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鲅鱼圈的历史传说(这里为什么叫鲅鱼圈)

如果再有人问你鲅鱼圈为什么叫鲅鱼圈,你就这样告诉他,故事发生在100多年……

“鲅鱼圈”名字成因初探

——中国的地名,从古至今,鲜有三字者。而鲅鱼圈的圈,又是多音字,如果不是听本地人念出来,又未能知道鲅鱼圈地处渤海岸边,从字面上念成一声还是四声实在不好把握。

游人到鲅鱼圈,总要把这个名字念叨两遍,有时候还会加上儿化音。面对这样的名字,不免好奇,想看看她的前世今生,探究一下她究竟是被何人命名?形成于何时?又如何确定下来,被官方接受?最早又是见于何种典籍?

辽宁鲅鱼圈的历史传说(这里为什么叫鲅鱼圈)(1)

清康熙:因月牙形海湾而得名

——在盖县档案馆,可以看到1980年至1982年全国地名普查时关于鲅鱼圈的记录:清康熙年间有打渔船来此打鲅鱼,因港湾似弧形而得名。政府驻地赵北屯。由此可知,鲅鱼圈当初被叫开来,应该是从外省来此打渔的渔民口中。

年逾九十的盐场村老人赵永家,他回忆起小时候父母说过,清朝时六省打渔船来此歇集,主要打鲅鱼,因海湾成月牙形,鲅鱼圈就叫开了。

关于这个说法,从望海老人张涛口中也得到了印证,他说清朝时,辽河入海口附近为天然渔场,每年小满至夏至期间,鲅鱼集群洄游,部分进入渤海产卵,因此有六省渔船,冀、鲁、苏、闽、浙、粤船只来渤海打渔,形成为期一个多月的海市。

如今鲅鱼圈海岸线绵长多弧,此种命名方式无可厚非。但是老文化馆副馆长范垂鹏先生,他却给出了另一种说法。当年鲅鱼圈还是一个很小的地方,海岸线有限,以圈字命名皆因周围多山,围城一个圈的形状,而如今电厂以及港口四周多有小丘林立,中间类似一个小盆地,故而称之鲅鱼圈。

辽宁鲅鱼圈的历史传说(这里为什么叫鲅鱼圈)(2)

清顺治:厉行迁海政策 彼时荒无人烟

——而鲅鱼圈的圈究竟指的是因山环绕形成圈状,还是因沙滩之故而称圈字,因年代久远,莫衷一是。也有可能这个圈字既不跟山有关也不跟沙滩有关,而只是代表一种范围,指的是这个地方是产鲅鱼的地界之意。

那么关于“六省渔民”何时来到鲅鱼圈打渔,也就是说鲅鱼圈何时在渔民中流传开来?

这个并没有确切的时间。但是清初顺治年间,因为郑成功在台湾进行反清复明活动,为了维持朝廷稳定,实行海禁。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政府下令:“沿海省份,应立严禁,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

而到了顺治十八年,清政府又厉行迁海政策,命令滨海居民迁移内地,还派出大量的官员到各地监督迁移,沿海居民被强行内迁三十里:“燔宅舍,焚积聚,伐树木,荒田地,妇泣婴啼,流民塞路,民死过半,惨不可言。”因此那个时候的鲅鱼圈这个地方是荒无人烟的。

清初的海禁一直到康熙二十三年方才解除,因此,鲅鱼圈名字的确立不应早于1684年。

辽宁鲅鱼圈的历史传说(这里为什么叫鲅鱼圈)(3)

鲅鱼圈最早见于何种官方史籍?

——清代康熙年间地理学著作《读史方舆纪要》中收录了熊岳,并没有记录鲅鱼圈字样。而清末赵尔巽主编的《清史稿》同样只记录到熊岳,未见鲅鱼圈字样。

民国十九年(1930)版的《盖平县志》中,有“……此外尚有三五渔港曰西套曰望海曰鲅鱼圈皆属风帆小港非交通海口也”这是我见过记录的鲅鱼圈最早的典籍。

民国九年(1920)的《盖平乡土志》亦记有“鲅鱼圈”字样。往上推地方志,康熙二十一年版的《盖平县志》并未出现“鲅鱼圈”字样。

查阅《盖县政区沿革》可知,直至清末,鲅鱼圈并未作为村一级的行政单位存在,在1904——1908年间的盖县政区分布上,如今的鲅鱼圈地界分属沙岗区、望海区、柏林区。此后数十年间时局动荡,政权革易,直至1945年东北光复后,鲅鱼圈才首次以村级单位在《盖县政区沿革》上出现,时隶属芦家屯区。

1956年,盖州互助合作运动时期,鲅鱼圈设乡,驻地鲅鱼圈村,下辖七村一社:鲅鱼圈、西关屯、大董屯、盐场、共和、神井子、三家子和海星农业高级社。此后又成立鲅鱼圈公社,下辖十六生产大队。至1984年9月,鲅鱼圈成立出口工业区,形成了如今鲅鱼圈的雏形。

辽宁鲅鱼圈的历史传说(这里为什么叫鲅鱼圈)(4)

“八一0”、“鱿鱼圈”、“八鱼圈” 也曾闹懵圈

——作为国家级开发区,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名头显得太官方、太正式,仿佛不食人间烟火,而鲅鱼圈这个名字又有些土气以及生僻,在当年经济交通以及资讯还不发达的时候,也曾闹过不少笑话。

据说有位黑龙江的朋友给刚到鲅鱼圈的家人写信,只大致听说鲅鱼圈,却无从想象是哪几个字。于是根据读音展开联想写成八一,至于“圈”,则创造性地画了一个圆,于是信封上出现了“营口市八一0区”字样,幸得邮递员解读能力超强,顺利将信送到。倒是收信人对“八一0”百思不得其解,直到跟朋友通了电话才明白个中原委。

九十年代初,报社的一位同志收到一个邮件,细看之下放声大笑,原来邮件地址被写成了“鱿鱼圈”,好端端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变成了油炸食品,实在让人哭笑不得。至于让鲅鱼圈归属了熊岳的,或者是写成“八鱼圈”的,已不足为奇。

辽宁鲅鱼圈的历史传说(这里为什么叫鲅鱼圈)(5)

故乡是情感深处的那山那海

——国内有许多城市为了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在改革开放后进行了更名,从而获得了名利双收。比如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张家界、香格里拉,却很少有人知道她们之前叫做大庸和中甸。

对于鲅鱼圈这三个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报社也曾发起过区名民间征集活动,从来稿的情况看,与“港”、“海”、“湾”有关的名称占大多数:如海明区、新港区、金湾区、海星区。

如今,随着城市日益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鲅鱼圈声名远播。当这带着浓郁海洋气息的三个字闯入耳朵里,在外人听来是一种喜闻新奇,而在圈里人的心中,故乡的姓氏早已成为情感深处的那山那海

作者丨白旭(鲅鱼圈广播电视台记者 营口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

新媒体编辑丨张新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