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区有野生人参吗(北方人称它江南人参)

导读:水下的“甜脆果”,是菜也是果,儿时当零食吃,因采挖难而少人种

天气逐渐冷起来了,而北方地区此时基本都已经入冬了,好些地方都已经开始供暖了,农民又要开始“猫冬了”。

可是在南方地区,农民可没有这么幸福,不仅没有暖气,而且还有些农民要干不少的农活。只因即便是到了冬季,依然在地里有不少的农作物将要采收,要想办法把它们采收回来。

南方地区有野生人参吗(北方人称它江南人参)(1)

其中在南方的一些水田里面有一种“甜脆果”,它既是水果也是蔬菜,曾是农村娃的零食。在南方地区也被广泛种植,可如今却没落了,只因它的采挖难度大,很多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种植了。

它就是被北方人称之为“江南人参”的马蹄。

马蹄:长得像板栗的“甜脆果”

北方的朋友们对于这种“甜脆果”估计很陌生,好多人就连听都没有听说过,还可能会把它误认成是马的蹄子,只因这是属于南方的植物,北方地区很少人种植它。

马蹄也叫水栗子、地栗、乌芋、菩荠、地栗、钱葱、土栗等,它的学名叫荸荠,是南方著名的“水八仙”之一。食用的是它地下的球茎,并且这种球茎长得很像板栗,一个个圆滚滚的,就连颜色也很相似,因此就有了“水栗子”这样的俗称。

马蹄是原产自我国的一种植物,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蔬菜。它多生长在水田、沼泽等有水的地方。

南方地区有野生人参吗(北方人称它江南人参)(2)

因为这种植物不怎么耐寒冷,尤其是北方地区冬天到处是冰天雪地的,而它的成熟又是在冬季的春节前后,所以一般都是分布在南方地区,其中湖南、湖北、福建、广西、浙江和江西等省份种植较多。

南方的“地下雪梨”,北方人的“江南人参”

马蹄在我国民间的俗称有很多,并且还有很多的美称,其中在南方地区,常把它形容成为“地下雪梨”,而北方人就赞誉它为“江南人参”。

因为马蹄个头虽然小,又是生长在淤泥中,但是它的味道很不错,去掉外皮以后,龟肉洁白如同雪梨,而吃起来更是味道清甜爽口,爽脆的口感不输雪梨。可是在南方地区又没有雪梨,所以就把马蹄称之为“地下雪梨”。

至于北方人叫它“江南人参”,那是因为古代的交通不便利,运输也不发达,北方地区是很难吃到马蹄的,但是它的口感不错,关键是营养很丰富,让很多北方人对马蹄十分的眼馋,所以它也就在北方地区有了“江南人参”的美称。

南方地区有野生人参吗(北方人称它江南人参)(3)

有一说一,马蹄的味道确实很不错。它是既能当水果吃,又可以当蔬菜食用的。在几十年前,南方很多地方都有种植马蹄,而它就是孩子们冬季爱吃的零食、水果了。挖出来洗一下,用牙齿咬掉外皮就直接生吃,又脆又甜非常美味。

当然了最佳的食用方法是用它来做菜了,既能清炒,又可以煲汤,还可以剁碎了做馅包饺子等,吃法非常的多样。并且关键一点在于它 营养很丰富,要不然也不会称为“江南人参”了。

马蹄不管怎么吃,都有丰富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它还有药用价值,主要有清热、化痰消积、利尿、降压等方面的作用,是一种非常好的药食两用食材。

如今却少人种植了

马蹄的种植还算是比较简单,管理也粗放,并且产量也是不低的,一般亩产可以达到5000斤左右,这也是在过去南方地区的农民爱种植它的原因。

南方地区有野生人参吗(北方人称它江南人参)(4)

可是近些年,马蹄却逐渐没落了,好多地方的农民都不愿意种植了。只因这种蔬菜种植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尤其是在后期采挖的时候,更是非常的辛苦,又脏又累,根本就找不到人来帮忙。可以说,采收难度大,是多数人不愿意种植的的原因。

在南方地区,很多种植“水八仙”的农民都应该听说过一句话:鸡头米越热越要采摘,茨菇、荸荠越冷越要采。说的是鸡头米是在酷热天才成熟采摘,而马蹄就要在最冷的时候才去采挖,这样的才是最鲜的。

可是马蹄是生长在水中的,到了春节前后,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南方很多地方这个时候水面也结冰了。去到水田里采挖马蹄,本来就很辛苦,而且还到处都是泥巴,又冷又脏,往往一干就是数个小时,长时间弓着腰采挖,非常的辛苦,所以现在很多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种植了。

南方地区有野生人参吗(北方人称它江南人参)(5)

而且在春节前,家家户户都在忙着为过年做准备,想要找人来帮忙也很困难。现在一个人的工钱就要两三百元,未必还能请得到人。

可是一个人一天也就能挖三四百斤,而马蹄在市场的收购价也就是一块钱左右,算下来自己根本就不挣钱。有时候收购价更是跌到七八毛钱,那就是亏本了。

结束语

在过去,农民热衷于种植马蹄,是因为当时收入来源有限,自己种植可以挣点辛苦钱,不用雇人帮忙。可是现在就连辛苦钱也难挣回来了。看似亩产四五千斤,可是除掉自己的成本,根本就没有钱挣。

南方地区有野生人参吗(北方人称它江南人参)(6)

各位朋友们,又到了马蹄成熟的季节了,你们喜欢吃吗?欢迎留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