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不变 维港(声生不息的B面那一夜)

《声生不息》是2022年迄今阵容最强、制作最丰满、大众关注度也最高的音综。作为蕴含了“香港回归献礼25周年”之意的特别节目,跨越世代和地域的歌手们共济一堂,重现着香港流行音乐昔日之辉煌。

在《声生不息》EP04里,当我看到周笔畅、杨千嬅、单依纯所演唱的《高山低谷》,最后巧妙地落到《欢乐今宵》,由周笔畅缓缓唱出“欢乐今宵,虚无缥缈”时,我决定要写下这些文字。

一生不变 维港(声生不息的B面那一夜)(1)

陈珊妮云:“每一首歌都是一部断代史”。所谓断代,即前朝之事已去,功过全由后人评说,这些歌里的故事也得以在今天不带偏颇地道来。在《声生不息》里,节目组固然是带着“献礼”和“致敬”的性质。但当那些记载了密密麻麻人间悲喜的歌曲、如断代史般被铺开时,我们无法忽视,哪怕它只是历史的B面。

我仅说以下三个表演:叶蒨文《祝福》;群星合唱《千千阙歌》;笔笔、千Fa、单依纯《高山低谷 欢乐今宵》。这三首歌如草蛇灰线一般,串联起了另一股在璀璨之外的暗流。

是的,谜底揭晓。如果你对香港流行音乐有一定研究的话,你会发现上述的三首歌,其都反应了同一个主题:移民潮。它们均是香港“97移民潮”之代表作,寄托了无数离港旅人的心声。

一生不变 维港(声生不息的B面那一夜)(2)

流散族群(diaspora)是国际学术界重要的话题,“我的心又似小木船”,香港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作为全球最著名的自由港/移民城市,不断地有人进来,也不断有人离去;流行音乐作为时代的晴雨表,在关于diaspora的研究里自然从不缺席。

港乐最早的奠基人基本都是新移民。教父顾嘉辉,出生于民国时的广州,1948年来港,住在九龙的木屋区,后来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进了《狮子山下》,奠定了香港人的“狮子山精神”;黄霑也是广州人,家住宝华路大宅,西关大少,后来住在沙面(广州著名的租界区),1949年来港;本次《声生不息》的主题曲《好歌献给您》,其演唱者罗文当然也是我们老广,家就住在解放北、盘福路一带,1962年的时候去的香港,把自己从小在老越秀研习粤剧的热爱放到广东歌当中,成为一代港乐旗帜。

一生不变 维港(声生不息的B面那一夜)(3)

无需再举例,总之,作为国际都会,香港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到来。香港历史上第一波移民潮是“碌漆暴动”之后,像我们熟知的四天大王黎明,作为华语流行音乐最早的auto-tune探索者(领先吴姓加拿大人20年)、最早的Y2K风格实验者、最早的Glitch美学教父、最早的华语电音天王,生于北京的黎明就是在60年代末随父润到香港,但始终不忘自己中国人的身份,并在刚踏入歌坛之时,当着倪萍姐姐的面儿,高唱《我来自北京》。

一生不变 维港(声生不息的B面那一夜)(4)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订,时代进入分水岭。抵港变成了离港,香港人口从流入变成了流出。对于97的恐惧,自1985年起,每年约有2万港人离开;至90年代,移民潮进入高峰,仅1990-1994年之间,约有30万人离港。大时代的激荡下,没有人是局外人。上至天王巨星,下至indie乐队,移民潮都是其歌曲中重要的创作题材,也因此诞生了大量的传世佳作。

首当其冲的便是叶蒨文的《祝福》。

《祝福》发表于1988年,可谓是80、90年代整个香港移民潮的主题曲。《祝福》的旋律写法和配器均较为老式,全曲哀而不伤,歌如其名,为远行之人送上祝福:

送你 送你祝福永不断

轻轻地飘 寻觅无边路远

借那鸟语 路上细添温暖

拜托清风 奉上衷心 祝福千串

最早的这批移民者,年纪较大,他们对华语流行音乐大都定格在叶蒨文处。叶蒨文不仅外形上符合传统审美,其流畅的英文(可问问《声生不息》制作团队,sally姐平日是不是讲英文多过讲粤语),作为加分项,也因此成为美加侨胞们的心头最爱。

