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日看污水怎样华丽变身 洗手间用纸都精细测算
来源:澎湃新闻
海报设计 白浪
【编者按】
北京冬奥会落下了大幕,但奥运精神和冰雪热情永不散场。
北京冬奥会的遗产不是赛会结束以后才产生,而是伴随着七年的筹办工作不断产生、不断固定。而“有形遗产”之外,冬奥会带来的精神、文化等“无形遗产”,更是中国和全世界的财富。
绿色冬奥场馆、科技低碳理念、奥林匹克教育、“三亿人上冰雪”——这些从中国传递给世界,又必将从世界传递给下一代。
场馆内的分类垃圾桶。
清废,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个相当陌生的名词和领域;而清理废物和大型赛事间的关系,对于某些西方大型赛事的场馆业主和赛事主办方来说,也常是一笔“糊涂账”。
然而,在北京冬奥会上,一份完善而详细的场馆清废运行计划和清废服务方案,让这一届奥运盛会与以往的大部分大型赛事相比,显得格外不同。
“绿色办奥、共享办奥是北京冬奥会坚持的理念,所以我们要把以前没有的清废方案做得更贴合实际,资金测算也更加精细。”
冬奥期间,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北京冬奥会清废项目负责人、“90后”的何江海设计师讲述了他和团队成员在编制这份清废服务方案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这份清废方案对于中国体育的意义和影响。
“它不仅达到了国际奥委会要求的清洁服务水平,还填补了国内大型赛事场馆清废资金测算领域的空白,为未来大型赛事的举办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北京冬奥会清废项目负责人、“90后”的何江海设计师。
410天,从0到1
清废,是所有大型赛事从筹办到举行的整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过,由于这是一项琐碎而繁杂的系统工程,在北京冬奥会之前,国内的大型赛事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清废服务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所谓的“清废服务”到底包括了哪些内容?
“场馆清废运行计划和清废服务方案是用于指导全部冬奥会场馆内的清扫保洁、废弃物管理、扫雪铲冰应急保障3个方面工作。”
何江海设计师告诉澎湃新闻记者,2020年,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所属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受北京冬奥组委委托,承接了北京冬奥会的清废项目。
作为设计负责人,何江海和团队的主要工作就是合理测算赛时每个场馆的清废补助资金分配,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工作方案以满足清洁服务需求,实现场馆垃圾分类管理全覆盖和厨余垃圾全部资源化利用,并将降雪对场馆运行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冬奥组委的感谢信。
从0到1的过程,对于何江海和他们团队里的每一个成员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但能够参与冬奥又让他们充满热情,“能够参与和服务冬奥会这样的赛事,而且还是一个空白领域,我们都充满好奇与期待。”
“在此之前,国内有关大型场馆清废资金测算的支撑性资料空白,所以我们在和北京冬奥组委清废处第一次对接的时候,还不能搞清楚各类业务领域名称、代号、清废内容和补助资金构成等等具体指的是什么。”
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从2020年7月10日第一次接触到清废的各种项目,到2021年8月24日北京冬奥组委会第23次副主席专题会议审议通过了赛时场馆清废咨询服务方案,410天时间里,何江海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他和同事们研究讨论、分析数据到深夜。
而在完成这份场馆清废运行计划和清废服务方案,何江海和清废设计团队留下的是一组他们现在回看都依旧有些感动的数据——410天里36次汇报;先后绘制了场馆设施手册(Overlay Book,OB)4.0、5.0、6.0的清扫保洁人员点位和垃圾桶的布局超过1000张;与31家场馆业主单位进行了68次协商交流;项目文件大小接近40G。
“赛时的清废服务工作主要是由场馆团队负责,但是组委会会提供资金补助,他们就需要依据清废服务方案将资金合理分配到每一个场馆。”
何江海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们的工作不仅是节俭办赛的重要一环,同样也是帮助各个场馆业主理清成本并且“减负”的重要因素。
清洁安全标准。
走遍所有场馆,洗手间用纸都要精细测算
“在这400多天里,我们走过了北京冬奥会的所有场馆,每一个功能区和功能房我们都要一遍遍考察,有的场馆光是房间就有几百个甚至上千个。”
