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条件的爱一个人会怎么样(无条件的爱的4个特点)
策划、撰文 / Chris、婧婧
编辑 / KY主创们
人们总是把无条件的爱总是被奉为“真爱”,甚至是“最至高无上的爱”。
“无条件的爱(unconditional love)”,听上去就很美好。
今天,我们想和大家认真讨论一些问题:什么是无条件的爱?世界上真的存在吗?
一起来看看吧。
研究说,
无条件的爱可能真实存在
认知神经科学家Mario Beauregard等人在2009年发表了一篇名为《无条件的爱的神经基础》(the neural basis of unconditional love)的文章。
研究者们首先将无条件的爱定义为“一种终极的利他主义的感情”,并且与“同理心”“同情”作出区别——
“同理心的情感反应不是无条件的,也不包括爱的感觉;而同情指的是对他人痛苦的意识以及减轻痛苦的愿望(Steffen & Masters, 2005),但无条件的爱不会与痛苦联系在一起。”
接着,研究者们要求参与者分别在控制条件和实验条件下接受大脑扫描。
控制条件:参与者被要求观看一系列含提示词“观察(view)”的智力障碍人士的图片
实验条件:研究者在另一组相似的图片中打上提示词“无条件的爱(unconditional love)”,尝试唤起参与者产生无条件的爱的感觉
在“无条件的爱”的实验条件下,表现出更强活动的大脑区域。截图自Beauregard, M., Courtemanche, J., Paquette, V., & St-Pierre, É. L. (2009). The neural basis of unconditional love. Psychiatry Research: Neuroimaging, 172(2), 93-98.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条件下参与者的岛叶中部、顶叶上等多个大脑结构均发现了显著的激活位点,且其中一些结构是大脑奖励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因此,研究者们认为无条件的爱,相比于其他形式的情感,是由一种独特的神经网络调节的;并且,无条件的爱具有有益性质,有助于人类之间建立强烈的情感联系,可能对人类物种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过,也有神经心理学家对这个实验设计及结论持怀疑态度,比如Ramsøy(2009)。
那么——
当我们谈无条件的爱的时候,
我们究竟在谈什么?
临床心理学家John Welwood(1985)曾写过一篇名为On love: Conditional and Unconditional的文章,详细阐述了他对无条件的爱的理解。
Welwood认为,爱,在其最深层的本质上是无条件的,也是不合理的。
作为人类,我们每个人都对“无条件的爱”的价值有一种直觉的感觉。当我们能毫无保留地去爱,不做评判,完全敞开心扉去面对他人的真实存在时,我们会发现巨大的快乐。
“无条件的爱”有理性所不能解释的部分(Unconditional love has its reasons which reason cannot know)。
我们通常在开始和结束时会感受到无条件的爱——在出生时,在死亡时,在第一次向另一个人敞开心扉时。这些时候,我们无条件地为另一个人的爱的存在而感动和喜悦,内心最坚硬、冰冷的地方也开始融化。
但无条件的爱不是盲目的爱,它并不是让我们回避现实,无视对方的正面或负面的特点不顾一切地爱。
无条件的爱中的“接纳”是正视对方的本质和理解对方的过程,你清楚地看见对方,而不是用自我欺骗维持爱——那些和伤害自己的人在一起,无底线忍受的人不是出于无条件地爱,而只是盲目地在爱。
无条件的爱也不是依赖共生的爱,不是尽力读懂对方心思,并时时刻刻满足对方任何需求,甚至包括那些极为自私或苛刻的要求。
无条件的爱应该具备的是以下几个特点——
1)幸福的:我们只在乎对方是否幸福快乐,并不在意是否能从这份爱里得到什么(Pool, 2012)。但同时,这种“不索取”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幸福。
