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

上期讲了《天庭职位》为了响应评论区号召,今天做一期佛教。

这期小熊给大家介绍佛教的大体,体制,以便大家了解!

诸佛

佛,全称佛陀。乃是成就正等正觉之大圣者,佛教修行之最高果位

三世佛

三世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敬对象,俗称“三宝佛”。根据印度哲学,时间和空间是混淆的,因此三世佛分为以空间计算的“横三世佛”与以时间计算的“纵三世佛”

横三世佛

又名三方佛)指中央释迦牟尼佛(也就是大家说的如来佛祖),东方药师佛(另一说是东方阿閦佛,又称“不动佛”),西方阿弥陀佛。

南无本释迦摩尼佛(如来佛祖)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1)

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他有两位胁侍,“大智”文殊菩萨和“大行”普贤菩萨,号称华严三圣;他是这个世界的教化者,是佛教教主。他的法身是藏传佛教崇敬的大日如来

东方药师佛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2)

主管东方净琉璃世界,他有两位胁侍,日光普照菩萨和月光普照菩萨,号称东方三圣。一般祈祷于药师佛,主要目的在于祈求现世安乐。药师佛可以保佑世人消灾、延寿、去病,许多老者、病人都会礼拜药师佛,以求健康长寿。

西方阿弥陀佛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3)

主管西方极乐世界,他有两位胁侍,“大勇”大势至菩萨和“大悲”观世音菩萨,号称西方三圣。一般祈祷於阿弥陀佛,主要目的在於祈求死後的解脱。汉传佛教认为,阿弥陀佛主要是以其愿力,引渡众生到极乐世界,脱离苦难的轮回,故亦号“接引佛”,也因为此佛有无量寿命与光明,亦称“无量寿佛”、“无量光佛”。在藏传佛教,他被称为月巴墨佛,也是长寿的象徵

纵三世佛

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

燃灯佛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4)

燃灯佛(又名“定光佛”、“锭光佛”等)在已过去的庄严劫为佛,是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曾在过去世预言释迦牟尼未来将成佛,是授记释迦牟尼佛之师。许多佛、菩萨都曾是燃灯佛弟子。

释迦牟尼佛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5)

释迦牟尼佛佛贤劫为第四佛,与胁侍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以佛法济度娑婆世界所有众生

弥勒佛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6)

弥勒佛未来佛是贤劫中的第五佛弥勒时代尚未来临以前,还在兜率内院为菩萨

根据大乘佛教的说法,人人可以成佛,诸佛将济度众生,超越轮回而成佛。

三身佛

三身,梵文 Trikāyāh,即法身、报身、应身三种佛身,又叫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身”除指体貌外,亦有“聚积”之义,即由觉悟和聚积功德而成就佛体。由此含义而有三身、三十二应身、千百亿化身等说法,而以“三身”的说法影响最大,即所谓理法聚而为法身,智法聚而为报身,功德法聚而应身因一佛具三身之功德性能,所以三身即一佛。

◇ 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代表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7)

法身佛——毗卢遮那佛

◇ 报身佛——卢舍那佛,经过修习得到佛果,享有佛国(净土)之身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8)

报身佛——卢舍那佛

◇ 应身佛﹙又称化身佛﹚——释迦牟尼佛,指佛为超度众生、随缘应机而呈现的各种化身。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9)

应身佛﹙又称化身佛﹚——释迦牟尼佛

五方佛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10)

“五方佛”,又称"五智佛"、“五方如来”、“五智如来”,源自密宗金刚界思想,东南西北中五方,各有一佛主持。分别是中央的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东方阿閦佛(不动如来)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

中方毗卢遮那佛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11)

中央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梵文 Vairocanabuddha)代表法界体性智

佛身颜色:白色

代表意义:自性清净

净土名号:色究竟土

所转烦恼:无明烦恼

所净五蕴:色蕴

所成佛智:法界体性智

毗卢遮那佛,为梵语VairOcana的音译,意为"遍一切处"、"光明遍照"。由于毗卢佛智慧之光遍照一切处,能使三千大千世界永放光明,能开发众生之善根,成办世间和出世间之事业,因此又得"大日如来"的尊号。依《大日经疏》卷一记载,大日如来的名称有三种意义:

1、去除黑暗、光明遍照义﹔

2、一切众务皆能成办义﹔

3、光明无生灭义。

大日如来是法界智慧的代表,可去除各种烦恼、止息各种灾难,又可增长定力和智慧及种种福德,能使世界和平、人民安乐、风调雨顺,并得诸佛菩萨之庇护。

东方阿閦佛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12)

东方不动如来(阿閦佛 / 阿閦鞞佛/不动佛,梵文 Aksobhyabuddha)代表大圆镜智

佛身颜色:蓝色

代表意义:法性不变

净土名号:喜悦净土

所转烦恼:嗔心

所净五蕴:识蕴

所成佛智:大圆镜智

阿憴佛,又称不动如来,梵语为Aksokhya,音译阿憴,意为"不嗔恚"。是初期大乘经典中主持东方净土的佛陀。阿憴佛在因地时,受大日如来的开示而萌发"对众生不起嗔恚"的誓愿,经过累劫的修行,终于在东方的阿比罗提(妙喜)世界七宝树下成佛佛刹名为"善快"。由于他的愿力所感,这一佛刹中没有三恶道,大地平正柔软,一切人都行善事,……环境极其殊胜。

依《大宝积经》所说,往生妙喜世界的因缘多种,但是最根本的因缘则是"应学不动如来往昔行菩萨行,发弘誓心愿生其国"。释尊时代著名的维摩诘居士就是从阿憴佛的妙喜世界转生此土的。因阿憴佛的妙喜世界转生,故能使人们生活快乐,身体清净,内心安静祥和

南方宝生佛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13)

南方宝生如来(梵文 Padmasambhavatathāgata)代表平等性智

佛身颜色:金黄色

代表意义:增益行愿

净土名号:具德净土

所转烦恼:我慢

所净五蕴:受蕴

所成佛智:平等性智

宝生佛,梵语Ratnaketu的意译,在一些显教经典里又称作"南方宝幢佛"或"南方宝相佛"。因其"从宝光幢笑之四金刚菩萨司一切之财宝"故名。他象征大日如来的平等性智,代表一切诸佛的广大福德,能加持众生成就世间与出世间的一切大宝福德,圆满无上正觉是密教的重要膜拜对象。

密教经典《守护经》记载说,宝生佛左手持衣角当心,右手仰掌,象征宝生佛"满足众生所求"的本愿。因此宝生佛不仅能生出一切菩提心宝,也能生出一切众宝,济助众生的贫苦,圆满世间与出世间的福德资粮。

西方阿弥陀佛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14)

西方阿弥陀佛(梵文 Amitabuddha)代表妙观察智

佛身颜色:红色

代表意义:平和安适

净土名号:极乐净土

所转烦恼:贪欲

所净五蕴:想蕴

所成佛智:妙观察智

阿弥陀佛,梵语Amitaba,意译为无量光或无量寿佛,乃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在中国汉地佛教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观世音与大势至两大菩萨为胁侍,在极乐世界教化众生,接引有情。阿弥陀佛悲愿广大,慈心深切,而其念佛法门,又简单易行,因此,归依者极为众多,故有"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之说。

阿弥陀佛成就光明无量之愿,其威神最为第一,能使一切众生愉悦欢喜,面貌庄严,身意柔软,而生善心,无复苦恼,延年益寿,命终之后皆得解脱

北方不空成就佛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15)

北方不空成就佛(梵文 Amoghasiddhi)代表成所作智

佛身颜色:绿色

代表意义:一切成就

净土名号:胜业净土

所转烦恼:嫉妒

所净五蕴:行蕴

所成佛智:成所作智

不空成就佛,梵语Amogha-sidhi的意译。在五方佛中,此佛的方位在北方,代表大日如来的成所作智,所以也象征能以大慈的方便,成就一切如来事业及众生事业。据密教所传,此佛的印契为施无畏印,即左手执衣角,右手舒掌,竖起五指,掌心向外。

这一印相象征这位佛拔济有情与所作成办的功德。依佛经所载,修行者在此佛的加持下,能成就诸佛事及有情事,也能成办自利利他之行,远离烦恼,成就事业。

华严三圣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16)

娑婆世界教化众生的释迦牟尼佛,左胁侍菩萨是以智慧闻名的文殊菩萨,右胁侍菩萨是以大行闻名的普贤菩萨,三者合称释迦三尊。

华严经中,文殊菩萨以智、普贤菩萨以行辅佐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毗卢遮那佛(密宗言大日如来)。故“释迦三尊”又被称为“华严三圣”。

毗卢遮那佛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17)

毗卢遮那意为遍一切处。谓佛之烦恼体净,众德悉备,身土相称,遍一切处,能为色相所作依止,具无边际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又称法身。

普贤菩萨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18)

以其居伏道之顶,体性周遍,故称普;断道之后,邻于极圣,故称贤。

文殊师利菩萨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19)

文殊师利意为妙德以其明见佛性,具足法身、般若、解脱三德,不可思议,故称妙德

西方三圣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20)

西方三圣又称阿弥陀三尊,中间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立于佛左,大势至菩萨立于佛右。西方三圣乃是净土宗专修对象。

阿弥陀佛是表无量光明,无量的寿命,无量的功德。

观音菩萨是表大慈悲,宇宙的大慈悲。

大势至菩萨是代表喜舍

东方三圣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21)

东方三圣也称药师三尊,是药师佛与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的合称

药师佛是梵文Baisajyagurvai·duryaprabhasa的意译略称。全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又有人称谓大医王佛医王善逝或消灾延寿药师佛。为东方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本用以比喻能治众生贪、瞋、痴的医师。在中国佛教一般用以祈求消灾延寿

