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安全管理格式(班组安全手册)

班组安全手册目 录,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班组安全管理格式?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班组安全管理格式(班组安全手册)

班组安全管理格式

班组安全手册

目 录

第一章 班组的法制建设

第一节 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二节 企业员工及班组各成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第二章 生动的班组安全活动

第一节 日常安全活动——班前会和班后会

第二节 怎样搞好班组的安全日活动

第三节 危险预知活动

第四节 反习惯性违章活动

第五节 班组日常安全检查——“一班三检”制

第六节 开展创安全合格班组活动

第七节 开展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活动

第三章 班组的科学管理

第一节 安全管理常识

第二节 安全管理方法

第三节 班组的目标化管理

第四节 实施班组安全管理标准化

第五节 建立班组安全自我管理机制

第六节 完善反违章除隐患机制

第四章 懂得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

第一节 电气安全

第二节 防火防爆安全

第三节 锅炉及压力容器安全

第四节 登高作业安全

第五节 机械安全

第六节 厂内车辆及交通安全

第七节 防尘防毒及职业病知识

第五章 保障公共生活安全

第一节 消防安全

第二节 公共场所安全

第三节 日常生活安全

第六章 安全生产事故预防

第一节 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原因

第二节 事故预防

第一章 班组的法制建设第一节 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最基本的安全制度,是安全规章制度的核心,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质是“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核心是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的领导,建立起以政府、部门、企业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

(二)企业员工的安全责任

企业的员工除了要知道《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员工安全生产权益和义务外,还需要知道员工自身的安全生产职责,它们是:

(1)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不违章作业,并劝阻制止他人的违章作业。

(2)精心操作,做好各项记录,交接班必须交接安全生产情况,交班要为接班创造安全生产的良好条件。

(3)正确分析、判断和处理各种事故苗头,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发生事故,要果断正确处理,及时如实向上级报告,严格保护现场,作好详细记录。

(4)按时认真进行巡回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和报告。

(5)加强设备维护,保持作业现场清洁,搞好文明生产。

(6)上岗必须按规定着装。妥善保管、正确使用各种防护用品和消防器材。

(7)积极参加各种安全活动。

(8) 有权拒绝违章作业的指令。

第二节 企业员工及班组各成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一、班组长的安全管理工作

(一)班组与班组长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因此,对安全生产来说,班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单元,是开展安全工作的主要对象。而在这一对象中,作为“兵头将尾”的班组长,所掌握的安全管理知识的多少,将对班组的安全工作好坏以及企业的安全生产产生直接影响。为此,作为班组长,必须加强安全管理知识的学习。

(二)班组长的安全工作职责

安全管理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生产第一线来进行,才能够有效的控制事故,这也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这一重要的工作该由哪些部门具体负责进行呢?厂长要负责,安全技术部门要负责,各级部门都应负责,这是现代的全面安全管理所要求的。然而最关键的管理部门应在班组,应有班组长进行具体的领导。班组长所具体的领导和职工的特殊地位,使其成为安全管理中的关键人物。由于他们参与安全管理,才能使安全管理紧紧围绕生产第一线,切切实实地解决问题。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班组长必须做好下列工作:

(1)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组织好安全生产。贯彻执行企业和车间对安全生产的规定和要求,全面负责本班组(工段)的安全生产;

作为班组长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宣传,组织组员学习国家和上级有关的安全生产法规、指示和决定;宣传组员中涌现的遵章守纪、安全生产搞得好的先进人物;抵制各种违反安全生产的言论和行为;针对组内的各种思想状况,及时做好思想工作,使全组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认真落实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对上级部门布置的工作,若不符合有关安全法规,则应按正常途径向有关部门汇报,加以抵制,确保安全生产方针不是停留在日头上,而是落实在具体行动上,最终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2)组织组员学习安全操作技术,提高本人和全组成员的自我保护能力。

要搞好安全生产,职工的自身保护能力如何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牵涉到两个方面:一是安全意识的强弱;二是本身的安全操作技术水平。

作为班组长来说,除本身应刻苦钻研安全操作技术外,还应组织组员学习,钻研安全操作技术。因为随着生产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对生产者的操作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安全工作也会提出更高新的要求。

安全操作技术是生产操作技能与各类安全操作规范、规程、制度的结合。班组长既要组织组员学习各种生产操作技能,更要组织他们学习各类安全操作规范、规程、制度。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设备、生产工艺和技术等亦会不断变化,因此,还需要及时制定、修改各类规章制度,以使其与生产的发展相适应。

(3)认真落实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

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是长期安全生产工作经验和教训I的结晶,是生产正常进行和职工安全健康的可靠保证。

班组长要按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要求自己,起到表率作用。同时还要负责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和完善,要督促组员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检查班组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情况作为自己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使班组作到事事有人负责,人人遵章守纪。

(4)加强基础工作,积极推行标准化作业

班组长应明确认识,紧密配合有关部门,参加标准化作业的制定和试行工作。要推行标准化作业,必须首先改变以往的习惯作业,“学”标准作业,“练”标准作业。班组长不但要带头“学”,带头“练”,还要充分发动组员同“学”同“练”,共同贯彻执行。推行标准化作业活动必须严字当头,严格考核。实行按岗位定职责,按职责定标准,按标准进行考核。按考核结果计分,按分数计奖。班组长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考核工作。

(5)组织并参加安全活动,坚持班前讲安全、班中检查安全、班后总结安全。认真交接班,开好班前班后

一个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搞得好坏,班前班后会开得成功与否往往是一个标志。

根据安全生产“五同时”的要求,班组长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必须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要达到这一要求,班组长首先要对每天的安全生产情况心中有数。这就要做到,交班认真接班严。

(6)对新工人或调动岗位的工人进行安全教育

新工人或调岗工人,由于对新工作环境、设备、生产工艺、安全操作技术等不熟悉,较易发生工伤事故,因此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不能掉以轻心。

(7)参加事故分析,杜绝重复事故

防止和消灭事故是安全生产的目的。班组长除了参加本班组的事故分析外,还应参加本车间同类型班组发生的事故的分析会,以吸取教训。

(8)搞好班组安全活动日

班长安全活动日是组员之间交流思想感情,长知识,统一认识,搞好班组团结的一个重要活动,班组长应充分认识这一点,认真搞好班组安全活动日,使之不致流于形式

(9)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有自己不能解决的不安全问题,应及时汇报

班组长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执法——制止违章违纪,冒险蛮干及不合职业道德的各种行为。然而由于班组长的权力有限,对有些违反安全生产的事无法制止时,就应立即报告上一级领导,这也是班组长的职责之一。

(l0)搞好“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等各项活动,组织班组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表彰先进,总结经验。

(11)负责班组建设,提高班组管理水平。保持生产作业现场整齐、清洁,实现文明生产。

(三)班组长的工作方法

(1)与安全员齐心协力组建安全网

班组长要很好地履行自己的安全管理职责,就必须与安全员齐心协力建立自己的安全机构——“安全网”。建立健全、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是建立安全网首先要做到的工作。其次是把班组里的每一个人都发动起来,在本组工作的方面,从头至尾的全过程中,都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形成人人讲安全,个个不违章的好风气。

(2)要关心每一个班组成员

班组长必须了解、关心、信任组员。班组成员的精神状况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安全生产,而影响他们的精神状况的原因是很多的。班组长是否能及时了解是哪一种原因影响了班组成员的精神状况,主要靠的是平时的工作,靠的是他对组员的了解程度及与组员关系的融洽程度。

(3)要发挥每个组员的特长

班组长要注意了解组员,发挥每个组员的特长,充分利用他们的长处来做好工作。班组长在分配工作时应尽量使搭档工作的人彼此满意,这样也可减少发生事故的机率。

(4)要发扬民主,尊重组员,增加工作透明度

将问题交给群众,群策群力解决难题,是班组长必须掌握的一种民主的工作方法。除了这种工作上的民主外,在关于职工的荣誉、经济收益、工作安排、矛盾解决等方面,班组长都应尊重组员,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使每个组员都切切实实地感到自己在这个班组里是占有一定地位的,感到这个组内的一切对自己来说是“透明”的。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不会使班组长失去“权威”性。相反,会使他的指挥更具“权威”性。

二、班组安全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大多数班组都设有班组安全员。班组安全员是班组长在安全工作中的助手,是班组生产第一线的安全监督者,也直接参加生产。

班组安全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1)严格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贯彻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指示,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并指导、监督班组成员执行安全工作规程和各项制度。

(2)协助班组长开好班前会、班后会;督促贯彻“五同时”,配合班组长作好思想教育工作。

(3)协助班组长认真抓好每周安全日活动,做到活动有内容、有记录、有实效。

(4)负责班组第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协助班组长做好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督促班组成员掌握紧急救护方法。

(5)协助班组长制订反习惯违章措施,并督促班组成员认真执行。

(6)发生事故后,要保护好现场,及时向上级汇报,按“四不放过”原则协助组长及时开会调查、分析。

(7)经常深入现场,检查本班组管辖设备、现场设施安全状况,制止违章作业。

(8)参加上一级的安全网活动,直到安全信息的桥梁作用。及时阻止包括班组长在内的班组成员的不安全行为,如其不听,要及时向上级领导和安监部门反映。

三、班组成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1)每个班组成员都应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履行各自和安全职责,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2)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劝阻制止他人违章作业。

(3)对管理人员指挥违、强令冒险作业的行为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4)精心作业,做好各项纪录,交接班必须交接安全生产情况,交班要为接班创造安全生产的良好条件。

(5)正确分析、判断和处理各种事故苗头,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发生事故,要果断正确处理,及时如实地向上级报告,严格保护现场,做好详细记录。

(6)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和报告。

(7)加强设备维护,保持作业现场整洁,搞好文明生产。

(8)上岗必须按规定着装。妥善保管、正确使用各种防护用品和消防器材。

(9)积极参加各种安全活动、岗位技术练兵和事故预演演练。

四、企业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基本任务

企业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1)向职工宣传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国家的劳动保护法规,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劳动纪律的教育;

(2)督促和协助企业行政改善各种设备的安全性能和安全装置,教育职工正确使用与爱护各种设备的安全装置;

(3)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开展群众监督检查活动,对职工代表提出的有关劳动保护方面的提案,要督促行政制订计划落实解决;

(4)定期检查行政劳动保护措施计划执行情况,监督行政正确提出和合理使用劳动保护措施经费,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项目是否做到“三同时”要进行监督和审查;

(5)把劳动保护工作纳入劳动竞赛中去,开展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活动;

(6)督促和协助行政进行尘毒治理,做好劳动卫生工作,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对职业病患者要督促行政积极治疗和合理安置;

(7)参与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8)督促和协助行政做好女职工特殊保护工作;

(9)督促和协助行政按规定供应劳动防护用品;

(10)协助企业行政认真执行劳逸结合的政策,按劳动法办事;

(11)落实职工在劳动过程中保护自身安全健康的权利,有权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第二章 生动的班组安全活动第一节 日常安全活动——班前会和班后会

班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层单位。班组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在安全生产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1)是班组单位小、人员少,不容易形成安全管理死角;

(2)是生产比较单一、工艺比较接近,职工在技术、操作以及安全生产方面有较多的共同语言;

(3)是班组成员在生产过程中时时刻刻会遇到安全问题,绝大多数问题需要靠自己开动脑筋,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4)是班组开展安全活动,容易召集、时间短、次数多、切合实际、针对性强,有利于迅速解决问题。

认识到班组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这些特点,就可以采取适宜的工作方法、灵活的活动形式、有效的管理手段,促使班组的每一名成员自觉遵守劳动纪律,不因违章操作而发生伤害事故。

一、班前会和班后会

每个班组在每日工作的开始实施阶段和结束总结阶段,应自始至终地认真贯彻“五同时”,即班组长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生产任务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安全工作,即把安全指标与生产指标一起进行检查考核。认真开好班前会和班后会,将安全工作列为班前会、班后会的重点内容,做到一日安全工作程序化,即班前布置安全、班后检查安全。经验证明,班前会、班后会成效与否是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的一个显著标志,对于防止事故发生全有重要作用。

(一)怎样开好班前会

班前会是班组长根据当天的工作任务,结合本班组的人员(人数、各人的安全操作水平、安全思想稳定性人物力(原材料、作业机具、安全用具)和现场条件、工作环境等,在工作开始前召开的班组会。为使班前会开得卓有成效,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班前会的特点。班组长在向班组成员布置当天生产任务时布置安全工作。其主要特点是时间短、内容集中、针对性强。它既区别于事故分析会,也不同于安全活动日。

(2)明确班前会的内容。

一般应包括:

①交代当天的工作任务,做出分工,指定负责人和监护人;

②告知作业环境的情况;

③讲解使用的机械设备和工器具的性能和操作技术;

④做好危险点分析,告知可能发生事故的环节、部位和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⑤检查督促班组成员正确地穿戴和使用防护用品用具。班组长要对这些内容逐项地交代清楚;对班组成员提出的疑问,要耐心地加以解释,使班组成员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3)做好会前准备工作。

班前会是一种分析预测活动。要使之符合实际,具有针对性和预见性,就需要班组长在会前动一番脑筋。为此,班组长每天要提前到岗,查看上一班的工作记录,听取上一班班组长的交班情况,了解设备运行状况(有无异常现象和缺陷存在、是否进行过检修等),并进行现场巡回检查。班组长还要对当大的生产任务、相应的安全措施。需使用的安全工器具等心中有数,对承担工作任务的班组成员的技术能力、责任心有足够的了解。

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班前会才能突出“三交”(交任务、交安全、交措施)和“三查”(查工作着装、查精神状态、查个人安全用具),并根据当大生产任务的特点、设备运行状况、作业环境等,有针对性地提出安全注意事项。

(4)跟踪验证。

班组长在作业前交代的有关安全事项是否正确,必须在作业中去考察验证。符合实际的,要坚持下去;不符合实际的,要适时纠正;没有考虑到的,要重新考虑进去。对因故没有参加班前会的个别班组成员,班组长事后应对此人补课交底,防止发生意外。

(二)怎样开好班后会

班后会是一天工作结束或告一段落,在下班前由班组长主持召开的班组会。班后会需注意的是:

(1)把握好方式方法。

班后会与班前会所采取的方式和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不同的。班前会是以思想动员的方式,对即将作业的安全工作进行分 析预测,以便防患于未然。班后会则是以讲评的方式,对已经完成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工作情况进行总结、检查,并提出整改意见。班前会是班后会的前提和基础,班后会是班前会的继续和发展。

(2)明确班后会的内容。

一般包括:

①简明扼要地小结完成当天任务和执行安全规程的情况,既要肯定好的方面,又要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②对工作中认真执行规章制度、表现突出的班组成员进行表扬,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人员视情节轻重和造成后果的大小,提出批评或处罚;

③提出整改意见和防范措施。班后会鲜明特点是,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针对性强,见效快。

(3)有的放矢,做好准备。

班组长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当天的工作情况,特别要把发现的不安全现象或造成的事故作为掌握的重点,在详细了解的基础上,形成要点,使班后会的总结评比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同时还要注意班后会讲评的方法,调动班组成员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帮助班组成员端正认识,克服消极情绪,达到安全生产的共同目的。

第二节 怎样搞好班组的安全日活动

(一)安全日活动

安全日活动是班组开展安全分析的基本形式,它不仅是职工学习有关安全生产各类文件、加强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教育的好形式,也是班组成员相互交流安全工作经验的好机会。因此,安全日活动作为班组活动的一项长期内容,对于提高生产一线职工的安全意识、规范职工安全行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安全日活动的内容

(1)学习上级和本单位的安全文件、事故快报、安全简报,联系班组实际,提出防范措施。

(2)学习本单位的安全规章制度,检查有无违章现象、违章行为。

(3)一周来的安全状况分析、讲评、总结以及下周安全工作安排和要求。

(4)每月班组对年度安全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对照检查,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要求,开展月度安全分析评价、事故预想、安全技术知识考核等。

(5)布置落实安全大检查工作和专项安全检查工作。

(6)班组管辖的工器具的试验及设备检查后的分析和研究。

(7)班组安全工作台账的检查整理等。

(三)安全日活动的要求

(1)对上级布置和指定的学习内容,必须认真、完全、彻底的落实,不能缺失。

(2)班组成员必须全部参加,并认真做好活动记录(记录应包括:活动内容及参加人员).如有缺席应记录在案(注明缺席的原因),缺席人员应及时补课。

(3)安全日活动内容要充分、联系实际、形式多样、讲究实效,切忌流于形式。每次活动均应有所侧重、有所收获。

(4)班组长、安全员在安全活动日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5)班组成员在活动中应态度端正,密切联系日常工作实际,积极发言,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如何开展安全日活动

(1)当前班组安全日活动存在问题

当前班组安全日活动存在一些诸如活动缺乏有效性、活动的质量不高、活动的广泛性、持久性、连续性差等。具体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班组安全日活动走形式。

具体表现为:内容不落实,每次只是念念学习材料或文件,学习没有针对性;时间不落实,不是你等我,就是我等你,有限的时间在无限的等待中白白流逝,等时间过去了,草率说几句了事;人员不落实,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动辄请假,参与人员少。这些问题使班组安全日活动成效甚微。

②安全日活动记录不规范,不认真,甚至弄虚作假。

③安全日活动的检查考核不严格,存在很大随意性。

(2)搞好班组安全活动日活动方法:

