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张国旗(张国华解放睢县)
1947年,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带领豫皖苏边区广大军民在敌后开展的游击战,一方面使豫皖苏军区声威大震,另一方面也引起了蒋军的注视,军区的斗争形势愈加严峻。
为了分散敌人,支援3分区,张国华等军区领导讨论决定,自1947年4月10日起,军区主力分东西集团各自单独活动。张国华、吴芝圃率领第34团、特务团、一分区第29团等部队为西集团;独立旅第30、35两个团为东集团,由旅长金绍山负责指挥。
东集团东去之前,获悉扶沟驻蒋军河南省五专区保安团一部及县保安团共500余人,便从大新集出发,4月10日3时到达扶沟附近,以警卫营绕道城西南,防敌逃窜,以第30、35两团攻城。当日拂晓,在重火力掩护之下开始进攻,敌未抵抗即向西南逃窜,被警卫营截击,攻城部队即行追击,将敌大部歼灭,俘敌400多人,缴获轻重机枪3挺,步枪400余支。
然而,在随后的两次战斗中,由于思想有所松懈,对敌情估计不足,东集团连番受挫。
4月13日,东集团东进到太康西北清香集,曾与敌侦察部队接触,但顾忌部队疲劳,当夜未转移。次日,敌第64旅和183旅来袭,对战一日,黄昏时转移,我军伤亡100余人。
4月26日,东集团进入3分区腹地夏邑附近,决定攻打夏邑。夏邑县城内驻有蒋军武装400余人,东关驻“清乡”队3个中队和4个镇公所200余人,共600余人。当夜第35团强攻东关,30团攻取县城。4月27日下午,东关之敌被歼,计毙伤和俘敌各100余人,缴获步枪100余支。而夏邑县城周围有宽120至150米的护城河,水深没顶,仅能从东门外护城河上一座小桥通过。30团第6连担任主攻,第5连为预备队。攻击开始,冲过桥的分队被火力压制在小桥与城门间狭小地带,6连伤亡很大,仅剩下干部战士一共18人,其余都光荣牺牲或者负伤。5连上去后伤亡也很大。这时蒋军从商丘的援兵即将赶到,解放军被迫撤出战斗,伤亡了200余人。
“国华,东集团这两仗都打得不顺啊!”吴芝圃得知东集团连番受挫的消息,急忙赶来找张国华交换意见。
“不是打得不顺,是太轻敌了!”张国华微微叹了口气。
“你看要不要改变一下策略,适当让东集团调整一下?”吴芝圃很是担忧,“这是思想上的问题啊,要让他们认真总结一下。”
“调整是肯定的,不过大的方向不变,让他们就地整顿、总结,继续按原计划进军。”张国华对金绍山还是充满了信心,“金绍山不会这么沉不住气的。”
张国华当即电告金绍山:仓促攻城,伤亡较大,教训深刻,部队要赶紧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要敢于总结失败的教训。
随后,东集团根据张国华的指示,在王白楼总结两次失利战斗的经验教训后,5月1日由王白楼南下,从皖北西阳集渡过涡河,歼灭镇公所30余人。3日晚进到蒙城附近,经部署,30团隐蔽接敌到城东南角100余米时,敌军仍未发觉,便突然发起攻击。30团一举占领东南两关,登上城墙,控制东南两门;35团以一部控制北关。4日黎明,发现敌均退守西北角之县府大院,30团组织两个突击队对敌钳击,11时结束战斗,全歼守军,计俘敌500余人,缴60炮1门、重机枪3挺、轻机枪15挺、步枪500余支,我军伤亡50余人。此次战斗受到晋冀鲁豫军区通令嘉奖。
此后,张国华命令东集团于5月中旬向西转入2分区,并在2分区配合下,袭取界首。
界首为沙河中游重镇,系豫、皖两省水路交通要冲之一,蒋军以黄川保安团一个大队(驻卜楼)、沈丘保安团三个中队(驻界首)守卫。东集团于18日从秋渠出发,当夜自新安集偷渡沙河,以第30团围攻卜楼,以第35团进攻界首南寨(一团同时攻取北寨)。19日拂晓打响战斗,约1个小时便胜利结束,全歼守敌。部队乘胜前进,乘坐所缴获的汽车南下攻取临泉,敌稍微抵抗后即逃散,19日黄昏占领临泉。20日凌晨又扩大战果,西攻沈丘县城,敌如惊弓之鸟,弃城而逃,在追击中又歼沈丘保安团两个中队,计毙、伤、俘敌100余人,占领沈丘。此次沙南行动,出敌不意,两天占敌3座城镇,歼敌保安团队800余人,缴获汽车10辆、轻机枪11挺、步枪500余支、子弹5万余发。
