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怀古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

金陵怀古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1)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观诗知人,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所写,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见解,杜甫一生精力用之文章,始成一部《杜诗》。

杜甫在世时声名远不及后世,后人称他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对中国文学和海外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青少年时期家庭环境还是不错的,生活比较安定富足,有机会接受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这对他日后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流露了诗人少年时代不平凡的抱负。天宝三载,杜甫与比他大十来岁的李白相遇于洛阳,从此成为李白的铁粉。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就是杜甫笔下的李白。杜甫与李白总共就见过两三次面,却怀念了李白一生,为李白写了二十多首诗。

金陵怀古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2)

天宝六年,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因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过着贫困的生活,经历安史之乱后,辗转漂泊投奔了肃宗。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杜甫是个忧国忧民的诗人,身经离乱被虏,一生遭遇曲折困顿,但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金陵怀古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3)

乾元二年,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得以安身。在这里的几年生活依然很苦,秋风暴雨之中,茅屋破败,饥儿老妻,彻夜难眠,他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样恶劣的天气。“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这样困顿的生活下由个人的艰苦处境联想到其他人的类似处境,所以接下来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样的精神境界、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打动着读者的心灵。

广德二年(唐代宗)(764年)春,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永泰元年(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到达夔州(奉节)。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和家人参加一些劳动。这一时期,诗人创作达到了高潮,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等大量名作。《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金陵怀古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4)

大历三年(768年),杜甫思乡心切,欲北归,年底时漂泊到湖南岳阳,泊舟岳阳楼下,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在湖北、湖南漂泊了两三年,最终未能返乡,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从不回避艰苦,坚决走积极入世的道路,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和胸怀开阔的乐观精神,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诗人。生活上不论怎样苦,也不论漂泊到什么地方,他总是在关怀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同时也从不曾忘记或放松自己的创作,在漂泊的十一年间,他写了一千多首诗。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两句诗道出了杜甫诗作的特色,正由于杜甫艺术上的一丝不苟、勇于创新,因此老年臻于出神入化、妙手成春的极境。“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诗名万古流。

金陵怀古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5)

最后这首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送给大家,愿所有人都能自在轻松一生!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