①完善管理制度。

班组安全日活动是否开展得好,能否取得应有的成效,与是否建立完善的班组安全日活动管理办法,量化的检查考核标准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应制定符合班组自身特点的活动规定,从活动的原则、时间、内容、记录及检查考核等方面对安全日活动作出明确规定,使班组安全日活动达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同时,从活动的组织管理、活动计划及活动的实施情况等方面,制定操作性强的检查考核办法,切实把安全日活动落到实处。

②提高活动效力。

首先,班组每一成员应抱着“学安全、懂安全、会安全”的态度,积极参与安全日活动,集思广益,不断拓展班组安全日活动的思路。

其次,要尽量从解决本岗位的问题出发,按“小、实、活、新”的要求安排活动内容。即活动内容不必求大,只要能解决生产实际中的一个小问题,就可以说达到了目的。三是班组安全日活动要与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相结合,与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相结合。

③创新活动内容、活动形式。

在开展班组安全日活动过程中要以丰富新颖的活动内容、灵活多样活动形式,来吸引班组成员主动参与。避免班组成员因产生厌倦抵触情绪而使班组安全日活动走过场。

为提高班组安全日活动的学习效果,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可将企业制定下发的会议文件、安全信息、事故通报、制度规定等及时汇编成册,定期编写一些通俗易懂、切合实际的教材,发放到班组,为班组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

在活动形式上,可根据工作性质和岗位生产特点,从提高班组成员安全意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入手,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组安全日活动。具体来说,一是分散活动与集中活动相结合,以班组为单位,在班组长的带领下诸如隐患查改。事故预想、关键位置应急处理预案演练等。也可以以车间或全厂大横班为单位,邀请厂领导结合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讲授职业安全卫生及管理的有关知识,或集中收看重大事故录像,开展消防器材使用演练和逃生救护训练等。二是学习和讨论相结合。班组安全日活动要尽量避免领导讲,班组成员听,安全员做完记录就散会的一言堂做法。在传达、通报有关情况之后,应留有时间让班组成员对活动内容进行充分的座谈讨论,通过讨论消化使班组成员清楚自己应该遵什么章、守什么纪,从事故案例中吸取什么教训,本岗位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需要整改完善。三是知识学习和实际技能训练相结合。结合关键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演练,开展有针对性的反事故训练;进行安全防护器材使用佩带和逃生救护训练,增强班组成员分析、判断、处理各种突发性事故的能力,使班组成员能够正确地利用岗位配备的防护救护器材进行自救互救。

安全生产问题往往是旧矛盾解决了,新问题又产生了,安全生产的改进和提高是无止境的。班组就要围绕这些新问题不断地开展活动,这样安全活动日活动才有活力,才能持续地发展下去。

④加强检查考核。

抓好班组安全日活动,只靠一般性的检查,是不起根本作用的。只有把班组安全日活动纳入各种考核之中,建立完善的检查、考核和激励机制,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首先,各班组应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与管理水平相配套的检查考核细则,将检查纳入企业的岗位责任制大检查、各类专项检查中,并将检查的结果同车间开展的创“一级车间”活动、“三无班组”活动等一切评优创先活动挂钩。

其次,要严格检查。采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班组安全日活动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的方法:

一是“查看”,主要是对照学习计划查看记录,看有没有,缺不缺,认真不认真,规范不规范;

二是“监督”,主要由安全管理人员分头到各班组直接参加安全日活动,看是否按规定活动,出勤率、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质量是否达到要求;

三是“提问”,主要是对照记录的内容,提问班组成员是否知道活动内容,以判别活动记录的真实性。

最后,在检查的基础上,对照考核细则对安全活动日活动进行严格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经济责任制、目标责任制等挂钩,定期予以兑现奖罚。

第三节 危险预知活动

班组活动中通过分析操作过程中的动作,发现各种危险因素,并总结出一套安全操作方法。其危险辨识、预知操作步骤如下:

(一)选择一项操作过程作为分析对象。

主要选择曾重复发生事故的操作或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操作。

(二)对此项操作进行分析。

先把整个操作过程分解成几个有次序的连续动作,每一个动作做什么都应详细写出来收使用高压水灭火的第一步是:取下墙上的灭火器),并编号。

(三)辨别危险(KYT训练)。

对每一个动作都要问问自己这样做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故,并用下列方法找出答案:

(1)有没有物体碰人的危险?

(2)操作人员会被物体刮着、夹着吗?

(3)操作人员会被绊倒或滑倒吗?是跌倒在设备旁还是跌落在地面上?

(4)操作人员的推、拉、举等动作,会使他扭伤吗?

(5)作业环境中有没有毒气、蒸汽、烟雾、粉尘、热辐射等有毒有害因素?

在寻找操作中的危险和潜在事故隐患过程中,必须对操作全过程进行细微的观察,直至把各种危险和潜在事故都辨认出来为止。

(四)对每个可能的事故或危险,要问自己或与有经验的操作者讨论怎样作才能避免事故,提出安全的操作方法。

(1)改变能够引起事故的各种具体条件。如果找不到新的操作方法,就应在现行操作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某些具体条件如(工具、材料、设备的位置等),来消除危险。

(2)改变操作程序。在改变操作程序的过程中,应考虑班组成员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而后将新的操作程序确定下来。

最后,把所得出的改变后的操作方法再加以核查、试验,并与从事这项操作的班组成员一起研究讨论,提出一个比较完善的安全操作程序。

危险预知活动自始至终都要有班组成员参加。这种方法最大的收获是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安全的、适合于工作条件的、能够用于实际操作的程序,同时也是对班组成员的一次很好的安全技术培训。通过分析还为可改进操作方法提出明确的建议,这些建议不仅有利于消除隐患,防止事故,而且还能提高生产效率。

第四节 反习惯性违章活动

根据事故统计分析,90%的事故是由于直接违章所造成的,尤其突出的是,这些违章大都是频发性或重复性的出现。消除习惯性违章行为,对确保安全生产有重大的作用。

(一)什么是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是指固守旧有的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工作中违反有关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操作方法的行为。

一些班组开展反习惯性违章活动多年,但只是把它作为一种口号性的号召,对于岗位工人来说,还是不清楚何为习惯性违章,原来怎样操作还是怎样操作,没有一丝改变。久而久之,习惯性违章就成了生产中最大的安全隐患。另外,习惯性违章行为有的容易界定,有的则深藏不露,极不容易判别,直到发生了事故,才分析出这是习惯性违章。职工们就纳闷,每周、每月的安全检查为什么不说这是习惯性违章呢?因此,要深入到每一个岗位,让职工真正明白操作中哪些行为属于习惯性违章。

(二)习惯性违章的种类

习惯性违章按其性质分为以下三类。

(1)作业性违章。

职工工作中的行为违反规章制度或其他有关规定,称作业性违章。如进入生产场所不戴或未戴好安全帽、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操作前不认真核对设备的名称、编号和应处的位置,操作后不仔细检查设备状态、仪表指示;未得到工作负责人许可工作的命令就擅自工作;热力设备检修时不泄压、转动设备检修时不按规定挂警告牌等。

(2)装置性违章。

设备、设施、现场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规程和其他有关规定,称装置性违章。如厂区道路、厂房通道无标示牌、警告牌,设备无标示牌,井、坑、孔、洞的盖板、围栏、遮拦没有或不齐全,电缆不封堵,照明不符合要求,转动机械没有防护罩等。

(3)指挥性违章。

指挥性违章是指工作负责人,违反劳动安全卫生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以及为保证人身、设备安全而制定的安全组织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所进行的违章指挥行为。

统计表明,习惯性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是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和误操作事故的主要原因。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点在班组,因此夯实班组安全工作的基础,必须加大反习惯性违章工作的力度。

(三)造成违章作业原因

违章现象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是无组织无纪律,其思想根源是主客观相脱离。

(1)主观心理因素

①因循守旧,麻痹侥幸。

一些职工的日头禅是“过去多少年都是这样干的,也没出事,现在按条条框框干大麻烦,不习惯”,因此,就很容易习惯成自然,下意识地仍按老的操作经验和方法操作,自觉不自觉地违反了操作规程。还有的职工不接受“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经验教训,认为偶尔违章不会产生什么后果,往往“领导在时我注意,领导不在我随意”,或者看到别人这么做而没有出事,因而就随大流,无视警告,无视有关的操作规程。

②马虎敷衍,贪图省事。

有的职工工作不精心,我行我素,将岗位安全注意事项、操作规程抛在脑后,把领导和同事的忠告、提醒当作“耳旁风”。还有的职工不愿多出力,耍小聪明,总想走捷径,操作时投机取巧,图一时方便。尝到甜头后,就会长此以往,重复照干,形成习惯性违章。

③自我表现,逞能好强。个别职工总认为自己“有一手”,喜欢在别人面前“露一手”,表现一下自己的“能力”。特别是一些青年职工,在争强好胜心理支配下,头脑发热,干出一些冒险的事情,

④玩世不恭,逆反心理。

个别职工对领导的说服教育或企业安全管理的措施方法等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对抗情绪,偏偏去做那些不该做的事情。

(2)客观因素

①操作技能不熟练。由于培训教育不够,操作者没有掌握正确的操作程序,对设备性能、状况、操作规程不熟悉,不能根据指示仪器仪表所反映的信息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调整。

②制度不完善。作业标准和规章制度不完善,使职工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③安全监督不够。对一些习惯性违章现象熟视无睹,对一些严重违章现象存在漏查或查处力度不够的情况,特别是在生产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一味强调按时完成生产任务,从而使部分职工滋生了忽视安全的习惯和心态。

(四)班组如何开展反习惯性违章活动

反习惯性违章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杜绝人身死亡、重伤和错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大幅度地减少轻伤事故。要从挖掘不安全的苗头着手,抓异常、抓未遂。对操作班组而言,重点是防止机械卷轧、灼伤、高处坠落、触电误操作事故和厂内机动车交通事故。

(1)引导职工认识习惯性违章的危害

习惯性违章是表面现象,支配它的思想根源是多种多样的。如麻痹思想,重视一般情况,而忽视特殊情况。如安全规程规定,停电作业时,必须先验电,后作业,而有的职工则认为这是多此一举。一般停电情况下,作业对象是不会带电的,但如果由于种种原因未及时拉闸,一旦突然来电,后果将不堪设想。另一种思想是怕麻烦,图省事,把本应该履行的程序减掉了。如巡回检查,不按规定的检查线路和项目进行,走马观花。在反习惯性违章活动中,只有让职工从以往的事故教训中深刻认识习惯性违章的危害和后果,根除习惯性违章的思想根源,才能促使其自觉的遵章守纪。

(2)排查习惯性违章行为,制订反习惯性违章措施

首先,对本班组存在的习惯性违章行为进行认真细致排查。要防止出现走过场、应付上级检查的情况。例如某企业一些班组,墙上贴着企业发布的习惯性违章行为的警示,但由于这些班组没有认真结合自身的问题进行排查;有的成员甚至不知道哪些行为属于习惯性违章。其次,要吸取其他企业、其他班组的事故教训,举一反三,排查本班组有无类似习惯性违章现象。在此基础上,制订出有效的反习惯性违章措施。

(3)班组长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由于习惯性违章是根深蒂固的,某些职工甚至没有意识到其错误所在,因此纠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班组长首先带头纠正自己的违章行为。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规模的扩大,一个不负责任的行为往往会造成整个生产线的瘫痪及人身伤亡事故,其后果十分严重。因此,班组长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经常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宣传教育,发现习惯性违章或不按规章制度办事的行为,立即指出、责令其改正,而且还应当以身作则,如果班组长不能照章办事,甚至参与违章,很难设想去批评指正他人,怎能被别人接受?所以一个班组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班组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4)加强对习惯性违章的处罚,引进纠正习惯性违章的激励机制

习惯性违章是屡教不改、屡禁不止的行为,它与偶尔发生的违章行为是不同的。对屡禁屡犯者,应该“小题大做”,从重处罚。安全生产的经验说明,安全工作中“严”是爱,“松”是害。

《劳动法》、《安全生产法》及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都制定了对事故责任单位和个人处罚的条款,通过惩处责任人起到警示、教育广大职工群众的作用。同时,必要的处罚是保障安全规章制度实施,建立安全生产秩序的重要手段。

一般来说,因严重违章导致事故发生的由厂级有关部门予以行政处理。

班组主要是对一般性违章违纪行为按厂纪厂规给予恰当的经济处分。作为班组长主要应作到两个“百分之百”,即对违章违纪行为百分之百登记并上报,对违章违纪者百分之百按规定进行经济处罚。工作中,要作到公正公开、不偏不袒,即使是生产骨干,也应照章办事。对长期遵章守纪,督促别人纠正习惯性违章,积极消除事故隐患,避免事故发生的班组成员,应提请上级表彰奖励,作到奖罚分明。

(五)反习惯性违章活动的注意事项

(1)由于习惯性违章具有顽固性的特点,所以反违章活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不可能一树而就。只有长抓不懈,才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2)要根据不同职工的特点,因人施教。习惯性违章大都发生在以下几种人身上:新入厂的职工,由于不知违章作业的危害,往往放松对自己的约束;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老职工,习惯凭老经验办事;胆大心粗的职工,往往不计后果,不听劝阻;法律观念不强的职工,明知故犯,知错不改。班组长只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必须综合治理。开展标准化作业,坚持安全检查,实行安全监护制,采用高科技手段等都有助于预防因习惯性违章而引起的事故。

为了杜绝违章行为,切实做到“反违章人人有责”,在反习惯性 违章活动种,每个职工都应做到: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自觉加入到反违章行列中,重新学习安全规程,从正反两面典型事例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当别人制止自己的违章行为时,应该虚心接受,当发现别人有违章行为时,要大胆劝阻并制止。

第五节 班组日常安全检查——“一班三检”制

(一)怎样开展“一班三检”制

是指按安全检查制度的有关规定,每天都进行的、贯穿于生产过程中的检查。主要是通过班组长、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班组安全员及操作者的现场检查以发现生产过程中一切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目前,很多班组实行“一班三检”制,即班前、班中、班后进行安全检查“班前查安全,思想添根弦;班中查安全,操作保平安;班后查安全,警钟鸣不断”。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一班三检”制的意义和重要性。因此,班组即使面临的生产任务再重,时间再紧,也必须把“一班三检”制坚持好。

(1)注重实效,防止走过场。

“一班三检”检查的侧重点不同,“班前检查”的内容有三项:

一是检查防护用品和用具,看班组成员是否按要求穿戴了防护用品,是否按规定携带了防护用具。如果不符合规定,应督促他们改正。

二是检查作业现场,看是否存在不安全因素,如果存在应及时排除。

三是检查机械设备,看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如有故障则应及时检修。“班中检查”的重点是对设备运行状况、作业环境危险因素进行检查,并制止和纠正违章行为,消灭事故苗头,保证班组成员按章操作和设备正常运行。

“班后检查”的内容是:

检查工作现场和机械设备,做到工完场清,防护用品用具摆放有序,机械设备处于完好状态,不给下一班留下隐患。对“一班三检”规定的检查项目,班组长及每个班组成员必须逐项地进行认真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点。任何疏忽,都有可能形成事故隐患。

(2)班中检查作为重点。

上班至下班这段时间较长,班组成员实际的作业行为频繁,机械设备也都处于运行状态,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班中的安全检查是一个重点。班组长要做有心人,经常地督促检查;班组成员要随时注意自己作业岗位的安全状况,遇有重大事故隐患,应停止作业,并及时上报。在隐患消除,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重新作业。

(3)把检查督促与安全教育结合起来。

一些班组成员对规章制度抱着消极应付的态度。如班组长在班前督促他戴上安全帽,他却认为“戴这玩意儿没啥用”,嫌麻烦,作业中又把安全帽扔到一边。因此,班组长必须把抓制度与抓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一班三检”中遇到的问题放到教育中去解决,只有班组成员的防护意识提高了,才能主动地进行检查,自觉地遵守规章。

(4)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坚持“一班三检”制,必须使实劲,有韧劲。部分班组成员认为。“天天检查,也没查出什么漏洞和隐患,隔三岔五检查一下就行了”,因而使“一班三检”时紧时松。在上级强调或出了事故时,便抓得紧一些;时间一久又松懈下来,使制度形同虚设。这种认识和作法是十分有害的。应当认识到,以前没有检查出漏洞和隐患,不等于以后不出漏洞与隐患。俗话说“天天洗脸,时时防火”,对事故这个祸害也必须天天时时加以防范,而坚持“一班三检”制正是天天时时预防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

(二)“一班三检”的方法和手段

安全检查是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系统中影响安全的有关要素逐项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

(1)安全检查检查表

安全检查表是安全检查的一种有效工具。安全检查表是一个较为系统的安全问题的清单,它事先把检查对象系统地加以剖析,查出不安全因素的所在,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并按系统顺序编制成表。由于检查表做到了系统化、完整化,所以不会漏掉任何可以导致危险的关键因素。同时,安全检查表简明易懂,容易掌握。因此,班组应针对不同的检查对象,事先准备好相应的安全检查表,可以保证安全检查充分发现问题,不留任何隐患。