诸菩萨

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是协助佛传播佛法,救助众生者。

文殊菩萨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22)

文殊菩萨,佛教菩萨名,梵文Maňjuśrī的音译,略称“文殊”,意为“妙德”“妙吉祥”等,新译“曼殊室利”。文殊师利菩萨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以论述“般若性空”和“般若方便”的理论著称。

文殊菩萨顶结五髻,以代表大日五智手中持剑,表示以智慧为利剑驾狮子以表示智慧之威猛。另外,文殊为相应众生的不同因缘,还会有不同形象的“示现”,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儿文殊等。其中以五字五髻文殊最为常见。

普贤菩萨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23)

普贤菩萨,梵名Samantabhadra ,或 Vis/vabhadra。音译三曼多跋陀罗菩萨、三曼陀菩萨。又作遍吉菩萨。我国佛教四大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之一。

是具足无量行愿、普现于一切佛刹的大乘圣者,与文殊菩萨为释迦牟尼佛之胁士。文殊驾青狮侍如来之左侧,普贤乘白象侍右侧。

若以此二胁士表法,文殊师利显智、慧、证,普贤显理、定、行,共诠本尊如来理智、定慧、行证之完备圆满文殊、普贤共为一切菩萨之上首,常助成宣扬如来之化导摄益。以此菩萨之身相及功德遍一切处,纯一妙善,故称普贤。

观世音菩萨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24)

观世音菩萨,佛教菩萨名,为梵文Avalokiteśvara的意译,亦译作“光世音”,新译“观自在“观世自在”,音译“阿婆卢吉低舍婆罗”“阿缚卢枳多伊湿伐罗”。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西方三圣”之一。

佛教认为观世音菩萨为大慈大悲的菩萨遇难众生只要诵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解脱,故名。曾因唐代避讳太宗李世民名,去“世”字,略称“观音”。

观世音三十三化身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25)

1、杨柳观音, 2、龙头观音, 3、持经观音

4、圆光观音, 5、游戏观音, 6、白衣观音

7、莲卧观音, 8、泷见观音, 9、施药观音

10、鱼篮观音,11、德王观音,12、水月观音

13、一叶观音,14、青颈观音,15、威德观音

16、延命观音,17、众宝观音,18、岩户观音

19、能静观音,20、阿缛观音,21、阿摩提观音

22、叶衣观音,23、琉璃观音,24、多罗尊观音

25、蛤蛎观音,26、六时观音,27、普悲观音

28、合掌观音,29、一如观音,30、马郎妇观音

31、送子观音,32、持莲观音,33、洒水观音

大势至菩萨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26)

大势至菩萨摩诃萨西方极乐世界无上尊佛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者又尊称大精进菩萨,与无上尊佛阿弥陀佛,以及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观世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

大势至菩萨能够使信徒智慧之光,使信徒在人生道路上一帆风顺,事业有成,佛光永照,化煞化凶,吉祥如意,使信徒能够随佛光道路前进,发挥自我的一切智慧,达到理想的境界。

大势至菩萨以独特的智慧之光遍照世间众生,使众生能解脱血光刀兵之灾,得无上之力量,威势自在,因此,大势至菩萨被认为是光明智慧第一,所到之处天地震动,保护众生,免受邪魔所害。

日光菩萨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27)

日光菩萨是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左胁侍是净琉璃世界无量无数菩萨众中的上首大菩萨。又称日曜菩萨日光遍照菩萨与右胁侍月光菩萨在东方净琉璃国土中并为药师佛的两大辅佐,也是药师佛国中无量菩萨众的上首菩萨。

日光菩萨的名号,是取自‘日放千光,遍照天下,普破冥暗’的意思。此一菩萨持其慈悲本愿,普施三昧,以照法界俗尘,摧破生死之闇冥,犹如日光之遍照世间,故取此名。

日光菩萨身呈赤红色,左掌安日轮,右手执蔓朱赤花。

月光菩萨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28)

月光菩萨又译作:月净菩萨、月光遍照菩萨

凡是至心持诵大悲咒的修行者,月光菩萨也会与无量神人来增益其持咒效验。修行者在持诵大悲咒过后,如果能再加诵月光菩萨陀罗尼,则月光菩萨当会来加庇护,使持咒者除去一切障难与病痛,并成就一切善法、远离各种怖畏。

月光菩萨在秘密曼陀罗中表如来化他之德,表示迁变众生苦厄,使为利益安乐者也其形像身为白色,左手为拳,安于腰,右手持莲华,其莲华上有半月形,乃以半月形为三形。

弥勒菩萨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29)

弥勒菩萨,佛教菩萨名,梵文Maitreya的音译,意译慈氏。在佛教传说中,弥勒菩萨是从佛受记(预言),将来为继承释迦牟尼佛位置成为未来佛的菩萨。

地藏菩萨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30)

地藏菩萨,佛教菩萨名,为梵文Kṣitigarbha的意译,音译“乞叉底蘖婆”。《地藏十轮经》中称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 ”,故名。也有“地藏王菩萨”的称谓

佛经中称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嘱咐,在释迦既灭、弥勒未生之前自誓必尽度六道众生,拯救诸苦,始愿成佛

由于佛典记载,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在久远劫以来就不断发愿要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所以这位菩萨被认为具“大孝”和“大愿”的德业,也因此被普遍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

准提菩萨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31)

又称准提佛母准提菩萨是一位感应甚强、对崇敬者至为关怀的大菩萨。福德智慧无量,功德广大、感应至深,满足众生世间、出世间的愿望,无微不至的守护众生

准提菩萨的图像,有二臂、四臂至八十四臂等九种,以十八臂三目者居多。

虚空藏菩萨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32)

虚空藏(梵语 ākāśagarbha,音译啊迦舍嘎赫婆)菩萨摩诃萨,密号库藏金刚。汉译又作尊上虚空孕菩萨摩诃萨、虚空库菩萨摩诃萨、虚空光菩萨摩诃萨,是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

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满足世间一切如法持戒者的善求善愿,使无量无边众生获得无穷利益,故有此虚空藏圣名。

虚空藏菩萨具有赐予利乐的力量“藏”表示无限福德智慧,“虚空”表广大,《大方等大集经》指出:虚空藏如同富翁,相应困苦众生,只要到她面前,即会施予救济。因此,虚空藏菩萨是以济度众生为乐的菩萨。

金刚手菩萨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33)

金刚手菩萨,梵文Vajrapani。因手执金刚杵,常侍卫于佛,故称之为金刚手菩萨,具有除恶降魔的广大神力,与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合称“三族姓尊”,分别代表诸佛“力量、慈悲、智慧”三种特质,也是“八大菩萨”观世音、弥勒、虚空藏、普贤、金刚手、文殊、地藏、除盖障)之一

修金刚手菩萨法,有无量不可思议之功德。简言之,能具足大威权,制服诸魔外道,消灭一切地水火风空所生之灾难一切所求,无不如愿成就命终之时,直生西方净土。因金刚手菩萨是统辖一切金刚护法,辅助阿弥陀佛度化众生之故。

金刚手菩萨形相有多种,但最常见者为一面二臂三目,身黑蓝色,头戴五股骷髅冠,发赤上扬,须眉如火,獠牙露齿卷舌,三红目圆睁,十分怖畏,右手施期勉印,持金刚杵,左手忿怒拳印,持金刚钩绳当胸,以骨饰与蛇饰为庄严,蓝缎与虎皮为裙,双足右屈左伸,威立在莲花日轮座上,于般若烈焰中安住。

金刚手菩萨是大势至菩萨忿怒相,代表诸佛神通大力

金刚手菩萨亦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辅助阿弥陀佛普度众生,接引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金刚拳菩萨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34)

金刚拳菩萨,金刚界曼陀罗三十七尊之一,北方不空成就如来四亲近之一。持结合之德,成就一切之印契,标以拳之三摩耶形。

除盖障菩萨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35)

除盖障菩萨,又名除一切盖障菩萨、降伏一切障碍菩萨、弃诸阴盖菩萨,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密教胎藏界坛城(曼荼罗)除盖障院之主尊,密号为离恼金刚。

胎藏界曼陀罗十三大院之第八院,除盖障菩萨为中尊,其周围八尊菩萨是:一、除疑盖菩萨;二、施一切无畏菩萨;三、除一切恶趣菩萨;四、救意慧菩萨;五、悲念菩萨;六、慈起菩萨;七、除一切热恼菩萨;八、不可思议慧菩萨

此圣尊又称除一切盖障菩萨,在胎藏界曼陀罗中为除盖障院之主尊,在金刚界曼陀罗中则为贤劫十六圣尊之一。

无尽意菩萨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36)

无尽意菩萨(梵尊圣名Aks!ayamatir) ,又传译作无尽慧菩萨无量意菩萨贤劫十六尊之一居于东方不眩国普贤如来之世界。

尊者为密教金刚界曼荼罗三昧耶会外坛北方五尊中西端之菩萨。此菩萨因观一切事象之因缘果报皆为无尽,而发心上求无尽之诸佛功德,下度无尽之众生,故称无尽意菩萨。尊者佛理高深,曾为众生讲说八十无尽意法门。

《观音义疏》卷上则说:凡八十无尽,八十无尽悉能含受一切佛法,由此得名无尽意也。

药王菩萨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37)

药王菩萨,与药上菩萨有时取代文殊、普贤菩萨,被作为佛陀的左右胁侍

药王、药上本为兄弟,兄名星宿光,弟名电光明因供养比丘僧众,并施药救人,得众人赞赏,被尊称为药王和药上。后兄弟施医行善,双双修成菩萨佛陀曾对弥勒预言,这两兄弟将在未来世成佛,号净眼如来和净藏如来。