与此同时,张国华、吴芝圃率领西集团2000余名官兵驰骋于豫东平原,开辟新区。4月14日夜兵临尉氏城下,遂以第34团主力由西门主攻,34团一个营由南门,特务团由东门、北门同时攻城,置29团于城西之大桥,阻击可能来援的蒋军。战斗于15日2时打响,4时结束,俘敌47名,缴获各种武器29件,其余守军趁夜窜逃。攻克尉氏后,第29团于17日归建,张国华率第34团、特务团于25日南下袭占西华城,26日再占扶沟城。由于河西地区蒋军甚为空虚,张国华率部在这两城均未遇到像样的抵抗。5月7日夜打下洧川后,次日上午向鄢陵挺进,计划解放鄢陵县城。
这时,蒋军南阳专署两个保安团近2000人,受蒋军河南省绥靖公署“剿共”司令部的调遣,正在豫东“剿共”。他们从鄢陵县城出发,顺着鄢洧路胆战心惊地正向南席爬行。这天下午3点钟左右,行至鄢陵曹年头村时,他们鬼头鬼脑地打探了一下,发现该村地形不利于防守,既不敢贸然前进,又不敢就地停留,于是调头拐向鄢陵县的谢坊村和长葛县的魏庄村驻扎下来。
谢坊、魏庄是易守难攻的大村庄。两村相距不足三里,每村的四周都构筑有一两丈高、顶宽五尺有余的坚固寨墙,上面还修有许多小墙垛,寨墙外有近两丈宽的护寨河,河水终年不断。谢坊村有一条东西大街和东西寨门,魏庄有两条东西大街和东西寨门。魏庄寨墙的四个角各有一个炮楼,谢坊的南北寨墙上各有三个炮楼。
敌人龟缩到这两个村庄后,占据了各个炮楼,并在寨门和寨墙上布置了兵力,还用枪威逼村里的老百姓在寨墙上挖了掩体沟,摆满了许多磙木,寨豁及寨门也用树木堵着,自以为这样就万无一失,可以长期固守。
这天将近傍晚,第34团和特务团静悄悄地进发至南席。
“报告,发现谢坊、魏庄驻扎有敌人,正在修筑工事。”侦察人员发现了敌情。
根据这一情报,张国华决定改变解放鄢陵县城的计划,要求34团就地隐蔽休息,准备歼灭这股敌人。
黄昏时,张国华下达作战命令,采取“围魏打谢”、分而歼之的战术,由34团攻打谢坊,特务团围攻魏庄。
“对魏庄首先采取围而不攻,牵制该敌,既不能叫他逃跑,又使他无法增援谢坊,待34团攻克谢坊之后,再集中优势兵力攻下魏庄。”张国华特别强调道。
晚上8点多钟,天空一片昏暗,趁着暮色,部队兵分两路,悄无声息地向谢坊和魏庄行进,团团包围了这两个村子后,构筑了简易工事。根据地形,他们选择谢坊村东北角坟地,东南角的前小庄和魏庄西寨门为两村的突破口。
深夜11点钟,明月高悬,星光闪烁,寨河里传来阵阵蛙鸣,大地异常寂静。战士们精神高度集中,等待着战斗开始。
突然,谢坊、魏庄外围上空升起了三发明亮的信号弹,“嘟嘟……”急促的冲锋号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
隐蔽在谢坊村外东北角坟地中的突击连战士在火力的掩护下,按照进攻路线,肩扛云梯,跃身冲了出去,巧妙地接近了东寨门北边的寨墙。
强大的火力封锁了东寨门及东北角的炮楼,密集的子弹压得敌人抬不起头来。
突击连的勇士们趁机冲上了寨墙。寨墙上的敌兵一看,吓得屁滚尿流,有的乖乖地缴枪投降,有的像吓破胆的兔子,没命地向村里逃去。部队迅速攻进了村里。
就在敌军节节败退,抱头鼠窜的时候,解放军后续部队赶到。战士们个个英勇剽悍,在街头巷尾与敌兵短兵相接,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在突击连进攻的同时,埋伏在谢坊村外东南角的战士也向退守在前小庄炮楼里的敌兵发起了猛烈攻击。龟缩在炮楼里的敌兵,拼命用机枪向外狂射。
战士们凭借着有利地形猛烈还击,迅速通过寨豁,冲进寨内,迫使敌兵狼狈逃回村里,退缩到靠寨墙一位名叫李震华的村民家里,企图凭借墙头继续顽抗。战士们立即在李家的胡同口架起一挺机枪,封锁了敌兵的逃路,把敌兵死死地堵在李家。
残敌一看大势不妙,推倒李震华家的西边院墙企图夺路逃跑,解放军战士紧紧追击,当场击毙敌兵6人,其余全部被活捉。
自4月10日张国华决定军区主力分为东西两个集团以来,西出河西,东击涡南,南下沙河,连克8座城镇,歼灭蒋军保安团队3000余人,震动了第6绥靖区。为此,第6绥靖区不得不再三向蒋军统帅部乞求援兵,并被迫加强据点的守备。进入6月份,蒋军第153旅、82旅调入,第6绥靖区随即制定了第三号“清剿”作战计划,将其所管辖范围划分为6个“清剿区”,沙河以南至漯河、郾城、西平、遂平及沈丘、项城也包括了进去,一向被视为其后方的广大地区也不安全了。每个“清剿区”除守点的保安团外,还都配有骨干部队。此外,还配置3个机动兵团,在6个“清剿区”机动作战。以第82旅为第一机动兵团,集结于河西扶沟附近;以第153旅为第2机动兵团,集结于一分区中心区边缘杞县附近;以第183旅为第3机动兵团,其主力集结于第1、2分区之间的太康,一部位于杞县。