2)安全的:人们在爱中能够舒适地坦露自我,讲述内心深处最隐秘的部分;同时安心地表达情绪,而不感到沉重或“过载”(Raypole, 2020)。
3)非理想主义的:爱的是这个人的本质 (Davenport, 2013),一个人的真实面貌,不会让爱消散。
4)宽容的:不计量在爱中的“投入产出比”,也包括对小缺陷的接纳、原谅。
Welwood认为,无条件的爱是随着心而表达的——心是爱的源泉。我们可以把“心”定义为我们最温柔、对周围世界最开放的“部分”。我们可以让别人进入我们的世界,并被对方感动;同时也能更充分地接触外界。
一旦我们的心打开了,我们很可能会在余生中都会受到那个人的影响。
不过——
无条件的爱
并不意味着完美的关系
不同于爱,所有的关系都是有条件的。
因为,在关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带入各自的想法、需求和选择。有时候,对于满足需求的渴望,甚至成为了我们开始一段亲密关系的理由,而我们甚至可能对这样的渴望浑然不知。
我们的需求和欲望,隐含在我们对关系伙伴在外貌、性格、情绪价值、以及其他所有ta能为我们做的事之中——这些便是普遍存在于关系中的条件。
这样说起来似乎有些残忍——真实的东西往往乍一看显得残忍,却实际上能够最大程度保护我们。
生活中,我们常会因为“误以为我们的关系足够好”,而作出让对方不舒服的行为、或产生不切实际的期待。而健康的关系,需要双方都认识到自己在关系中的条件,并在不断的沟通和承诺中,逐步对对方的条件有清晰的认知。
Welwood认为,在恋爱关系里,当双方认同彼此的信仰、需求和欲望时,人们就会有条件地爱对方,并分享彼此的生活方式偏好,从而产生羁绊、舒适和快乐的感觉。
然而,与无条件的爱不同的是,如果条件得不到满足或被打破,爱会很快会“撤回”或终止。比如有时候,如果我们爱的人以我们不喜欢的方式行事,我们可能就不会像以前那样喜欢ta了。
亲子关系中有时也是如此。
通常认为,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无条件的爱——父母无论如何都爱自己的孩子。事实是,我们有时确实会在亲子关系中看到有“附加条件”的爱:父母向孩子提供一定的爱,并期望自己的投资得到某种回报。
无条件的爱和有条件的爱存在一种拉力,加剧着我们本性两个方面的紧张关系——个体对“条件限制的自我”和“无条件的敞开心扉”的欲望和需求。
不过,如果这种有条件的爱和无条件的爱之间的张力,能够被正确看待和处理,实际上可以帮助我们学会更充分地爱。
“人类本性的摩擦可以点燃火焰,唤醒我们的心去面对真正的挑战、风险和关于爱的礼物。”
所以——
我们不一定要「追求」
无条件的爱
无条件的爱是一种崇高的理想。我们想自由地做自己,以自己本来的模样被爱,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无私地爱别人。
无条件的爱,强调我们要首先学会无条件地爱自己,而不是放低自己取悦他人。因为只有当我们无条件地爱着自己,我们才能真正明白被无条件地爱着是什么感受,也才能学会无条件地去爱别人。
但执着于追求无条件的爱可能是一件会让我们失望——尤其当我们发现它有多么难,以及要支撑这种“无条件”,究竟会耗费多少精力的时候。
作为成年人,我们渴望和需要安全的关系,想要对爱的人敞开心扉,期待心爱的伴侣和忠诚的朋友总是会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出现。
然而,如果我们过于热切地期待只靠他人来满足我们所有的需求,被接纳、归属感、意义感……我们可能会开始期待对方给予ta无法提供的东西,因此走向一个极端。
我们可能会产生与孩子“无声的恳求”相同的感受:爱我,在我需要的一切时候出现吧……不管我如何对待你。
比起寄希望从他人身上去获得这样一种爱,我们也许更应该着眼于关系中存在的有条件的爱。当他人有条件地爱我们时,或许这份爱被设定了某些条件、限制和规则,但不可否认,它对我们也有积极的影响。
因为有条件的爱并不是纯粹的自私或贪婪——它可以在关系中建立平等。有条件的爱,让双方都知道在一定的规则中ta们会被爱,但超出限制的行为会产生相应的后果,从而给关系带来稳定性。
爱有很多形式,我们不需要改变爱本身的样子。
以上。
今日互动:你感受过“无条件的爱”的时刻么?快来留言区和我们分享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