在翌年,叶蒨文乘胜追击,推出《珍重》,依旧照来《祝福》的填词人潘伟源合作,同样凭歌寄意。可以说,1990至1994年,叶蒨文成就了个人事业生涯的最高峰,和她作为“移民潮饮歌之后”的身份是直接关联的。

一生不变 维港(声生不息的B面那一夜)(5)

时移世易。20年后,在《声生不息》的首期节目中,导演组让一头银发的叶蒨文用《祝福》给节目定调,用一首港人在90年代初的移民主题曲为香港回归25周年献礼节目定调,电视机前的我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祝福之词言犹在耳,眼前的歌手已白了头,世间更是变了模样。在面对《祝福》这首断代史,只有我这般的流行文化老学究还在牵挂着昨日之事,这种沧海桑田的变幻却能落脚在简单的一首歌里,这正是音乐的魔力。

和《祝福》并称移民潮饮歌两生花的,没错,就是陈慧娴在1989年发表的《千千阙歌》。

徐徐回望 曾屬於彼此的晚上

紅紅仍是你 贈我的心中艷陽

如流傻淚 祈望可體恤兼見諒

明晨離別你 路也許孤單得漫長

一瞬間 太多東西要講

可惜即將在各一方

只好深深把這刻盡凝望

來日縱使千千闕歌 飄於遠方我路上

來日縱使千千晚星 亮過今晚月亮

都比不起這宵美麗

亦絕不可使我更欣賞

Ah... 因你今晚共我唱

《千千阙歌》当然是一首情歌,是陈慧娴本人泪别歌坛的谢幕曲。但,“让眼睛讲彼此立场”,20年前,你的立场是什么?在同一张专辑里,陈少琪还为陈慧娴填了一首《夜机》,“离离细雨茫茫星光,明朝早别来惊慌,投奔于遥遥他方”,三十万港人在听完最后一首《千千阙歌》后,并如《夜机》里所描述的那样,搭乘了启德机场的最后一班机,告别了维多利亚港的璀璨。

一生不变 维港(声生不息的B面那一夜)(6)

2022年,在《声生不息》里,参与节目的十六组艺人,他们一起开心地唱着《千千阙歌》,这一刻没有离别。也许马赛克等人并没有经过离别的场景,但林子祥、叶蒨文、杨千嬅……几乎每一位港星都在那个年代藉《千千阙歌》送别过挚友,都知道背后的故事。但这一刻,他们是喜悦的,他们把《千千阙歌》代表的断代史抛诸脑后,包括歌曲的作者近藤真彦是怎样的渣男、和梅艳芳是有怎样的纠葛,等等,这些事儿都被尘封。这一刻,最重要的事,只是“因你今晚共我唱”。

一生不变 维港(声生不息的B面那一夜)(7)

那一期节目结束后,有朋友私信我,说这是让他五味杂陈的表演。我说,我也是。

再次声明,表现移民潮的歌曲并非是“独”,这是港乐里最不可磨灭的印记。不要以为只有港乐殿堂级组合Tat Ming Pair才会写《今天应该很高兴》,“伟业独自在美洲,很多新打算;玛莉现活在澳大利亚,天天温暖”;如爱国爱港艺人谭咏麟,其书写移民的歌曲数量亦众多。如1990年的《离别心曲》:

让我闭上眼细细数

身边有几个的友好

现正细致作他国的探讨

但我却爱每晚每早

专心去工作不探讨

在这里我说将会长到老

谭校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努力工作,努力为大家献上一首又一首的离别曲。我最喜欢的是1994年的《讲不出再见》:

我最不忍看你 背向我转面

要走一刻请不必诸多眷恋

浮沉浪似人潮 那会没有思念

你我伤心到讲不出再见

一生不变 维港(声生不息的B面那一夜)(8)

在歌声和泪水里,人们完成了告别式,而谭校长是坚定的那个“留下来的人”。

到此,香港音乐人书写移民主题的歌曲开始变得柔软起来。他们不再去直接讲英美澳加天各一方,而是把关注点落到了个体的离愁别绪,从对大时代的唏嘘落入了个人小时代的珍视,谭校长是如此。临近97脚步临近,这时候,一张港乐史上的神砖出现了,那便是1997年的古巨基《欢乐今宵》。

