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季节适合吃什么(福建昼夜温差大)

N海都全媒体记者 陈江燕 马俊杰 文/图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今天是秋分节气。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作为一个反映季节变换的节气,秋分节气后,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白天越来越短,我省昼夜温差往往逐渐拉大,天气也将变得越来越凉,秋意渐显,但仍未入秋。

同时,新一轮冷空气又将“到访”,但强度一般,对最高气温的压制有限,全省大部地区未来三天的最高气温都在32℃上下,天气以多云为主,大家要当心“秋燥”“秋乏”。

秋分季节适合吃什么(福建昼夜温差大)(1)

22日下午近5时,乌龙江畔三环快速路上空出现一道云墙,将天空一分为二

早晚凉意渐浓

昼夜温差可达10℃以上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当前,在两股冷空气的接连发力之下,南方夏末的暑气逐渐被“击退”。这几天,我省大部地区晚上也都越来越凉了,部分山区的最低气温已经落至“1”字头,太阳落山后,丝丝凉意便会悄然上身,晚上睡觉可以适当关闭空调了。

预计未来三天,随着冷空气慢慢渗透,我省最高气温将出现小幅下滑,但由于本轮冷空气实力较弱,大部地区最高气温都稳在30℃~35℃之间,最低气温在20℃左右,昼夜温差最大可达10℃以上。因此,大家要注意气温变化,白天注意防晒,早晚不要贪凉,避免着凉。

秋分的到来,并不意味着入秋。依据气象学标准,一个地方连续5天的滑动平均气温低于22℃才算入秋。常年来看,福建要到10月才达到这个标准,福州则要等到10月中下旬。

秋分季节适合吃什么(福建昼夜温差大)(2)

还未盼来正式的秋天,“秋老虎”却已经再次蓄势待发了。预计下周,受副热带高压西伸加强影响,我省气温又将稳步升高,福州最高气温可能回到35℃以上,暑气难消。

气温一波三折

可尝试“洋葱式”穿衣

随着冷空气频繁来刷“存在感”,未来一段时间,一波三折的气温变换趋势,可能会让福建的大伙感到一天犹如两季。夏秋转换时节,人的身体跟不上变化,还可能感到“秋乏”。

对此,气象部门提醒,当昼夜温差超过10℃时,大家可以尝试“洋葱式穿衣法”,在内层选择柔软且排汗性好的棉质衣服,外层搭件防风的外套,便于根据气温变化随时增减。

针对“秋乏”,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的苑述刚医生表示,天气炎热时,人们若是贪凉,吃多了冷饮或猛吹空调,便会导致脾胃虚弱,从而容易产生疲劳、倦怠之感。

要减缓“秋乏”,苑述刚医生建议,大家最好每天早睡一小时,午睡半小时至一小时,以养精神。尤其是老年人要保障睡眠,能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脾胃虚弱导致倦怠乏力的人,可多吃红色食物,如红枣粥、大枣银耳雪梨汤。平时,多到户外走走,多晒太阳,选择平缓轻松、出汗较少的运动,如早晚跑步、打拳、做操、爬山等。锻炼前,充分热身。

福州人防“秋燥”要食“白丸仔”

秋意渐浓的同时,最近,由于降水稀少,全省大部地区“秋燥”渐显。怎么赶走“秋燥”?对此,福州市民俗文化研究所顾问邱登辉说,福州人大都通过调整饮食,例如吃“白丸仔”“豆腐脑”“藕糕”等甜点,吃些清淡的食物、多喝水等,来润“秋燥”。

“其中,‘白丸仔’是福州特有传统小吃,也是不少老福州人心中的润燥佳品。”邱登辉介绍,传统“白丸仔”在制作时,是用糯米和大米搭配,水浸一夜磨成浆,压榨成粞,搓成细条,再搓成花生米大小的小丸子,并将其晒干或凉干。如今,为图方便,大都直接省去磨浆的程序,用普通米粉、糯米粉、中筋面粉加水混合后,搓成小粒后再风干。

“煮‘白丸仔’也有技巧,稍不留意,煮出来的丸子便可能夹生或太熟烂。当年,这还是考验新娘子烹饪技术的一道试题。”邱登辉说,煮“白丸仔”讲究火候,锅中烧水,发现锅底一有气泡就要马上撒丸子下去,用筷子不时搅拌避免粘连,待丸子浮起后,往锅内打入鸡蛋形成蛋花,还可舀上一汤匙桂花糖,这样,一碗清甜、爽口的桂花“白丸仔”就做好了。

福州市区未来三天天气

9月 23日 多云 25℃~34℃

9月 24日 多云转晴 23℃~32℃

9月 25日 晴转多云 25℃~33℃

本文为海峡都市报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

编辑:潘泽彦

实习生:廖莉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