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巅峰之作电影(赵本山的冷门佳作)

有时候,你明明知道事情正在朝着偏离原先设定的方向发展,可是,却并没有能力去做出任何改变,因为,长期麻木的雷同环境压迫下对于个人理智的消耗,总是不约而同的形成某种自以为正确的“歪理”,然后,利用这个作为逃避自我良心谴责的借口。渐渐地,这些个体汇聚成庞大群体,也就彻底失去了反抗的决心和改变的信心。

最终,从上到下的习以为常,让麻木变成常态,让丑陋有了伪装,让私欲成为主导,以牺牲群体利益作为代价满足某些个体的私利,这该是何等糟粕的社会风气。

因为赵本山、巩汉林和句号等小品演员的参与,我一度以为《来的都是客》是一部主打喜剧的电影,可随着剧情的发展,我后背居然一阵发凉,因为无论是选题还是内容,这都是我见过尺度最大的电影之一。

赵本山巅峰之作电影(赵本山的冷门佳作)(1)

虽然这部电影上映于1990年,距今已经过去了30年的时间,场景布置或是服装设计也略显粗糙,可整个故事的立意,却几乎超越了当下大多数电影,毕竟,站在体制内挖掘其存在的弊端是非常不容易的,而用一种轻松诙谐的调侃方式表现出来,就更难上加难。

为了方便凸显主题,故事把发生地收缩在了小小的竹林乡,然后以乡镇为起点,将来自五湖四海拥有各种身份的人聚在了食堂饭桌上,通过菜品的三六九等,侧面反映出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权力认识的扭曲和权力利用的畏惧。

赵本山巅峰之作电影(赵本山的冷门佳作)(2)

在我看来,原本只是单纯用来联络感情的饭桌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慢慢成为了利益交易的中间商。其实,人们都知道事实是什么样的,可却偏偏不愿承认,甚至还想着挤进不属于自己的圈子。当伪装被戳破的一瞬间,真就如同一场荒诞的闹剧,晾晒着社会一直存在着的复杂的“人情往来”。

《来的都是客》这部电影的重点是“客”这个字,而故事叙述中却采用了“反客为主”的手法,将竹林乡和各种来往的政商人物转换了一下角色,竹林乡成为了谨小慎微的客人,政商人物成为了大大方方的主人,这种身份设置上给人的错觉表面看似荒唐,实则讽刺意味十足。

于是,我更愿意把这部电影名字改一下,叫做“来的都是爷”,毕竟,每个客人手中的权力或是利益,都会是竹林乡发展成败的关键。

赵本山巅峰之作电影(赵本山的冷门佳作)(3)

利用食堂管理员肖望发在菜品上绞尽脑汁的下功夫,从侧面将扭曲的权力运用和变相的商业往来给呈现了出来,而电影也在间接的讽刺和批判着,以竹林乡为代表的群体对于个体私欲的放纵和麻木,以及失去管控的权力对于民众利益的践踏。

1

看这部电影时,总会有种扑面而来的熟悉感,尤其是电影开头那段众人在食堂大吃大喝的场景,像极了村里经常举办的宴席。觥筹交错中联络着感情,最重要的是,有很多不易明面说的事情,也是在碰杯中悄然完成的,这种中国独有的饭桌文化在这里给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赵本山巅峰之作电影(赵本山的冷门佳作)(4)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的都是客》对于生活细节的刻画是完美的,虽然无法在画面和布景上与现在的电影相提并论,但它却将生活中的共性无限放大,然后,利用带着黑色幽默的戏剧冲突作为吸引力。

当观众发现电影里的人物与自己身边亲朋邻里非常相似时,就会不自觉的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在情感和思想上产生某种共鸣

赵本山巅峰之作电影(赵本山的冷门佳作)(5)

影片里,肖望发在竹林乡成立了竹编工作社,目的是想带领乡里的人发家致富,可是,却也引来了不少的麻烦事,毕竟,从生产到制作再到销售,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人际关系的打通和维护。

在这个到处都是人情世故的社会里,你总得学会和各路人打交道,而吃饭大概是最有效的沟通途径,所以,在乡长寻找优秀食堂管理员未果的情况下,肖望发自然就被推上了管理员的位置,俗称的“八把手”,故事也由此展开。

赵本山巅峰之作电影(赵本山的冷门佳作)(6)

这部电影属于群戏,而群戏最难把握的,就是把每个角色都能凸显出来,为此,电影创作者巧妙地把这种身份识别放在了对于饭菜的安排上,利用不同饭菜对应不同身份,从而表达出对于身份背后隐形权力和利益的畏惧。

竹林乡知道自己的财政已经入不敷出,可是却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除了是为乡里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投资和政策优惠,更重要的还是因为他们长期麻木环境下形成的怯懦心理,还有就是从来没有想过争取的平等正义。