药上菩萨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38)

药上菩萨,梵文 Bhaişajya-samudgata,与药王菩萨一起,有时取代文殊、普贤菩萨,被看作佛陀的左右胁侍。

本为兄弟,兄名星宿光,弟名电光明。若有人得闻药王、药上二菩萨名,威神力故,生生之处,五百阿僧祇劫不堕恶道。

救脱菩萨

救脱菩萨,菩萨名。救脱菩萨列为八大菩萨之第四。

以救人病苦的名。

宝檀华菩萨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39)

东方净琉璃世界 八大菩萨之一,在东方净土中,除宝檀华菩萨外,还有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无尽意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这八位大菩萨,欲生西方净土而还不能决定的,八大菩萨能引导他,使得往生净土。

十大弟子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40)

佛陀的“十大弟子”相传是释迦牟尼的十大主要门徒。在释迦牟尼的众多弟子当中,其中有十位是最著名的,他们道行最出众,各有一方面的独特专能,并因此得到佛陀的赞许和众僧的拥戴,成为原始佛教教团的中坚力量。

分别为:摩诃迦叶、目犍连、富楼那、须菩提、舍利弗、罗睺罗、阿难陀、优婆离、阿尼律陀、迦旃延

摩诃迦叶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41)

摩诃迦叶,或称大迦叶。据《佛本行集经·大迦叶因缘品》、《增一阿含经》卷三等记载,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属婆罗门种姓。谓其苦行有德,少欲知足,常修“头陀行”(佛教12种苦修的总称),称为“头陀行第一(或称苦行第一)”。传为佛教第一次结集的召集人

目犍连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42)

目犍连,或作大目犍连略称目连。据《佛本行集经·舍利目连因缘品》、《增一阿含经》卷三等记载,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郊人,属婆罗门种姓。初与舍利弗同师“六师外道”,精通教法。皈依释迦牟尼后,侍佛左边。传说其神通广大,称为“神通第一”。

富楼那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43)

富楼那富楼那弥多罗尼子的略称,意译“满慈子”。据《佛本行集经·富楼那出家品》、《增一阿含经》卷三等的记载,迦毗罗婆苏(即迦毗罗卫)人。国师婆罗门之子。传说一出家即证阿罗汉果。因善于讲解佛教义理,以辩才出众,称为“说法第一”。

须菩提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44)

须菩提,又作须浮提、苏补底,意译“空生”、“善吉”、“善现”、“妙生”等。据《撰集百缘经·须菩提恶性缘》、《增一阿含经》卷三等的记载,古印度拘萨罗国舍卫城人,属婆罗门种姓。以能深入理解佛法性空,故称为“解空第一”。

舍利弗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45)

舍利弗,据《佛本行集经·舍利目连因缘品》、《增一阿含经》卷三、《大智度论》卷十一等记载,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属婆罗门种姓。谓其持戒多闻,敏捷智慧,善讲佛法,称为“智慧第一”。

罗睺罗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46)

罗睺罗,亦译罗护罗、罗怙罗、意译“覆障”、“障月”、“执月”,也称“罗云”。据《佛本行集经·罗睺罗因缘品》、《翻译名义集》卷一等的记载,为释迦牟尼在俗时夫人耶输陀罗所生。15岁出家,为佛教有沙弥之始。谓其“不毁禁戒,诵读不懈”,密行超人,称为“密行第一”。

阿难陀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47)

阿难陀,略称阿难,意译“欢喜”、“庆喜”。据《佛本行集经》卷十一、《大智度论》卷三、《五分律》卷三等的记载,为释迦牟尼的堂弟。释迦成道回乡时跟从出家。25岁起侍从释迦25年。曾劝请释迦接纳妇女为僧团成员,从此佛教僧团中始有僧尼二众。传说佛教第一次结集时,由他诵出经文。现存佛教经典以“如是我闻”四字为卷首语,以表明经文内容确系阿难陀亲耳听佛所说。谓其长于记忆,称为“多闻第一”。

优婆离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48)

优婆离,又作优婆利、优波离、邬波离、优波利等,意译“近取”、“近执”。据《佛本行经集·优婆离因缘品》、《五分律》卷3等记载,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人,属首陀罗种姓。出家后奉持戒律,无所触犯,称为“持律第一”。相传佛教第一次结集时,由他负责阐述戒律。

阿尼律陀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49)

阿尼律陀,意译“如意”、“无贪”,或译阿那律。据《佛本行集经》卷十一、十九和《大智度论》卷三等记载,迦毗罗卫国人,甘露饭王之子,释迦牟尼之堂弟。传说出家之初,因懈怠贪睡受责,后乃立誓不眠,勤勉精进,得天眼通,能见天上地下六道众生。称为“天眼第一”。

迦旃延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50)

迦旃延,旧译迦旃子、迦旃延子、迦多衍那等;常称摩诃迦旃延、大迦旃延。据《佛本行集经·那罗陀出家品》、《中阿含经》卷二十八等记载,古印度阿盘提国婆罗门之子。原出家学“外道”,后从释迦出家。谓能分别诸经,善说法相,称为“论议第一”。

十八罗汉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51)

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

分别为:坐鹿罗汉、欢喜罗汉、举钵罗汉、托塔罗汉、静坐罗汉、过江罗汉、骑象罗汉、笑狮罗汉、开心罗汉、探手罗汉、沉思罗汉、挖耳罗汉、布袋罗汉、芭蕉罗汉、长眉罗汉、看门罗汉、降龙罗汉、伏虎罗汉。

坐鹿罗汉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52)

宾度罗跋罗堕阁尊者——坐鹿罗汉

端坐神鹿、若有所思 泰然自若、清高自赏

宾度罗跋罗堕阁尊者又名宾头卢尊者。

跋罗堕阁是印度十八姓中之一,是贵族婆罗门的望族,宾度罗是名这位罗汉本来是印度优陀延王的大臣,权倾一国,但他忽然发心去做和尚。优陀延王亲自请他回转做官,他怕国王啰唆,遂遁入深山修行。

有一日,皇宫前出现的一名骑鹿和尚,御林军认得是跋罗堕阁,连忙向优陀延王报告。

国王出来接他入宫,说国家仍然虚位以待,问他是否回来做官。

他说回来是想导国王出家,

他用种种比喻,说明各种欲念之可厌,结果国王就让位太子,

随他出家做和尚。

根据佛经宾头卢尊者是现在还没有涅槃还在世间的罗汉。

欢喜罗汉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53)

迦诺迦代蹉尊者——欢喜罗汉

妖魔除尽、玉宇澄清 扬手欢庆、心花怒放

迦诺迦代蹉尊者,是古印度论师之一。论师即善于谈论佛学的演说家及雄辩家。

有人问他甚么叫做喜,他解释说:由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而感到快乐之喜。又有人问他:“何谓之高庆?”他说:“不由耳眼口鼻手所感觉的快乐,就是高庆。例如诚如向佛,心觉佛在,即感快乐。”他在演说及辩论时,常带笑容,又因论喜庆而名闻遐迩,故名喜庆罗汉,或欢喜罗汉。

举钵罗汉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54)

诺迦跋哩陀尊者——举钵罗汉

诺迦跋哩陀尊者原是一位化缘和尚。他化缘的方法与众不同,是高举铁钵向人乞食,成道后,世人称其为“举钵罗汉”。

迦诺迦伐厘情阇尊者,是一位慈悲平等托钵化缘的行者。藉托钵福利世人,予众生种植福德,并为他们讲说佛法,以身教、言教度化众生。

托塔罗汉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55)

苏频陀尊者——托塔罗汉

七层宝塔、佛法通灵 威而不怒、道行超群

塔,是取梵文“塔婆”一词的第一音而制成的中国字。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中国是没有塔,故特造“塔”字,佛教中的塔,是载佛骨的东西。由于塔是载佛骨的器具,于是塔也成为佛的象征。托塔罗汉不是托塔天王,托塔天王是菩萨,菩萨和罗汉有分别:菩萨是“大乘”修成的果,而罗汉则是“小乘”修成的果。这罗汉名苏频陀,是佛祖释迦牟尼所收的最后的一位弟子。

他修到五神通,又修得非非想及非想定。

苏频陀是佛祖最后一名弟子,他为了纪念师傅,特地把塔随身携带,作为佛祖常在之意

静坐罗汉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56)

诺距罗尊者——静坐罗汉

清净修心、神态自若 安详瑞庆、进彼极乐

诺距罗可译作大力士,这位罗汉是一位大力罗汉,原为一位战士,力大无比,後来出家为和尚,修成正果。

他的师父教他静坐修行,放弃从前当战士时那种打打杀杀的观念,故他在静坐时仍现出大力士的体格。

过江罗汉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57)

跋陀罗尊者——过江罗汉

身负经卷、东渡传经 跋山涉水、普渡众生

跋陀罗三字,意译是贤,但这位罗汉取名跋陀罗,是另有原因。原来印度有一种稀有的树木,名叫跋陀罗。他的母亲怀孕临盆,是在跋陀罗树下产下他的,因此就为他取名跋陀罗,并将他送去寺门出家。

相传东印度群岛的佛教,最初是由钹陀罗传去的。

他由印度乘船到东印度群岛中的爪哇岛去传播佛法,因此称之为过江罗汉

骑象罗汉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58)

迦理迦尊者——骑象罗汉

骑象轩昂、颂经朗朗心怀众生、目及四方

象的梵文名迦理,迦理迦即骑象人之意。象是佛法的象征,比喻象的威力大,能耐劳又能致远。

迦理迦本是一位驯象师,出家修行而成正果,故名骑象罗汉。

笑狮罗汉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59)

伐阇罗弗多罗尊者——笑狮罗汉是佛教十八罗汉的第八位,为梵语Vajraputra 的音译。

他与自眷属一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于钵剌拏洲。六种阿罗汉之五为堪达法阿罗汉,又作可进相阿罗汉,指能迅速精进,而达于不动法者。

他身体魁梧健壮,仪容庄严凛然。据说,由于他往生从不杀生,广绩善缘,故此一生无病无痛,而且有五种不死的福力。故又称他为“金刚子”,深受人们的赞美,尊敬。

虽然他有如此神通,但勤修如故,常常静坐终日,端然不动。而且能言善辩,博学强记,通晓经书,能畅说妙法 ; 但他难得说法,往往终日不语

他的师兄弟阿难诧异地问他:“尊者,你为何不开一次方便之门,畅说妙法呢 ?”尊者答到:“话说多了,不一定受人欢迎;尽管你句句值千金,却往往会令人反感。我在寂静中可得法乐,希望大家也能如此。”

尊者经常将小狮子带在身边,所以世人称他为“笑狮罗汉”。

开心罗汉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60)

戍博迦尊者——开心罗汉

开心见佛、各显神通 相互比莫、佛力无穷

戍博迦尊者,盛言即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七一六年)来长安的善无畏尊者;他是中天竺国王之太子,国王立他为储君,他的弟因而作乱,他立即对弟弟说:“你来做皇帝,我去出家。”他的弟弟不信,他说:“我的心中只有佛,你不信,看看吧!”

