝉出现,著名的商代殷墟“妇好”墓,曾有玉蝉出土,同时出土的玉坠、玉琮也有一些饰以蝉纹的。可见蝉的形象作为一种装饰,已经问世数千年。

蝉也有禅意。在禅家看来,表明古人天性中自具禅意,以蝉说禅。浮游尘埃,隐身止语;出世发声,一鸣惊人;恰如君子,震耳发聩。蝉又名“知了”。在佛家眼里,知是智慧;了是觉悟。或者说,知乃明实相,了是无我或放下。回归本真,参透人生,是修禅的崇尚,思惟修,觉悟,正是心灵入“知”之境界,超然平淡,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心经》就有语“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就是所谓的在修禅的过程中获得大智慧,因而进入五蕴皆空的无我境界,这正是由“知”到“了”的过程。在佛家看来,心灵若是博大,便空灵无物,看破了念想,由“知”到“了”,和蝉脱去了一层层外壳一样,是生命的再生,是灵魂的涅槃。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孤独,只能自己去面对;有一种觉醒,只能自己去把握;有一种登高,只能靠自己去积累,就如不经历风雨何能见到彩虹,就像谁也无法去替代一粒种子的发芽生长。当红尘世俗在自己的脚下一点点矮下去,灵魂就会离树干高处一点点靠近,这是一种厚积薄发式的攀登,这是一颗不屈不挠的心,需要拥有一个无比强大的信念,更需要昂着头,一步一个脚印虔诚地向着心中的希望攀登。登临高枝蝉,一鸣惊人蝉,为了一季的光明,为了一鸣惊人,这个可爱的小生命能在黑沉沉的世界里蛰伏5年、12年,甚至最长可达17年。蝉深深地将自己埋葬在黑暗中,在长久的孤独与寂寞中,经过数次蜕皮,一点一点丰裕着自己,心中的信念永不变,等待涅槃,向往高鸣。

不知春秋又何妨,谁能比蝉更懂得夏的美好呢,17年的漫长积淀,数次脱皮蜕变,漫长而艰辛的努力。蝉的登临高枝,蝉的一鸣惊人,再次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任何功成名就从来都不是随随便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