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张店大张附近高档的餐厅(再见淄博张店这些曾火爆一时的知名餐厅)

每年都会有很多餐厅悄悄关门,而很多你总会觉得自己那么熟悉并且喜欢的餐厅是被自己吃垮了。

我在二十年前认识了一个叫静静的美女后,我们喜欢吃哪家哪家就关门的黑历史就开始了……

泰星海鲜

自助火锅

和她第一次见面的这个餐厅旧址是第二百货商店。前几年已经拆掉了。当时第二百货商店倒闭后改作绿岛超市,超市二楼,就是这家自助餐厅。

38元一位。饮料酒水海鲜不限量。初见我们还不熟,各自闷头吃自己的锅,大口喝可乐。偶尔抬头,聊一句半句,又低下头,默默无闻相对无言。永远是吃的比说的多,像是两个人在决斗,用饭量一比高下。

就这样居然拼出了火花,拼成了死党。

我们总是第一桌去,最后一桌走,餐厅从安静到热闹,又从热闹回到安静,我和静静同学把装毛蟹的大盆彻底承包了。那一天,可乐喝掉七扎。仿佛要喝到天荒地老才罢休。

2002年。

从共青团路走到西二路,向南一拐,路东就是那个当时火爆的馆子金田一村。 以海鲜为主,海瓜子炒的那个好吃。椒盐爬虾也是经典。每到饭点,客人乌央乌央的多,不预定,要排队等。

在那里见熟人的概率相当高,那时候好吃的饭店不是很多,只要被发现,似乎是所有人都往一处奔。

记得这家的苦瓜蘸蜂蜜做的气质过人。 削成薄片的苦瓜速冻后有了硬度、弧度、透明度,口感清脆凉爽。三伏天里来一口,味蕾的高潮就来了。庄主喜欢这道菜,还为它写了一篇《翡冷翠的玉》,写的柔情蜜意,缠绵悱恻。蒙当时晚报副刊编辑厚爱,发在了报纸上。

有一回,招牌菜椒盐爬虾打对折,好多粉丝纷纷扬扬的就涌了去。我们俩当然不能错过。水族箱里的爬虾生龙活虎,个个肥头大耳。那天几乎每桌都点这个菜。庄主与静静,看着服务员捞出虾称了分量,又看着服务员提着虾进了后厨,开玩笑说,应该给每只虾做个记号,掰条腿下来留着。过会上了菜得对一下腿型才放心。

落座之后正闲聊,那个服务员提着之前刚称好的虾身,手敏捷的以正点菜的顾客为掩护,一个漂亮的弧线,那些虾就又回到水族箱里游泳去了。

服务员!麻烦过来一下!庄主大喊。

服务员有些尴尬,搓了搓手,跑过来问:有事?

嗯……我很好奇,我称的虾你给倒回去,一会你拿谁给我做椒盐?

领班机灵,跑过来解围: 对不起对不起,这次我们不是故意的!

啊? 这次不是……那哪次是呢?

领班发现自己越描越黑,再次抖机灵:你这桌给打八折怎么样……

淄博张店大张附近高档的餐厅(再见淄博张店这些曾火爆一时的知名餐厅)(1)

庄主很无奈的跟同桌的静静说,吃个饭还得跟他们斗智斗勇,这么算计我们,太让人伤心了。以后不来了吧……

然后,不久,金田一村所在的房屋拆了。在开发那边的金田一村去过一次,却再也找不到那种狂热追星的感觉。

还有吗?这家店还有吗?

作为张店美食活地图的吃货庄主,目录里已经没有它……

柳泉路上的休闲餐厅们

淄博张店大张附近高档的餐厅(再见淄博张店这些曾火爆一时的知名餐厅)(2)