说也奇怪,他打开衣服,弟弟看见他的心中果然有一佛,因此才相信他,不再作乱

探手罗汉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61)

探手罗汉

半托迦尊者——探手罗汉

安悠自在、呵欠伸腰 神志灵通、自得其乐

半托迦尊者相传是药叉神半遮罗之子。据《可哩底母经》说:古印度王舍城内一山边有药叉神,名叫婆多,北方犍陀多罗国又有一药叉神名叫半遮罗,婆多与半遮罗的妻子同时怀孕,於是指腹为婚。婆多生女,半遮罗生子,半遮罗生子就是半托迦出家修成正果,也渡婆多的女儿成道。

他被称为探手罗汉,因他打坐时常用半迦坐法,此法是将一腿架於另一腿上,即单盘膝法,打坐完毕即将双手举起,长呼一口气。

沉思罗汉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62)

罗怙罗尊者——沉思罗汉

佛祖十大弟子之一。

沉思罗汉那尊塑像俗称沉思罗汉,他的特征面相丰腴、蚕眉弯曲、秀目圆睁、敦厚凝重的风姿之中带有逸秀潇洒的气韵。

罗怙罗多是印度一种星宿的名字。 古印度认为日食月宜是由一颗能蔽日月的星所造成。这位罗汉是在月食之时出世,故取名罗怙罗多,即以该蔽日月之星命名。

沉思罗汉沉思瞑想,在沉思中悟通一切趋凡脱俗。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在行功时能行人所不能行。 他的沉思,就是获取智慧与行动。以【密行】修为著名。

挖耳罗汉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63)

那迦犀那尊者——挖耳罗汉

闲逸自得、怡神通窍 横生妙趣、意味盎然

那迦译作中文名龙,犀那译为军,那迦犀那即龙的军队的意思,比喻法力强大,有如龙的军队。这位罗汉住在印度半度坡山上。他也是一位论师,因论《耳根》而名闻印度。

所谓耳根,是由於醒觉而生认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六种根源之一。

所谓六根清净,耳根清净是其中之一。佛教中除不听各种淫邪声音之外,更不可听别人的秘密。

因他论耳根最到家,故取挖耳之形,以示耳根清净。

布袋罗汉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64)

因揭陀尊者——布袋罗汉

无量寿佛、乾坤宝袋 欢喜如意、其乐陶陶

因揭陀相传是印度一位捉蛇人,他捉蛇是为了方便行人免被蛇咬。他捉蛇后拔去其毒牙而放生于深山,因发善心而修成正果。他的布袋原是载蛇的袋。

有人认为布袋罗汉是公元九0七年五代梁朝时的布袋和尚,但是布袋和尚于贞明三年(公元九一七年)在岳林寺磐石上说佛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说完他便失踪了。由此可见布袋罗汉是布袋罗汉,布袋和尚则是弥勒菩萨显灵

长眉罗汉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65)

阿氏多尊者——长眉罗汉

巴林石雕长眉罗汉慈祥老者、得道高僧 通察大千,心领神会

阿氏多是梵文无比端正的音译。这位罗汉的特征,是生下来就有两条长长的白眉毛。原来他前世也是一位和尚,因为修行到老,眉毛都脱落了,脱剃两条长眉毛,仍然修不成正果,死後再转世为人。

他出世後,有人对他的父亲说道:

“佛祖释迦牟尼也有两条长眉,你的儿子有长眉,是佛相。”

因此他的父亲就送他入寺门出家,终於修成正果。

看门罗汉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66)

注茶半托迦尊者——看门罗汉

看门罗汉威武标杆、警觉凝视 禅杖在握、勇炽邪魔

注茶半托迦尊者,是佛祖释迦牟尼亲信弟子之一,他到各地去化缘,常常用拳头叫屋内的人出来布施。有一次因人家的房子腐朽,他不慎把它打烂,结果要道歉认错。

后来他回去问佛祖,佛祖说:“我赐给你一根锡杖,你以后去化缘,不用打门,用这锡杖在人家门上摇动,有缘的人,自会开门,如不开门,就是没缘的人,改到别家去好了!”

原来这锡杖上有几个环,摇动时发出“锡锡”的声音。

人家听到这声音,果然开门布舍。

降龙罗汉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67)

迦叶尊者——降龙罗汉

十八罗汉的第十七位,即是「迦叶尊者」,他是在清朝由乾隆皇帝钦定的。据《法住记》说,以上十六位罗汉是佛陀的十六位大弟子,佛命他们常驻人间普渡众生。

另一说法是第十七位罗汉是《法住记》的作者「庆友尊者」。

传说古印度有龙王用洪水淹那竭国,将佛经藏于龙宫。后来降龙尊者降服了龙王取回佛经,立了大功,故称他为「降龙尊者」。

在《济公外传》中,济公是降龙罗汉转世:降龙罗汉乃佛祖座下弟子,法力无边,助佛祖降龙伏妖,立下不少奇功。降龙修炼几百年,却始终不能得成正果,求教观音,得知七世尘缘未了,便下凡普渡众生,了结未了尘缘。

伏虎罗汉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68)

伏虎罗汉

弥勒尊者——伏虎罗汉

在中国佛教领域,最高佛道的释迦牟尼佛 (如来佛祖)座下处十八罗汉。而伏虎罗汉是十八罗汉中的第十八位,即是「弥勒尊者」,他是在清朝由乾隆皇帝钦定的。另一说法是第十八位罗汉是「四大声闻」中的「君屠钵叹」。

传说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庙外,经常有猛虎因肚子饿长哮,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饭食分给这只老虎,时间一长了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又称他为「伏虎罗汉」。

十九伽蓝

十九伽蓝神原为十八伽蓝,都是古印度神话中的神祗,后增加了关羽,成为十九伽蓝。伽蓝作为佛教护法神,维护寺院僧事活动的正常开展。

美音︱梵音︱天鼓︱巧妙︱叹美︱广妙︱雷音︱师子音︱妙美

梵响︱人音︱佛奴︱叹德︱广目︱妙眼︱彻听︱ 彻 视 ︱遍视

关羽︱

二十四诸天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69)

二十四诸天包括:

一大梵天、 二帝释天、 三多闻天王、 四持国天王、

五增长天王、 六广目天王、 七金刚密迹天、 八大自在天、

九散脂大将天、 十大辩才天、 十一大功德天、 十二韦驮天神天、

十三坚牢地神天、十四菩提树神天、 十五鬼子母天、 十六摩利支天、

十七日宫天子天、十八月宫天子天、 十九娑竭龙王天、 二十阎摩罗王天、

二十一紧那罗天、二十二紫微大帝天、二十三东岳大帝天、 二十四雷神天。

大梵天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70)

大梵天

是梵文Brahmā的意译。“梵”的意思是“清净”、“离欲”梵天与毗湿奴、湿婆合为印度教三大主神,是传说中的创世神。

据《摩奴法典》和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等所说,宇宙出自飘流于混沌中的梵卵。梵天本是梵卵中的金胎,飘流一年后,以意念力把卵壳破为两半,为天,为地,天地间出现了气体空间,以后是水、火、土、气、以太五要素,再以后是众神、星辰、时间、高山、平原、河流,出现了人、语言、情欲、愤怒、欢乐、忏悔,最后梵天自身也一分为二,一半为男,一半为女,他还创造了一切生物和妖魔。一切秩序都受梵天的控制。、

梵天被佛教吸收为护法神后,有时是释迦的右胁侍,手持白拂尘。

他又是色界初禅天之主,称“大梵天王”。

大梵天王造像有二臂像和四臂像。前者为一面双臂,手持莲花、拂尘。

也有三面双臂像。四臂像则有四面,每面各有三目,手持莲花、澡瓶、拂尘(或鉾)等,还有一手作施无畏印。

梵天形像被汉化后,多为中年帝王形象,手持莲花。在水陆画中大梵天王是典型的雍容华贵的中土帝王模样,身后有辅臣簇拥。

帝释天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71)

帝释天

梵文音译是“释迦提桓因陀罗”,意为“能天帝”

因陀罗即帝释是印度古老文献《梨俱吠陀》中的主神。帝释成为佛教护法神后,被视为忉利天之主,是对天帝的一种尊称。

按佛教所描述的世界,我们所住的世界中心,有一座须弥山,帝释天就住在须弥山顶的善见城,统领其余诸天。须弥山四周各有八天,加上中央帝释天,合为三十三天,此即欲界六天中的忉利天。

