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心电实时监测技术 实时远程心电监护临床创新应用模式探索

嘉兴二院实时远程心电监护创新应用

日前,嘉兴市第二医院(简称“嘉兴二院”)对于“实时远程心电监护临床创新应用模式”的探索正式进入临床应用。在院内心脏康复中心,顺利实现对院外居家老年患者的实时、远程心电监护,并结合实时监测数据,指导患者正确开展康复训练。在监测过程中,院内心内科医生发现患者在康复训练时发生室性早搏、心动过速等问题时,立即通过视频给与患者训练方式指导和日常心脏康复指导建议,提高疾病治疗与康复效果,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安全。

远程心电实时监测技术 实时远程心电监护临床创新应用模式探索(1)

实时远程心电监护是远程医疗服务的一种新模式,是运用现代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科技力量实现对患者的远距离心电监测[1],具有实时、远距离、长时间连续监测心脏异常电信号等功能,可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干预,从而实现疾病筛查与预防以及病情进展监控[2]的临床功效。

中国远程心电监测专家建议[3]指出,对于与心电图异常有关的疾病进行远程心电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降低患者死亡率和再入院率,还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是提高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的有效方式[4]。研究表明,从院内监护扩展到院外实时远程监护,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5]。

实时远程心电监护方案

实时远程心电监护的价值主要由心电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的实时性、准确性、可靠性以及在临床应用中的使用便捷性来实现。嘉兴二院的实时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由智柔科技提供的贴片式动态心电记录仪、心电传感器贴片、便携移动无线数据转发器以及智柔动态心电管理平台组成。

基于超轻薄贴片式动态心电记录,可连续实时监测168小时;配合专用心电传感器贴片,在运动、洗澡等场景也能保持信号稳定零干扰;通过无线数据转发器,确保室内与户外移动环境中的数据无线传输;动态心电管理平台集成人工智能算法,可快速识别多种心率异常,软件判读系统可帮助医生进行心率标识。

远程心电实时监测技术 实时远程心电监护临床创新应用模式探索(2)

在医院病房内,患者通过佩戴心电贴监测的数据通过移动无线数据转发器实时上传到心电集中监护平台,帮助医护实现对病患心电体征参数的实时监控和集中管理,及时发现病患的异常情况,提升医护救治效率和数字化管理水平。

在院外居家场景中,患者的心电数据通过移动无线数据转发器,自动上传至心电集中监护平台,医生可在系统后台实时查看患者心电数据,掌握患者病情康复状况,或及时发现潜在病症,并为院外用户提供病情咨询、线上复诊和康养建议等专业诊疗服务。

实时远程心电监护方案旨在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在区域范围内推动建立院内外实时远程心电管理体系,运用蓝牙、网络等前沿通信技术,打造标准化的技术平台,最终在信息化的平台上实现心血管疾病智慧化防控。

实时远程心电监护创新探索

以实时远程心电管理创新应用为核心,嘉兴二院“实时远程心电监护临床创新应用模式”将从心脏康复中心、心内科、心脏康复护理门诊,向院内肾内科、神内科、呼吸科、内分泌科等临床多场景实现扩展应用,并在院外居家健康监测、居家术后监测等环节持续为患者心脏健康保驾护航。由医院心内专科提供专业支持,为全院病区需要心电监测的患者、不耐受Holter监测的特殊患者、术后居家康复患者的心电监护提供远程支持。

在心电监护临床应用中,儿科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应用领域。与成人相比,小儿心律失常的症状较轻或无自觉症状,年龄太小的患儿则常缺少主诉,或缺乏描述清楚症状的能力,且较为缺乏就医意识,需要心电图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以明确诊断。将实时远程心电监护应用于儿科临床,持续性监测患儿生长发育阶段心电变化,可对早搏等长期进行良性心律失常病情观察与追踪,并有效避免部分患儿存在的佩戴依从性、配合性较差的问题,实现疾病筛防的同时,确保小儿健康发育成长。

除了心血管疾病监测,实时远程心电监护方案也可应用于运动训练健康监护场景。嘉兴二院积极推动医体联合中心的实时远程心电监护临床应用,基于柔性可穿戴心电贴监测和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对运动人员心电实时监测和分析,完成心脏功能、心脏风险、心脏负荷的实时预警,并基于对运动人员的心功能状态、训练伤状态、体能状况的评测,进一步有效筛查运动人员心脏风险、心功能损伤,从而制定专业运动处方用于指导训练,实现科学防控。

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实时远程心电监护临床创新应用模式”是医疗卫生机构打破空间与地域限制,构建全区域智慧健康生态的积极探索,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的加速器,更是切实解决基层人民群众医疗与健康需求的有效途径。

以柔性可穿戴设备和医疗大数据平台为载体,智柔科技将持续为临床创新应用落地赋能,为基层人民群众提供精准健康监测与专业医疗指导,提高医疗服务延续性,提升人群健康保障度,以柔性创新科技驱动,汇同专业医疗力量,共创智慧健康生活。

参考文献:

[1]万里,张跃,张龙飞.远程无线心电监护仪的心电数据处理机制[J].计算机工程,2010,36(15):291-293.

[2]丁玉婷,王德国,王安才.远程心电监护的临床应用现状[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6,25(04):261-264.DOI:10.13308/j.issn.2095-9354.2016.04.008.

[3]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脏监护专业委员会.中国远程心电监测专家建议(讨论稿)[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5,24(05):305-308.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 [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4):267-275.

[5]常征,王亚东,杨文珍.北京市社区居民远程心电监测的知信行现状调查与干预策略探讨[J].医学教育管理,2017,3(S2):146-15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