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理解(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对于苏轼的这首千古绝唱,人们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周瑜上,这自然没有错,但笔者认为,还应该补上另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孙权。实际上该词既有对周瑜的向往,也有对孙权的怀念。因为在赤壁一战中,周瑜建功立业并且声威大震,颇有文采的苏轼对其自然是无限羡慕和向往,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忽略与周瑜的功业有着密切关系的人物——那就是孙权。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分析“神游故因”中的“故国”。“故国”应指位于黄冈(苏轼被贬之地)对岸的武昌(今天的湖北鄂城),它曾经是东吴的嘲都。“故国”一词课本上解释为赤壁或占战场,自然不错,因为“围”的本意是城邑,后世曾为圈都的城邑都称为故国。如杜甫的《秋必之四》中“故困平居有所思”,“故国”指首都长安,又如刘禹锡的《石头城》中的“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这里的“故国”指曾为东吴及南朝首都的南京。王安石的《桂枝香》中的“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这里的“故国”也指南京,诸如此类,例子不再多举。
我们知道,这首词是苏轼被流放黄州时所作。黄州对岸正是鄂城(东吴时称为武昌,宋时沿用其名)。公元220年,孙权为了开拓长江中游,决定自建业(今天的南京)迁都武昌(今天的鄂城)。当时的官僚士绅不愿意,并编了“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值”的民谣表示反对。后虽还是迁都建业,但保留了一套机构,自然还留下了一批宫殿建筑和文物。
苏轼对这些史实不但知道而且还多次过江游览。如《四部丛刊·东坡诗·武昌溪山并序》云: “轼谪居黄冈,与武昌相望,亦常往来溪山间。”这里所说的“武昌”指的就是“鄂城”,“溪山”是鄂城的名胜。再如,苏轼的《昌韵乐著作野步》:“梦雨还昏云梦泽,吴潮不到武昌宫。”这里的“武昌宫”指的是孙权的故宫。
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孙权及他的功业也是苏轼在黄州生活时期经常缅怀凭吊的对象。其中的原因是不难理解的。
首先,历史上的孙权也是个能继承父兄大业、使东吴能够发展壮大成为能与魏困蜀因抗衡的大国的了不起的人物。当年的曹操就有“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叹。武昌(鄂城)一代,甚至还流传着一些有关他的传说。在国势不振、当权者不思进取的宋朝,孙权也是士大夫颇为思慕的人物。苏轼之弟苏辙陪兄游览时就有“君看孙讨虏,百战不摇日”之句,“孙讨虏”就是指孙权,曾被封为虏将军,可见苏辙对孙权的赞叹之情是不言而喻的。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便有“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表现其对孙权的敬仰和赞美。
再者,周瑜为何能够火烧赤壁,大败曹军?这难道不是与孙权的坚定支持、绝对信任分不开的吗?当年正是由于孙权与周瑜君臣互相信任,周瑜方能施展雄才大略、功成名就的。对比之下,苏轼虽以文才得到君王的赏识,却因诗遭馋,不但得不到信任,且被贬流放,远谪荒郊,念及孙权与周瑜的君臣相知,苏轼岂不是更加伤感和慨叹吗?
周瑜建功立业时年仪三十四岁,而苏轼此时亦有四十三了!他是多么渴望像周瑜之于孙权那样得到君王的信任和支持啊。他是多么渴望干一番像周瑜一样的事业啊!特别是当我们看到黄州时期的另一首诗作《王齐万秀才寓居武昌》,其中有“仲谋、公瑾不须吊,一樽波神英烈君”之句,表面是说无须凭吊孙权、周瑜等英雄人物,实际上是寄寓了自己深切的怀念与向往,但进而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已经是年过四十,恐怕再也难得君王的信任,功名难就,于是转为绝望,且迸发出愤激之言。该词下阙的“故国神游“,又云“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及结尾的“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些都是由此而发出的感叹。
最后,在这首词中,上阙的“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此句为虚。因为黄州的赤壁并非当年的赤壁大战之地,这一点,博学多才的苏轼,当然是知道的,故冠以“人道是”(其潜台词是:我亦知其非)。但下句的“故国神游”的“故国”,却是实。当年孙权对长江中游的开拓,不但有史实记载,且留下了“吴宫殿”,“孙郎石”等文物古迹,作者还多次游览凭吊。
这样,上阙的“三团周郎赤壁”是虚,下阙的东吴孙权的“故国”是实。上阙是眼见虽实而非真,下阙神游似虚而却是实,正有虚实相生之妙。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苏轼泛舟赤壁,神游故国,不但包含了对周瑜的向往,而且寄寓了对孙权的深切怀念。并且该词用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令这首千古绝唱永不褪色。
文化的理想国,让每一个诗意的灵魂,都有栖身之地。感谢您的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