此处的“天”当指依报意义上的生存环境方面的天。同样帝释天即可以指作为三十三天之主的天神,也可指其依报。照佛教说法,任何行善积德之人,皆可转生帝释天。

帝释天以人间百日为一日,寿长一千岁,即合人间十万岁。传说释迦牟尼佛本人就曾三十多次转生帝释天。

据《杂尼迦耶·天杂品》所说,作为忉利天主的帝释的前生是个叫摩伽的婆罗门,他与知友三十二人共修福德,命终后俱生于忉利天,以摩伽为天主,即帝释或帝释天,其余三十二人为辅臣,即其他三十二天。帝释并不断七情六欲。

据《譬喻经》说,阿修罗王之女容貌姝丽,帝释天以重金聘求,并且扬言,如若不允,即诉诸武力。阿修罗王大怒,遂爆发大战。经多次酣战,互有胜负,最后讲和,阿修罗王以女纳于帝释,而帝释则以甘露作为回报。作为护法神,他的主要职责是保护佛陀、佛法和出家人。如佛陀在树下修道时,恶魔向他进攻,扰其禅思,帝释即吹响贝螺,保护佛陀。佛陀涅盘时,他又显身,念诵颂诗。他还保护佛陀的舍利等等。

有关帝释天的佛传故事常常出现在佛教艺术作品当中,这时的帝释天往往手持宝盖,与大梵天随侍在释迦的左右。密教把帝释作为护世八方天之一的东方守护神,其形象依《大日经疏》等说,头戴宝冠,身披璎珞,手持金刚杵,身骑六牙白象,住于须弥山,有诸天及众眷属围绕。在中国寺庙里,帝释多为少年帝王像,且是男人女相。

金刚密迹

佛教中一位手持金刚杵专事守护的天神。他是夜叉神的总头目,所以又叫密迹金刚、密迹力士。夜叉本为印度神话中一种半人半神的小精灵,以“捷疾”著称,并非地道的恶魔。

《大日经疏》卷一说:“西方谓夜叉为秘密,以其身口意速疾隐秘,难可了知,故旧翻或云密迹。若浅略明义,秘密主即是夜叉王也。”密迹金刚本是法意太子,曾发誓说,皈依佛教后“当作金刚力士,常亲近佛”,以便“普闻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

(《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后来他便成了守护佛陀的五百金刚的总头目。密迹金刚的形象作三面六臂,呈愤怒令人怖畏之相,手持宝剑、金刚杵、轮等种种兵器。密迹金刚后来又分身为哼、哈二将,成了寺庙的门神。

大自在天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72)

大自在天

是梵文Mahe□vara的意译,音译为摩醯首罗。据说他住在色界之顶,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在三千界中得大自在,故又称“大自在天”。大自在天在印度教神话中的原型即是湿婆

湿婆是毁灭之神,又是苦行与舞蹈之神。据说他有极大的力量,头上的第三只眼能喷出神火烧毁一切,还能主宰人间的一切悲喜荣辱

其形象据说有五个头,三只眼,四支手,分别持三股叉、神螺、水罐、鼓等器物,浑身涂灰,颈上绕着蛇,乘坐条大白牛。

散脂大将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73)

散脂大将

是梵文Panika,又译作“散脂修摩”、“散支”、“半支迦”等,意思是密神。散脂大将是北方毗沙门天王的八大药叉将之一。其余的是:宝贤大将、满贤大将、众听大将、应念大将、大满大将、无比大将和密严大将佛教中有四大天王各有二十八部众鬼神将帅的说法,其中尤以散脂大将的地位最高,他统帅二十八部众,巡行世界,赏善罚恶

其来历一说是鬼子母的儿子。《陀罗尼集经》说“鬼子母有三男,长名唯奢文,次名散脂大将,……”一说是鬼子母的丈夫。《毗奈耶杂事》卷三十一说,半支迦(散脂)与鬼子母曾指腹为婚,长大后成亲,还生了五百个儿子。

散脂大将为金刚神将模样,手持铁鉾(矛)。在水陆画中,散脂大将为一副威风凛凛的武将模样。

辩才天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74)

辩才天

是梵文Sārasvati的音译,又叫大辩才天、大辩才功德天,还称美音天、妙音天。这是一位主管智慧福德的天神。《最胜王经·大辩才天女》云:“若人欲得最上智,应当一心持此法,增长福智诸功德,必定成就勿生疑。若求财者得多财,求名称者得名称,求出离者得解脱,必定成就勿生疑。”其性别,佛经中也说法不一,但以女性为多。辩才天本是印度沙拉斯瓦地河(现已不存)河神的神格化,在《吠陀》中就是重要的女神而受到崇拜。以流水的妙音,而成为音乐之神,又是智慧学问之神,雄辩技艺之神。

据说她有两副面孔,一副是大美人,一副是丑八怪,以供不同场合使用。她那一双利眼,常让人不寒而栗。大辩才天的造像有两种:

一种是八臂像,八手分别持弓、箭、刀、槊、斧、杵、轮和羂索;

一种是二臂像,两臂作弹琵琶状。

大功德天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75)

大功德天

即吉祥天女。梵文Maha□vi的意译,音译为“摩诃室利”,“摩诃”意为“大”,“室利”有二义:功德和吉祥,合起来就是大功德或大吉祥。

和辩才天一样,其原型在吠陀时代就受到信奉。在印度教神话中,她是毗湿奴的妃子,被尊称为“伟大的神”。传说她是搅动乳海时出现的,所以又有“乳海之女”的名称。

在佛教中,据说她成了毗沙门天的妃子或妹妹。依《金光明最胜王经》记载,她住于北方毗沙门天王的居城有财城。又据该经所述,功德天在前生种下许多善根,只要今世之人念此天女的名称并供奉,即可以其功德,使祈愿的人五谷丰收,财宝充足,一切衣食皆可满足。

随着《金光明经》的普及,人们对于功德天的信仰也日渐兴盛。她的形象在《金光明经》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在《毗沙门天王经》中说,她眼目修长,面部神情宁静,头戴天冠,以璎珞、臂钏装饰。右手作施无畏印,左手执开敷莲花

在《陀罗尼集经》中记得更为详细,说他容颜端正,两臂有各种璎珞环钏。头戴宝冠,身披天衣。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执如意。其左右有五色祥云,如散花天女。背后有七宝山,天上五色祥云里有六牙白象。象鼻绞玛瑙瓶,瓶中倾出种种宝物,灌于功德天顶。天神背后画百宝华林,头上作千叶宝盖,盖上有诸天伎乐,散花供养。在中国寺庙中,吉祥天女形象端庄美丽,后妃装束,两只手(或四只手),一手持莲花,一手洒金钱,有两只白象伴护,这是吉祥的象征。其座下除莲花外,还有金翅鸟和猫头鹰。

韦驮天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76)

韦驮天

佛教护法天神。在中国佛教寺院中他一般被安置于天王殿的大肚弥勒背后,背对山门,面朝大雄宝殿。韦驮天梵名作“私建陀提婆”,直译意为“阴天”。

相传释迦去世后,诸天神和天王商量火化遗体,收取舍利建塔供养之事。这时帝释天手持七宝瓶,来到火化场说,佛原先答应给他一颗佛牙。所以他先取下佛牙,准备回去建塔供养。时有罗刹鬼躲在帝释天身旁,乘人不注意,盗去佛牙舍利。韦驮天见状奋起直追,刹时将罗刹鬼抓获,取回舍利,赢得诸天众王的赞扬,认为他能驱除邪魔,保护佛法。

此外佛教中另外还有一位护法天神韦天将军。相传他姓韦名琨,系南方增长天王所率的八大神将之一。又是护法四天王手下三十二神将之首。常有人把他与韦驮天相混。中国佛教寺院中的韦驮天形象,大多为身穿甲胄的雄装武将样,手持金刚杵,或以杵拄地,或双手合十,将杵搁二肘间。体格魁伟,威武勇猛,面如童子,表示他不失赤子之心。

坚牢地神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77)

坚牢地神

梵文Prthivi的意译,音译“比里底毗”,意为此神有如大地之坚牢。坚牢地神又叫“地天”、“大地神女”。地天的职责是保护土地及地上的一切植物。

佛陀曾对她说:“汝大神力,诸神莫及。阎浮(即佛教所称世人居住的南赡部洲--引者注)土地,悉蒙汝护,乃至草木谷米从地有,皆由汝力。”(《地藏本愿经·地神护法品》)又据《大日经疏》卷四载,释迦初坐道场时,魔王唯恐释迦得道,领诸魔军、魔女向释迦轮番进攻诱惑,均遭败绩。魔王终于恼羞成怒,对释迦狂吼:“我所作之业,汝已为证,汝之福业谁当为证?”释迦垂无畏手指地。这时,大地轰然震动,坚牢地神从地中涌出半个身体向佛顶礼致敬,并唱声“我是证明”。

于是释迦得道成佛。坚牢地神乃是女性形象。

菩提树神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78)

菩提树神

即守护菩提树之天女。菩提树本名荜钵罗树,为常绿乔木,叶子卵形,茎干黄白色,树籽儿可作念珠。

传说释迦牟尼就是在此树下,历经七天七夜,逆观了十二因缘,终于觉悟成佛,故而此树就被称为菩提树了。

菩提就是“觉”、“智”的意思。菩提树在释迦成佛之前就守护在他身旁,大概要算最早的佛教护法神了。

鬼子母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79)

