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心中忘不掉的经典回忆(岭南故纸香留记广州情)
广州日报“广州档案独家解密”专栏结集成书
▶在南国书香节现场,一位小朋友正在兴奋地向《大话广府》的“大话国”团队成员讲述她对精美手绘的看法。广报全媒体记者黎旭阳 摄
丛书作者王月华分享写作体会。
“故纸生香”系列丛书,一套三本,包括《先生》《风物》《市声》。
大洋网讯 8月11日上午11时30分,正值南国书香节活动鼎盛之际,感动广州的“故纸生香”系列丛书在广州市民的期待中震撼发布。广州日报有关负责人、中山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徐劲以及丛书作者王月华现身发布会,并与现场读者精彩互动。
“故纸生香”丛书由《广州日报》每周一期的“广州档案独家解密”专栏化身而来,被誉为“最有温度的档案解读”。广州日报和广州档案馆合办的“广州档案独家解密”,有趣味、有知识、有温度,“江湖”有赞,“庙堂”有誉。连载五年,结集成书。这一次,“广州档案独家解密”专栏以“故纸生香”之名,亮相本次南国书香节。
昨日,南国书香节活动进入高峰期。时值周末,数以万计的读者进场选购图书,许多读者特意前来聆听文化讲座,与心仪的作者“面对面”。上午11时30分,“故纸生香”系列丛书的新书发布会在会展10.2馆举行,记者在现场看到,发布会半个小时前就已经人气十足。
读者:想和主创团队聊聊感受
记者随意询问了部分读者,发现这些读者可谓是“广州档案独家解密”专栏的铁粉。家住海珠区的一位李姓读者表示:“我是一个新广州人,看完《风物》,我为这座城市感动,故纸生香,也见证了时代的光鲜和岁月的印痕。”她表示,很希望和该系列丛书的作者和编撰人员聊聊多年来看专栏的感受。
活动从11时30分开始,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但现场读者几乎没有一个中途离开。12点过后,记者已经“肚皮打鼓”,但现场的读者们仿佛“忘记”了饥饿,仍然专注于现场的嘉宾发言。
在互动环节,一位年仅10岁的小姑娘就城市的宁静与喧嚣与作者王月华进行了精彩互动。记者随后了解到,这位小朋友是帝锦一小的学生,因为妈妈喜欢看“广州档案独家解密”,她也爱上了这个栏目,听说该栏目系列丛书在琶洲首发,她就来到现场,虽然有点害羞,但还是鼓足勇气,向作者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为延续吾乡之文脉尽绵薄之力
在首发式现场的掌声中,广州日报有关负责人与中山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徐劲向读者们详解了该系列丛书出版背后的故事。
广州日报有关负责人介绍,广州日报与广州这座城市血脉相连,向来以说好广州故事为己任。广州日报和广州档案馆合办的“广州档案独家解密”专栏,就是为了更好地挖掘广州的风土人情、城市内涵、深厚沉淀,昔为今用。这个专栏是“旧闻新读”,从珍贵的故纸中发现新闻、挖掘新闻,完全按照新闻的要求来写,同时充分尊重作者意愿,以第一人称写作,五年坚持下来,专栏自成一格,写出了活力,渗透着传承,受到读者喜爱。
徐劲表示:“‘广州档案独家解密’专栏在‘江湖’‘庙堂’均有较高的口碑,栏目文章时常勾起许多老广的回忆、新广的向往。该栏目也因此荣获2014年度广东新闻奖。为答谢广大老读者追随的厚爱,为了满足更多新读者怀旧的情思,中山大学出版社特意将专栏精华文章结集出版。”
他表示:“这套丛书能入选教育部高校主题出版项目,有赖《广州日报》‘广州档案独家解密’专栏之题材新颖、文词温婉与视角独特。广州日报作为本地最有影响力的传媒,在‘讲好广州故事,弘扬岭南文化’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中山大学出版社亦不敢懈怠,苦心孤诣,打造精品。双方共同努力,为延续吾乡之文脉尽绵薄之力。”
让读者从理解广州到爱上广州
新书发布后,该系列丛书作者王月华在现场的精彩演讲更是吸引无数读者驻足聆听,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她首先感谢给予成长和写作平台的广州日报社,感谢报社领导给予的鼓励、关怀、指导和包容,这是使她可以安心埋首故纸堆,一点点去还原这个城市温暖动人记忆的动力。
她介绍,“2013年4月25日,第一期‘广州档案独家解密’出街,到今天倏忽已过5年,逾两百期版面、百多万文字见证了我与这座古老城市‘相近、相知、相亲’的美好历程。在丛书即将付梓之际,内心的感恩,又岂能用言语道尽?”
