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深度解析恋爱(恋爱中从相遇到爱)
爱是人们在心理上表达最强烈的情感!每个人从内心深处都无疑向往着爱情。古往今来发生的爱情故事数不胜数,有牛郎织女七夕一年见一次的爱,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爱情等等被人们经常提及的故事,也有生活中各种爱情小故事。
但爱情在每个阶段都表现得有所不同,花7分钟时间读完本文,将会让你对人的各个恋爱阶段有一个直观认识,你也将收获一些处理爱情问题的方法。
爱是一个热门话题,但为什么人们向往的爱情会反过来让自己遍体鳞伤呢?为什么同样是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局呢?为什么会出现一见钟情、因爱生恨的情况呢?
本文从心理学层面为你揭示一个人从相遇的喜欢到爱,在从爱到不爱的全过程,当然不是说一个人爱你就一定会走向不爱。只是为了方便分析,所以我就从爱的起点直接分析到终点。
人们的爱情大致可以分为8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心理活动。我把每个阶段用通俗的话语表达出来,如下:
- 初次相遇(心理第一感应)
- 因喜欢而故意接近(心理意向行为)
- 接近而被其吸引(心理认同能力)
- 相处而爱,爱而进一步相处(行为心理感知化)
- 爱意渐浓(心理感知行为化)
- 爱的热情减弱(新鲜感生活化)
- 厌倦不爱(心理否定性选择)
- 离去(心理适度性逃避)
这就是一个人恋爱阶段的全部过程,我下面将从每一个阶段深度分析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为了让文章浅显易懂,不会出现太多专业性术语。同时你也可以看看你有没有这样的心理,但心理表现并不是绝对的,我只是从普遍性出发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也希望自己的分析对你有所帮助。
01.初次相遇(心理第一感应)
所有的恋爱一开始都是从相遇开始的,这种相遇并不是一定要见面,而是指一个人以某种形式出现并开始对其心理产生影响,心理学术语:“心理第一感应。”
这种微妙的感觉分为很多类型,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会决定你们是否能够走到第二步。
比如:
(1)潜意识心理行为
如果那个人在你心理的第一个潜意识为乐意接近,那么你不会产生刻意的排斥性行为,这是成为朋友的第一步,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不排斥情绪的概率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产生这种影响的第一因素是一个人的外表与气质,简单说就是看脸。
你肯定有这样的感觉,看见一个人,但看起来你就觉得他十分的亲切或者有吸引你的地方,你就不会去排斥他,相反的,如果一个人的外表和举止在一开始就给你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那么你会本能的排斥他。
(2)下意识积极面回想
下意识回想是喜欢一个人的第一步如果你第一次见到了一个人以后,哪怕是擦肩而过,他在你的脑子里正面回想出了三次以上,那么没错,这就是喜欢,回想次数越多,他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也就越强。如果这个人来追你,那么他成功的概率会非常高,首先是因为你不会去刻意排斥,其次是你对他有下意识的接近意向。
(3)一见钟情
一见钟情是一方产生强烈的积极潜意识心理行为而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在生理上的体现。简而言之就是同时分泌出大量荷尔蒙激素产生的一种生理行为举止。
有的人在第一眼看见这种让自己产生一见钟情的人之后可能会表现出许多非理性的行为。
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说话吞吞吐吐,逻辑不清、心跳加快,心里面想着不能这样,但就是做不到呢?是不是觉得这样的自己傻的可爱?但也别太过担心,你的这种行为不但不会让对方讨厌,而且也会让对方下意识的在心里面产生你是喜欢他的假象。因为对于多数人而言的心理认知就是你喜欢他才会在他面前警长。
一个人看见一个人产生一见钟情的概率大概是0.3%,两个人同时一见钟情的概率是0.3%*0.3*。所以不要去奢求那种双方一见钟情,由一个人产生一见钟情概率走向最后的爱情故事也是非常美好的。
02.因喜欢而故意接近(心理意向行为)你喜欢的一个人突然出现在你身边,难道你会无动于衷的继续以前的生活节奏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没错,下意识和潜意识都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她的生活,这就是因为喜欢而故意接近。有些人觉得自己是直接从这一步开始的恋爱,其实你仔细想想,如果他在你的潜意识中没有足够的东西吸引你,你会去接近她吗?所有的喜欢都是早有好感而产生的接近,这就是心理意向行为——人们会对喜欢的事物或人产生刻意接近的意向选择行为。
恋爱中常见的问题:
(1)一个异性每天都来主动找你聊天是喜欢你吗?每天给你发晚安是喜欢你吗?
(2)一个异性朋友他总是不怕麻烦的帮助我是喜欢我吗?
(3)一个异性总是不知不觉出现在你面前,时刻都想引起你的注意是为什么?