鬼子母

亦作欢喜母,爱子母,佛教护法神。原为一外道鬼女,专事食人子女。

关于她归依佛教的故事,佛经中有许多记载。据《毗奈耶杂事》所记,古代王舍城有独觉佛出世,举行庆祝会,有五百人赴会。途中遇一怀孕牧牛女,劝其一同赴会庆贺。此女随行,欢喜踊跃,不料中途流产。此时诸人均弃她而去,因此她十分恼恨,发下毒誓,要在来世投生王舍城,尽食城中幼儿。

后来她果然投生王舍城,为药叉神将婆乞多之女,婚后生五百儿。她自恃强力,天天捕食别人的幼儿。佛陀闻悉后,十分忧虑,为解救王舍城中无辜幼儿之厄难,决定以慈悲心,方便自在力教化鬼子母,使其弃恶从善,以此安定天下父母之心。鬼子母对自己的孩子却十分爱怜,佛陀乘其外出,将其幼子隐匿。鬼子母归来不见爱子,焦急万分,陷入惊悲狂乱之中。最后她不得不向佛陀哭诉失子之事。佛陀对她说,你有五百个孩子,现在少了一个,尚且如此,世人只有一、二个孩子的,失去了心爱的骨肉,不知有何等悲伤。鬼子母闻言果然顿悟前非,悔过自新,信奉佛教。

元杂剧《鬼子母揭钵记》即写此事。民间以鬼子母为守护幼儿的慈悲女神,后来又将她与妇女生育联系起来。其实在印度佛教密宗里就专门有为祈祷妇女顺利生产而修的“诃利帝母法”(诃利帝是鬼子母的梵名Hariti的音译)。

修法时念《诃利帝母真言经》(一卷,唐不空译)。但中国百姓却爱将她视为送子娘娘来礼拜。鬼子母的形象,据佛经记载,是美丽的天女形,身穿天缯宝衣,头戴天冠,耳挂耳珰,白螺为钏,身边有一童儿伴随。著名的大足石刻北山一二二号窟即诃利帝母窟,窟中所雕鬼母是一汉化的贵妇人形象,头戴凤冠,身着敞袖圆领宝衣,脚穿云头鞋,坐于中式龙头有备无患椅上,左手抱一小孩,右手放在膝上。

摩利支天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80)

也作摩利支提婆,意为“阳焰”,或“威光”,实际上是古印度的光明女神。

摩利支天即斗姆元君,相传她是帝释天的部属,又常随从日宫天子。当日宫天子出巡时,她在前头飞走如箭。她最大神通是能隐身。由于能隐身,故而无人能害,无人能缚,因此她为武士所特别信奉。

摩利支天的形相,有二臂像、六臂像以及八臂像等多种。据《摩利支天经》中记,欲奉摩利支天者,应以金、银、铜或檀木等材料塑造。其相为天女形,长一寸、二寸或一肘均可。左手屈臂向上,持天扇,扇形如维摩诘说法时天女所持之扇。扇中画卍字。右手下垂,举掌向外,像两边各作一随侍天女。

另有一种三面八臂乘猪的摩利支天像,身金黄色,八臂三面九眼,顶戴宝塔,塔中有毗卢舍那佛,摩利支天身披红色天衣,有宝带、璎珞、耳珰、腕钏等种种饰物。左侧四手分别执索、弓、无忧树枝、线,右四手分别执有金刚杵、针、钩、箭。正面善相,显微笑状,唇如朱色。左面作猪相,忿怒丑恶,口出利牙,信人见而生畏。右面深红色,立于猪身上。

还有一种作童女形的摩利支天像

日宫天子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81)

日宫天子

于古印度神话中的太阳神苏利耶。作为佛教护法神,又称日天、日天子、日宫天子,异名宝光天子、宝意天子。佛经中称其为观音菩萨之变化身,住太阳内的宫殿里,故名。

日宫的规模,《立世阿毗论·日月行品》说:“厚五十一由旬,广五十一由旬,周匝一百五十三由旬。是日宫殿,颇梨所成,赤金所覆,火大分多,下际火分复为最多,其下际光亦为最胜。是其上际金城围绕。”

日宫天子的形象,为肉红色脸膛,左右手各拿一枝莲花,乘四马大车;

也有的手捧日轮,骑三至八匹马(多为五匹马),在水陆道场所用的水陆画中,日宫天子为头戴冕旒,双手捧圭的男性帝王形象

月宫天子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82)

月宫天子

又叫月天子、月天、大白光神、野兔形神、宝吉祥等

月天住于月宫中,据佛经描述,此月宫是正方形建筑,边长四十九由旬,共有七重垣墙,七宝所成。殿中有一青琉璃做成的大辇,高达十六由旬,宽八由旬。

月天据说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故称“宝吉祥天”。

又传说,有狐、兔、猿异类相悦,帝释天欲验证修菩萨行者的道行,降灵应化为一老夫,让三兽为他觅食,只有兔子空手而归,一激之下,兔子就让狐、猿找来草木樵苏,兔子竟毅然投身由樵苏点燃的火中,以求为老者充此一餐。帝释于是恢复原形,让兔子灵魂升天,寄之月轮,此即月宫天子,故又称“野兔形神”

月天的形象本为男性,肉白色脸膛,手持之杖,上有半月形,乘坐三鹅拉的车。他还有个月天妃为配偶,也是肉白色脸,手持青莲花。

汉化寺庙中也有将月天作为女性塑像的。

娑竭罗龙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83)

娑伽罗龙

又作娑伽罗龙。意为咸海之龙。《妙法莲华经》谓有八龙,《华严经》谓有十龙,其中都有娑竭罗龙王。

阎摩罗王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84)

阎摩罗王

又作阎罗、阎罗王、阎魔王、焰魔罗王、琰魔等,均为音译,意思为“缚”,缚有罪之人

阎罗本为古印度神话中的管理阴间之王,在《梨俱吠陀》业已出现。阎罗本身又有多种义蕴:一曰“双世”,即彼于世中常受苦乐二报之意。

一曰“双五”,《玄应音义》说阎罗兄妹二人皆“作地狱主,兄治男事,妹理女事”;又曰“平等王”,谓其能平等治罪。

《一切经音义》卷五称:“火阎魔,梵语,鬼趣名也。义翻为平等王。此司典生死罪福之业,主守地狱八热八寒以及眷属诸小狱等,役使鬼卒于五趣中,追摄罪人,捶拷治罚,决断善恶,更无休息。”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阎罗的前身为毗沙国王。以后又有十三冥王之说,实即十三佛,但它被中国佛教的十殿阎罗的说法所取代。他们分别是第一殿阎罗秦广王蒋,第二殿楚江王历,第三殿宋帝王余,第四殿五官王吕,第五殿阎罗天子包,第六殿卞城王毕,第七殿泰山王董,第八殿都市王黄,第九殿平等王陆,第十殿转轮王薛。显然这套汉化的十殿阎罗是仿照人间官衙设置的。

而二十四天中的阎王主要是与佛教传说系统当中的地狱观念联系在一起的。《法苑珠林》说,阎罗王为地狱主,有臣佐十八人(即俗之判官),分别主管十八层地狱。早在南朝时这十八层地狱的说法就已流行。中国佛教徒把阎王和地狱完全汉化,让它们和本土的泰山治鬼等神话传说相结合,再融入佛教“六道轮回”说,从而附会出许多新的耸人听闻的传说,如奈河(奈何)桥、黄婆(黄酒的“黄”)送迷魂汤、望乡台,这些都是汉语谐音双关式的具体形象化。其他还有牛头、马面、黑无常、白无常、勾魂牌等。

“二十诸天”或“二十四天”中的阎王形象已被彻底汉化。多作浓眉巨眼虬髯王者像。女阎罗王不符合中国国情,故被暗中取消。在阎王身后常跟着几个中国籍的判官牛头、马面之类,手持毛笔,中式帐簿,勾魂牌,锯齿大砍刀等中国式道具。当然二十四天塑像中,随从少见,但在壁画中却常出现。

紧那罗王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85)

第二十一位,紧那罗王。紧那罗是梵文Kimnnara的音译,意译为“音乐天”、“歌神”。

紧那罗不是一个,而是一族。在佛教中只能算二流神,天龙八部之一

严格来说,紧那罗与娑竭罗龙一样不能算作诸天,这反映出佛教神祇系统在合理化方面的欠缺。据说紧那罗像人,可是头上有一支角,所以又叫“人非人”。能弹琴唱歌,他家的女人生得端庄美丽,能歌善舞。当他弹琴唱歌赞美佛法时,须弥山震动,诸大声闻不安于座。紧那罗的伴侣唱歌时,五百仙人在飞行中心醉落地。

另据中国的传说,紧那罗成佛后化为少林寺香积厨火头老和尚,教众僧使用三尺拨火棍退敌,传下少林棍法。过去少林寺所供即此形象。

紫微大帝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86)

紫微大帝,又称“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

这一神名来源于古代对北极星的崇拜。古人认为北极星是帝王星,他住在天上的紫微宫中。由此也称人间帝王的禁中为“紫禁城”。道教吸收这些说法,尊居住在中天紫微宫的北极太皇大帝为四御之一。其职责是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和四时气候。因中国古代农业与气候的关系十分密切,故太皇大帝深得民间尊崇。

明代宫廷专门敕建了紫微殿,“设像祭告”。他常和玉皇大帝合供一殿,形象依据《洞真太极北帝紫微神咒妙经》,头戴冕旒,身着朝服,为人间帝王形象。

东岳大帝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87)

东岳大帝,全称“东岳天齐仁圣大帝”,是神话传说中能治鬼的地府主宰

他原也是我国古代民间信仰。道教吸收他后,说他是掌管人间生死之神

历代帝王对他屡予褒封。唐玄宗封他“天齐王”;宋真宗大宋祥符元年(1008)封他“仁圣天齐王”;大宋祥符四年(1011)封他“东岳天齐仁圣大帝”;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封他“东岳天齐大生仁皇帝”。