在指挥作战的间隙,张国华十分重视部队的思想建设,不断加强对干部战士的纪律教育和政策教育。每当部队攻下一座城镇,张国华首先要求干部做到两点:一是向广大群众宣传政策,安抚市民,稳定社会秩序;二是要严格执行部队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部队解放睢县县城时,大米、白面和罐头堆积如山,干部战士都不随便去拿。部队开仓济贫,群众不敢要。张国华就组织干部分头动员,消除大家的后顾之忧,把粮食分发到贫苦群众手中,对俘虏中的老弱病残人员,也发给米面,释放回家。就这样,部队在豫皖苏边区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为后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及淮海战役的胜利,争取到了老百姓的支持。
鉴于第6绥靖区的兵力增多,1947年6月2日,张国华调集军区主力部队在睢杞太中心区会合,准备集中兵力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6月9日,中原军区第1纵队第2旅张才千率第1、第4团进入豫皖苏边区,暂归军区指挥。主力部队集中以后,敌人从四面八方围过来。6月15日夜,张国华率领军区主力部队跳出敌人的合围圈,向东南方向机动,甩开了敌人。6月24日,急行军百余里,奔裘阜阳。阜阳是皖北重镇,驻有省、县保安部队1000余人。25日拂晓战斗打响,第34团攻北门,第35团攻西门,张才千旅两个团分攻东门和南门,第30团在城西北为预备队,并有阻击敌援兵的任务。战斗打响后,敌稍加抵抗即向东南六十里铺逃窜。由于地形限制,西、东、南关未及时攻下,使敌逃脱。6时占领全城,俘敌56人,缴获武器519件,弹药及军需物资甚多。此次战斗攻克蒋军统治区的重镇,意义重大,获晋冀鲁豫军区通令表扬。
【张国华】
26日,张国华率领军区主力由阜阳渡过颍河向鹿亳太地区转移,尾追之敌第183旅到达太和地区,军区决定在太和、亳州之间地区歼其一部。
正当军区主力部署伏击第183旅的时候,截获敌整编58师师长鲁道源发给183旅等部要求星夜兼程取捷径向陇海路集结的电令,伏击未成。不久得知,晋冀鲁豫野战军突破蒋军黄河防线后,举行了鲁西南战役,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大反攻的序幕。张国华得知这一消息,立即率军区主力乘机于7月9日袭占亳县县城,蒋军守军闻风弃城而逃,从此结束了豫皖苏军区孤悬敌后的不利局面。
从1947年3月初到7月初,在4个月时间内,军区主力两次北上连续歼灭三城守军,三下沙南攻占五座城镇,并东、西出击歼灭了大量蒋军,全区由军区组建时的14个县发展为31个县。各地除了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清剿”斗争外,还抓紧战斗间隙,充分发动群众,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方针,进行了土改。
在睢杞太中心区,一次平分土地;在3分区,对地主进行复仇,收回其倒算的土地,对未行倒算的地主,予以奖励;在新开辟的2分区,则以反奸、反霸、反贪污为主,使农民得到部分土地和财物;在黄泛区,取消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对返乡群众实行按口分田,每人分田5至10亩,家庭劳动力多的酌情多分,以彻底实现耕者有其田。据不完全统计,4个月来,老区已有335个村庄实行土改,农民分得土地4.8万余亩,得益农民1.9万余人。黄泛区有1.3万农民分得8万亩土地。新区农民也获土地5000余亩。所有这些,对于发动群众积极支援和参加解放战争,起到了良好作用。
(未完待续)
【注:《井冈山上走出的“井冈山”——张国华传》作者尚有少量存书。如有需要者可私信留言联系。参加对印反击战或者18军的老战士,作者敬赠此书,赠完为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