(2)安全检查表的填写

安全检查表的填写一般采用提问方式,即以“是”或“否”来回答“是”表示符合要求,“否”表示存在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检查表内容要具体、细致,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表中应列举需要查明的所有可能导致伤亡事故的不安全状态和行为,将其列为问题,并在每个提问后面设改进措施栏。

(3)安全检查表的编制

安全检查表可以按生产系统、班组编写,也可以按专题编写。

在编制安全检查表时,要做到依据准确,即让检查表在内容上和实际运用中均能达到科学、合理,并符合法律要求。检查表内容必须符合检查对象的实际情况,切忌生搬硬套,流于形式。

检查表还要突出重点,即要把经常出现事故隐患、最容易发生事故的项目作为重点;主次分明,即对检查项目按可能存在的危险程度,分为必检项目、评价项目、一般检查项目、经常项目。做到先主后次,重点突出,要求具体。

为了便于使用,检查表不宜太庞杂、繁琐。一个编制完善的检查表,即可以在检查中使用,也可以对己发生的事故或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查清事故原因和责任者。

(4)安全检查

检查是手段,目的在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该在检查过程中或检查以后,发动群众及时整改。整改应实行“三定”(定措施、定时间、定负责人),“四不推”(班组能解决的,不推到工段;工段能解决的,不推到车间;车间能解决的,不推到厂;厂能解决的,不推到上级)。对于一些长期危害职工安全健康的重大隐患,整改措施应件件有交代,条条有着落。为了督促各单位事故隐患整改工作的落实,可采用向存在事故隐患的单位下发《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的方式,指定其限期整改。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因素,应分别情况对待处理。对领导违章指挥、工人违章操作等,应当场劝阻,并通知现场负责人严肃处理;对生产工艺、劳动组织、设备、场地、操作方法、原料、工具等存在的不安全问题,应通知责任单位限期改进;对严重违反国家安全生产法规,随时有可能造成严重人身伤亡的装备设施,应立即通知责任单位处理。

第六节 开展创安全合格班组活动

(一)创安全合格班组活动的重要意义

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组织单元,也是安全生产的基础。据资料统计,90%的事故发生在班组。因此,搞好班组建设,开展创安全合格班组活动,对搞好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展安全合格班组活动的方法

(1)营造良好的宣传气氛

安全合格班组是在安全生产活动中诞生的新生事物,它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大力宣传、推广安全合格班组,应是各级领导的责任。党政工团各个部门都应利用自己掌握的宣传工具,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场合,广泛地宣传搞好安全合格班组的重要性,安全合格班组的要求,介绍搞得好的班组,同时对碰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应进行指导、解决。

宣传切忌空洞说教,应从职工的切身利益说起,使他们切实感到这样做对国家、对自身有百利而无一弊,从而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这样做转变为自觉的我要这样做。

(2)制定安全合格班组条件

首先应根据本地区的社会环境、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班组安全工作状况等,制定“安全合格班组条件”,发到下一级的负责机构及班组,组织他们进行充分地研究,根据研究情况,进行综合整理分析,从而制定出一份较完整,较切合实际的“安全合格班组条件”。由于理论上与实际总有些距离,故在“条件”试行一段时期后,可根据反馈上来的情况,再作一次修订。

有了条件和宣传气氛,我们就可开始搞合格班组。由于条件的水准较高,符合条件的班组相对来说不会很多,但一定会有很多班组来竞争。我们的组织者一定要善于利用这种情况,运用各种方法来鼓励大家竞争,在企业内掀起一个争当“安全合格班组”的竞赛热潮。我们应及时地将竞赛情况运用各种方法,传达给每一个职工,并及时地报道竞赛中涌现的一些动人事迹。使他们始终感到竞赛浪潮的冲击,激励他们投入竞赛。作为班组长更应主动地带领全班人员积极参加竞赛,开展争创安全合格班组活动。

在创安全合格班组活动中,还要防止按比例分配现象。因为这样做不是使达到条件的班组评不上“安全合格班组”,就是使不合条件的班组被评上“安全合格班组”。这两个结果都不利于争夺安全合格班组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样,对已评上的“安全合格班组”,若发生什么不合条件的事情,也应毫不留情得取消他们的“安全合格班组”称号。

为了使活动搞得生动活泼,同时又使被评上的班组有较高的水准,评选安全合格班组活动应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可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具体由各单位视具体情况而定。

(三)安全合格班组的条件

(1)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

(2)实行目标管理;

(3)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4)搞好文明生产;

(5)有正常的安全活动;

(6)生产任务完成好。

第七节 开展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活动

影响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因素主要有:班组长素质、职工素质。班组工作方法、班组内人际关系等四个内部因素。

企业管理对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影响主要有:方针目标、激励机制、民主管理等方面。

(一)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是:班组内形成团结协作、相互尊重。对违章作业及时制止,相互帮助、共同学习技术业务,树立自觉遵章守纪的风气,保证班组作业安全。

(二)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实践表明“班组安全文化”不仅包括班组安全物质文化和安全精神文化,还应进一步细化,分为:班组安全的物质文化、班组安全的制度文化、班组安全的观念文化和班组安全的行为文化等四个部分,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应该从这四个方面入手。

(1)建设稳定可靠的安全物质文化

①加强“三同时”审查,确保新建、改建、扩建装置安全;

②加快隐患治理,确保现有装置安稳运行;

③开展“5S”活动和清洁生产,搞好现场管理,建设一个安全舒适的物质安全文化环境。

(2)建设切实可行的安全制度文化

①将国家、省(市)及企业现有的安全卫生制度落到实处;

②对有关安全制度进一步加以修订、充实和完善;

③编写班组安全制度

4制定相应的安全奖罚条例;

(3)建设形式多样的安全观念文化

①对现有的安全管理经验加以规范整理,发扬光大;

②开展安全文学、艺术的创作;

③对安全知识和三级安全教育的内容进行更新和整理;

④开展安全知识、安全技术的普及工作;

(4)建设规范有序的安全行为文化

①加强职业安全道德教育,做到“三不伤害”;

②狠抓“习惯性违章”,树立良好工作习惯;

③树立安全先进个人和集体的典型,做到“以点带面”;

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制定组员的安全行为准则;

随着企业经营机制转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实施,企业的安全生产所面临的任务将更加繁重,安全生产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会得到不断充实提高。

安全生产是企业各项工作的基础,是促进企业稳步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企业不可动摇的永恒主题。人是万物之灵,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因此必须通过文化途径,对人实施和强化宣传教育,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之所在。

(三)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是选配素质高的班组长,明确的企业方针目标、完善的激励机制、开展良好的民主管理、有效地提高职工素质等。主要方法是要有健全的企业工作标准程序,能得以使每项内容取得良好效果。

(1)选配班长是关键,班组长应有以下素质:有较强的责任心,不计名利,有上进心,不怕苦与累,技术过硬,在各项考核中成绩突出。违章违纪少,有一定口才,爱好广泛,群众关系好,能尊重他人。在选配班组长过程中必须做到公开和尊重职工意见,应制定相应程序并形成企业标准。班组长工作方法应以尊重他人和主动帮助他人为主,在批评时应注意采用灵活的方法。在生产中指挥准确。班组长的工作方法要在实践中去学习,及时进行指导和培训。指导和培训应形成制度。保证每年有2-3次。

(2)企业方针目标明确、实际,便于职工接受,并定期组织学习和培训,激发职工实现目标的积极性。

(3)要有健全的激励机制,采用多种形式及时肯定职工的工作成绩,做到物质和精神奖励并重。激励机制的透明度要高,做到明了、简单、便于职工掌握。

(4)加强民主管理从两个方面完成。在班组内应充分发扬民主,体现出职工是班组的一员,形成人人为班组做实事的局面。在企业管理中要保证职工的民主权利,对于合理化建议要给予充分重视,保护职工关心企业的积极性。在这两个方面企业要形成制度,不走过场。

(5)提高职工素质从技术素质和责任心两方面进行,每季度应组织一次以上的技术学习,定期组织广泛的技术表演赛,激发职工自我进取精神,及时用各种事故来教育职工,做到警钟长鸣。要正确引导职工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打破行政班组的界限,鼓励职工参加组织工作。

第三章 班组的科学管理第一节 安全管理常识

(一)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指以国家的法律、规定和技术标准为依据,采取各种手段,对企业生产的安全状况,实施有效制约的一切活动。

企业安全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工业卫生管理。

安全管理的手段有:行政手段;法制手段;经济手段;文化手段等。

(二)现代安全管理观念

安全生产的效果与安全管理的水平与方式密切相关,而安全管理的水平与方式又决定于人们的安全认识论与方法论。在安全生产实践中,有的做法是“亡羊补牢”凭经验式的事后型管理,有的能推行本质安全化的预防型超前管理;有的是采取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有的能够进行综合治理,进行系统科学管理。显然后者是应该提倡的现代安全管理观念。

(三)安全管理的对象

安全生产系统是由四个要素构成的,这个系统是安全管理的对象体系,它包括的要素是:生产的人员、生产的设备和环境、生产的动力和能量,以及管理的信息和资料。

一个安全系统的四要素是人、物、能量和信息。作为企业的领导和决策者,要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在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和决策时,必须进行这四个要素的综合管理,进行综合全面的协调和系统管理,才能取得好的安全生产管理效果。

(四)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的安全管理策略。通过对员工的安全观念、安全意识、安全认知、安全行为等综合安全素质的提高,以及岗位安全物化环境和本质安全化的改善,创造良好的班组安全生产人文环境和物态环境氛围,达到提高班组成员的安全素质,改善班组安全生产的软条件和硬条件,从而实现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促进生产的综合目标。

(五)安全目标管理法

安全目标管理是明确安全管理目标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首先是科学地确定事故控制目标、安全工程目标或安全效益目标,并进行安全目标的合理分解和实施,从而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效果。

(六)无隐患管理法

以隐患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对象,进行隐患的辨识、分类、分级、检验、报表、建档、统计、分析等基本管理,并最终进行有效的治理,从而实现预防事故的目的。

(七)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是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辨识和分析系统存在的危险性,并根据其形成事故的风险大小,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达到系统安全的过程。

安全评价的基本内容和一般过程是:辨识危险性,评价风险,采取措施,直至达到安全指标。

(八)安全人机工程

安全人机工程是研究人、机械、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如何使机械、环境符合人的形态学、生理学、心理学方面的特性,使人、机械、环境相互协调,以求达到人的能力与作业活动要求相适应,创造舒适、高效、安全的劳动条件的科学。安全人机工程侧重于人和机的安全,减少差错,缓解疲劳等课题的研究。

(九)合理的安全经济手段

科学合理地确定安全投资强度;重视安全投资结构的关系,如安措经费:个人防护品费用从1:2过度到2:1,安技费用:工业卫生费用从1.5:l过度到l:1;要注意到预防性投入与事后性投入的等价关系为1:5的关系,因此要重视预防性投入;学会合理地应用安全经济机制,如进行安全项目经济技术的可行性论证;推行企业安全设施、设备的专门折旧机制等;采用有效的安全经济手段,如进行企业内部的风险抵押,设立安全生产基金,推行安全奖罚制度,参加各种事故财产保险,参加人身工伤保险等。

(十)避免违章指挥

违章指挥主要是对企业生产领导讲的,对于如下指挥或管理做法都是违章指挥:

不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或擅自更改安全工艺和操作程序;指挥者未经培训上岗,使用无“做工证”或无专门资质认证的人员;指挥工人在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有缺陷,隐患未解决的条件下冒险进行作业;发现违章不制止等。

(十一)避免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主要是对现场操作的工人讲的,如下行为都是违章作业的不良现象:

不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制度,进入施工现场不戴安全帽、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和不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擅自动用机械、电气设备或拆改挪动设施、设备;随意爬脚手架和高空支架等等。总之,违反了劳动生产岗位的安全规章和制度的作业行为都是违章作业表现。

(十二)做到不要违反劳动纪律

不同行业制定的安全生产工作条例,都对劳动纪律作出了严格。明确的规定,如果在生产工作中违反了有关劳动纪律的规定,并导致不良后果,就会受到应有的处罚。例如建设部颁发的「国营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条例」中对建筑施工的劳动纪律作出了如下规定:要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提高政治文化、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积极参加安全生产各种活动;遵守劳动纪律,服从领导,坚守岗位,未经许可不得从事非本工种作业,严禁酒后上班,不得在禁止烟火的地方吸烟动火;按照作业要求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在施工现场行

走要注意安全,不得攀登脚手架、井字架、龙门架和随吊盘上下;对各种防护装置、防护设施和警告、安全标志等不得任意拆除和随意挪动等等。

第二节 安全管理方法

(一)制定安全教育制度

安全教育制度是提高企业员工安全素质,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企业的安全教育制度包括:对新工人和换岗工人的三级教育;对电工、焊工、爆破工、锅炉工、各种司机等特种作业人员的上岗持证培训;企业全员的日常安全教育等。

(二)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三级安全教育制度是企业安全教育的基本教育制度。三级教育是指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和岗位(班组)教育。

三级教育的对象是:新进厂人员,包括新调入的工人、干部、学徒工。临时工、合同工、季节工、代培人员和实习人员。

(三)开展全员安全教育

全员安全教育是面向企业全体员工的定期安全教育。目的是全面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贯彻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标准。不断增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提高员工的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技术素质。

全员安全教育主要包括各级专兼职安技人员教育、中层以上管理者教育、班组长教育和工人复训教育、职工家属安全教育等。

各类人员的安全教育应围绕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应知”、“应会”内容的教育;知识更新的继续教育,以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而进行的安全工作适应教育。

各类安全教育均应建立健全档案,并严格管理。每个接受教育的职工,包括厂长、经理,都要填写安全教育卡,记录接受教育的时间、内容、考核成绩等。安全教育档案是对人的考绩纪录,可结合事故档案使用,考察有关人员的安全业绩。还可两者结合,不断修改、补充。完善安全教育内容和方法。

(四)“6S”管理活动

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因为这6项的日语发音均以“s”起头,所以称为“6S”。开展“ 6S”活动,是通过人们的努力改变工作环境,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职工素质,确保安全生产的目标。

(五)四不伤害活动

即对职工进行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保护别人不被伤害的全员安全教育活动。

(六)三落实活动

即:企业生产班组的每周安全活动要做到时间、人员、内容“三落实”

(七)现场定置管理

为了保障安全生产,在车间或岗位现场,从平面空间到立体空间,其使用的工具、设备、材料、工件等的位置要规范,文明管理,要进行科学物流设计。

(八)现场“三点控制”

即对生产现场的“危险点、危害点、事故多发点”要进行强化的控制管理,进行挂牌制,“标明其危险或危害的性质、类型、定量、注意事项等内容,以警示人员。

(九)现场“五不动火”管理

这是石化企业安全防火的一种管理办法用:置换不彻底不动火;分析不合格不动火;管道不加盲板不动火;没有安全部门确认不动火;没有防火器材及监火人不动火。

(十)审批火票的“五信五不信”

在企业接触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防火工作中,要建立一种观念,即:相信盲板不相信阀门,相信自己检查不相信别人介绍,相信分析化验数据不相信感觉和嗅觉,相信逐级签字不相信口头同意;相信科学不相信经验主意。

(十一)安全检查的方法

一般安全检查的方法有如下四种:

(1)经常性检查:是指安全技术人员、车间和班组干部及职工对安全工作所进行的日查、周查和月查,其目的是辨别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并通过检查加以控制和整改,以防止事故发生。

(2)定期安全检查:是企业或主管部门根据生产活动情况组织的全面安全检查,如季节性检查、季度检查;年中或全年检查等。

(3)专业性安全检查:是根据设备和工艺特点进行的专业检查,如电气、锅炉、防火、防爆检查等。

(4)群众性检查:是指发动群众普遍进行的安全检查。

(十二)群众安全监督的十条渠道

工会群众安全监督的作用可通过如下十条渠道来实现:

(1)网络监督:通过工会群众的队伍,如工会群众的队伍,如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职工代表、职工家属安全联络员等,形成网络监督。

(2)双向监督:工会干部和群监员实行的主动管理与受企业行政被动管理的相互监督。

(3)民主监督: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对企业行政进行监督。

(4)参政监督:参与地方政府安全法规制定,对新建、改建、扩建和续建工程项目的审查等形式进行监督。

(5)依法监督:依靠《劳动法》、《工会法》和《矿山安全法》等法规,进行有效监督。

(6) 科学监督:运用安全科学理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7)舆论监督:应用新闻、宣传等舆论工具,进行曝光监督。

(8)专题监督:对较典型问题进行专题调查研究,进行分析、建议,督促有关部门解决问题。

(9)信息监督:依靠建立情报信息系统,应用可靠数据和资料,进行动态分析,提出控制事故对策。

(10)联合监督:与劳动、卫生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联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卫生检查,并把检查结果与企业的得奖挂起钩来,促进企业加强劳动保护工作。

第三节 班组的目标化管理

安全目标管理是指一个单位通过科学分析,把一段时间内所要到达的安全目标以各种指标的形式确定下来,把单位在这一段时间内完成指标的情况作为评价、衡量该单位安全工作好坏的重要依据。有了安全目标便能明确安全生产工作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导致事倍功半。因此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安全目标非常重要。

