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草原之旅(与草原的浪漫约定)
图为刘京晶。 刘京晶供图
中新网兴安盟6月30日电 题:“湘妹子”与草原的浪漫约定:仰望星空,安放村庄理想
中新网记者 张玮
结束26个月的定点帮扶,“湘妹子”刘京晶于近日返回了北京。
但,清晨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刘京晶仍会不自觉地打开手机,看一下海力森文化旅游村项目建设群里的工作信息。
图为刘京晶测古榆树龄。 刘京晶供图
“8月份旅游村的启动区建设完成,7月份我还会回去,后续的运营工作更关键。”回到北京的刘京晶忙得不可开交,心里却还惦记着千余公里外的科尔沁草原。
1983年出生在湖南的刘京晶,在中国传媒大学完成了本硕博的学习,也完成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
图为刘京晶组织村民研发“全榆宴”。 刘京晶供图
“2019年,学校成为中央新增的定点帮扶单位,帮扶对象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希望发展文旅产业,需要专业型干部。”刘京晶话语利落、笑声爽朗,如今的口音中略带了一丝“东北大碴子味儿”。
因为专业对口,时任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的刘京晶便主动报名,经过校内层层选拔,于2020年春天赴科右前旗开展帮扶工作。
至今,刘京晶还清晰地记得她的到任日期是2020年4月7日。兴安盟给她的第一次震撼是飞机落地的那一刻,天空特别高,白云朵朵,触手可及。“空气清新的甚至让我有些醉氧。”
科右前旗阿力得尔苏木海力森嘎查有一片古榆树林,当地政府既珍惜,又发愁,不知该如何保护利用这些古榆树。恰巧,它们遇上了刘京晶。
“第一次走进这片古榆树林,我觉得可以做文旅的文章。”2021年夏天,刘京晶带领中国传媒大学支教团队,对古榆树一棵一棵进行造影、定位。
图为庆祝玉莲大婶小卖部开业,刘京晶请大家吃雪糕捧场。 刘京晶供图
经历半个多月的风吹日晒雨淋,团队绘制了海力森嘎查的古榆地图,明确当地共有486棵古榆,这些榆树终于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海力森”蒙语意为“榆树繁盛的地方”,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的专家曾来当地测树龄,判断有一些榆树可能已经存活了上千年。“现在,我们正在等待最终的测龄结果。但那么多海力森古榆树留存至今,就已经证明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
2021年末,依托古榆资源,海力森嘎查开始规划建设文化旅游村项目。刘京晶担任海力森嘎查的“文化村长”,开始着手将这座原始的北方小村落打造成“田园牧歌”,甚至计划把海力森嘎查打造成国家级生态文旅示范村样板。
图为刘京晶入户调研。 刘京晶供图
可是,发展文旅产业对于当地来说,最难的是转变村民的意识和如何留住及培养人才。
“文旅产业对村民们而言很陌生,所以当时乡亲们更多处于观望状态。”刘京晶就挨家挨户开展乡村振兴“敲门”行动,敲遍了村里54户村民的门,与他们同吃同住,建立信任。
“乡村振兴是要让村民成为主角和受益者,让村民获得平等全面的发展机会。”最初做海力森文化旅游村规划设计时,刘京晶给它起的Slogan便是“海力森安放村庄理想”。
在刘京晶的心里,她希望能保持村庄的文脉和乡愁,在村里建设主客共享的空间。“不影响当地村民生产生活的前提下,为他们找到致富的路径。”
回京前,刘京晶特意又去了一趟海力森嘎查,发现村头的玉莲大婶购置了新冰柜,开了村里第一个小卖部,专门卖雪糕和冰镇水。
海力森嘎查是苏木政府所在地,平常村民们都去苏木买生活用品。“现在旅游村施工,天气又热,工人们不愿意跑远,我开个小卖部就有生意了。”玉莲大婶笑开了花。
刘京晶的这个“小发现”让她开心了好久,因为村民的“商机意识”提高了。
“更让我们振奋的是,嘎查的产业环境逐渐形成,村里的年轻人都愿意回流建设家乡。”刘京晶说,村子里有老两口,原本没什么打算,在城里蒙餐店做主厨的儿子听说村里的规划,毅然辞去主厨的工作,回乡在自家搭了5个蒙古包,打算做牧家乐。
“每天都有很新鲜的感动,这也是让我们坚持做下去的动力。”刘京晶聊起乡亲们的可爱,总是滔滔不绝。
到科尔沁草原帮扶两年多来,刘京晶从象牙塔的气质美女摇身变成接地气的乡村干部,而她喜欢“脚踏泥土,仰望星空”的真实状态。“盘腿上炕,给啥吃啥的日子还是挺舒服的。”
“夜幕降临,群星闪烁,朦胧中衬着一轮皎洁的明月,远处偶有狗吠声传来……”在海力森嘎查,刘京晶心中的理想乡村有了最初模样。(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