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码的种类(细辨条形码)

条形码通常应用于商品包装上,在超市和商店里可以说随处可见。条形码目前是商品能够流通于国际市场的一种通用的国际语言,是商品身份证的国际统一编号。在所有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条形码广泛用作商品标志,已成国际化的规则和惯例。

条形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相应字符组成的标记,用以表示一定的产品信息,专供机器识读的一种特殊符号。条形码种类有许多,常见的大概有二十多种,而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为广泛的当属EAN-13(国际商品条码),它是由30条黑线组成,代表了一个长度为13位的阿拉伯数字,对应某个国家或地区某个制造厂商生产的某个产品。

条形码的种类(细辨条形码)(1)

图源:baidu.com

条形码的设想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20年代。一位名叫约翰·科芒德的古怪的发明家,突发奇想欲对邮政单据实现自动分检,这在当时绝对是令人惊奇的创意。大概的意思就是在信封上做条码标记,条码中的信息是收信人的地址,有点类似如今的邮政编码。设计方案也比较简单直接,即一个“条”表示数字“1”,二个“条”表示数字“2”,以此类推,就诞生了最早的条码标识。后来,他又发明了由扫描器和译码器组成的条码识读设备。

到了40年代,美国乔·伍德兰德(Joe Wood Land)和伯尼·西尔沃(Berny Silver)在与食品连锁店老板交流开发自动化结帐系统的想法后,开始着手研究用条形码表示食品项目及自动识别的设备,并于1949年获得了美国专利。该专利的图案很像微型射箭靶,被称为“公牛眼”代码,在原理上,“公牛眼”代码与后来的条形码很相近,所以被认为是条形码的雏型。遗憾的是当时的工艺和商品经济还没有能力印制出这种码,但这并不影响乔•伍德兰德成为北美统一代码UPC码奠基人的地位。因为在其后的20年中,许多发明家受“公牛眼”代码的启发取得各项相关专利,使条形码的拓展研究和应用取得长足的进步。

1970年,美国超级市场委员会制定出通用商品代码UPC码,许多团体也提出了各种条形码符号方案,UPC码首先在杂货零售业中试用,这为以后条形码的统一和广泛采用奠定了基础。

1973年,美国统一编码协会(UCC)建立了UPC条形码系统,实现了该码制标准化。同年,食品杂货业把UPC码作为该行业的通用标准码制,为条形码技术在商业流通销售领域里的广泛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条形码的种类(细辨条形码)(2)

1976年,UPC码在美国和加拿大超级市场上得到成功应用,欧洲人对此产生了极大兴趣。次年,欧洲共同体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欧洲物品编码EAN-13和EAN-8码,在欧洲各成员国间通用,并正式成立了欧洲物品编码协会(简称EAN)。到了1981年由于EAN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组织,故改名为“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简称IAN。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习惯,一直被称为EAN。

条形码的种类(细辨条形码)(3)

EAN条形码从根本上解决了品种繁多的商品编码的需求。以目前最为常见的EAN-13条形码为例(图1),它的构成是,由代表12位数字的产品代码和1位校验码组成。产品代码的前3位为国家代码;中间4位数字为厂商代码;后5位数字为产品代码,最后一位数字是校验码。

在代表不同生产企业的四位数中,每个数位都有10种选择,可以供10×10×10×10=10000(个)不同的企业使用;在表示不同商品的五位数中,每个数位也可选择0-9中的任意一个,一个企业可以有10×10×10×10×10=100000(个)不同种类的产品使用条形码。因为“690、691、692、693、694”为我国商品的前缀码,则可以提供5×10000 =50000(个)不同的企业使用50000×100000= 5000 000 000(个)不同的条形码。通俗地解释,就是采用690- 694为前缀代表中国商品的条形码可达50亿个。

那么,条形码中的校验码又是怎么确定的呢?其实它是根据前12位数确定的。在条形码的13位数中,将偶数位上数的和乘3后,与奇数位上数的和相加,要求最后的和为10的倍数,从而来确定第13位的校验码。

不妨以图1的条形码690123456789X为例,判断最后的校验码2是如何得到的呢?

根据“偶数位上数字之和×3+奇数位上数字之和 校验码X=10的倍数”,则有(6 0 2 4 6 8 X) (9 1 3 5 7 9)×3=10的倍数,即128 X=10的倍数。因为X是一位数,所以满足条件的只有X=2,即最后一个校验码必须为2。如果不是,那么就说明这个条形码是假码。

由于EAN条形码具有高度的查核能力,扫描操作快速简捷、方便可靠,迄今为止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已成为该协会成员国,我国于1991年7月加入该协会,条形码全球统一化的趋势日趋明朗。国际物品编码协会也将组织名称由EAN正式变更为GS1,建立并推行“全球统一标识系统和通用商务标准——EAN·UCC系统”,使之成为名符其实的全球通用商务语言。

总体而言,条形码及技术起源于20年代,开发于40年代、研究于60年代、应用于70年代、普及于8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生活国际化、文化国土化的资讯社会时代,引发世界流通领域里的重大变革。

征稿启事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微信公众号欢迎赐稿!

稿件内容以反伪破迷为核心思想,科学普及、科学文化、科技哲学、科学与公众、世俗人文主义、科技伦理等领域均可涉及,旨在将科学探索结果无偏见地告知公众,避免公众上当受骗。

稿件一经采用,将奉上稿酬。

投稿邮箱:

kpsbsh2017@163.com

条形码的种类(细辨条形码)(4)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

崇尚科学 反伪破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