班组作为企业的最基层单位,直接承担着生产企业产品的重任,长期战斗在生产第一线,有了生产活动就必然有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因此,可以说,班组是企业各种事故的发源地,班组成员是企业各种事故的主要发生群体,从以往奋不顾身统计数据也能证明这一点。所以,抓安全工作重点要抓班组安全工作,实行安全目标管理也要从班组管理目标化抓起。

(一)制定安全目标

班组实行安全目标管理首先必须制订安全目标,原则是首先保证企业大的安全目标的实现,并且是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平时也能检查考核的。为了实现安全目标,班组必须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控制生产中的异常和未遂事故,对班组成员要控制差错和违章作业。通过对安全目标的层层分解,严格考核,全面控制,使每个岗位、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安全目标并落实措施,保证安全生产。

班组安全目标的制订应由班组长和班组安全员根据班组专业性质和近年安全实际、安全管理基础、人员素质、设备状况拟订班组安全目标初步设想,如异常、未遂事故,误操作、违章、轻伤事故次数等目标,甚至提出“零目标”,即无异常、无未遂事故、无误操作。无违章、无事故等,然后交由全体成员讨论并最终订出本班组的安全目标,公之于众。

在订好班组安全目标的基础上,对全体班组成员均应制订出自己的年度和阶段性安全目标和措施。制订时应根据每个员工实际情况,如安全意识、业务技术水平、工种、制度熟悉情况,实际工作中的安全状况,所使用设备的状况等,制订出每个成员的安全目标、措施。各班组和各班组成员的安全目标、措施在制订中不应相互抄袭,既要坚持实事求是,又要通过努力方能实现的原则,以保证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实现安全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制订好安全目标以后,必须制订相应的实施措施计划加以保证,具体解决“人、拖把、环境”三者之间的问题,即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实施措施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1)在“人”的方面,工作中应重点提高班组成员的安全意识、工作责任心和业务技术水平;落实“三不伤害”;减少误操作和杜绝违章操作;做好开工安全交底和收工安全小结,抓好班组的记分考核。

(2)在“物”的方面,工作中应重点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落实“工艺质量标准”和加强设备的巡回检查,加强工器具使用管理,保持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完好可靠,防止设备带病运转。

(3)在“环境”方面,工作中应重点加强现场安全和文明生产管理,改善作业条件,保持现场安全设施完好可靠,消除现场不安全因素。

第四节 实施班组安全管理标准化

班组安全管理标准化是企业根据有关劳动保护法规、规程、标准和企业的规章制度而制定的作业者的行为规范,是有关法规、标准的具体化,是标准化工作的延伸。它符合统一协调、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原则,能够将班组大量重复性工作用最佳的处理方案确定下来,建立班组良好的安全工作秩序和生产环境,调动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的能动性,减少违章,消除隐患,提高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水平,有效地预防事故,它是一项安全投入少、安全效益高的科学方法。

(一)分类制定班组安全管理标准

企业应集中精干人员,分系统提出各类班组安全管理的标准并逐步完善,班组安全管理标准主要有三个方面:

(1)组织管理标准 建立班组长、兼职安全员和每个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使每一项安全生产工作与每一职工挂起钩来,完善安全操作规程,指定班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检查、考核、评比、奖惩制度等,内容详细,可操作性强。

(2)作业现场标准 同工种作业环境要做到规范、一致,作业现场基础设施完善、整洁、卫生,安全标志醒目、针对性强,现场布置合理、设备完好,安全防护设施、报警装置齐全可靠,安全通道畅通,工作条件良好。

(3)操作标准 各工种有科学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每个岗位按操作程序、动作标准进行标准化作业。

(二)实施班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

实施班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必须按系统分专业进行组织。先分类进行试点,总结经验,树立不同的典型,然后全面推广,在班组中开展“三标”(标准化施工、标准化安装、标准化操作及标准化班组、标准化现场、标准化岗位)管理活动,组织达标竞赛。

在实施标准化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完善班组安全管理标准,修订各类班组的达杯杯胜利验收细则,使其更符合基层的安全生产实际,增强可操作性。同时,要按照标准,严格检查考核,逐级验收,定期考评,动态管理,将考核情况与奖惩挂钩。

(三)抓住关键环节促进标准贯彻执行

企业实施标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企业要及时足额提取安全技术措施经费,依靠科技进步,改善作业环境,不断完善机械设备、设施的防护装置,整改事故隐患,提高本质安全化水平。要将标准化管理与企业各方面的工作融为一体,形成网络,才能使标准化管理深入持久地开展。

开展班组安全管理标准化,领导重视是先决条件,全员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是开展标准化管理的可靠基础,严格检查考评是落实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班组生产作业环境是开展标准化的重要保证

第五节 建立班组安全自我管理机制

在传统安全管理方法中,往往把班组放在被动的制约地位,因此收效不佳。而把班组的自我管理机制建立起来,发挥班组安全管理的主观能动性,使岗位工人自觉抵制各种不安全行为,辩识和整改事故隐患,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减少或杜绝事故的发生。

班组的自我管理,主要是自我教育、自我检查、自我约束、自我警戒。企业主管部门应为班组自我管理提供方便和全方位服务。

(一)分类编辑班组安全工作记录本

把班组安全工作手册的内容与班组安全工作记录本合为一体,针对各类班组的专业特点,提出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把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标准、制度、知识、事故案例,提炼出安全管理的精华,编辑到工作记录本上,告诉班组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班组通过学习和使用安全工作记录本,就能基本明确一年的安全生产工作,使每个记录本变成一名“安全员”、一本安全生产教科书。

为使班组安全生产工作记录本贴紧生产实际,编辑时要搞好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基层生产实际,从生产实际出发,为班组和岗位工人着想,为班组安全工作服务,力争做到简洁、明了、通俗。

为便于操作,要将与本班组相关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岗位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班组“三标”管理标准、日常检查表、违章和隐患内容、最新安全科技成果介绍、常规安全工作提示、安全标志。安全警句等内容贯穿到班组生产活动中,认真写在工作记录本上,为

班组安全生产提供安全系列“快餐”服务。

通过这种方法,把常规的安全工作要求一下子落实到班组,消除了中间环节,使岗位工人都知道安全标准,熟悉安全知识,直接提高每一个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二)班组的自我管理

班组安全的自我管理,主要包括制定年度、季度、月度安全工作计划,班组全体人员能熟知班组和成员必须遵守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开展班组安全教育,对新职工(包括调换工种的人员)必须经过班组安全教育,培训并能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后,经考试合格,持有合格证方准上岗单独操作。新工人上岗时,签定师徒合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每周有计划地组织班组安全日活动,自觉地开展安全教育,学习安全工作记录本上的各项内容,从本班组或其它单位发生的事故中吸取教训,对本班组各岗位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先分析,制定对策,预防事故发生。坚持班前讲安全、班中查安全、班后讲评安全,认真执行班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岗位安全防护器材和安全标志完整好用,定点存放,有专人负责检查和保管。作业现场环境良好,无事故隐患,符合现场标准化要求。班组人员认真进行巡回检查,做到定时、定点、定路线、定安全内容,人人保证设备安全运行;按工艺规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精心操作,维护保养好设备;无违章操作现象,对违章指挥能进行抵制,对本班组人员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行为能互相制止。班组要做好安全教育、安全活动、安全检查、违章处罚等工作,做到交接班、操作记录,原始记录清晰、整洁。真实、无差错。

为开展好班组自我管理工作,领导干部每月要参加一次班组安全活动,做到工人三班倒,班班见领导。车间(大队)的安全员要每月检查班组安全工作记录本,并对记录本上的内容作出处理,最后签字认可。车间(大队)应定期组织对班组考核,奖惩兑现。

(三)发挥班组长的安全管理作用

班组长作为“兵头将尾”,是企业生产现场第一线直接的管理者,注重发挥其管理作用,促进其职能向以安全为主转变,是构筑生产安全防线的关键。班组长负有现场工程安全管理,新项目、新设备的验收权,始终身居生产指挥现场,能最早发现、及时处理违章和事故隐患,作业环境好坏与班组长的管理水平有着直接关系,班组长在安全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班组长要代表职工权益,保护职工的利益、行使职工的合法权力。汤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则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安全和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对生产过程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有权提出建议和解决的办法;当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情况时,有权向企业建议组织职工撤离危险现场。

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检查、考核,将对班组的考核与班组长评先、晋级、提拔联系起来,促进班组长向以安全为主的职能转变。采用民主评议,重点培养、领导把关的方法,选配出安全技术高,懂管理的班组长,同时强化班组长的安全技术培训,引导班组长转变改进工作方法,加强现场安全监督,全方位促进班组长的安全管理。

第六节 完善反违章除隐患机制

违章和隐患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反违章、除隐患,促进职工遵章守纪,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检查班组安全生产中,重复性的违章和隐患是安全生产的顽症,要杜绝同类事故在当年重复发生。完善反违章、除隐患的机制,解决这一难题,真正消除产生违章和事故隐患的环境,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

(一)确定违章和隐患内容

在班组的安全生产实际活动中,牵扯到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规程、制度办法及有关安全要求非常多,而且相当分散,由于安全技术知识的缺乏,有一些违章,岗位工人并不认为是违章,辨认隐患的能力也较差,为便于执行,必须明确哪些是违章和隐患的内容,增强可操作性。

(二)建立违章和隐患连带责任制度

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工人的违章与领导层、管理层的违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领导层、管理层的违章具有隐蔽性,往往被忽视。现场的部分事故隐患也是由领导层、管理层造成的。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难以考核,不好操作。使各级的安全生产职责具体化,把各项安全管理规定落到实处,是安全工作的难点。

企业应该建立事故隐患和违章的连带责任制度,把隐患和违章的责任严格落实到上至企业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下至基层班组长在内的各级管理人员,违章和隐患越多,连带的层次越高,处罚越重。班组长无力整改的事故隐患或设计缺陷、施工质量等原因造成的隐患,书面上报车间或厂安委会办公室备案,列入上一级隐患整改计划。对班组制止违章作业、拒绝违章指挥或上报事故隐患的人员要给予奖励、增强各级人员查违章、除隐患的责任心。

(三)认真执行连带责任制度

制定了明确的违章及隐患连带责任管理制度,必须认真执行。由厂安全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坚持检查公开、结果公开、奖罚公开的原则,把违章和隐患的扣款,由厂安委会办公室统一整改交厂劳资部门扣除,并把全年的考核情况列入领导的责任考核之中。

同时,企业应制定方案,消除可能产生违章的客观因素,改进设计不合理的人机界面,促进安全、高效、方便、宜人的操作,改善作业环境,提高生产管理指挥水平;要督促隐患的整改,不断完善安全装置和设施,健全安全操作规程,解决因设计缺陷而遗留下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在消除事故隐患中的责任,促进隐患整改。

第四章 懂得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第一节 电气安全

(一)防触电安全知识

(1)触电

人体是导体,当人体接触到具有不同电位两点时,由于电位差的作用,就会在人体内形成电流。这种现象就是触电。

(2)电流对人体有什么伤害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有两种类型:即电击和电伤。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影响呼吸、心脏和神经系统,引起人体内部组织的破坏,以致死亡。电伤主要对人体外部的局部伤害,包括电弧烧伤、熔化金属渗入皮肤等伤害。这两类伤害在事故中也可能同时发生,尤其在高

压触电事故中比较多,绝大部分属电击事故。电击伤害严重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的频率以及人体的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

(3)触电事故有哪些种类

从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触电可分为:

①单相触电一人站在地上或其它导体上,人体某一部分触及带电体。

②两相触电一人体两处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

③跨步电压触电一人体在接地体附近,由于跨步电压作用于两脚之间造成。当人的两脚站在呈现不同电位的地面上时,两脚之间承受电位差。若电力系统一相接地或电流自接地体向大地流散时,将在地面上呈现不同的电位分布。人的跨距一般取08米,在沿接地点向

外的射线方向上,距接地点越近,跨步电压越小;距接地点20米外,跨步电压接近于零。

(二)常见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其原因有:

(1) 电气线路、设备检修中 措施不落实;

(2) 电气线路、设备安装不符合安全要求;

(3) 非电工任意处理电气事故;

(4) 接线错误:移动长、高金属物体触碰高压线;

(5) 在高位作业(天车、塔、架、梯等)误碰带电体或误送点触电并坠落;

(6) 操作漏电的机器设备或使用漏电电动工具(包括:设备、工具无接地、接零保护措施;

(7) 设备、工具已有的保护线中断;电钻等手持电动工具电源线松动;

(8) 水泥搅拌机等机械的电机受潮;打夯机等机械犯的电源线磨损;

(9) 浴室电源线受潮;

(10) 带电源移动设备时因损坏电源绝缘;

(11) 电焊作业者穿背心、短裤、不穿绝缘鞋、汗水浸透手套、焊钳误碰自身,湿手操作机器按钮等;

(12) 因暴风雨、雷击等自然灾害导致;

(13) 现场临时用电管理不善导致;

(14) 人蛮干行为导致(包括:盲目闯入电气设备遮拦内;搭棚、架等作业中,用铁丝将电源线与构件绑在一起;遇损坏落地电线用手拣拿等)。

(三)预防触电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预防触电的主要措施有:

一是电气作业人员对安全必须高度负责,应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各项安全工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必须落实。安装电气必须符合绝缘和隔离要求,拆除电气设备要彻底干净。对电气设备金属外壳一定要有效接地。电气作业人员要正确使用绝缘的手套鞋、垫、夹钳、杆和验电笔等安全工具。

二是加强全员的防触电事故教育,提高全员防触电意识;健全安全用电制度;严禁无证人员从事电工作业;使用电气设备要严格执行安全规程。

三是针对发生触电事故高峰值带有季节性的特点做好防范工作。据有关资料表明,六、七、八、,九月发生的触电事故占全年发生数的70%左右,而七月发生数又占事故高峰期的40%以上。在高温多雨季节到来以前,要全面组织好电气安全检查,对流动式电动工具要列入重点检查。也要做好日常对电气的保养、检查工作。

(2)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是把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的对地电压的导电部分同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只要适当控制保护接地电阻大小,即可限制漏电设备对地电压在安全范围内。凡由于绝缘破坏或它原因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分,除另有规定外,均应接地。

(3)保护接零

保护接零是指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电网的保护零线相互连接。这种安全技术措施用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电压为380伏/220伏的三相四线制配电系统。保护接零的基本作用是当某相带电部分碰连设备外壳时,通过设备外壳形成该相对零线的单相对短

路,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过电流保护装置迅速动作,把故障部分断开电流 消除触电危险。 (4)接地和接零相比较有哪些不同之处

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是维护人身安全的两种技术措施,其不同处是:其一,保护原理不同。低压系统保护接地的新原理是限制漏电设备对地电压,使其不超过某一安全范围。高压系统的保护接地,除限制对地电压外,在某统况下,还有促成系统中保护装置动作的作用。保护接零的主要作用是借接零线路使设备潜心电形成单相短路,促使线路上保护装置迅速动作。其二,适用范围不同。保护接地适用于一般的低压不接地电网及采取其它安全措施的低压接地电网;保护接地也能用于高压不接地电网。不接地电网不必采用保护接零。其三,线路结构不同。保护接地系统除相线外,只有保护地线。保护接零系统除相线外,必须有零线;必要时,保护零线要与工作零线分开;其重要地装置也应有地线。

(四)对触电者怎样进行救护

急救触电者,首先应立刻断开近处电源(拉闸、拔插销),如触电距电源开关处太远,要用绝缘物拉开触电者或挑开电线,切忌直接用手或金属材料及潮湿物件进行救护,以防止二次触电事故。若触电者在高处,应考虑防摔措施。人触电之后,会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停止跳动、昏迷不醒等现象,不一定是触电者已死亡,曾有触电者经数小时的人工呼吸而得救。对触电者进行救护,实例表明使用口对口吹气人工呼吸效果好,同时可进行胸外心脏按摩。

第二节 防火防爆安全

(一)火灾及其类型和原因

火灾通常指违背人们的意志,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火灾按着火可燃物类别,一般分为五类:(1)可燃气体火灾;(2)可燃液体火灾;(3)固体可燃物火灾;(4)电气火灾;(5)金属火灾。

火是一种自然现象,而火灾大多是一种社会现象,引起火灾的原因,虽也有自然因素,如雷击、物资自燃等,但主要还是由于人的因素。引起火灾直接因素很多,但无论哪一条原因,几乎都同人们的思想麻痹息息相关。

(二)物质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

物质燃烧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

(1)可燃物:有气体、液体和固体三态。如煤气、汽油、木材、塑料等。

(2)助燃物:泛指空气、氧气以及氧化剂。

(3)着火源:如电点火源、高温点火源、冲击点火源和化学点火源等。

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并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燃烧才能发生。

(三)做好防火工作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在企业生产环境中,做好防火工作的主要措施有:(1)建立健全防火制度和组织;(2)加强宣传教育与技术培训;(3)加强防火检查,消除不安全因素;(4)认真落实防火责任制度;(5)配备好适用、足够的灭火器材。

(四)常见火灾发生的火源有哪些

常见火灾发生的火源有:(1)炉灶设备位置不当,靠近可燃物;(2)烟囱设备不当,靠近可燃物;(3)使用炉火不慎,无人管理;(4)小孩玩火;(5)在堆放可燃物附近燃放花炮、吸烟;(6)使用灯火不慎;(7)烧渣积肥;(8)烘烤;(9)烟囱飞火、窜火;(10)死灰复燃;(11)电气设备安装使用不当;(l2)机器摩擦发热;(13)熬炼;(l4)焊接;(15)静电放电;(l6)粉尘爆炸着火;(l7)违反操作规程,将可相互产生化学反应放热作用的物品混放在一起。