肖望发的人物设计上,并不像一个真正的管理者,更像是危机公关的角色。来客想吃熘肝尖了,他赶紧从活猪身上取下;来客想吃蒸蜂蛹了,他冒着被蜜蜂蛰的风险取来;来客想钓鱼了,他又得想方设法的让客人钓到大鱼。种种荒诞事情的背后,其实是底层劳动者无法与霸道权力抗衡的失语现象,当服务公利的权力成为服务私利的工具,受伤的只会是社会群体的利益。

赵本山巅峰之作电影(赵本山的冷门佳作)(7)

肖望发这个表面油滑的人物,骨子里却暗藏着一股正义的怒火,只是,在层层级别的压制下,个体的力量终究还是渺小的,他也只能通过某种妥协来保持自己为民众谋求福利的初心。

所以,在肖望发的身上,现实与理想的拧巴让他在电影里的行为看起来有些可笑,正因为这种带着黑色的喜剧效果,让荧幕的观众对电影里荒唐的饭桌文化慢慢产生反思

赵本山巅峰之作电影(赵本山的冷门佳作)(8)

与其说是人对于权力的恐惧,倒不如说是权力对人的异化。

拥有权力的人处心积虑的满足自己的私欲,没有权力的人处处阿谀奉承的讨好,这种看似各取所需和投其所好的现象背后,是权力过度滥用导致的人性扭曲,而这样的后果,就是让原本个体的私欲悄然转嫁成群体的私欲,最终,所有人都成为了权力和利益的傀儡,看似得到好处,实则出卖灵魂。

扭曲的权力并非只是一纸公文,而是对于人精神和价值理念的掌控,所以,权力扭曲后的滥用是非常可怕的现象。

赵本山巅峰之作电影(赵本山的冷门佳作)(9)

2

初看这部电影的确是很好笑,可再看时却觉得心惊胆战。饭桌上的每个人脸上都好像带着一张面具,就连电影里稍微清醒的肖望发,都不得不利用伪装来暂时保护自己。当原本可以团结起来的群体被拥有绝对控制权的个体死死牵制时,麻木不仁和习以为常让正常的社会秩序渐渐崩塌。

为了能够节省开支,肖望发想出了利用乡长手势来判断客人高低贵贱,从而决定上菜的规格,原本人分三六九等,最终,连菜也被分成三六九等,这其实算是一种变相的讽刺,也暴露出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不良现象。对身份的畏惧带着残存的封建思想,人人平等在异化的权力面前被不断矮化,而所谓联络感情的饭桌文化,也就成为了某种利益交易的平台。

赵本山巅峰之作电影(赵本山的冷门佳作)(10)

所以,在电影初期展现大吃大喝的荒诞画面,总归带着一种动物疯狂蚕食的半原始状态。当道德和法律慢慢崩塌,当权力成为过分崇拜的对象,当为民办好事必须通过歪门邪道才能实现时,你还能说这是文明社会应该有的样子吗?

创作者对于竹林乡绝大多数民众的态度进行了省略,而把故事的重点放在如何利用饭菜应付各色人物上来,这里可以看出导演的用心,毕竟,他在表现一种底层失语现象的同时,将原本处在民众和领导之间联络人位置的乡长和其他乡镇管理者的丑态刻画出来,然后,将应当用在乡里发展上的聪明才智放在了琢磨讨好政商人物上,在讨好中,也就能够暴露出思想上的愚昧,行为上的麻木,和人性上的怯懦。

赵本山巅峰之作电影(赵本山的冷门佳作)(11)

虽然,电影里出现了两位正派人物,但对于电影的结尾,却并不是简单的功过是非的定性,而是用肖望发对着镜头邪魅一笑收尾,意犹未尽却也深刻警醒。

他究竟在笑什么呢?按我的理解,他在笑自己,也在笑别人,笑自己的无能,笑别人的麻木。

这不是因为戳穿食堂假象后高兴的笑,而是略带嘲讽无奈的笑,因为,好的领导实在太少了,而为民发声的中间人也太少了。当权力依旧无法关在笼子里,当道德和法律依旧无法起到约束作用时,这样的食堂还是会存在在社会的其他角落,群体对于个体权力的畏惧,对于自我精神的麻木,对于人性丑陋的习惯,也会让文明秩序迟迟无法到来。

赵本山巅峰之作电影(赵本山的冷门佳作)(12)

我想,电影并非只是单纯的表现公款吃喝的奢靡风气,而是利用肖望发和乡长在饭桌上盲目的努力,展示着人人平等如何被扭曲权力一步步摧毁和利用的过程,也间接的窥探着群体被权力异化后的麻木。根深蒂固的封建与愚昧,从来没有让人们真正觉得自己才是国家的主人,这是最可怕的社会现象

电影虽然是30年前的老电影了,可电影里发生的故事却可能依旧存在在当下。觥筹交错间的人情往来终究成为了利益的交换,而无论是老虎还是苍蝇,不管鸡蛋有缝没缝,失控的权力还是能够轻而易举的跳过公利奔向私利,这才是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也是这部电影反映出的问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