犹如 无人敢碰

秘密 现在被揭晓

明日想起 我们

其实承受不了

欢乐今宵 虚无飘渺

再没余地 继续缠绕

谈情一世 发现

愿望极渺小

留下一点 距离

回味犹自心跳

欢乐今宵 虚无飘渺

那样动摇 不如罢了

一生不变 维港(声生不息的B面那一夜)(9)

《欢乐今宵》是香港最长寿的综艺节目,始播于1967年,至1994年暂告一段落,共播映6000余次(后于2017年复播),是当之无愧的港人集体回忆。当古巨基发表《欢乐今宵》时,这一承载了香港几代人欢声笑语的节目已不复存在了。于是,香港鬼才词人Y-Man执笔,成就了一首以乐写悲的时代经典。

一生不变 维港(声生不息的B面那一夜)(10)

一生不变 维港(声生不息的B面那一夜)(11)

“欢乐”是正话反说,“今宵”和《千千阙歌》时无与伦比的“这宵美丽”遥相呼应,钢琴与大提琴如泣如诉,基仔用夸张的气声唱出“欢乐今宵,虚无缥缈,再无余地继续缠绕”(当年的媒体还批评古仔唱的差,真是不识货),成为时代之哀伤的注脚。

古巨基是我心目中1997年的香港乐坛最佳男歌手,没有之一。1997年6月,回归前的一个月,他推出了粤语专辑《欢乐今宵》,除了标题曲外,包括《友共情》、《Can We Try》、《最后一舞》等歌曲,把这种last dance的限时性写入了都市爱情小品,使得其主题绵长隽永,但又极富流行度。同年11月,古巨基又拿出了一张国语专辑《忘了时间的钟》,包括主题曲《忘了时间的钟》外,像《换日线》、《回忆公路》、《从前情人好吗》等,巧妙地用时差等概念讲述天各一方的两人,你说1997的香港最佳男歌手,不是基仔,能是谁?

谈及移民潮,罗大佑曾在1992年的《铿锵集》中说到:很多人离开香港,但我却逆潮流而动,非得在这时候来到香港,那是因为我觉得在这里可以有很多事情做。罗大佑所言极是。移民潮是90年代的香港乐坛重要的灵感来源。噢,我又想起一首,《声生不息》上李克勤有翻唱过的,许美静的《倾城》:

一生不变 维港(声生不息的B面那一夜)(12)

红眼睛 幽幽的看着这孤城

如同苦笑 挤出的高兴

全城为我 花光狠劲

浮华盛世 作分手布景

传说中 痴心的眼泪会倾城

霓虹熄了 世界渐冷清

烟花会谢 笙歌会停

显得这故事尾声 更动听

一生不变 维港(声生不息的B面那一夜)(13)

我并不喜欢李克勤在《声生不息》上的演唱,他太雕琢了,《倾城》是纤细的,敏感的,易碎的,就像许美静那样。这首歌同样发表于1997年,先有国语版。歌词同样来自鬼才Y-Man,和Y写的《欢乐今宵》可视作一衷各表。如前所述,这时港乐里的移民潮书写已变得充满了艺文感,这是移民之歌的究极进化形态,若非你是我这样的港乐十级研究者,很难觉察到歌曲背后的时代布景。当然,我们觉得难察觉的一点,也是因为97之后,烟花并没有谢,笙歌也没有停;它扛过了沙士,扛过了08金融海啸。虽然,它在前些年一度确是病了,两种颜色无止境地争吵,像《係咁先啦》之类再度成为youtube上最热门的广东歌,几乎所有香港主流歌手又在重拾离别主题。但像我一直以来所坚持的,流行音乐是时代的镜子,流行音乐是大家的音乐,所以注定了这不是皇帝新衣式的镜子。我们忠于当下,也不愧对历史,哪怕是发生过了、我就会把它藏到抽屉里的断代史。当它被重新翻将出来时,便会被赋予全新的含义。就像在《声生不息》里,我们高唱着《祝福》,高唱着《千千阙歌》,当时所映射在歌里的时代群像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走过的人,自有交代。

以下一期会出现在《声生不息》中的《岁月如歌》做结。期待一下机长张智霖和王源的合唱。我想说的,就在这首歌里了:

天气不似如期 但要走 总要飞

道别不可再等你 不管有没有机

给我体贴入微 但你手 如明日便要远离

愿你可以 留下共我曾愉快的忆记

当世事再没完美 可远在岁月如歌中找你

一生不变 维港(声生不息的B面那一夜)(1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