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条形图怎么设计(如何设计好水平条形图)
编辑导语:在数据展示业务场景中,水平条形图是常用的数据展示方法。然而水平条形图若设计得不合理,则不能让用户清晰地获取数据,降低了用户的识别效率。本篇文章里,作者结合实际案例总结了水平条形图的七个设计原则,一起来看一下。
一、背景
1. 问题
线上水平条形图应用如下图所示,效果比较差:
运营方面,只有两个业务场景。主要原因有:
- 组件能力无法满足运营场景需求,配置不出竞品或预期效果,最终选择其他折中展示;
- 运营无法通过一个水平条形图去联想可能的应用场景有哪些,需要被启发。
设计方面,有很多设计缺陷:
- 轴标签过多情况,内容无法展示;
- 轴标签右对齐,与人从左至右阅读习惯相冲突,阅读不连贯问题;
- 柱间距大于柱子宽度,产生的留白会影响柱子识别;
- 重点信息数据标签淹没在整个图里,影响识别效率。
2. 设计目标
基于以上问题,对水平条形图进行升级,能够支持更多业务场景,提升图表细节体验:
- 场景方面,以当前正在进行的新业务为组件的改版契机,参考东财、雪球等竞品的F10模块,寻找更多的派生场景;
- 组件设计方面,主要参考《简单的图形复杂的信息》里很多关于图表设计的人因学原则。
我们的重点把这些原则落地到开发层面,转化成具体的规则。
二、水平条形图设计的7个原则
1. 原则1:避免直条太窄,柱间距留白过多
原因:直条测量的是零散数据,如果直条太窄,柱子间距留白过多,视线就会集中在直条之间不附带数据信息的留白空间。
规则:柱宽与柱子间距的比值设定控制在1~1.6(尝试了比值为2,整体看起来比较密,行识别不佳)。
2. 原则2:控制高度,尽量在合理的高度能展示更多的内容
原因:提升纵向屏效,一屏内展示更多有效信息。
规则:令柱子数量为n,柱子宽度为a,柱间距为b,可视化纵向高度为H,情况如下:
1)0<n≤9,a=16,b=10,当n=9时,此时H为正常可视化区域高度224(标准屏375)。
2)9<n≤11,保证H固定为246,但柱子宽度不低于13(375标准屏),保证较好的识别效果。
根据已知高度H以及a与b的关系求出柱宽a与柱间距b:2.1、(2.6n-1)a/1.6=H;已知H=246,n,求出a;2.2、na (n-1)b=H,根据a求出b。
3)11<n,a=13,b=8,根据n高度自适应(极限情况):
3. 原则3:通过强调色突出重点数据
原因:通过强调色帮助用户快速提炼重点信息,形成图形结论。
规则:可以对某些柱子设置强调色:运营选择强调色。
被强调柱子除了在色彩上与普通柱子有区分外,在色彩明度上也需要有区分。
4. 原则4:大部分场景下遵循左边为负数,右边为正数原则
原因:避免只是因为视觉上舒适,导致数据的失真,给图表识别带来困惑。
规则:正数在右,负值在左边。
让负值直条更暗一些,以便他们进一步区别于正值直条:
即使数据组中没有正数,也一定不能在零基线右边绘制有负值的水平直条:
虽然是正负值,但业务上只是想强调绝对值的变化,此时负值应该当成正值处理:
5. 原则5:如果分类柱形图x轴标签展示不下时,不要去旋转或缺省,而是自动转成水平条形图的方式
原因:确保轴标签能够完成展示便于用户阅读。
规则:
错误示例:旋转、缺省后的x轴标签很难阅读。
正确示例:自动转成水平条形图,保证数据标签能够以合适的形式完整展示。
6. 原则6:让数据标签更易于阅读
原因:数据标签是用户最关注的信息,把它们适当地凸显,以合适的形式进行呈现,便于用户去提取这些关键信息。
规则:
1)可以对接口返回的数据标签进行二次编辑,以便用户更容易理解,比如图中示例:
- 当数据≥0时,描述:“增持{$numb}万元”
- 当数据<0时,描述:“减持|{$numb}|万元”
2)对于很长(n>8时)的一列水平直条图,将数据点右对齐标注,便于用户概览:
3)当数据标签过长时大于等于12个字符,右对齐,视觉效果会比直接跟在柱子后面要好:
4)如果轴标签采用上下布局时,无论柱子多少数据标签均跟在柱子后面,避免全部右对齐后,过大的间距会吸引用户注意:
5)数据标签颜色与图形颜色保持一致,避免使用默认颜色,增强数据之间的对比:
错误示例:
正确示例:
7. 原则7:对于很长(n>8时)的一列水平直条图,通过辅助线让整体更易于读取
原因:我们记一个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时,会习惯分段记忆。
比如15852089389会记忆成158-5208-9389,这是由于我们短期记忆特征决定的。短期记忆的特征同样影响我们对于较长水平直条图的阅读。
规则:当柱子数量n≥8时,并且轴标签长度小于等于6个字,展示辅助线,方便用户进行分段阅读(辅助线位置:4跟柱子一组,每组后面一根辅助线,最后一组不展示辅助线):
三、后续展望
图表承载数据,图表的体验影响用户对于数据内容有用性的感知,如何通过用户的行为数据验证内容的有用性得到提升,可以按照新旧场景去设计实验:
- 旧场景(线上已经有该场景,只是对该场景进行优化):优化后的组件切5%的流量,和旧场景进行比较,如果行为数据得到正向提升,以5%为步长逐步放量至100%(全量替换);
- 新场景(线上没有该场景,我们新增了场景):我们以业务目标为准,由产品去评估是否达到预期,如果没有达到是内容的原因还是组件的问题,根据假设,再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小流量实验,找到提升业务的关键点。
参考资料
[1]黄慧敏. 最简单的图形与最复杂的信息[M].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专栏作家#
UE小牛犊,微信公共号:交互实验狮,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关注产品思考、用户体验分析、交互研究,致力于UX方法论的探索和实践。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