2000年前后一个时段,有三到五年的时间,雨后春笋般涌现一批极富小资情调的休闲餐厅。

它们沿柳泉路自共青团路向南至红卫电机厂分布,由北向南逐渐稀少。集聚最多的是在现在的银座、至黄桑桥一段。 印象深刻的有红木、罗马假日、三郎、常青树、耐火砖……

之前基本没有什么夜生活的淄博人,一下子有了释放的出口,这些小餐厅成了文艺青年聚集地。

中华宽带网、淄博信息港两大网站的聊天室和BBS的活跃分子,把这些装饰风格各有特色又都不失文艺范的餐厅当成网友见面、聚会聊天的首选。

庄主与静静喜欢去的是罗马假日。我们把这家店吃到崩溃的,是番茄蟹锅。每次两个人就要这一锅,酒精炉慢慢熬着,两个聊着,喝着。西红柿没了,吆喝服务员端回去砸汤。加俩西红柿。鸡蛋没了,吆喝服务员砸汤。回去打个鸡蛋。蟹子没了,就算了,加个蟹子太贵……

常常这样坐到夕阳西下。

有一天番茄蟹锅再上来时,用的是一个大汤盆,没有酒精,没有酒精炉。服务员幽幽的盯着我们说,以后番茄蟹锅就这样上,不砸汤!

这就算是缴械投降了?

这批休闲餐厅应运而生,又应运而去。只有少数存活下来。

淄博张店大张附近高档的餐厅(再见淄博张店这些曾火爆一时的知名餐厅)(3)

长青树餐厅

常青树还叫常青树,已经变成一个种植餐饮综合体,在城市的北郊经营着薰衣草庄园和火车餐厅。耐火砖搬到西五路又经营了好多年,几年前消失。据说说创办者周老板去了香格里拉?真的假的?这人是我初中同桌,谁有他消息请告诉我啊~

经营三郎的郭氏兄弟分拆了帮,哥哥在理工大东校区门口继续经营着阿郎的店,弟弟从那不再涉足餐饮业,转 去IT界混了,闲暇时间和我们打打网球。

如今,只有脱胎于三郎休闲餐厅的阿郎的店,还固执低保留着想当初的风格。在德方书店的隔壁,傲娇的开放着。

有趣的是,老板永远不收敛傲慢冷漠的态度。倒是客人们觉得自己需要处处小心翼翼, 别惹到老板才能吃饱饭。

淄博张店大张附近高档的餐厅(再见淄博张店这些曾火爆一时的知名餐厅)(4)

消失在西六路的麻辣传说

在西六路上, 太平路口开过小天鹅, 新村路口开过麻辣传说 ,共青团路口开过辣妹子,这三家都是地道川味儿,火锅够劲,炒菜也辣的过瘾。俩妹子都是怕不辣的主儿,只要有新开的川味,决不手软,绝不放过。

这三家存续时间最短的,要属小天鹅了,其次是麻辣传说。辣妹子比前面两家存在的时间都要多了好几年。这三家的消失时间表一出来,干不下去的原因就出来了。 和其他倒闭关门的菜馆一个道理,讲究正宗,材质优良,做工精细,环境优雅,这几条完全做到位,成本就高,酒店生存压力增大。

川菜之所以能横行天下无敌手,是它的包容性。每到一个地方就根据当地口味需求做微调。尤其火锅的配料比例其中大有文章。小天鹅之所以来的快,去的快,只有一个原因,太地道了,原汁原味的重庆儿。 大多数人是吃不消的。

辣妹子火锅改良最彻底。清汤锅,裁一块红油锅底料一煮就是,连专业川厨子都不用请了。成本降低到嗨,食材也粗糙,因此可以轻轻松松走物美价廉的群众路线。味道没那么辣,当地的伪辣友觉这是他们心目中最标准的辣火锅。 我们去,因为它的地势,在十字路口,有沿街大玻璃窗。下雪或下雨的天气,约几个朋友从中午扯到下午。至于吃了些啥,谁也不在意。

我们把辣妹子叫辣袜子,去辣袜子吃的是心情。后来那帮朋友走着走着各自散去,聚的心情没了,辣袜子也随之消失。原址建筑还在,最近几年开了一家意大利餐厅 。竟然是货真价实的意大利人开的。这真让人意外。

淄博张店大张附近高档的餐厅(再见淄博张店这些曾火爆一时的知名餐厅)(5)

小商品街的老重庆火锅

淄博张店大张附近高档的餐厅(再见淄博张店这些曾火爆一时的知名餐厅)(6)

爱吃辣火锅的张店人,除了红房子,几乎没人不知道小商品街公园小学那里的老重庆。

说到这个已经不存在了的老火锅店,我倒是坦然很多。自信不会因为是我和静静去的频率太高才垮掉了,但也的确给吃没了。

我想学校沿街房禁止出租,应该是主要原因。但是他们去哪儿了呢?

