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高会成为尿毒症吗(什么是尿蛋白高了)
周逊 肾内科主任医师
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曾多次提到这样的一句话,即“尿蛋白高是慢性肾脏病进行性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尿蛋白升高的慢性肾脏病更容易向慢性肾衰竭方向发展,将来患尿毒症的风险会明显增高。既然如此,那是不是说“发现尿蛋白升高,就一定会发展成尿毒症?”或者说“尿蛋白高了,多久会发展成尿毒症?”。
在解答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尿蛋白?”。尿蛋白,指的是尿中排出的蛋白异常增高。正常人或健康人尿中也会排出蛋白质,但是一般每天不超过150mg。如果尿中排出的蛋白质超过超过这一数字,则称为蛋白尿或尿蛋白升高。引起蛋白尿的原因有很多,多分为如下这三类。
一.肾小球性蛋白尿:多为肾小球肾炎引起的尿蛋白升高,是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与通透性发生了改变,使本来不该漏出的蛋白经过肾小球排出去了,从而导致尿液中蛋白异常增高。如IgA肾病及狼疮性肾炎患者的尿蛋白升高,就属于肾小球性蛋白尿。
二.肾小管性蛋白尿:多为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引起的尿蛋白升高,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肾小管的损害,导致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尿中蛋白的重吸收就会减少,从而最终引起尿蛋白升高。如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尿蛋白升高,就属于肾小管性蛋白尿。
三.溢出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重吸收都是正常的,但由于血中异常蛋白质增多,经肾小球滤出,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在尿中出现而产生的蛋白尿。如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尿蛋白升高,就属于溢出性蛋白尿。
了解了蛋白尿类型之后,患者还应该弄清楚蛋白尿的程度,分别为少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0.15克并<1.0克)、中等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介于1.0-3.5克之间)及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克)。一般将少量蛋白尿与中等量蛋白尿称为“肾炎性蛋白尿”,如慢性肾炎与IgA肾病等;一般将大量蛋白尿称为“肾病性蛋白尿”,如肾病综合征与膜性肾病等。当然了,IgA肾病也可出现肾病性蛋白尿;膜性肾病也可出现肾炎性蛋白尿。
那么,尿蛋白高了,即24小时尿蛋白定量>0.15克,多久会发展成尿毒症?医生的回答是:不能一概而论。在我们遇到的肾病中,有些患者仅需数年就发展成尿毒症、有些患者需经十数年才发展成尿毒症、而有些患者在正常寿命前也没有发展成尿毒症。
为什么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笔者将从如下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1.原本病情程度
肾炎性蛋白尿也好,肾病性蛋白尿也好,原本是由何种疾病引起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患者的预后及将来发展成尿毒症的可能性有多大。遗传性肾炎与多囊肾病发展成尿毒症的可能性就比膜增殖性肾炎要大、膜增殖性肾炎与狼疮性肾炎发展成尿毒症的可能就比IgA肾病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要大、而IgA肾病与膜性肾病发展成尿毒症的可能又比微小病变要大。也就是说,它们是相对的。在同等条件下,原本的病情程度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预计进展速度
尿蛋白达到大量水平,慢性肾病的预计进展速度一定快于中等量蛋白尿水平;而尿蛋白达到中等量水平,慢性肾病的预计进展速度一定快于少量蛋白尿水平;尿蛋白明显升高,同时合并有不能控制达标的高血压,慢性肾病的预计进展速度一定快于单纯尿蛋白升高;既有尿蛋白升高、又有高血压,还有高尿酸血症,慢性肾病的预计进展速度一定快于它们两个或一个异常;等等,通过对病情的分析,也能作出初步判断,即何时可能发展成尿毒症。
3.患者体质状况
有些尿蛋白高的肾病患者,若体质状况非常差,肾病发展成尿毒症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而有些尿蛋白高的肾病患者,若体质状况非常好,肾病发展成尿毒症的风险就会明显减小。患者的体质状况,即为患者的免疫功能或抗病能力。相关检查与化验上表现为免疫球蛋白低下、血浆白蛋白降低、外周血白细胞低及体重指数太低或太高等指标。那些相关指标异常者,更容易发展成尿毒症。
4.治疗干预情况
治疗干预情况,这才是决定尿蛋白升高的肾病是否及何时会发展成尿毒症的关键。只要能够将尿蛋白降下来,同时也能将其它影响因素纠正好,就可阻止病情进展,或延缓病情进展速度。或可让本来数年就可能发展成尿毒症的肾病患者,积极干预后,十数年才发展成尿毒症;本来十数年就可能发展成尿毒症的肾病患者,积极干预后,数十年才发展成尿毒症,甚至不发展成尿毒症。
关于降低尿蛋白的方法有很多,肾友可通过阅读《肾为先》之前的文章进一步深入了解。
与同名《肾为先》微信公众号同步首发,文章为周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