民间信奉也十分普遍,各地还纷纷建起了供奉他的庙宇,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为他的祭祀日。

他的形象为苍老帝王像戴冠著袍,颈系冠带,颌下飘垂二绺胡须,手捧玉笏,足登云头鞋。

雷神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88)

佛教里是雷公们的首领。南亚次大陆和中国古代神话中都有雷神

道教则认为雷神是元始天尊的第九个儿子--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在汉化佛寺与道观中,他的典型形象多为蓬头怒发仁丹胡式鬼形,披甲,手持劈山斧。部下有打顺风旗的风伯,手持锤凿、背生肉翅的雷公,手持两面钹式铜镜的雷母等。都是从中古以下的汉地传说中衍生出来,并被道教首先吸收改造过的。

四大天王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89)

四大天王(梵文:चतुर्महाराज,Caturmahārājakayikas),又称护世四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神,俗称“四大金刚”。

四大天王为二十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于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

根据佛教经典,须弥山腹有一山,名犍陀罗山,山有四山头,各住一山各护一天下(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故又称护世四天王 ,是六欲天之第一。他们的神像通常分列在净土宗禅宗佛寺的第一重殿两侧,因此又称天王殿。

持国天王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90)

持国天王

梵文:Dhritarastra。“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护持国土,故名持国天王。住须弥山黄金埵,身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是主乐神,表明东尊王用法音来护住众生,负责守护东胜神州。

增长天王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91)

增长天王

梵文:Vidradhaka。“增长”意为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故名增长天王。住须弥山琉璃埵,身为青色,穿甲胄,手握宝剑。南尊王负责守护南赡部洲。

广目天王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92)

广目天王

梵文:Virapaksa。“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故名广目天王。住须弥山白云埵,身为红色,穿甲胄,为群龙领袖,故手缠一赤龙。西尊王负责守护西牛贺洲。

多闻天王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93)

多闻天王

梵文:Vaisramana。又名毗沙门,”多闻”以福,德知名闻于四方。住须弥山水晶埵,身为绿色,穿甲胄,右持宝伞(又称宝幡),左手卧神鼠——寻宝鼠。用以制服魔众,护持众生资粮。

又名施财天,是古印度的财神,在唐代他曾帮唐明皇退蕃兵的围困,轰动一时,唐明皇为感恩,特命“诸道州府城西北及营寨并设其相”供养。

韦驮菩萨

韦驮菩萨,又称韦陀天,原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天神,梵文:Skanda 。

后来被佛教吸收为护法诸天之一(此外,佛教中还有另外一位护法天神韦天将军。相传他姓韦名琨,是南方增长天王手下八大神将之一,又是护法四天王手下三十二神将之首。有很多人把韦驮天和韦天将军相混),是佛教中护法金刚力士的代表之一

凡有规模的寺庙大多供韦陀尊天菩萨像,因为韦陀菩萨是佛祖的护法神,也是佛法的护法神,也护修行佛法的众生,寺庙供奉韦陀意为护寺安僧。

相传释迦牟尼涅盘时,诸天和众王把佛陀火化后的舍利子分了,各自回去建塔供养。韦驮也分得一颗佛牙,正准备回天堂。一个捷疾鬼浑水摸鱼,偷走一对佛牙舍利,撒腿就跑。韦驮奋起直追,刹那间将捷疾鬼抓获,夺回了佛舍利。诸天和众王纷纷夸奖韦驮能驱除邪魔外道、保护佛法。于是,韦陀被人们称为护法菩萨。

相传,浙江临安天目山是韦驮菩萨的道场。农历六月初三是韦驮菩萨圣诞。

四大金刚

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广大泼法金刚;

峨眉山淸凉洞法力无量胜至金刚;

须弥山摩耳崖毗卢沙门大力金刚;

昆仑山金雫岭不坏尊王永住金刚。

五方揭谛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94)

分别是金头揭谛、银头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摩诃揭谛,乃佛教五方守护大力神。

十殿阎王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95)

十殿阎王是民间流传主管地府十殿的十个掌控者,其说始于唐末。十殿阎王,其名分别为:一殿秦广王【蒋子文】、二殿楚江王【厉温】、三殿宋帝王【余懃】、四殿仵官王【吕岱】、五殿阎罗王【包拯】、六殿卞城王【毕元宾】、七殿泰山王【董和】、八殿都市王【黄中庸】、九殿平等王【陆游】、十殿转轮王【薛礼】。因分居地府十殿,故名。道教、民间信仰宗教沿袭其传说。

一殿秦广王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96)

秦广王蒋子文,二月初一日诞辰,专司人间夭寿生死,统管幽冥吉凶、善人寿终,接引超升;功过两半者,送交第十殿发放,仍投入世间,男转为女,女转为男。恶多善少者,押赴殿右高台,名曰孽镜台,令之一望,照见在世之心好坏,随即批解第二殿,发狱受苦。

形象:豹眼狮鼻,络缌长须,头戴方冠,右手持笏于胸前。

二殿楚江王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97)

楚江王厉温,三月初一日诞辰,司掌活大地狱,又名剥衣亭寒冰地狱,另设十六小地狱,凡在阳间伤人肢体、奸盗杀生者,推入此狱,另发入到十六小狱受苦,满期转解第三殿,加刑发狱。

附:十六小地狱分别为:

一、黑云沙小地狱;

二、粪尿泥小地狱;

三、五叉小地狱;

四、饥饿小地狱;

五、渴小地狱;

六、脓血小地狱;

七、铜斧小地狱;

八、多铜斧小地狱;

九、铁铠小地狱;

十、幽量小地狱;

十一、鸡小地狱;

十二、灰河小地狱;

十三、斫截小地狱;

十四、剑叶小地狱;

十五、狐狼小地狱;

十六、寒冰小地狱。

形象:短脸阔口,头戴冠,身着长袍,左手持笏。

三殿宋帝王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98)

宋帝王余懃[qín],二月初八诞辰,司掌黑绳大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世忤逆尊长,教唆兴讼者,推入此狱,受倒吊、挖眼、刮骨之刑,刑满转解第四殿。

附:十六小地狱分别为:

一、碱卤小地狱;

二、麻缳枷纽小地狱;

三、穿肋小地狱;

四、铜铁刮脸小地狱;

五、刮脂小地狱;

六、钳挤心肝小地狱;

七、挖眼小地狱;

八、铲皮小地狱;

九、刖足小地狱;

十、拔手脚甲小地狱;

十一、吸血小地狱;

十二、倒吊小地狱;

十三、分髃小地狱;

十四、蛆蛀小地狱;

十五、击膝小地狱;

十六、割心小地狱。

形象:横眉瞪眼,双手于胸前捧笏。

四殿仵官王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99)

五官王(亦作忤官王)吕岱,二月十八日诞辰,司掌合大地狱,又名剥剹血池地狱,另设十六小地狱,凡世人抗粮赖租,交易欺诈者,推入此狱,另再判以小狱受苦,满日送解第五殿察核。

附:十六小狱分别为:

一、池小地狱;

二、蝥链竹签小地狱;

三、沸汤浇手小地狱;

四、掌畔流液小地狱;

五、断筋剔骨小地狱;

六、堰肩刷皮小地狱;

七、锁肤小地狱;

八、蹲峰小地狱;

九、铁衣小地狱;

十、木石土瓦压小地狱;

十一、剑眼小地狱;

十二、飞灰塞口小地狱;

十三、灌药小地狱;

十四、油滑跌小地狱;

十五、刺嘴小地狱;

十六、碎石埋身小地狱。

形象:皱眉瞪眼,连耳长鬃,头戴方冠,身穿长袍,左手在膝前握一个念珠,右手持笏放在膝间。

五殿阎罗王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100)

阎罗天子包拯,正月初八日诞辰,前本居第一殿,因怜屈死,屡放还阳伸雪,降调此殿。司掌叫唤大地狱,并十六诛心小狱。凡解到此殿者,押赴望乡台,令之闻见世上本家,因罪遭殃各事,随即推入此狱,细查曾犯何恶,再发入诛心十六小狱,钩出其心,掷与蛇食,铡其身首(包公即善于用铡刀),受苦满日,另发别殿。

附:十六诛心地狱分别为:

一、诛不敬鬼神、猜疑是否有因果报应的心小地狱;

二、诛杀害生命的心小地狱;

三、诛将善愿未完就犯恶的心小地狱;

四、诛亲近罪恶、行为错误等恶行的心小地狱;

五、诛欺善怕恶、怨恨他人不快死的心小地狱;

六、诛计较名利、是非,移祸他人等心小地狱;

七、诛强奸妇女、设计令妇女失贞、引诱妇女委屈地顺从自己的淫意,或者不论有无谋害之意,与妇女贪恋淫乐等心小地狱;

八、诛损人以利己等小心地狱;

九、诛悭贪不舍、不愿布施、不顾别人面临生死紧急之困境等心小地狱;

十、诛偷窃、盗取别人财物,昧着良心,耍赖而不还债等心小地狱;

十一、诛忘恩负义、以仇报怨等心小地狱;

十二、好斗、好赌、好胜,以致牵连、拖累他人等心小地狱;

十三、诛为了名利、欺骗、诱惑大众等心小地狱;

十四、诛自己虽未亲自加害,但却狠毒地教唆他人去害人等心小地狱;

十五、诛妒嫉善良、贤能等心小地狱;

十六、诛执迷不悟、死不改过、诽谤他人等心小地狱。

形象:白净脸孔,头戴冠旒,两侧垂香袋护耳,身穿荷叶边翻领宽袖长袍,双足着靴;双手在胸前捧笏,正襟危坐。同时,也是大家最熟知的阎王。

六殿卞城王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101)

