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的原因及怎样变废为宝(他们看到分类后的生活垃圾如何变废为宝)

近日,“广州垃圾分类观察体验团”活动在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落下帷幕。在当天的活动中,参团市民参观了园区内的广州市第三资源热力电厂一期项目和广州东部生物质综合处理厂一期项目,了解到分好类的生活垃圾如何变废为宝。

垃圾分类的原因及怎样变废为宝(他们看到分类后的生活垃圾如何变废为宝)(1)

在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活动期间,市民看到了分好类的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没有“混收混运”,由厨余垃圾车和其他垃圾车运抵园区分别送入生物质综合处理厂和资源热力电厂处理的场景;通过登上92.5米高,位于广州市第三资源热力电厂南烟囱顶部的观光塔,参团市民俯瞰AAA级工业旅游景区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绿树环绕的场景,了解到广州如何通过循环经济理念规划建设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破解生活垃圾处理场所“邻避难题”。

垃圾分类的原因及怎样变废为宝(他们看到分类后的生活垃圾如何变废为宝)(2)

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广州垃圾分类观察体验团”活动,职能部门看到了市民对垃圾分类的关心,收到了市民对广州垃圾分类工作的出谋划策,相关活动的组织和市民的参与将为广州下一步如何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带来启发。希望市民积极参与广州各类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并在日常生活中参与垃圾分类,一起来更精彩。

分好类的垃圾都去哪儿了?

自2019年下半年推行居住小区楼道撤桶以来,大部分广州市民改变习惯下楼投放垃圾。为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准确度,广州还提倡在分类投放厨余垃圾时做到“破袋投放”。市民辛辛苦苦分好类的垃圾,最后都去哪了?参与“广州垃圾分类观察体验团”活动的市民,见证了分好类的垃圾在AAA级国家旅游景区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变废为宝的过程。

生化 焚烧,精细化处理让垃圾变废为宝

当载着参团市民的大巴驶入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时,细心的市民发现进入园区的垃圾车分别为厨余垃圾车和其他垃圾车。其中绿色涂装的厨余垃圾车,驶向了园区内的广州东部生物质综合处理厂一期项目。

“广州中心六区分好类的厨余垃圾一半都在这个厂区处理。市民的精心分类,帮助这个厂区擦亮‘全球最大’的招牌。”广州东部生物质综合处理厂一期项目工作人员周吏臣,向到访市民讲解厂区的运作。据悉,该厂在2019年7月31日正式投产试运营,处理规模为2040吨有机废弃物/日。目前,该厂主要处理厨余垃圾、餐饮垃圾、粪便、禽畜尸骸等4类有机废弃物。其中与居民和餐饮企业参与垃圾分类息息相关的厨余垃圾和餐饮垃圾占该厂处理量50%以上。由于广州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积极参与,该厂在2019年12月便实现满产运营。从投产运营至今,该厂已为广州处理了94万吨有机废弃物。

垃圾分类的原因及怎样变废为宝(他们看到分类后的生活垃圾如何变废为宝)(3)

“我们将市民精心分好类的厨余垃圾变废为宝。”周吏臣介绍,4类有机废弃物经预处理后,将被送至厂区内的联合厌氧生化,该系统可将有机物变为沼气用于发电,部分沼渣作为有机肥原料外运加工,油脂可制成生物柴油。

园区内灰色的其他垃圾车,则驶入广州市第三资源热力电厂一期项目。该项目具有日处理4500吨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使更多由广州中心城区产生的其他垃圾无需填埋处理。目前,广州市第三资源热力电厂二期项目正处于烘炉调试阶段。当正式投产时,一期二期总处理能力将达到9300吨生活垃圾/日。

“充足的处理能力不仅帮助广州早日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的目标,还能将更多生活垃圾变废为宝。”广州环投福山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文介绍,焚烧处理技术最显著的优势,是短时间即可缩小生活垃圾体积。结合现代化的焚烧发电技术、污水处理系统和烟气处理系统,焚烧垃圾产生的热量可用于发电,产出的炉渣可以制作环保砖,经处理后的污水可以供厂区环保回用,经处理后的烟气优于国家排放标准和欧盟标准,实现“一废进厂四宝出厂”的效果。

一场活动,引参团市民众议垃圾分类

“我正在努力推动广州的垃圾分类。”参团市民吴丽珠,原居香港,因长期在广州市黄埔区从事招商引资工作而被该区推荐为港澳籍政协委员。大约5年前,吴丽珠提出了一个垃圾分类融合“互联网 ”的提案。该提案获得了该区有关部门的重视,相关部门领导鼓励吴丽珠将设想付诸实践而不是走过场般提完案就算。如今,吴丽珠把在香港的公司让员工打理,自己主要负责为黄埔区垃圾分类提供宣传、数据整理、评比等第三方服务工作。通过“广州垃圾分类观察体验团”,吴丽珠走访了广州不少有特色的垃圾分类项目。吴丽珠表示,具有参考价值的广州经验,将会被她用在日常的垃圾分类工作当中。

垃圾分类的原因及怎样变废为宝(他们看到分类后的生活垃圾如何变废为宝)(4)

“一场参观下来,受益良多。”参团市民李丹,是广州市城市矿产协会副秘书长。她表示通过参观广州东部生物质综合处理厂一期,了解到椰子壳不是厨余垃圾的知识点;通过参观广州市第三资源热力电厂一期,她看到了储坑内堆积的垃圾,当中包括不少塑料制品。李丹表示,塑料制品一般具有回收价值,而且很多塑料制品属于一次性用品,可以由可循环利用物品代替使用功能。这让她在处理垃圾时,除了做好分类投放,李丹还表示需要减少对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建议商品的包装,能够从简易化入手。”参团市民吕正庭认为,一些垃圾的产生源于过度包装,相关包装物品被拆开后便没有用处了。他建议市民在购物时,尽量不要选择包装繁琐的商品,因为简化包装有助于垃圾分类和减量。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贾政 通讯员 成广聚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杨耀烨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薛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