……
有很多类似的问题我就不一一例举了,但答案就一个:没有人会平白无故的接近你,所有刻意的正向接近都是喜欢,为下一步是否继续做准备。
当然不要天真的以为接近你的人就一定会表白,一开始的一见钟情也有可能因为你后来没有足够吸引他的地方而让他转身离去,因为没有表白,所以他也不会尴尬。
这其实也是人的一种心理反应,拿苏格拉底的麦穗爱情理论解释,假设你是一株很显眼的麦穗,引起了他的注意,但麦田那么大,肯定会有比你更好的麦穗,只要他不傻,在不承担任何风险下肯定会选择最好的。这也可以看做欲望。
03.接近而被其吸引(心理认同能力)接近只是相爱的前奏,只有在良好的接触之后,才能产生爱情,而也只有这样的爱情,走向长远的可能性才会更大,那些闪婚的、网恋的无疑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更可能会从爱走向不爱。原因很简单,爱情是因为吸引而在一起,但婚姻是接受对方的缺点而生活。
这一步从心理学上来看,就是 在接近之后的相处之中,他发现你有更多吸引他的地方就会在心理上更加坚定的认可你,而相反当你有的缺点过大让他无法接受的时候他就会排斥,当这种排斥的量达到一定程度他就会离开,也就是觉得你没有什么值得他喜欢的了。
这就是恋爱前的最后一步,对你的心理认同能力。没错,认可之后就是表白了。 但这种认可也是双向的,他在刻意接近你的同时他自己的优缺点也会暴露在你的眼中,你对他的认可程度也决定了他表白成功和你最后接受他的概率。
所以心理认同能力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一个好的接受认可是婚姻长久和爱情圆满最重要的,不然很有可能最终的结局是因爱生恨。
讲个故事,男生被女孩吸引,但女生并没有产生太高的对男孩的心理认同能力,男生最后因为各种锲而不舍的感动追到了女生,但并不是因为认可而相爱的,这种不必要的感动往往是婚姻的坟墓。最有可能的结局是男生自卑,女生觉得理所当然,不平等的爱情没有终点。
不是相互认可,只靠感动换来的爱情并不是真的爱情,往往只会让人遍体鳞伤。记住,吸引是相互的。
04.相处而爱,爱而进一步相处(行为心理感知化)经过第三步,就可以到达恋爱的程度了,因为你们的行为都已经在一段时间的相处之中相互被对方所接受,相处之后发现对方值得你去爱,这就是行为在心理的认可之后形成的感知化。这个步骤就是表白的分界线,表白之后,就是爱而进一步相处了。
如果在进一步相处这个时候一方的离去,往往就可以对另一方产生很大的伤害了。根据数据显示,在恋爱之后相处一段时间再分手的痛苦是一开始就分手的数倍,往往这类人群最容易得抑郁症,因为他们的心理已经认同了那个人,突然的离开和不适应是最令人难受的。
这段期间的心理变化:
(1)逐渐的依赖心理
恋爱的人在一段时间之后都会产生一种依赖心理,这是更加离不开对方的表现。
(2)理想化思维减弱
恋爱真的会让一个人失去理性,学会保护自己,在没有结婚前就算再信任另一半,也不要把自己的所有交给他。
(3)过度的相信爱情
爱之后的进一步相处,这时候的你们可能还没有结婚,但是你们也许已经同居了,因为你们都相信对方能够陪你走到最后。恋爱中过分相信爱情,以至于完全没有想过自己会分手,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心理。
05.爱意渐浓(感知行为化)爱意渐浓出现在婚后,结婚前的那些爱统称为喜欢,不能算作真正的爱。从广义上讲,爱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敢于对对方负责任的表现,具体表现在行动上,而不是口上。
而这一步被称为感知行为化。(把自己心理对对方爱的感受转变为具体行为)
(1)细微之处流露的才是真爱
看你爱的人是不是真的关心你,就用细微之处说话 。比如东西从桌角掉在地上,你弯下腰,他会用手护住你的头;比如你给他做了面让他吃,他对你说的不是“真香”而是“你吃了吗?”。当然这只是举例,毕竟很多人没有太高的情商,但就算他是直男,细微之处也有爱你的痕迹,这就是他对你的爱意渐浓。
(2)更加进取才是爱的负责任
如果一个男人整天口上说着爱你,却无所事事,甚至还要靠你养活,从不思考你们的未来,这就是最不负责任的爱,这样的人陪你走不到最后,他给你的不是真爱,更不可能爱意渐浓。
相对的一个人爱你他就会尽力的让你过上好日子,这才是真正的把爱表现在了行为上,他会对你越来越爱,而你们也会越来越幸福,哪怕最后他没有成功,你也会把你对他的爱意渐浓表现在对他的不离不弃。你可以和他君临天下,更有和他东山再起的勇气 ,这才能从心理上说是真的爱他。
06.爱的热情减弱(新鲜感生活化)爱的热情减弱是爱情里都会出现的状况,毕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活力就会下降,不仅表现在生理需求,更表现在心理上。
如下:
(1)不再口上说爱