她指出:讲述城市的记忆,并不仅仅是为了讲古,而是通过来源确凿、数据翔实的史料,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座千年商都的商贸传统与文化底蕴,并借由这一理解,而对它产生一种亲切之感,并对它的宏伟蓝图充满信心。“爱是理解的女儿,这一份建基在深刻理解基础上的爱,是实现任何宏伟蓝图的坚实根基。”王月华表示。
她表示,要想这样成系列、全方位写作,就要坐得住冷板凳,认真查故纸,勉力做到字字有出处;而在写作的时候,又要苦心孤诣,认真思索,并站在读者的立场上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句句生动,使人读来有趣有益,又颇觉自在。
写给广州的
“三封情书”
有参加发布会的读者表示:“《先生》的伟大,《风物》的灵动,《市声》的温情,都极具岭南风情,广州风味,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简直是编者与作者写给深爱的广州的三封情书。”
文、图/广报全媒体记者吴波(署名除外) 通讯员龚明娟
岭南首套非遗传承系列教材正式发布 广彩、通草画、剪纸、醒狮等非遗项目传承将有系列教材
广彩、通草画、剪纸、醒狮等非遗项目传承将有系列教材啦!昨日,南国书香节上,岭南地区首套非遗传承系列教材《非遗玩家》正式发布。与此同时,“大话国”团队也携新作《大话广府》亮相。
10所中小学将试用首套非遗传承教材
本套教材由中共越秀区委宣传部、越秀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越秀区教育局指导,越秀区文化馆和越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推出。
教材主编、越秀区文化馆馆长何愿飞介绍,大多数非遗技艺长期以来主要通过师徒间口传心授进行传承,传承人之间的教学模式差异较大,缺乏体系化的学习载体。要扎实开展青少年非遗传承,就必须把非遗传承与国民教育体制融合。本次发布的《非遗玩家》系列教材作为广府文化(越秀)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过程的重要成果,是岭南地区首次把非遗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编印成册,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教材向学校和社会进行推广。
在发布会上,东川路小学等越秀区十所中小学被授予“非遗教育传承基地”的称号。这十所中小学将配合“非遗进校园”对教材测试使用。未来三年还将根据师生们对本套教材的反馈,把通草画、榄雕、剪纸、醒狮、铜艺、宫灯、饼印、珐琅等非遗项目逐一整理出版,在全区推广使用。
《大话广府》图文并茂讲述广州“前世今生”
昨日,“大话国”团队也携新作《大话广府》与读者见面。《大话广府》的出版方、广东人民出版社的相关责编介绍,“大话国”团队创立于2010年,是由一群热爱绘画与写作的广州“土著”组成,他们带着生于斯长于斯的感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广州本土文化的“活化”。他们走进广州的大街小巷,用画笔发掘被隐藏的历史印记,绘出自己心中的广州印象,追溯丰厚的岭南文化。早在2011年,“大话国”团队就出版了第一本城市绘本《老广新游》,绘制的系列明信片更是成了广州独特的手信之一。
《大话广府》作为“大话国”团队又一新作,延续了对本土文化的关注。该书配有大量生动有趣的插图,图文并茂地讲述广州的“前世今生”,带领读者遨游于广州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书中印有不少二维码,广东人民出版社的责编介绍,只要扫二维码就可以听到书中故事,这样即使是在拥挤的地铁或公交上,用户也可以轻松“读书”。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林霞虹 通讯员郝婧羽、孟肖
广州市慈善读本走进南国书香节
昨日,“书香岭南,与爱同行”慈善读本南国书香节阅读分享活动在2018南国书香节广东馆成功举办。活动现场,家庭教育专家、广州市少年宫特殊教育部部长黄筱瀛作为分享嘉宾与在场的广州市慈善家庭代表、环卫工、外来工亲子家庭代表、学生义工以及书香节现场观众进行了亲子读本阅读技巧分享。
据悉,广州市慈善读本之《童心善本系列丛书》作为由市民政局、市教育局联合开展“读一本慈善书、上一堂慈善课、做一件慈善事”的“三个一”系列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由广州市慈善会、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携手和羊城公益文化传播中心共同研发制作,于2018年7月13日在越秀区文德路小学首发。《童心善本系列丛书》以吉祥物“珠珠”和 “派派羊”为故事主角,围绕“善言善行、义工服务、陪伴成长、社区服务、爱护环境”五个主题,结合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广府文化,以学校、家庭、社区为创作背景,融入公益慈善理念,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参与服务、保护环境。
广报全媒体记者秦松 通讯员廖培金
十香园“搬进”羊城书展
羊城书展今年新设 “十香雅韵岭南书画艺术展”专区,以广州十香园为原型,展示岭南书画艺术历史。目前,已有多位岭南画派当代名家应邀前来献艺,“有些观众在看完大师书法和作画后意犹未尽,想进一步与大师交流。这里就是一个绝佳去处,可以边喝茶、边聊天。”
广州十香园,是岭南画派的鼻祖居巢和居廉居住和作画授徒之所,居巢和居廉在近代南粤画坛上并称“二居”,画作在晚清享有盛名。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陈树人均曾学画于此。故此,广州十香园可以说是岭南画派的发源地。
“十香雅韵岭南书画艺术展”位于南国书香节13.2馆羊城书展,约40平方米的展区是以广州十香园为原型设立,以展示岭南书画艺术历史,让市民零距离感受岭南文化风采。
走进“岭南书画名家现场挥毫互动活动”区,迎面而来的墨香吸引不少市民驻足停留。墙壁上挂满了书画家们的成品,墙壁前书画家正在桌上挥毫笔墨。适逢周末客流高峰,市民们围在桌前观摩行云流水的即兴笔法,不少书画爱好者长枪短炮留影纪念。
广报全媒体记者何道岚 实习生张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