(五)扑救火灾的方法有哪几种

一般说有三种方法:

(1)隔离法:将可燃物与火隔离。

(2)窒息法: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3)冷却法:降低燃烧物的温度。

(六)常见引起火灾原因

(1)电线短路引起火灾

短路指电气线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相接或相碰而产生电流突然增大的现象。短路一般有相间短路和对地短路两种。

根据欧姆定律,由于短路时电阻突然减小,则电流突然增大,而放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在短路电流突然增大时,其瞬间的放热量大大超过线路正常输电时的发热量,能使绝缘层烧毁、金属烧化,引起电线本身着火,还能导致附近可燃物燃烧。

(2)保险丝用钢、铁丝代替

因为铜、铁丝的熔点比保险丝的熔点高,在电流突然增大时,不能即刻熔断,起不到切断电流的保险作用,会使电气设备因短路或过载而起火。

(3)电炉引起火灾及其防止

小型移动式电炉有开启式、半封闭式和封闭三种,尤其是开启式电炉,其电热丝暴露在外面,使用时能见明火,有较大的火灾危险性。由于小型电炉移动性比较大,有时放在木桌下使用,靠近可燃物,又无隔热措施,易烤着可燃物;或因使用时突然停电,使用者没有拔掉插头就离开了,来电后往往引起火灾。

因此,在允许使用小型电炉的场所,应有固定的放置地点,并用砖或石棉等隔热材料衬垫。电炉应有专用插座或单独线路供电,不应与其它用电器具共用一个插座。使用时突然停电,应立即拔下插头,以防发生事故。

(七)装卸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安全要求

装卸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安全要求是:

(1)在装车、装船前,应将车厢、船舱内的杂物打扫干净,防止有残留物。

(2)搬运时,要轻拿轻放,不准拖、拉、抛、滚。

(3)不应用电瓶铲车装卸。配合工作车辆有阻火器、防爆装置。

(4)如遇有闪电雷击、雨雪天气,应立即关闭车厢、船舱门停止作业。作业照明不准使用明火用具,应用防暴灯具。

(5)在高温季节作业,必须避开烈日曝晒。

(6)作业人员不得携带火种或穿带铁钉的鞋进入作业现场。

(7)在装卸可燃、易燃液体、气体前,检查现场有无水源、灭火器材是否完好、防护用具是否备好、其管道、设备导除静电的装置是否完好等,确认安全可靠才可进行。

(8)装卸完毕,检查有无泄漏情况,应将车厢、船舱内和现场的残存物彻底清除干净。

(八)怎样报火警

报警时首先拨火警电话号119,向接警人讲清下列几项内容:

(1)讲清街路门牌号,单位、着火的部位;

(2)讲清什么物品着火;

(3)讲清火势大小;

(4)讲清报警用的电话号码和报警人的姓名。

(九)扑救电气火灾用什么灭火器效果好

电气火灾灭火用“211”或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效果好,因为这三种灭火器的灭火药剂绝缘性能好,不会发生触电伤人事故。

(十)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救

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发生如下性质的火灾不能用水扑救:

(1)碱金属的金属及 钠、钾等,碱土金属类的金属镁、锶等;

(2)碳化物类的碳化钙等,其它碳化碱金属如碳化钾、碳化钠等;

(3)氢化物类的氢化钠等;

(4)三酸(硫酸、硝酸、盐酸);

(5)轻于水和不溶解于水的易燃液体;

(6)熔化的铁水、钢水;

(7)高压电气装置的火灾,在没有良好接地设备或没有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引起火灾等。

(十一)如何选择正确使用灭火剂

(1)干粉灭火剂适用于扑救哪些物质的火灾

主要适用于扑救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气火灾,有的还适用于扑救木材、轻金属和碱金属火灾。

(2)二氧化碳灭火剂主要适用于扑救哪些物质的火灾

主要适用于扑救电器、精密仪器、贵重生产设备、图书档案火灾以及一些不可用水扑救的物质的火灾。

(十二)烟头为什么能引起火灾

燃着的烟头表面温度为200—300℃,其中心温度可达700—800℃,而纸张、棉花、木材、涤纶、纤维等一般可燃物的燃点为130一139℃,极易引起火灾。可燃气体和易燃液体蒸气的点火能量一般在1毫焦耳以下,烟头的危险性就更大。另外未完全燃烧的炭灰里有火,

掉在干燥的疏松的可燃物上,也易引燃起火。

(十三)雷击为什么能引起火灾

雷击时,有几十到上千安培强大电流通过雷通道,并迅速转化成大量热能,温度可达上千摄氏度,一般的可燃物碰到它就会迅速着火。除直接雷击外,感应雷也会引起火灾。一种是静电感应,其积聚电压可达几万伏,放电时产生的电火花,能引起易燃、易爆物品燃烧爆炸;一种是电磁感应,它产生的大电流会使金属物迅速发热,在接触电阻大的部位时,可产生火花,能引起可燃物起火。雷击时还会产生几万到几十万伏的冲击电压,使电器设备绝缘损坏,引起短路起火。

(十四)爆炸

(1)爆炸浓度极限

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助燃气体)的混合物,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到足以起爆的火源才能发生爆炸。这个可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该爆炸物的爆炸浓度极限。

(2)爆炸温度极限

可燃液体在一定温度下,由于蒸发而形成等于爆炸浓度界限的蒸气浓度,这时的温度即为爆炸温度极限。

(3)爆炸上限和下限

当空气中含有最少量的可燃物质所形成的混合物浓度,遇起爆火源可爆炸时,这个最低浓度,叫做爆炸下限;当空气中含有最大量的可燃物质形成的混合物浓度,遇起爆火源可爆炸时,这个最高浓度叫做爆炸上限。爆炸温度极限与爆炸浓度极限一样,也有上限和下限。其下限即液体问点温度,等于爆炸浓度下限的蒸气浓度;爆炸温度上限,即液体在该温度下蒸发出爆炸浓度上限的蒸气浓度。当可燃物质浓度低于下限或大于上限均不爆炸或燃烧,但超过极限浓度的可燃物,若有湖空气渗入,则爆炸危险依然存在。

(4)粉尘爆炸的过程是怎样形成的

粉尘爆炸大致有三步发展形成过程:一是悬浮粉尘在热源作用下迅速地被干馏或气化而产生出可燃气体;二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而燃烧;三是粉尘燃烧放出热量,以热传导和火焰辐射方式传给附近原来悬浮着的或被吹扬起来的粉尘,这些粉尘受热气化后使燃烧循环持续进行下去,随着每个循环的逐项进行,其反应速度也逐渐增大,通过激烈的燃烧,最后形成爆炸。

(5)进入爆炸事故现场抢救时如何避免扩大性伤亡

某些爆炸事故抢救过程中可能发生二次、再次的连锁爆炸,进入爆炸事故现场要有组织有领导抢救,要弄清爆炸物的基本情况,选择有利地形,并配备应有防护用品进行就可以减少联锁爆炸引起的扩大性伤亡。

(6)生产过程中的其它爆炸事故

在生产作业中,除锅炉、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外,还有因可燃气体、蒸气及可燃粉尘任意扩散,与空气混合成一定比例,遇火源引发的爆炸事故,这类事故称其它爆炸事故。

(7)防范其它爆炸事故主要措施有哪些

①加强生产、作业场所的管理和设备维护,消除跑、冒、滴、漏。

②易燃易爆场所按国家规定配备隔爆设施,加强治理。从设计和工艺上不断改进,使用危险因素小的能源和原料。

③严格控制各类火源。必须认真落实实动火审批制度,要充分做好动火前对设备的置换、检测、现场清理等工作。对危险物品密布的环境,坚决不准动火。要勤检查,严格控制各类其它火源,发现隐患及时消除。

④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有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自保意识。掌握抢救知识,学会正确使用防护、救护器材。

⑤岗位配备好应有的灭火器材、防毒用具,专人负责管理,确保随时都能有效使用。

(十五)在现场对烧伤人员如何进行急救

迅速将烧伤人员脱离火源,剪掉着火衣服。检查有无合并损伤,如颅脑、胸腹内脏器有无损伤,有无中毒、骨折等。注意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伤员休克、窒息、创面污染,必要时可用止痛剂,喝淡盐水。在现场除化学烧伤,对创伤面一般不做处理,有水泡不要弄破,用洁净衣服覆盖,把重伤员及时送医院救治。

第三节 锅炉及压力容器安全

(一)锅炉事故

(1)什么是锅炉事故

锅炉运行中因锅炉受压部件、附件或附属设备损坏,造成人身伤亡,被迫停炉修理或减少供汽、供热量的现象叫锅炉事故。

锅炉事故有爆炸事故、满水事故、缺水事故、汽水共腾事故、水位计破裂事故、炉管爆破事故、炉膛爆炸事故、烟道爆炸事故、二次燃烧事故、炉鸣、炉颤事故、炉墙损坏或倒塌事故等。

(2)锅炉事故技设备损坏程度分类

锅炉事故可分为三大类:

①爆炸事故。锅炉在使用中受压部件发生破裂,使锅炉压力突然降到等于外界大气压力的事故;

②重大事故。锅炉受压部件严重损坏(如变形、渗漏),附件损坏或炉膛爆炸等被迫停止运行,必须进行修理事故;

③一般事故。锅炉损坏不严重,不需要停止运行进行修理的事故。

(二)锅炉的安全附件和仪表

锅炉的安全附件有:安全阀、防爆门、水封安全器、高低水位控制报警器。

锅炉的安全仪表有:流量表、压力表、温度表、运程控制仪表、水位表和保护装置等。

(三)锅炉应装设哪些保护装置

额定蒸发量大于或等于2t/h的锅炉,应装设高低水位报警器、低水位联锁保护装置;额定蒸发量大于或等于6 t/h的锅炉,还应装设蒸汽超压的报警和连锁保护装置。

用煤粉、油或气体做燃料的锅炉,应装设点火程序和熄火保护装置。

(四)锅炉阀及各种仪表、防爆门的作用

(1)安全阀的作用

安全阀的作用是将锅炉内的压力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以内,以确保锅炉安全运行。当超过规定值时,能自动开启排汽、泄压,以防锅炉超压发生事故。

(2)压力表的作用

压力表是测量锅炉内实际承压大小的仪表,司炉人员根据压力表指示数值,调节锅炉压力的升降,以确保锅炉在允许工作压力下安全进行。

(3)水位表的作用

水位表的作用是指示锅炉内水位的高低,协助司炉人员监视锅炉水位的动态,以便把锅炉水位控制在正常幅度之内,防止锅炉发生缺水或满水事故。

(4)防爆门的作用

以煤粉、油或气体为燃料的锅炉在点火或运行中如果操作不当,就可能引起炉膛或尾部烟道发生爆炸或二次燃烧。严重的爆炸会导致护墙和烟道的开裂、倒塌,卧式内燃爆门的作用是在炉膛或烟道发生轻度爆炸时,能自行开启泄压,避免事故扩大和发生。

(五)锅炉排污的目的

锅炉排污的目的是,排除锅炉内的泥垢,过剩的碱度、含盐量以及锅水表面的泡沫和油脂,使锅水的品质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以减少水垢的结生和腐蚀。

(六)为什么常压锅炉也会发生爆炸

茶炉、浴炉、无压采暖锅炉均不承受压力的常压锅炉,统称为常压锅炉,近年来多次发生爆炸事故,其原因均是由于非承压变承压造成。

主要原因:1)安装不合理,锅炉排气管加装了阀门;2)排气管直径小于38毫米或出日被堵死;3)使用不当,非承压炉做为承压炉使用;4)因结构不合理,一炉多用或操作不当造成爆件。

(七)压力容器

压力容器泛指工业生产中用于完成反应、传热、传质、分离和贮运等生产工艺过程,并承受一定压力的容器。如反应容器、换热容器、分离容器和贮运容器等。由于生产过程的多种需要,压力容器的种类繁多,具体结构也多种多样。但其共同的特点是它们都有一个承受一定压力的各种不同形状的外壳。

我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把压力容器定义为“压力为一个表压以上的各种压力容器”。并明确规定,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维修、改造等部门必须遵照执行。

我国压力容器分为固定式压力容器和移动式压力容器,包括各类气瓶(无缝气瓶、有缝气瓶、溶解乙炔气瓶、液化石油气瓶)液化 气体汽车槽车、铁路罐车。

(八)压力容器爆炸的危害

“爆炸”是指极其迅速的物理的或化学的能量释放过程。压力容器破裂分为物理爆炸现象和化学爆炸现象。所谓物理爆炸现象是容器内高压气体迅速膨胀并以高速释放内在能量。化学爆炸现象还有化学反应高速释放的能量,其爆炸危害程度往往比物理爆炸现象严重。容器破裂时的危害,通常有下列几种:

(1)碎片的破坏作用。高速喷出的气体的反作用力把壳体向破裂的相反方向推出。有些壳体则可能裂成碎块或碎片向四周飞散而造成危害。

(2)冲击波危害。容器破裂时的能量除了小部分消耗于将容器进一步撕裂和将容器或碎片抛出外,大部分产生冲击波。冲击波可将建筑物摧毁,使设备、管道遭到严重破坏,远处的门窗玻璃破碎。冲击波与碎片的危害一样可导致周围人员伤亡。

(3)有毒介质的毒害。盛装有毒介质的容器破裂时,会酿成大面积的毒害区。有毒液化气体则蒸发成气体,危害很大。一般在常温下破裂的容器,大多数液化气体生成的蒸汽体积约为液体的二、三百倍。如液氨为240倍,液氯为150倍,氢氰酸为200~370倍,液化石油气约为180~200倍。有毒气体在大范围内导致生命体的死亡或严重中毒。如一吨液氯容器破裂时可酿成 8.6×106 m3的致死范围,5.5×106 m3的中毒范围。

(4)可燃介质的燃烧及二次空间爆炸危害。盛装可燃气体、液化气体的容器破裂后,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触发能量(火种、静电等)在器外发生燃烧、爆炸,酿成火灾事故。其中可燃气体在器外的空间爆炸,其危害更为严重。液态烃气化后的混合气体爆炸燃烧

区域,可为原有体积的6万倍。例如一台盛装1600 m3乙烯的球罐破裂后燃烧区范围可达直径700m、高350m。 其二次空间爆炸的冲击波可达十余公里。这种危害绝非蒸汽锅炉物理爆炸所能比拟的。

(九)气瓶安全注意事项

(1)气瓶要漆色

国家法规和标准规定气瓶要漆色,包括瓶色、字样、字色和色环。气瓶漆色的作用除了保护气瓶、防止腐蚀,反射阳光等热源,防止气瓶过度升温以外,还为了便于区别、辨认所盛装的介质,防止可燃或易燃、易爆介质与氧气混装,形成混合气体,而发生爆炸事故,有利于安全。

(2)怎样预防气瓶上的静电

气瓶上的静电主要是在充气或放气时产生的。气瓶上静电危害是放电产生火花,可能引起可燃气体的爆炸燃烧事故,发生电击,造成人身伤害,使仪器设备受影响。静电对气瓶的危害,要以预防为主来消除。使用气瓶时,气瓶不应放在绝缘物体(如橡胶、塑料、木板)

上,开启或关闭瓶阀时应谨慎小心,开阀不能过猛,防止气速过高,并阀要严而不紧,避免造成开阀困难。严禁用电磁起重机搬运气瓶,操作人员严禁穿着化纤服装和绝缘性高的鞋袜。

(3)搬运气瓶应注意什么

搬运和运输气瓶应小心谨慎,否则容易造成事故,应注意:

①运输、搬动、装卸气瓶的管理、操作、押运和驾驶人员,应学习并熟练掌握气瓶、气体的安全知识、消防器材和防毒面具的用法。

②气瓶应戴瓶帽,最好戴宏大定式瓶帽。保护瓶阀,避免瓶阀受力损坏。

③短距离移动气瓶,最好使用专用小车。人工搬动气瓶,应手搬瓶肩,转动瓶底,不可拖拽、滚动或用脚蹬端。

④应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撞。

⑤吊装时应使用专门装具,严禁使用电磁起重机、链绳吊装,避免吊运途中滑落。

⑥航空、铁路、公路、水运气瓶,应遵守相应的专业规章的规定。

⑦装运气瓶应妥善固定。汽车装运,一般应立放,车厢高度不应低于瓶高的2/3;卧放时,气瓶头部(有阀端)应朝向一侧,垛放高度应低于车厢高度。

⑧运输已充气的气瓶,瓶体温度应保持在40 ℃以下,夏天要有遮阳设施,防止暴晒,炎热地区应夜间运输。

⑨同一运输仓内(如车厢、集装箱、货仓)应尽量装运同一种气体的气瓶。严禁将容易起化学反应而引起爆炸、燃烧、毒性、腐蚀危害的异种气体气瓶同仓运输;严禁易燃器、油脂、腐蚀性物质与气瓶同仓运输。