卞城王毕元宾,三月初八日诞辰,司掌大叫唤大地狱,及枉死城,另设十六小地狱。忤逆不孝者,被两小鬼用锯分尸。凡世人怨天尤地,对北溺便涕泣者,发入此狱。查所犯事件,亦要受到铁锥打、火烧舌之刑罚。再发小狱受苦,满日转解第七殿,再查有无别恶。

附:十六小地狱分别为:

一、常跪铁砂小地狱;

二、屎泥浸身小地狱;

三、磨摧流血小地狱;

四、钳嘴含小地狱;

五、割肾鼠咬小地狱;

六、棘网蝗钻小地狱;

七、碓捣肉浆小地狱;

八、裂皮暨擂小地狱;

九、衔火闭喉小地狱;

十、桑火烘小地狱;

十一、粪污小地狱;

十二、牛雕马躁小地狱;

十三、绯窍小地狱;

十四、头脱壳小地狱;

十五、腰斩小地狱;

十六、剥皮揎草小地狱。

形象:竖眉张口,头顶战盔,身着铅甲,束腰勒带,足踏革靴,双手于胸前拱揖。

七殿泰山王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102)

泰山王董和,三月二十七日诞辰,司掌热恼地狱,又名碓磨肉酱地狱,另设十六小地狱。凡阳世取骸合药、离人至戚者,发入此狱。再发小狱。受苦满日,转解第八殿,收狱查治。又,凡盗窃、诬告、敲诈、谋财害命者,均将遭受下油锅之刑罚。

附:十六小地狱分别为:

一、恤自吞小地狱;

二、冽胸小地狱;

三、笛腿火逼坑小地狱;

四、权抗发小地狱;

五、犬咬胫骨小地狱;

六、燠痛哭狗墩小地狱;

七、则顶开额小地狱;

八、顶石蹲身小地狱;

九、端鸨上下啄咬小地狱;

十、务皮猪拖小地狱;

十一、吊甲足小地狱;

十二、拔舌穿腮小地狱;

十三、抽肠小地狱;

十四、骡踏猫嚼小地狱;

十五、烙手指小地狱;

十六、油釜滚烹小地狱。

形象:扁鼻凹脸,头戴方冠,双手怀中持笏。

八殿都市王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103)

都市王黄中庸,四月初一日诞辰,司掌大热大恼大地狱,又名恼闷锅地狱,另设十六小地狱。凡在世不孝,使父母翁姑愁闷烦恼者,掷入此狱。再交各小狱加刑,受尽痛苦,解交第九殿,改头换面,永为畜类。

附:十六小地狱分别为:

一、车崩小地狱;

二、闷锅小地狱;

三、碎剐小地狱;

四、孔小地狱;

五、翦朱小地狱;

六、常圊小地狱;

七、断肢小地狱;

八、煎脏小地狱;

九、炙髓小地狱;

十、爬肠小地狱;

十一、焚小地狱;

十二、开瞠小地狱;

十三、剐胸小地狱;

十四、破顶撬齿小地狱;

十五、割小地狱;

十六、钢叉小地狱。

形象:白净面皮,双手捧笏。

九殿平等王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104)

平等王陆游,四月初八日诞辰,司掌丰都城铁网阿鼻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世杀人放火、斩绞正法者,解到本殿,用空心铜桩,链其手足相抱,煽火焚烧,烫烬心肝,随发阿鼻地狱受刑。直到被害者个个投生,方准提出,解交第十殿发生六道(天道、人道、地道、阿修罗道、地狱道、畜生道)。

附:十六小地狱分别为:

一、敲骨灼身小地狱;

二、抽筋擂骨小地狱;

三、鸦食心肝小地狱;

四、狗食肠肺小地狱;

五、身溅热油小地狱;

六、脑箍拔舌拔齿小地狱;

七、取脑填小地狱;

八、蒸头刮脑小地狱;

九、羊搐成盐小地狱;

十、木夹顶小地狱;

十一、磨心小地狱;

十二、沸汤淋身小地狱;

十三、黄蜂小地狱;

十四、蝎钩小地狱;

十五、蚁蛀熬眈小地狱;

十六、紫赤毒蛇钻孔小地狱。

形象:老者形象,连鬃长髯,头戴方冠,身着长袍;双手握于袖中,怀中抱笛板。

十殿转轮王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105)

转轮王薛礼,四月十七日诞辰,专司各殿解到鬼魂,分别善恶,核定等级,发四大部洲投生。男女寿夭,富贵贫贱,逐名详细开载,每月汇知第一殿注册。凡有作孽极恶之鬼,着令更变卵胎湿化,朝生暮死,罪满之后,再复人生,投胎蛮夷之地。凡发往投生者,先令押交孟婆神,酴忘台下,灌饮迷汤,使忘前生之事。

形象:面有短须,双手捧笏

佛教的“六道轮回”

佛菩萨大全(神佛总谱之神佛菩萨名录)(106)

所谓生死轮回是说“舍此蕴已复趣他蕴”。世间众生因造作善不善诸业而有业报,此业报有六个去处,被称为六道。

所谓六道轮回,按照生前因果自然会进入不同的道。六道,分为三善道跟三恶道。三善道:天神道、人间道、修罗道;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轮回是不断在天道至地狱道之间的六道进行,纯看生前善恶。

天神道

“天神道”又分为欲界天、色界天及无色界天。越后面的天人烦恼越轻,“福报”越大。

此道所居环境分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共有二十八层天。

人间道

人道众生行一切事之先,先起意,故翻为意;又,此道众生于世苦乐,顺逆之境皆能安忍,故亦名为忍。

人道在此单位世界中,分布于四大星球之上(东胜神州、南瞻部州,西牛贺洲,北俱泸州)。其中各大星球上之人道众生,身形与寿命,土地和资源各有悬殊差别;但,每一星球上国土或土地上的人种,发肤颜色,风俗习惯亦多不同。

人道众生是因先世行中品十善而感此果报;但于人道常受各种苦厄,诸如;三苦(苦苦、坏苦、行苦)与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识盛等苦),正因此,人道苦乐相互参杂易趋觉悟而修道,是故我人既得人身,应当庆幸努力行道。

修罗道

阿修罗道众生男丑女端,故名无端正。约所分生环境研之。此道众生分别摄属天、人、畜生、饿鬼四道;其中各趣阿修罗所依生各互相异,但一般阿修罗指的是天阿修罗:

(一)鬼趣修罗,从卵生。

(二)人趣修罗,从胎生。

(三)天趣修罗,从化生。

(四)畜生趣修罗,从混生。阿修罗道既分四道,身形、寿命、享受等,随其类别,各有不同。此道众生但因多多忌,虽有天福但无天德;总由因中修行五常,常怀忌慢之心,亦所谓但行下品十善,故感此道之报。

畜生道

牲道众生包含甚广,举凡一切飞禽走兽,水陆空行,大如牛马猪羊,小至虫蚁飞蛾,皆摄属于此道。此道众生,就其出生,约分为四大种类:

(一)胎生:此由母胎中,怀孕而生。例如;猫、狗等者是。

(二)卵生:此生由卵蛋孵化而生。例如:鸡、鸭、鸟、雀等。

(三)湿生:此藉湿暖气而生。例如:龙等。

畜生道众生生活状况,可谓有苦难言;或受苦股,充食,或被人杀,庖厨;或自相残杀。其中各种畜生所受身形寿命,多有悬殊不同;有朝生而暮死者,甚至有经千百岁而后死者,其中各随种类和业报不同。此道众生,因先世愚痴贪欲业重,造作中品十恶业因,故感此报。

饿鬼道

饿鬼道众生,多受饥饿怖畏,故名饿鬼。饿鬼居遍诸趣;或居海中,或居山林树下,或居旷野林中;或人形,或似兽形,各自差别不同。

约其种类,略分为三类九种:

一)无财鬼;以无福德,不得饮食。无财鬼中,概略三种;焰口鬼,针咽鬼和臭口鬼。(二)少财鬼:以少福德,少得饮食。少财鬼约有三种:针毛鬼、臭毛鬼和大瘿鬼。

(三)多财鬼:以多福德故,多得饮食。此类亦有三种;得弃鬼、得失鬼和势力鬼。多财鬼诸如人间所供城隍爷、土地公、王爷等,及一般民间神只之类皆属之。

鬼道众生但因业力因缘,不闻浆水之名,见水皆如脓血,难有饮食充饥,但多刀杖逼迫,恐怖非常。饿鬼所受寿命五百岁,但以人间一月为一日计,故知饿鬼道属苦道之一。吾人应有警惕,勿行十恶业,而感此报,受苦无穷

地狱道

在六道之中,以地狱道之痛苦为最甚。

“地狱道”只是一个统称,其实它可被细分为八大热地狱、八大寒地狱、近边地狱及孤独地狱四大部分。除孤独地狱外,其他地狱均为众生之集体共同业力所创造的。造作最重恶业者,会投生于地狱道中,经历几十万亿年才有可能离开此道之苦。

地狱道的众生,并不由母胎所出,亦非因卵而出,而是化生出的

八大热地狱中投生的众生,受着各式各样的大苦。在有些热狱中,众生会互相砍杀,但却不死去,只能经年累月地忍受不断被杀害之痛苦,完全无法出离。在其他狱中,众生会被烧至七孔冒烟,或被肢解,又或被放入熔铜中煮至皮开肉烂。这些都是过往之恶业力成熟时,所幻化出来的惨况,苦不堪言。

在八大寒地狱中,有情众生受着不同程度之寒苦所逼,甚至会被冻封僵立几百亿年之久,却因业力未尽而不会死去。总之,地狱道是六道中痛苦最大的一道。

感谢您的观看!! 如果有什么想了解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祝您生活愉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