有一年冬天天降大雪。两人又占据了临街靠窗的桌。静依然是要了她最爱的猪脑子。我则要了西红柿。我们彼此不理解对方,涮火锅吃那个东西该如何下咽。

窗玻璃被热气熏蒸的雾气蒙蒙,已看不清外面的街景。 突然玻璃从外面被抹出两块清晰的地方,两个人的五官从那个小空间扁扁的压倒了玻璃上。看的出这是两个正在商量吃啥的人,意外发现心仪之处的惊喜表情,他们的眼睛直勾勾盯着我们沸腾着的火锅。

天呢!娟子! 我喊出来,然后使劲拍了下贴在玻璃上的那张脸。 窗外人的惊讶不亚于窗内的俩人。

原来是两位沂源的老朋友。如此机缘巧合的相遇,是那天让我们不断笑场的谈资,也成了后来我们常常一想起的话题。

从那天起,我们的怕不辣队伍成了三人组,娟子成为吃跨小天鹅、麻辣传说、辣袜子、渝信辣鸭头的三剑客之一。

淄博张店大张附近高档的餐厅(再见淄博张店这些曾火爆一时的知名餐厅)(7)

佳世客的

雨花西餐厅

淄博张店大张附近高档的餐厅(再见淄博张店这些曾火爆一时的知名餐厅)(8)

在淄博这个三线城市做西餐,想保持水准又想生存,难度极其大。有几家从开业时的给我的惊喜,到各种偷工减料的省略,再到关门大吉。让吃货倍感无奈。

迪欧、上岛算不上西餐,最多算大型休闲餐厅。距离真正的西餐标准差的很远。凯悦啊?使劲勉强一下,算是西餐吧……这些店土豆浓汤都会糊弄人,说到这里,庄主表示只回避,不说话。毕竟,是当地群众最喜闻乐见的西餐厅啊!

两岸最早在淄博开第一家点的时候,隆重推出台塑牛排,188一份。根据以往经验,刚开业期间最地道。吃货怀着崇敬的心情,很郑重的品鉴了一下。

在旮旯论坛里给一个两岸咖啡点评的帖子回复:台塑牛排地道正宗,沙拉酱与众不同,绝对不是外购成品,一定是厨师手工调制的。没想到,他们店的大厨当时在线,立刻激动的给我回复过来:遇到行家了,我们沙拉酱是…

但半年之后再去按同样的菜单吃,所有的好感化为乌有。

淄博张店大张附近高档的餐厅(再见淄博张店这些曾火爆一时的知名餐厅)(9)

雨花西餐厅赶在佳世客倒闭之前早早关门走了。开张之初的雨花西餐生意火爆。因为服务和菜品都满意,我办了储值卡。几乎每周至少一趟。 吃着吃着,变了味道。

那天问服务员,菜不对,换厨师了?问到第三次,服务员才承认,厨师放假回家。后来听老板说,最初来的厨师班底确实专业,但他们主要是为了卖西餐的后厨设备。赚了钱就走人。找不到专业厨师顶上去,生意就一落千丈,只好关门。

雨花走的时候好多老顾客的储值卡没用完,包括我在内。

在三线城市,消费能力(经济实力和鉴赏水平)与其价位和品味旗鼓相当的顾客毕竟不多,收入不够他们维持一个良性循环。

淄博张店大张附近高档的餐厅(再见淄博张店这些曾火爆一时的知名餐厅)(10)

西二路的

快闪杭帮菜

淄博张店大张附近高档的餐厅(再见淄博张店这些曾火爆一时的知名餐厅)(11)

这家专门经营杭帮菜的店,大概是庄主所经历的最尴尬的店了。它开在西二路,租着老粮店的房子。与正火爆着的金田一村对门。

开张没几天被我们俩发现,进去点了三个菜,吃完高兴的不得了。家门口也能吃到这么婉约清新的地道杭帮菜,简直是吃货的幸运!