运输气瓶的仓室严禁烟火。应配备灭火器材(乙炔瓶不准使用四氯化碳灭火器)和防毒面具。

运输气瓶的车辆,途中休息或临时停车,应避开交通要道、重要机关和繁华地区,应停在准许停靠的地段或人烟稀少的空旷地点,要有人看守,驾驶员和押运员不得同时离车前往。

在运输途中如发生气瓶泄漏、燃烧等事故时,不要惊慌,车应在下风方向开,寻找空旷处,针对事故原因,按应急方案处理。

运输车辆或仓室应张挂安全标志。

(4)为什么随便乱倒液化石油气瓶内残液是非常危险的

瓶装液化石油气基本上是由C3和C4以及少量的C1、C2和C3组成的烃类混合物。由于合碳量越低的烃类临界温度越低,挥发度也就越高,因此瓶中的甲烷、乙烷、丙烷会先气化被用完,而剩下的丁烷、戊烷和丁稀等,如果其使用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低于最小供气压力,

则瓶内气体不能通过瓶阀及减压器进入燃具燃烧,而留在瓶内。这些残液虽然在瓶内不易气化,难以保证正常供气,但是倒出来后,由于压力降至大气压,比汽油更容易挥发成气体,且比重大于空气,在低洼、通风条件不良的地方不易扩散,因此如遇明火很可能酿成火灾,

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5)为什么液化石油气瓶严禁用火烤、开水烫的方法加温

瓶内液化石油气从液态变为气态时需要吸收热量,液化石油气瓶在冬季使用时,常常因环境温度低不能提供足够的热量,而影响其正常使用。那么能否用火烤、开水烫的方法来提高瓶内温度呢?绝对不能。

首先,火烤和开水烫的温度,大大超过液化石油气瓶的最高许用温度。瓶内液体受热膨胀很容易将瓶内容积充满,致使液体膨胀压力急剧上升,超过气瓶的爆破压力,使气瓶爆破。

其次,经火烤、开水烫的气瓶,即使不发生爆破,也会受到腐蚀和损害,造成局部强度降低,在瓶内交变载荷的作用下,易产生疲劳,造成低尖力破坏。

液化石油气瓶也不能在强烈阳光下长时间暴晒,不许安置在火炉、暖气片等高温物体附近。

(6)在使用中发现液化石油气瓶漏气应该怎样处理

在使用中发现液化石油气瓶漏气,千万不能惊慌,应立即慎重、迅速地进行处理。

首先,将门窗打开,加强室内外空气的对流,降低室内空气中液化石油气的浓度。由于液化石油气比空气重,在地面上积存较多,可用掃帚扫地,将它向室外驱散。

然后,迅速查明漏气部位,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消除泄漏,检查泄漏应采用涂刷肥皂水的方法进行,千万不能用明火去检验。对一时不能立即消除的泄漏,应将气瓶迅速移至室外空旷、通风的地方,布置好警戒,立即通知有关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处理漏气完毕,要再次涂刷肥皂水进行检查,直到确信无泄漏无隐患时,气瓶方能再使用。

处理漏气前和处理过程中,室内绝不能带进明火,也不要开、关电器。在向室外搬运漏气钢瓶和驱赶漏出的液化石油气前,应看好室外环境,确实没有火源再搬运和驱赶,否则仍会把火引进室内来。

液化石油气瓶发生漏气,只要处理及时,方法得当,就可避免灾害,减少损失。

(7)使用气瓶应注意什么

①使用气瓶者应学习气体与气瓶的安全技术知识,在技术熟练人员的指导、监督下进行操作练习,合格后才能独立进行瓶作业。

②使用前应对气瓶进行检查,确认气体、气瓶确是所需且质量完好,方可使用。如发现气瓶颜色、钢印等辨别不清,检验超期,气瓶损伤(变形、划伤、腐蚀), 气体质量与标准规定不符等现象,应拒绝使用并做妥善处理。

③按照规定,正确、可靠地连接调压器、回火防止器、输气、橡胶软管、缓冲器、气化器、焊割炬等,检查、确认没有漏气现象。连接上述器具前,应微开瓶阀吹除瓶阀出日的灰尘、杂物。

④使用气瓶时,一般应立放(乙炔瓶严禁卧放使用)。不得靠近热源,与明火距离、可燃与助燃气体气瓶之间距离,不得小10 m。

⑤使用易起聚合反应气体气瓶,应远离射线、电磁波、振动源。

⑥防止日光暴晒、雨淋、水浸。

⑦移动气瓶应手搬瓶肩转动瓶底;移动距离较远时可用轻便小车运送,严禁抛、滚、滑、翻和肩扛、脚踢。

⑧禁止敲击、碰撞气瓶。绝对禁止在气瓶上焊接、引弧。不准用气瓶做支架和铁砧。

⑨注意操作顺序。开启瓶阔应轻缓,操作者应站在瓶闹出口的侧后;关闭瓶阔应轻而严,不能用力过大,避免关得太紧、太死。

⑩瓶阀冻结时,不准用火烤。可把瓶移入室内温度较高的地方或用40℃以下的温水浇淋解冻。

注意保持气瓶及附件清洁、干燥,禁止沾染油脂、腐蚀性介质、灰尘等。

瓶内气体不得吃光用尽,应留有剩余压力(余压)。余压不应低于0.049MPa。

气瓶使用完毕,要送回瓶库或妥善保管。

(8)储存气瓶应注意什么

①气瓶的储存应有专人负责管理。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消防人员应经过安全技术培训,了解气瓶、气体的安全知识。

②气瓶的储存:空瓶、实瓶应分开;所装介质接触能起化学反应的异种气体气瓶应分开(分室储存),如氧气瓶与氢气瓶、液化石油气瓶,乙炔瓶与氧气瓶、氯气瓶不能同储一室。

③气瓶库(储存间)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应采用二级以上防火建筑,与明火或其它建筑物应有适当的安全距离。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气体气瓶库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15m。

④气瓶库应通风、干燥,防止雨(雪)淋、水浸、避免阳光直射,要有便于装卸、运输的设施。库内不得有暖气、水、煤气等管道通过,也不准有地下管道或暗沟。照明灯具及电器设备应是防爆的。

⑤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不能储存气瓶。

⑥瓶库有明显的“禁止烟火”、“当心爆炸”等各类必要的安全标志。

⑦瓶库应有运输和消防通道,设置消防栓和消防水池在固定地点备有专用灭火器、灭火工具和防毒用具。

⑧储气的气瓶应戴好瓶帽,最好戴固定瓶帽。

⑨实瓶一般应立放储存。卧放时,应防止滚动,瓶头(有阀端)应朝向一方。垛放不得超过5层,妥善固定。气瓶排放应整齐,固定牢靠,数量、号位的标志要明显,要留有通道。

⑩实瓶的储存数量应有限制,在满足当天使用量和周转量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储存量。

容易起聚合反应气体的气瓶,必须规定储存期限。

瓶库账目清楚,数量准确,按时盘点,账物相符。

建立并执行气瓶进出库制度。

第四节 登高作业安全

(一)高处作业的相关概念

(1)什么是高空坠落

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高处作业是指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2)如何规定高处坠落范围

由于并非所有的坠落都是沿垂直方向笔直地下坠,因此就有一个可能坠落范围的半径问题。当以可能坠落范围的半径为R,从作业位置至坠落高度基准面的垂直距离为h时,国家标准规定R值与h值的关系是:

(1)h=2~5m时,R为2m;(2)h=5~15m时,R为3m;

(2)h=15~30m时,R为4m;(4)h>30m时,R为5m。

(3)高处作业如何分级

按照不同的坠落高度,高处作业可分为四个等级,即:高度在2——5m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高度在5m以上至15m时,称为二级高处作业;高度在15m以上至30m时,称为三级高处作业;高度在30m以上时,称为四级或特级高处作业。

(4)高处作业的种类和特殊高处作业的类别

高处作业按性质和环境的不同,可分为一般高处作业和特殊高处作业两类。

一般高处作业为正常作业环境下,进行的各项高处作业。

特殊高处作业是指较复杂的作业环境下对操作人员具有危险性的作业,有下列八类:①强风高处作业(阵风六级,风速10.8m/s);②异温高处作业;③雪大高处作业;④雨天高处作业;⑤夜间高处作业;⑥带电高处作业;⑦悬空高处作业;⑧抢救高处作业。

(5)高处坠落主要类型和原因

主要类型有:①因被蹬踏物材质强度不够,突然断裂;②高处作业移动位置时,踏空、失稳;③高处作业时,由于站位不当或操作失误被移动的物体碰撞坠落等。主要原因是:①作业人员缺乏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知识;②防高处坠落的安全设施、设备不健全。

(二)怎样预防高处坠落事故

防止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⑴动强科学管理,明确岗位责任,熟悉作业方法,掌握技术知识,执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用具,加强日常的检查。

⑵采取周密的防护措施。除在危险部位设置护栏,立网、满铺架板、盖好洞日外,还应在操作人员下方设平网和检查作业人员是否正确使用防护用具。

(三)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主要技术措施

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主要技术措施有:

(1)用好安全“ 三宝”。

①安全帽。按规定进入危险场所,必须戴好符合安全标准的安全帽,并系好帽带,防止人员坠落时帽子脱落,失去防护作用。

②安全带。凡在2m以上悬空作业人员,必须配带合格的安全带。如悬空作业场地没有系挂安全带的条件时,应制定措施,为作业人员设置挂安全带用的安全拉绳,安全栏杆等。

③安全网。凡无外架防护作业点,必须在离地4m高处搭设固定的安全平网,高层施工还应隔四层再安设一道固定的安全平网,并同时设一层随墙体逐层上升的安全平网。

(2)做好“四口”防护。

“四口”的建筑施工行业中指: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和出入口(也称通道口)。“四口”防护方法综合起来分为两类:

①在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设置围栏、盖板、开启式金属防护门、架网;在混凝土预制板预留的洞口上,预制时即预埋钢筋网,设备安装时再剪掉预埋的钢筋网。

②正在施工的建筑物出入口和井字架、门式架进出入料口,必须搭设符合标准的防护棚。

(3)做好“五临边”的防护。

建筑施工中,大量存在着临时性的危险边治,这是发生作业人员坠落的主要坠落点之一。例如,尚未安装栏杆的阳台周边,无外架防护的屋面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上下跑道、斜道、两侧边,卸料平台的外侧边等,简称“五临边”。“五临边”必须设置1.2m高的双层围栏(每层60cm)或搭设安全立网,既可防止人员坠落,也可防止各种物料坠落伤人。

(4)严把脚手架的十道关。

脚手架在建筑施工中,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但是,如果在支搭和使用上方法不当,往往会造成多人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对各种脚手架必须严把十道关:

①材质关:严格按规程、规定的质量、规格选择材料。

②尺寸关:必须按规定的间距尺寸搭设。

③铺板关:架板必须满铺,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下跳板,并经常清除板上杂物。

④栏护关:脚手架外侧和斜道两侧必须设1.2m高的栏杆或立挂安全网。

⑤连结关:必须按规定设剪刀撑和支撑,必须与建筑物连结牢固。

⑥承重关:脚手架均布荷载。结构架应控制在 270kg/m2,装修架应控制在200kg/m2,其它架子必须经过计算和试验确定承重荷载,标准架严格按规程定负荷。

⑦上下关:必须为工人上下架子搭设马道或阶梯。严禁施工人员

从架子爬上爬下,造成事故。

⑧雷电关:凡金属脚手架与输电线路,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或搭设隔离防护措施。一般电线不得直接绑扎在架子上,必须绑扎时应加垫木隔离,凡金属脚手扎高于周围避雷设施的,要制定方案,重新设置避雷系统。

⑨挑梁关:悬吊式吊篮,除按规定加工外,严格按方案设置。

⑩检验关:各种架子搭好后,必须经技术、安全等部门共同检查验收,合格后可投入使用。使用中应经常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四)坍塌事故

(1)什么是坍塌事故

坍塌事故是指物体在外力和重力的作用下,超过自身极限强度的破坏成因,结构稳定失衡塌落而造成物体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挤压伤害及窒息的事故。这类事故因塌落物自重大,作用范围大,往往伤害人员多,后果严重,为重大或特大人身伤亡事故。

(2)坍塌事故主要类型及发生的环境

坍塌事故只要有:土方坍塌、模板坍塌、脚手架坍塌拆除工程的坍塌、建筑物及构筑物的坍塌事故等五种类型。前四种类型一般发生在施工作业中,而后一种一般发生在使用过程中。

(3)土方坍塌事故是怎样形成的

根据摩尔一库伦强度理论,土体内某一面上的剪应力若达到该面上的抗剪强度,剪切变形将不断增大,变形速度加快,直至土体中出现连续的破坏面,引起土体的塌方和滑坡、基础的严重下陷和倾倒,从而导致人身伤害事故。

这类事故与土方工程边坡坡度、施工方法、土质均匀程度(如:边坡上下层土质的容量、内摩擦角、内聚力存在面明显差异、管道渗漏等)以及外载荷(如车辆通过)等情况有密切关系。

(4)脚手架坍塌事故主要原因是什么

脚手架坍塌事故是指在外来载荷及自重作用下,脚手架重心偏移、整体失稳而倒塌。

架子坍塌的重大事故发生在高层建筑外脚手架,主要原因是施工前未进行安全及时设计,设计有缺陷或未按设计方案施工和使用等。另外,高层建筑架子架体高,迭加载荷大(施工载荷、冈载荷、架体自重载荷),超出下部杆件的抗屈服强度,也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一般架子坍塌事故多发生在低层建筑,里架、外架均可发生,且多为前部架体坍塌。

(5)防止脚手架坍塌事故方法有哪些

主要方法是加强日常检查维护,重点检查架体基础变化,各种支撑及与结构联结的受力情况。当脚手架的前部基础沉陷或施工需要掏空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加固措施;当隐患危及架体稳定时,要立即停止使用,并制定针对性措施,限期加固处理;在支搭与拆除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按规定和工作顺序进行,不得擅自改变施工方案和工作顺序,必须变动时,应报请技术部门审批。

(五)物体打击事故

(1)常见物体打击事故主要有哪几类

常见物体打击事故主要有以下六类:

①在高空作业中,由于工具零件、砖瓦、木块等物从高处掉落伤人;

②人为乱扔废物、杂物伤人;

③起重吊装、拆装、拆模时,物料掉落伤人;

④设备带“病”运行,设备中物体飞出伤人;

⑤设备运转中,违章操作,用铁棍捅卡料,铁棍弹出伤人;

⑥压力容器爆炸的飞出物伤人;

⑦放炮作业中乱石伤人等。

(2)防范物体打击事故主要措施有哪些

防范物体打击事故的主要措施有:

①必须认真贯彻有关安全规程,克服麻痹思想,人人有责消除物体打击伤害事故,牢固树立不伤害他人和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

②高空作业时,禁止投掷物料。清理楼内物料应设溜槽或使用拉圾桶。手持工具和零星物料应随手放在工具袋内。安装更换玻璃要有防止玻璃坠落措施,严禁扔下碎玻璃。

③吊运大件要使用有防止脱勾装置的吊勾或卡环,吊运小件要使用吊笼或吊斗,吊运长件要绑牢。

④高空作业中,对斜道、过桥、跳板要明确有人负责维修、清理,不得存放杂物。

⑤操作使用的机器设备,必须符合质量要求,带“病”设备未修复达标前严禁使用。

⑥使用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熟知设备特性、掌握操作要领,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⑦排除设备故障或清理卡料前,必须停机。

⑧做好受压容器安全管理(详见受压容器事故预防部分)。防止受压容器爆炸事故发生;各类放炮作业人员,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人员必须隐蔽在安全可靠处,无关人员严禁进入作业禁区内。

第五节 机械安全

(一)机械伤害的相关概念

(1)什么是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是指机械做出强大的功能作用于人体的伤害。

(2)机械伤害事故有什么特点

机械伤害事故的形式惨重,如搅死、挤死、压死、碾死、被弹出物体打死、磨死等。当发现有人被机械伤害的情况时,虽及时紧急停车,但因设备惯性作用,仍可将受害造成致使性伤害,乃至身亡。

(3)常见伤害人体的机械设备有哪些

有皮带运输机、球磨机、行车、卷扬机、干燥车、气锤、车床。辊筒机、混砂机、螺旋输送机、泵、压模机、灌肠机、破碎机、推焦机、榨油机、硫化机、卸车机、离心机、搅拌机、轮碾机、制毡撒料 机、滚筒筛等。

(二)形成机械伤害的事故主要原因有哪些

形成机械伤害的事故其主要原因有:

(1)检修、检查机械忽视安全措施。

如人进入设备(球磨机等)检修、检查作业,不切断电源,未挂不 准合问警示牌,未设专人监护等措施而造成严重后果。也有的因当时 受定时电源开关作用或发生临时停电等因素误判而造成事故。也有的虽然对设备断电,但因未等至设备惯性运转彻底停住就下手工作,同样造成严重后果。

(2)缺乏安全装置。

如有的机械传动带、齿机、接近地面的联轴节、皮带轮、飞轮等易伤害人体部位没有完好防护装置;还有的人孔、投料口绞笼井等部位缺护栏及盖板,无警示牌,人一疏忽误接触这些部位,就会造成事故。