要从环保、防疫和节俭的角度合理布局每一个场馆的清废项目,何江海就必须对整个场馆了若指掌,“虽然我们不是场馆设计师,但我们算是整个冬奥会里为数不多熟悉所有场馆的设计人员了,有时候和其他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一起考察场馆,他们反而回来问我们关于场馆的各种细节。”
何江海依旧记得,在2020年12月初研张家口崇礼赛区的时候,崇礼的寒潮就让他真正体验一回“冬奥会的冷”。
“当时最低气温接近零下30摄氏度,而且户外的雪上场馆范围广,我们先后考察了12个竞赛场馆、3个训练场馆还有11个非竞赛场馆,对我们的身体也是巨大的考验,好在成功收集了项目所需的资料和数据。”
如果说,崇礼的冷是对何江海身体上的考验,那么,对于雪量的测算精细到毫米以及对于纸张用量测算精确到克数,就是对整个团队精神意志、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的多重挑战。
在测算雪上赛场的铲冰和扫雪量时,何江海就从国家气象局逐一查阅了过去几年北京赛区和张家口赛区的降雪量,“我们要搜集小雪以上的小雪次数,还有雪量。”
各种清洁用品。
相比于雪量,更加精细的另一组数据是城市赛场内洗手间用纸的克数。
“因为每一个资金测算都必须有依据,为了测算洗手间大盘纸的用量,我们从生产到使用的环节都进行了调研。”
“一方面是沟通知名纸张厂家搜集数据,一方面是和物业公司以及场馆业主沟通,拿到另一部分数据,然后把所有的数据综合起来,结核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的丰富经验和数据模型计算,得出包括运动员和观众在内,每人每次用多少大盘纸,然后用多少米和多少克的精确数据。”
在运动员才是主角的竞技赛场上,比赛期间不会有人关注到这些微不足道的琐碎细节,但对于一场大型赛事的成功举办,这些惊喜的数据就像是一个个微小的齿轮,共同辅助一套大型机器的顺利运行。
“从调研到出结论,每一个数据我们都要反复论证。”何江海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通过大量收集清废消耗品使用频次、数量等数据并进行筛选和分析,才能得出一个相对合理的使用量和相关费用,这样既保障有效使用,又避免铺张浪费,这样的精确才是对“绿色办奥”最大的尊重。
“在为期一年的调研和测算中,每一项数据基本上都要用三四个月才能完成。”
考察清废项目。
一份关乎体育与环保的“奥运遗产”
事实上,在整个清废计划的编制过程中,除了庞杂的数据收集、测算和沟通工作,编制方案和赛事实际状况之间的真实差异,也需要何江海和他的团队做出快速调整。
2021年4月的“相约北京测试赛”就是何江海在奥运正式开幕前的一次小考。在那场“考试”中,首都体育馆的清废方案基本上得到了验证,能够保证赛场的防疫和清洁,但何江海还是发现了方案中原本没有考虑到的问题。
“我们在于场馆清废团队沟通时发现,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在转场过程中,防撞垫的搬运会出现大量积水。”
何江海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由于短道速滑比赛运动员容易发生碰撞,为了安全性考虑,这项赛事的防撞垫要比花样滑冰的厚,所以在场地转换时需要搬运不同的防撞垫,正因如此,原本放在冰面上的防撞垫就会在转运过程中制造出很多“冰化水”带来的积水。
“这些积水需要大量的清废人员及时清理,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人工和各种设施的安排以及使用。”
也正是得益于这一场场测试赛的“小考”,何江海和团队成员优化了所有场馆的清废服务方案,最终在北京冬奥会第23次副主席专题会议上得到了审议通过——他们团队也收到了组委会发来的一封感谢信。
“按照约定,我们的服务计划应该到此为止了。但我们下一步还是会重点关注赛场清废团队日常清洁、闭环管理,以及赛后的清废数据和实际垃圾量的统计,与早期预估的数值进行对比、分析和修正,从而为以后同类型的工作积累经验。”
何江海(左一)。
28岁的何江海也是一个体育迷,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他就守着电视看完了中国军团的比赛,而如今,他再一次守在电视机前,关注更多的是他设计的清废服务能不能保证比赛的顺利运行。
“我从大学毕业开始工作就一直从事生态环境处理,如今参与到冬奥会,我也学到了很多,包括细致的分工以及从设计到运营的机制。”
谈起参与奥运对于自己的影响和意义,何江海说的最多的是“学习”——但就是在这样边摸索边学习的过程中,何江海和他的团队为中国体育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奥运遗产”:
这份“填补了中国大型场馆清废方案以及有数据支撑的精细预算和补助空白”的清废服务方案,在“后冬奥时代”还可用于包括杭州亚运会和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等大型赛事之中。
更重要的是,它的出现将会让未来的赛事主办方和场馆业主们更好地关注赛场环境甚至是赛场周边的生态环境。
“在我看来,北京冬奥的意义不仅仅是让更多人参与冰雪并且关注健康生活,还让更多人了解清废的基础工作,并且在运动的时候也关注环保,这是冬奥更大的价值所在。”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