山东人口味重,尤其吃着黑乎乎粘乎乎的博山菜长大的淄博人。清淡平和的杭帮菜没有抢味元素。没吃过杭帮菜的,去图个新鲜,让他去吃第二次,就觉得嘴里淡出了鸟,还不如啃个辣嘎达头过瘾。

从开业到关门,没撑完第三个月。

我和静静第三次馋杭帮菜的时候,满脑子念想着美味的鸭血汤过去,吃到的却只有闭门羹。

淄博张店大张附近高档的餐厅(再见淄博张店这些曾火爆一时的知名餐厅)(12)

王府井

缘来是你

时间到了后常青树时代。也是就是休闲餐厅纷纷消失之后,常青树从柳泉路迁址王府井中段。

缘来是你紧邻常青树,在二楼。 厅堂内处处见电影元素,暖色调的装饰素雅舒适。大沙发柔软的让人坐下去就不想起来。

去那里的人大都是图清净的,因此没有人喧哗。没有通常意义的那种后厨,简餐主打。记挂烧腊摆在橱窗里。菜走的是港粤风,却没有早茶小吃,只有几款商务套餐。

淄博张店大张附近高档的餐厅(再见淄博张店这些曾火爆一时的知名餐厅)(13)

老板似乎是没有生存压力的,生意是冷是热,并不是十分介意。价格不高,也不怎么促销。但套餐做的中规中矩。二十几块一份的蜜汁叉烧饭,有汤有饭有肉有菜,与别处的叉烧饭有区别的,也正是吸引我一再流连忘返的,则是其中配的酸萝卜。

在附近逛街或者办事,会到这里落脚,不止我发现这里适合一个人去。

我曾跟一个朋友分析过这里的客人构成规律:单个女概率最多,其次是多女,再次是单男。最后才是情侣。倒是纯男士聚会吃饭的,很少出现在这里。

缘来是你的生意一直不火,只靠着几款简单的商务套餐但却安安静静的存在了好几年。这也算是个奇迹了。

淄博张店大张附近高档的餐厅(再见淄博张店这些曾火爆一时的知名餐厅)(14)

月半弯的粤

那些年被我们吃没了的饭店,根本无法绕开粤菜这个流派。

有一回春节请朋友们聚会,我献宝一样请他们去世纪花园那个坐落在人工湖畔的月半弯,吃我刚发现的正宗粤菜馆。 可大部分人吃不消,其中一个忍无可忍的说了句:老大,能给我来份西红柿炒鸡蛋,再来份酸辣土豆丝咩?这些菜我吃不了……

滚……

印象很深!我是回了他一个滚字。一番好意肉包子打狗了,知音难觅。

可贵的是,此时的静静,依然静静的伴随左右,与我携手游走吃喝江湖。只要听说哪里开了粤菜馆,这俩杀手是必然要到场试试身手的。有些连名字都没来得及被记住,就OVER了。有些去一回就揣着一肚子不满意翻着白眼走人。

淄博张店大张附近高档的餐厅(再见淄博张店这些曾火爆一时的知名餐厅)(15)

还好,这几年我们大淄博明显经济实力上去了。喜欢粤菜的人也多了,做地道粤菜的饭店也能在张店繁荣发展。

当一起回忆到粤菜馆子时,她说别忘了那家,在友谊宾馆院内西边叫什么久还是九的。我们俩可是穿了拽地长裙去的,也倒闭了,菜做的太不地道了……

谢安琪那首《我爱茶餐厅》里头最深得人心的一句就是:牛油餐包再配以百年浓茶,令倦透的身躯也升华。

现在茶餐厅的师傅做奶茶基本都用锡兰红茶。三种以上的茶叶,焗出来的茶汤橙中带红。冲茶讲究的是水滚茶靓,不高于90度茶叶爆不开。撞茶时壶拎得高,倒得快,空气的碰撞融入是丝滑口感的秘诀。

暂时说这些,谨以此纪念那些已经消失的美好食光…

你还记得哪些已经消失的好吃的餐厅?

你有哪些比较正宗的餐厅推荐?

欢迎留言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