目前普遍的社会现象就是年龄越大,爱越难以说出口,有时候不是感情淡了,而是真的说不出口,我想30几岁之后的你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吧!有时候骨气勇气,对你爱的另一半说一句“我爱你”其实也是十分浪漫的。
(2)说不出口爱,但不要不爱,热情减弱,并非爱意减弱
如果让爱意减弱,那么你们感情出现裂痕的可能会非常大。人们常说七年之痒,这里面就有很大的因素,新鲜感减弱,把爱的热情投入在生活之中,也许很多会转化为小细节,注意观察,爱也许就在细微之中。
(3)矛盾增加,成为让爱持续减弱的罪魁祸首
夫妻间有矛盾很正常,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久了,要是 一点争吵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有效的化解矛盾,让自己的心理学会接受让步,而不是一味的杠到底。如果持续发生争吵,你的心就会下意识的认为这个人不适合你,从而走向婚姻的破灭。别让一次次矛盾在你心里种下苦果,日积月累,质变后可不能挽回。
07.厌倦不爱(心理否定性选择)到了这一步就会开始往爱情的不好方向发展了,没结婚经历到这一步的恋爱远比结婚之后走到这一步的人多,为什么呢?因为结婚之后都会选择接受,就算厌倦也不可能不爱,离开的代价太大,而恋爱不同,离开顶多伤心,不会有过多的牵连。(希望大家都不会走到这一步)
走不过七年之痒的人;在矛盾争吵中一次次失去对另一半信任的人;在重大选择面前意见不合的人。都可能产生对对方的厌倦而走向爱的终点。
前面说了,婚姻是要接受对方最大的缺点去过日子,而不是只凭对方的缺点,你厌倦了对方,他的缺点就会无限放大。心理学上为缺点放大效应,即自己对一个人下意识的否定性选择判断。
你爱一个人他满身就是优点,你会非理性的看不见对方的缺点。你狠一个人的话他也就满身是缺点,相反他的优点你一个也看不见。(你有过这样的心理活动吗?)
当然这一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搞清楚厌倦的来源,改变自己的内心是化解厌倦最有效的方式。
(1)厌倦来自哪里
厌倦不可能凭空产生,更多的是来自于生活的小细节,也许你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不起眼的小动作,都可能是他厌倦产生的来源,及时发现、及时改正,也许就能挽回。
(2)换位思考
两种换位方法,一是思考假设你是他,你会厌倦自己那些?二是从自身出发,思考他有那些缺点你厌倦了,反推你对待他缺点的方法是否合理。其实大多数矛盾都是来自于你对他缺点的态度和处理方法。
08.离去(心理适度性逃避)这一步,就是一段爱情的结尾。当矛盾解决不了,分开成为一种最小代价的逃避时,内心也就会默许这种选择,称为心理适度性逃避。相对而言,代价越小,选择离去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每一个离去都会有许多的心理活动,权衡利弊,假设他选择离婚,那么他就会思考我为什么会离婚?离婚后我去干嘛?有没有挽回的可能?挽回和离去哪一个选择更好?当他的所有心理疑问大部分朝着离婚方面发展的话,结局就是离去。
当然如果你觉得离去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也不要太过于纠结,毕竟没有了爱的婚姻是没有幸福可言的,你高质量的单身好过低质量的婚姻千万倍。心理适度性逃避没有错,不过一切还是要遵循你自己的内心。
好了,以上就是爱情的8大阶段,从相遇一步步走向相爱,经过属于你自己的爱情故事,最终的结局也将由你自己谱写,是白头偕老的幸福,还是离去后新开始自己的人生,一切都由你自己决定。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1)给爱情的8个阶段清楚定位。当然这种定位并非是唯一标准,也不是一种普遍都认可的定位标准,但可以明确的划分出阶段性,方便分析心理活动。
(2)帮助你了解各个阶段人心理活动的特征。只有充分了解问题所在,才能更好的处理在爱情上的各种问题。相信看完了这篇文章你也对自己目前的恋爱阶段有了清楚的定位,你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每一个阶段具体应该怎么做,这样可以把你内心的迟疑降到最低。当然文章只是略写,详情还需要你自己探索。
(3)以心理学视角出发探索人在各个恋爱阶段的所作所为。这样能够更好的解释人在恋爱活动中各种行为的依据。对你而言可以让自己的爱情更小的走进死胡同。
更多目的我就不一一罗列了。
感谢你花时间读完了本文,也希望读了本文的你有所收获。
我是途知,专注于情感解密,期待你的关注。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萌新作者进阶进阶计划##情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