(3)电源开关布局不合理,一种是有了紧急情况不立即停车;另一种是好几台机械开关设在一起,极易造成误开机械引发严重后果。

(4)自制或任意改造机械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

(5)在机械运行中进行清理、卡料、上皮带蜡等作业。

(6)任意进入机械运行危险作业区(采样、干活、借道、拣物等L

(7)不具操作机械素质的人员上岗或其他人员乱动机械。

(三)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防范措施

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防范措施有:

(1)检修机械必须严格执行断电挂禁止合闸警示牌和设专人监护的制度。机械断电后,必须确认其惯性运转已彻底消除后才可进行工作。机械检修完毕,试运转前,必须对现场进行细致检查,确认机械部位人员全部彻底撤离才可取牌合闸。检修试车时,严禁有人留在设备内进行点车。

(2)炼胶机等人手直接频繁接触的机械,必须有完好紧急制动装置,该制动钮位置必须使操作者在机械作业活动范围内随时可触及到;机械设备各传动部位必须有可靠防护装置;各人孔、投料口、螺旋输送机等部位必须有盖板、护栏和警示牌;作业环境保持整洁卫生。

(3)各机械开关布局必须合理,必须符合两条标准:一是便于操作者紧急停车;二是避免误开动其他设备。

(4)对机械进行清理积料、捅卡料、上皮带腊等作业,应遵守停机断电挂警示牌制度。

(5)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因素大的机械作业现场,非本机械作业人员因事必须进人的,要先与当班机械作者取得联系,有安全措施才可同意进人。

(6)操作各种机械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能掌握该设备性能的基础知识,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上岗作业中,必须精心操作,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严禁无证人员开动机械设备。

(7)供电的导线必须正确安装,不得有任何破损和漏电的地方。

(8)电机绝缘应良好,其接线板应有盖板防护。

(9)开关、按钮等应完好无损,其带电部分不得裸漏在外。

(10)局部照明应采用安全电压,禁止使用110伏或220伏的电压。

(11)操作前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先空车运转,确认正常后,再投入使用。

(12)机械设备在运转时,严禁用手调整;不得用手测量零件或进行、润滑、清扫杂物等。

(13)机械设备运转时,操作者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14)工作结束后,应关闭开关,反刀具和工件从工作位置。

(四)机械对人体伤害最多的部位

机械对人体伤害最多的部位是手。因为手在劳动中与机械接触最为频繁。

(五)机械伤害的急救

(1)机械手外伤的急救原则

发生断手、断指等严重情况时,对伤者伤口要进行包扎止血、止痛、进行半握拳状的功能固定。对断手、断指应用消毒或清洁敷料包好,忌将断指浸入酒精等消毒液中,以防细胞变质。将包好的断手、断指放在无泄漏的塑料袋内,扎紧好袋口,在袋周围放在冰块,或用冰棍代替,速随伤者送医院抢救。

(2)发生头皮撕裂伤如何急救

发生头皮撕裂伤可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①必须及时对伤者进行抢救,采取止痛及其他对症措施;

②用生理盐水冲洗有伤部位,涂红汞后用消毒大纱布块、消毒棉花紧紧包扎,压迫止血; ③使用抗菌素,注射抗破伤风血清,预防感染;

④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六)流动式起重机作业安全

(1)流动式起重机起吊重物作业时应注意的事项

流动式起重机起吊重物作业时应注意:

①严格按起重机的额定重量表和起升高度曲线作业。起吊物品不能超过规定的工作幅度和相应的额定重量,严禁超载作业。

②不允许用起重机吊拔起重量和拉力不清的埋置物体,冬季不能吊拔冻住的物体。

③不要斜拉和斜吊,否则容易造成起重机倾翻。

④不要随便增加平衡重或减少变幅钢丝绳。

⑤避免上车突然起动或制动,起吊机重量大、尺寸大、起升高度大时更应注意。

(2)流动式起重机起升和行走时应注意的事项

流动式起重机起升和行走时应注意:

①汽车起重机不允许吊起载荷行走。履带起重机和轮胎起重机一定要在允许的起重量范围内吊重行走,路面要严整坚实,行走速度要缓慢均匀,按道路情况及时换档,不要急刹车和急转向,吊重物避免摆动,吊臂应在行驶前方方向。

②起重臂长度大的履起重水平起臂,一定要在履带的纵方向,并在前进方向进行。行走时,起重臂角度过大会产生摇摆,有后倾翻危险。所以,起重臂仰角应限于300~700

(3)起重机作业环境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起重机作业环境的安全事项是:

①工作场地光线昏暗,无法看清场地、被吊物情况和指挥信号不能作业。

②起重机不允许在暗沟、地下管道和防空洞上作业。

③其重机作业时,臂架、吊具、辅具、钢丝绳及重物等与输电线最小距离,不应小于规定距离。

④起重机作业区附近不应有人做其他工作。有人走近时,利用警音或喇叭警告。

⑤起重机作业场所的建筑物、障碍物,是否符合起重机的行走、回转、转盘、变幅等的安全距离,应测量后再安排作业程序。

第六节 厂内车辆及交通安全

(—)常见的车辆事故

车辆伤害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伤害事故。

企业机动车辆包括:汽车类,如载重汽车、大小汽车、客货两用汽车、内燃汽车、装载机等;电瓶车类,如电瓶平板车、电瓶叉车等;拖拉机类,如手扶拖拉机履带式拖拉机等;有轨车类,如电力车、蒸汽机车、内燃机车、有轨电动车等;施工设备,如挖掘车、推土机、电铲等。

上述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挤压、撞车或倾覆等造成的人身伤害 ;行驶中上下车、扒车、搭乘非承人车、放飞车等造成的人身伤害;车辆运行中碰撞建筑物、构建物、堆积物引起建筑物倒塌、物体飞溅下落和挤压地面而产生物体飞溅等造成的人身伤害。上述伤害属于常见的车辆伤害事故。

(二)道路安全

(1)道路口安全

铁路与道路的交叉路口是交通事故高发区域。无论是行人还是机动或非机动车辆经过铁路道口时,应该高度重视交通安全。应注意的事项是:观察标识和警示信号是否有火车通过;听从道口管理人员的指挥;不准穿越栏杆;停车需制动停稳;载运大型设备、构件应按当地铁路部门指定的道日、时间通过。

(2)铁路道日管理

有些无人看守的铁路道口,平时通过的火车不多。这种道口最容易使人放松警惕,如不注意观望就贸然通过,一旦有火车驶来就很可能发生事故。1994年全国铁路发生的一万多起路边伤亡事故中,道日事故占了18%在道口事故中,无人看守的道口又占92%。因此,国家已三令五申要加强铁路道日的管理。

(三)乘车安全

在城市经常乘坐公共汽车、地铁、电车、出租车等,共同的安全事项是:

(1)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2)严禁将身体伸出车外;

(3)不准在车内打闹、游戏;·

(4)不与司机交谈;

(5)不能往车下抛物;

(6)不能在车内打毛衣;

(7)按安全标志行事。

(四)驾车的安全

交通安全的保证既有乘车人的责任,更有驾车人的责任。特别是机动车驾驶员,要严格遵守交通安全法规,才能保证城市交通安全。

(1)首先是车辆的技术安全要得到保证,基本的车辆安全装置性能要良好,要配备必要的灭火器具;

(2)行驶中车速、方向、行车道等方面要按法规规定执行;

(3)严禁超重、超高装运物品,严禁人货混装。

(五)乘飞机的安全

飞机是高危险的交通工具,但由于快捷、方便和舒适,而普遍受欢迎。乘飞机的安全事项有:

(1)严禁携带枪支、弹药、凶器、易燃易爆物品、腐蚀品、放射性物品等;

(2)登机前要关闭手持电话、寻呼机、电子游戏机、笔记本电 脑等;

(3)飞机起飞和降落时要系安全带;

(4)懂得使用灭火器、氧气袋、救生衣等安全设施;

(5)一旦遇到迫降、空中停车等险情,要服从机组人员的指挥。

(六)厂内铁路线路安全规定有哪些

《工厂企业内运输安全规程》第2.l.2~21.4款规定:“厂内正线、联络线在路堤地段坡脚线或护堤边线外、路堑地段坡顶线或天沟外,或平坦地段侧沟边线外lm内,严禁挖沟、蓄水、取土,并不准向铁路线路上排弃废水和倒垃圾。

站场最外侧的线路中心至路基面边缘的宽度不得小于3m,现有不符上述规定的站场,在改、扩建条件困难时不得小于2 .8m。在梯线、牵出线和货场边缘的装卸等有调车人员上、下车的一侧,不得小于3.5 m。

允许行人的铁路桥梁和隧道的一侧或两侧应设置有防护栏杆的人行道。”

(七)厂内机动车辆如何管理

《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第3.3.1.~3.2.2款规定:“车辆必须由当地公安部门或交通部门核发号牌和行驶证,方准行驶,限于厂内行驶的车辆,必须由厂交通安全管理部门核发号牌和行驶证,任牌证不得挪用、涂改、伪造。

车辆必须按当地公安部门或交通监理部门规定的时间接受检验。限于厂内行驶的车辆,按厂交通安全管理部门现定的时间接受检验。

逾期未经检验的车辆,不能行驶。”

(八)经常载人的货车有何规定

《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第3.2.4款规定:“经常用于载人的货车,必须装有扶梯、拉手、拉杆等。车箱栏板高度不得低于1 m,车箱两侧栏间应有保险锁链,车棚不得高于 1.75 m。”

第3.3.8款规定:“经常用于载人的货车应遵守下列规定:(1)必须由具有5万km或3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的驾驶员驾驶,并持有当地公安部门和交通监理部门核发代客证的驾驶员驾驶;(2)不能超过核定的人数;(3)指定专人负责车上安全;(4)限于厂内行驶的机动车,不得用于载人。”

(九)机动车装载货物的要求和规定

《业企业厂运输安全规程》第3.3.5款规定:“装载货物必须均衡平衡、捆扎牢固,车厢侧板、后栏极要关好拴牢。货物长度超过后栏板时,不得遮挡号牌、转向灯、尾灯和制动灯。装载散状、粉状或液态货物时,不得散落、飞扬或滴漏车外。”

第3.3.3款要求:“随车装卸人员应遵守下列规定:

(1)不得超过厂交通安全部门核准的人数;

(2)载运大、重货物未靠厢栏板时,货前不得乘人;

(3)载物高度超出车厢栏时,货上不得乘人;

(4)不得坐在车厢栏板上,车辆未停稳前不得上、下车;

(5)机动车车厢以外的任何部位或货运汽车的挂车、拖拉机的挂车、电瓶车、起重车、罐车、平板车和轮胎式专用车,不得载人。但安装有效锁制的自动倾卸车和设有围护栏的起重车、平板拖车、垃圾车等,经厂交通安全管理部门核准,可载装卸人员1—4人。”

(十)装载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品货物的安全规定

《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第3.3.10款要求:“装载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货物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必须经厂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和保卫部门批准,按指定的路线和时间行驶;

(2)必须由具有5万km和3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的驾驶员驾驶,并选派熟悉危险品性质和有安全防护知识的人担任押运员;

(3)必须用货运汽车运输,禁止用汽车挂车及其它机动车运输;

(4)车上应根据危险的性质配带相应的防护、消防器材、车厢两端上方须插有危险标志;

(5)应在货车排气管消音器外装设火星罩,易燃、易爆货物专用车的排气管应在车厢前一侧,向前排气;

(6)车厢周围严禁烟火;

(7)装载液态或气态易燃、易爆物品的罐车,必须挂接地静电导链;装载液化气体的车辆,应有防晒措施;

(8)装载氯酸钠、氯酸钾和用铁桶装的一级易燃液体时,不得使用铁底板车辆;

(9)装载剧毒品的车厢,用后应进行清洗、消毒;

(10)不得与其它货物混装,易燃、易爆物品的装载量不得超过货车载重量的三分之二,堆放高度不得高于车厢栏板;

(11)两台以下车辆跟踪运输时,两车最小间距为50m,行驶中不得紧急制动,严禁超车;

(12)中途修车应选择安全地点,停车或未卸完货物前,驾驶和押运不得离车。”

(十一)厂内机动车行驶速度的规定和限制

《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第3.1.4~3.4.3款规定:机动车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在无限速标志的厂内主干道行驶时,不得超过30km/h,其它道路不得超过20km/h,必须超过规定速度时,须经主管部门批准。

恶劣天气能见度在5m以内或道路最大纵坡在6%以上,能见度在10m以内时,应停止行驶。

执行任务的消防车、工程抢险车、救护车,在保护安全的情况下,不受规定速度限制。”

(十二)《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规定不准停放车辆地点

《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第3.4.8款规定:“下列地点不准停放车辆:

(1)距通勤车站、加油站、消防车库门口和消防栓20m以内的地段;

(2)距交叉路口、平交道口、转弯处、隧道、桥梁、危险地段、 地中衡和厂房、仓库、职工医院大门口15m以内的地段;

(3)坡度大于5%的路段;

(4)道路一侧有障碍物时,对面一侧与障碍物长度相等的地段两端各20m以内。

第七节 防尘防毒及职业病知识

(一)中毒窒息

(1)中毒窒息及引发的气体

人体内的所有细胞都需要氧气,缺少氧气,细胞就要死亡。空气中的氧气是怎么进入细胞中的呢?主要有两个过程,一个是肺泡内的氧气进人到血液中与含二价铁的血红蛋白相结合,成为“湘血红蛋白”,这个过程叫做外呼吸过程。另一个是碳氧血红蛋白随着血液循环到各个组织后,又可将氧放出交给细胞中的含有三价铁的细胞色素素氧化酶,细胞才能利用氧气,这个过程叫做内呼吸过程。一些有毒气体可以阻断外呼吸的过程,另一些有毒气体可以阻断内呼吸过程,使得细胞不能得到氧气,这些有毒的气体,叫窒息性气体。

在生产过程,常见的窒息性气体有两大类:

①一类是单纯性窒息性气体,如甲烷、二氧化碳和氮气等气体;

②一类是化学性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及氰化氢等。

(2)中毒窒息有哪些表现

单纯性窒息性气体,本身无毒或者毒性甚微。例如氮气,是无色。无毒、无味的气体,本身无毒,但如作业环境中氮气浓度增高,其含量大于84%时,会使氧气浓度降低,导致人因缺氧出现窒息症状,如头晕、头痛、呼吸困难、心跳加快,以至昏迷和死亡。而化学性窒息性气体,由呼吸过程吸人后,则可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抑制组织细胞色素氧化酶,影响氧在组织内的传递和代谢,导致组织缺氧,引起窒息。例如,硫化氢、氢化物在空气中浓度过高时,吸入后可使人呼吸停止,在极短时间内死亡。

(3)发生中毒窒息事故后如何科学救人

在深井、地窖、下水道、及密闭容器中发生中毒窒息事故时,必须马上对中毒者进行抢救。但救人时必须讲科学、救人必须有措施,如果配备防毒面具、使用排风等。若无教人措施,不但中毒者救不出来,而救人者同样也会中毒甚至死亡。近年来这样扩大伤亡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一氧化碳中毒

(1)一氧化碳中毒有哪些表现

在冶金工业中的炼焦、炼铜、炼铁,矿井的放炮,化学工业的合成氨、合成甲醇,碳素厂的石墨电极制造,交通运输中汽车排放的尾气以及生活中煤炉做饭、取暖等,都有大量一氧化碳存在。

一氧化碳中毒主要是急性中毒。

轻度中毒表现为头昏、眼花、剧烈头痛、耳鸣、颈部压迫感和搏动感,并伴有恶心、呕吐、心悸、四肢无力等,甚至出现短时间的昏厥。脱离现场,症状可以迅速消失。如长时期接触低浓度一氧化碳可反复发生轻度急性中毒,可引起机体机能降低,如判断能力障碍、手指感觉障碍、记忆力减退、无力等自觉症状。

中度中毒出减轻中毒症状外,还表现为初期多汗、烦躁、步态不稳;皮肤、粘膜苍白,并随着中毒加重而出现樱桃红色,以面颊、前胸及大腿内侧为明显;意识朦胧,甚至昏迷,如能及时抢救可很快苏醒,一般无明显并发症和继发症。

重度中毒除具有中度中毒症状外,患者可迅速进入不同程度的昏迷状态,时间可持续数小时至几昼夜,往往出现牙关紧闭,强直性全身痉挛,大小便失禁和病理反射。常并发中毒性脑病、心肌炎、吸入性肺炎、肺水肿及电解质紊乱等,出现昏迷后,严重者出现窒息性死亡。

(2)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为了避免一氧化碳中毒,要做到:

①定期检修设备,改进生产工艺,防止一氧化碳外溢;

②加强通风,降低一氧化碳浓度;

③在较危险区域安装一氧化碳自动报警议或红外线一氧化碳自动记录仪;

④进入危险场所,应先进行检测,确认无危险后才可进入现场;

⑤进入危险区域必须佩戴防毒面具;

⑥进人危险区域操作后,应立即离开,并适当休息;

⑦定期体检,有明显神经系统疾病J心血管疾病、严重贫血的职工以及妊娠妇女、未成年人及老年人,均不应从事一氧化碳岗位的作业。

(三)硫化氢中毒

(1)硫化氢中毒的危害和症状有哪些

硫化氢为无色、低浓度时带有臭蛋样气味的气体,高浓度时使嗅觉麻痹,故难以凭嗅味强弱来判断其危险浓度。当硫化氢浓度大于1000毫克/立方米,发生“电击样”中毒,几秒内接触者会突然倒下,停止呼吸,此时心脏尚可搏动数分钟。如果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可望获救,但常因抢救失误,延误时间,无一生还。

硫化氢中毒后的主要症状:

①急性中毒出现意识不清,过渡到呼吸急促转向呼吸麻痹,很快死亡。

②急性中毒出现头痛、胸部压迫感、乏力及眼、耳、鼻、咽粘膜的灼痛,以及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症状。

③慢性中毒一般为眼结膜的损伤,如搔痒、疼痛、异物感及肿胀或明显炎症、角膜糜烂等。

(2)如何预防硫化氢中毒

预防硫化氢中毒的措施主要有:

①改革工艺,如改革践革液配方,减少硫化钠用量,应用新凝革液如严硫酸钠、霞石等或采用酶法脱毛可减少或消除硫化氢的危害。

②加强密闭、通风,经常测定车间硫化氢浓度(可用醋酸铝钠滤纸测定,滤纸变黑色即说明其存在)。

③硫化氢排放之前,应采用净化措施,使之通过碱液回收,含硫化氢的废水可用氯化钙或硫酸铁和石灰的混合液中和;含硫化钠的废水应严格防止与酸接触,以免放出硫化氢。

④加强个人防护。工人进人硫化氢工作场所时,应先对环境毒情检测,采取通风置换、戴防毒面具等措施。进入井、坑作业,应带好和挂牢安全带,佩戴氧气呼吸器面具,使用信号联系,并有专人监护。

⑤有硫化氢的生产:要按工艺严细操作,防止失控;回收硫化氢、检修、停车、开车和处理异常操作等,应有控制中毒发生的措施。

⑤就业前要体检,就业后定期体检,对有神经、呼吸系统疾患、眼睛等器官有明显疾患者,不应从事硫化氢的作业。

⑤类似事业,平时要充分做好全员防毒准备,加强防中毒事故演习,避免一旦事故发生后,扩大危害。

(四)如何警惕误食亚硝酸盐中毒

近年来,由于误食亚硝酸盐而中毒并造成死亡的事故屡有发生。

亚硝酸盐常作为工业用防冻剂,在建筑施工中多见,因此亚硝酸盐误食中毒又多发于建筑行业的包工队。

亚硝酸盐呈白色粉末,味感微咸或微甜,因此常将其当作食盐或白糖误食而中毒;一般食后数分钟到半小时内发病,发病主要症状为口唇、指甲、皮肤呈明显青紫、抽搐、心律不齐、休克、肺水肿,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亚硝酸盐不仅用于工业,而且某些食品厂家还作为发色剂用于食品,但必须使用亚硝酸盐,并且一定要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0.15g/kg)添加,食品中残留量(以严硝酸盐计)肉类罐头不得超过0.05g/kg,肉制品不得超过0.03g/kg。不仅如此,亚硝酸盐在其它地方也有存在,如腐烂变质或存放过久的疏菜;苦井水及温锅水都有亚硝酸盐存在的可能。

预防的办法是:①工地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防止误食;②不吃腐烂变质的蔬菜瓜果;③不用温锅水及苦井水煮粥、做饭;④不吃未腌透的咸菜。

(五)职业病

(1)什么是职业病

凡生产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在广义上均可称为职业病。但在立法意义上,职业病却具有一定的范围,通常指政府主管部门明文规定的法定职业病。

(2)预防职业病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职业病可以预防的,预防职业病的主要措施有:

①大搞技术革新、改革生产工艺如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有毒或剧毒的物质;以低噪声设备代替高噪声设备等。生产过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从而减少工人与有害因素接触的机会。

②采取通风除法、排毒、降噪、隔离等技术性措施来降低或消除生产性有害因素。

③加强生产设备的管理,防止毒物的跑、冒、滴、漏污染环境;

④对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进行“三同时”审查,确保这些项目完成后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可以达到国家标准;

⑤制订和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⑥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有害物质进入体内;

⑦合理安排休息制度,注意营养,增强机体对有害物质的抵抗能力;

⑧对接触生产性有害作业的工人,进行就业前体格检查和定期体格检查,及早发现禁忌症及职业病患者,及早进行处理;

⑨根据国家制定的一系列卫生标准,定期作业环境中生产性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高温作业

(1)高温作业及类型

在高温或在高温合并湿度或在强热辐射的不良条件下进行的生产劳动通称高温作业。高温作业按其气象条件的特点可分为3个基本类型:

⑴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钢、轧钢等;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等;瓷、砖瓦等工业烧窑等。

⑵高温高湿作业。其气象特点是气温、气湿高,而辐射强度不大。例如印染、维丝、造纸工业中材料的加热或蒸煮。

⑶夏季露天作业。夏季在农田劳动、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中,除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外,还接受加热的地面和周围物体放出的辐射热。

(2)人为什么会中暑

在高温作业环境中劳动,能引起一系列人体生理变化,皮肤血管扩张、皮肤温度升高,心脏输出血量增加。这些变化中以加强散热,但如还不能满足机体散热的需要时,体内将有热量蓄积,可能引起人的中暑。

(3)防止中暑有哪些措施

高温作业中的防暑工作,应采取综合性措施。综合性措施包括技术、卫生保健、组织管理等三个方面。

技术措施包括改革工艺流程,尽量实现机械化,减少高温产品在工作地点的暴露时间,减少工人接触的机会;

车间内部安排要合理,各处热源要安排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处,对热源要采取隔绝措施;

加强通风降温,高温车间应设进气口和开侧窗,利用空气对流进行通风降温,如自然通风不能满足降温要求时可采用机械通风措施卫生保健措施包括供给职工含盐饮料,以补充大量出汗而损失的水分和盐分;

加强个人防护,根据高温作业的特点配给工人防热服及其他防护用品;

加强医疗预防工作,对职工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的体格检查工作,不适宜从事高温作业的,不应从事该项工作组织管理工作包括做好宣传教育。开展群众性的防暑降温工作;制定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安排好工间休息,保证高温作业人员有足够的休息。

(4)一旦发生中暑怎么办

一旦发生中暑,必须马上进行治疗。

对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应使患者迅速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通风良好的阴门路凉处安静休息,解开衣服,给予含盐清饮料。必要时可针刺合谷、曲池、委中、百会、人中等穴。如有头晕、恶心、呕吐或腹泄者,可服中药蕾香正气丸。如有呼吸和循环衰竭倾向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并可注射吸和循环中枢兴奋剂,对重症中暑,治疗原则是降低过高的体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保持酸碱平衡,积极防治休克、脑水肿等对重症中暑病人,必须马上送到医院进行治疗。

(七)煤气中毒

(1)煤气中毒后的症状有哪些

煤气中毒后轻的会感到头晕头痛、耳鸣J心慌、四肢无力;重的则会出现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昏迷不醒、大小便失禁、脸、嘴、唇和指甲会变成樱桃红色。抢救不及时就会死亡。

(2)煤气中毒的急救

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后,要立即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将病人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去,触开衣扣,腰带进行救治。如果是重症病人,一边开门窗通风换气,一边立即请医务人员就地抢救或送医院治疗。

(3)怎样检测煤气泄漏处

一般用户若发现有煤气臭味,可先用肥皂水刷煤气管接头和设备零件,如有漏气点就会吹出肥皂泡,千万不要用明火检查漏气,以免发生事故。

第五章 保障公共生活安全第一节 消防安全

(一)公共场所防火

公共场所通常指礼堂、影剧院、俱乐部、文化宫、游乐场、体育馆、图书馆、展览馆等场所。公共场所是人多、吵杂,一旦发生火灾往往造成的伤亡惨重。因此,公共场所是城市的消防的重点区域。

在一些公共场所,有如下防火的基本要求:

(1)不准超过额定的人数;

(2)安全出口处要设明显的标志,疏散通道必须保持畅通,严禁堆放任何物品或者增加座位;

(3)安装、使用电气设备必须符合防火规定,临时增加电气设备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4)严格控制明火、火焰、鞭炮的使用与燃放;

(5)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化学物品;

(6)制定应急疏散方案;

(7)管理人员应当坚守岗位,加强值班和检查。

(8)影剧院等公共场所每个太平门的最小宽度应不小于1.4米;

(9)任何消防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5米,疏散楼梯的最小宽度必须大于1.1米;

(10)街道、场馆、集贸市场、公园、游乐场在建筑消防设备、器材、设施、装置要齐备;

(11)必要的地方使用防火材料;

(12)在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要按《消防法》、《集贸市场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治安管理条例》等消防法规执行。

(二)社区防火重点部位

在城市社区的公共场所有很多防火重点部位,这些部位多标有“严禁烟火”、“不带烟火”“严禁抽烟”的标志。在这样的部位要按《消防安全十项标准》的要求进行严格管理,一个社区责任人,在日常的管理中,要特加注意这样的社区防火重点部位。这些部位包括:

(1)火灾危险性大的部位,如化工车间,油洗、油漆、烘烤、电焊、气焊工作间、化验室、木工房,汽车库,化工库,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可燃、助燃气体库,液化石油气配气站、供应站,氧气站,乙炔气站和火工生产车间等;

(2)发生火灾影响整个单位活动的部位,如变电站、通讯设备机房、生产总控制室、历史文献贮藏室等;

(3)物资集中,发生火灾损失大的部位,如物资仓库,原材料库,成品库,使用、存放先进技术设备的实验室、车间、库房等;

(4)人员集中,发生火灾造成伤亡大的部位,如礼堂、俱乐部、文化宫、食堂、托儿所、集体宿舍、医院病房等。

(三)学校防火

学校防火是保证学生在学校安全的重要方面。学校防火的主要措施有:

(1)严禁学生身带火柴、打火机入校,杜绝把流动火源带人校园。

(2)严禁携带烟花、爆竹、汽油、可燃气罐等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学校。

(3)加强对临时、非常规用火,如点燃蚊香、蜡烛等的监控,防止火势失控蔓延;

(4)严格管理实验室,控制汽油、煤油、酒精、电炉、氧气、氢气和煤气,配备灭火器材。

(5)严禁学生吸烟。教师只准在指定地点抽烟,不准在教室、办公室或校园公共场所吸烟。

(6)严禁在校园内随意点火烧树叶、废纸或垃圾,特别注意在大风季节对火源的监控。

(7)严禁师生用特大瓦数的灯泡取暖、烘烤衣物、长时间照明,防止电线烧焦、短路、打火,引起火灾。

(8)校园中的食堂、锅炉房、库房、车库、实验室要建立消防责任制,要装备规定所必需消防物品及器材。

(9)每学期均安排师生进行消防知识教育。学会使用各种消防器材。

(10)学生要学会挂火警电话,即外线直拨“119”。内部电话先接通本单位总机,然后再拨“119”。电话接通后,讲清楚着火的学校名称、详细地址(街、段、里、号等);讲清楚着火部位、着火物资、火情大小;讲清报火警人的姓名及电话号码。

(11)学生要学会火情严重时的逃生、互救、自救的本领。防火更要防烟,往往是浓烟使人中毒,然后才把人烧死。

(12)校园中发生火灾能否及时扑灭或使学生免受伤害与教师的冷静、正确判断及安全疏散、消灾避难方法有极大的关系。教师要学会使用灭火器、快速报火警、保护学生脱离险境,这也是教师的光荣职责。

(四)通火灾的自救与求生

火灾分为初起、发展、猛烈、下降和熄灭五个阶段。家庭火灾多为固体物燃烧,固体可燃物在火灾初起阶段再现为火源面积小,烟和气体对流的速度较缓慢,火焰不高,燃烧释放出来的辐射热能较低。因此,火势向周围发展蔓延的速度较慢。根据研究表明,建筑物在起火后,5—7分钟内是扑救火灾最有利的时机。如超过此时间,火灾必进入猛烈阶段,就必须依赖消防队来灭火。而人员就只有设法逃离。是否能逃离,要看是否掌握逃生的本领,这就是:

⑴首先要会防烟熏。

大多数火灾死难者量因缺氧窒息和烟气中毒,而不是直接烧死。因此,当处于被烟火包围之中,首要的任务是设法逃走。可采取俯身行走;伏地爬行;用湿毛巾蒙住口鼻。这样可减少烟毒危害。

⑵楼房底层着火,住上层的人自然只能从楼梯跑。

面对着火的楼梯,可用湿棉被、毯子等披在身上,屏住呼吸,从火中冲过去。一般人屏住呼吸在10—15秒钟内可跑25米左右。如逃出后当身体衣服着火,简单的办法是用水泼灭,或就地打滚。

⑶楼梯已被大火封住,应立即跑到屋顶通过另一单元的楼梯出来,也可从阳台抱住排水管或利用竹竿下滑逃生。

⑷若以上逃生之路也被切断,应退回屋内,关闭通往燃烧房间的门窗,并向门窗上泼水,以延缓火势发展,同时打开未受烟火威胁的窗户抛一些醒目的或落地有声响的物品,向楼外发出求救信号。

也可用绳或撕开的被单连接起来,将其固定在物体上,使人向楼下逃至无火的楼层或地面。如时间不允许,也可往地上抛一些棉被、沙发垫等软物,往下跳。

第二节 公共场所安全

(一)公共安全标志

认识公共安全标志是保障公民安全的重要方面。在公共道路上。商场、宾馆、游乐场、机场、加油站、仓库、车间、建筑工地等公共场所看见各种各样的安全标志,他向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安全信息,防止人们危险动作,保证人们的安全活动。公共安全标志有如下类型:

(1)从标志的作用上认识,安全标志有:禁止标志,起禁止人们行动的作用;警告标志,起促使人们提防、警惕危险的作用;指令标志,起促使或监督公众立即采取行动,保障人或设备安全,防止意外发生的作用;提示标志,起到提供目标所在位置和方向性信息的作用。

(2)从标志的使用功能上认识,安全标志有:道路交通安全标志;生产区域安全标志;防火安全标志;危险品标识标志等。

(二)乘坐电梯时的安全

(1)乘坐电梯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有:

①确认电梯在本楼层平层停稳后,快进快出轿厢,切忌一只脚在内一只脚在外停留;

②爱护电梯一切设施,听从电梯司机的指挥;

③轿厢内严禁吸烟,不要轿厢内喧哗打闹;

④儿童乘梯要有成年人带领;

⑤电梯严禁超载运行;

⑥电梯因故障停止运行时,不要惊慌,用轿厢内的电话或对讲机通知专业维修人员来处理,勿强行执门处出;

⑦发生火灾或地震时不要乘坐电梯逃生。

(2)电梯发生冲顶、蹲底事故怎么办

电梯在运行中发生冲顶、蹲底等现象,乘客不要惊慌,若轿厢有电梯司机要听从司机指挥,用电话、对讲机与电梯维修人员取得联系,由电梯维修人员前来处理。此过程中,乘客应保持镇静,并配合电梯司机和维修人员的工作。

(3)人被困在电梯轿厢内怎么办

若电梯发生故障,乘客被困在轿厢内,这时乘客不要惊慌,若有电梯司机听从司机的指挥,用电话或对讲机与电梯维修人员取得联系,由恢维修人员前来处理。此过程中,乘客应配合电梯司机和维修人员的工作安排,切勿扒开轿厢门外出。只有等到维修人员通知“己经安全,可以出来”时才可走出轿厢。

(4)电梯运行中停电应如何处理

电梯在运行中如遇停电,乘客应在轿厢内安静地等待。不可自行走出,以防发生剪切伤人事故。因停电而困人,要做好以下应急处理:

①如果预测停电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恢复或备有发电机,维修人员应用对讲机或电话向乘客交待清楚,让他们在轿厢内静静地等候。

②停电复原以后,应指示乘客再次按轿厢内选层接钮,这样就可以恢复正常运行。

③如果长时间停电或线路故障,维修人员就应考虑到机房断电,盘车至平楼层放入。盘车时应不少于两人。

(5)电梯运行时发生火灾怎么办

司机或乘客应将电梯停在火势或烟雾蔓延的楼层。乘客禁止使用电梯逃生,而要使用楼梯逃生。维修人员应将各层厅门关闭,并切断总电源。并且,严禁在火灾层停梯开门,为避免不测事故的发生,应及早地将电梯停至安全层断电(通常停至首层)。

(三)建筑施工工地安全

生活在城市的人,特别是青少年,对建筑施工工地十分好奇,想溜进去看看高楼大厦究竟是怎样盖起来的,一到工地门口,就看见醒目的提示牌写着“施工重地,闲人免进!”工地是不欢迎外人进人的,甚至用木板、纺织网或铁丝网把工地圈起来,挡住过往行人闯入。这就是为了保证非施工人员的安全。

(1)为什么施工重地不允许闲人(外人)进入呢?

最主要的是避免意外事故。

①因为工地上比较零乱,工种较多,重型汽车、起重机穿梭忙碌;搅拌机、电焊机、发电机等运作繁忙,噪声很大;

②立体交叉作业,特别是高空作业,常有砖头或工件物体坠落;道路窄小,尘土飞扬;焊光刺眼,焊渣灼人;

③电线交错、水管纵横,地沟、暗坑较多,行走十分不便。

外来人不熟悉环境,没有建筑安全知识,又无完善的保护措施,就很容易受到伤害。同时为了保障建筑工程进行,提高工效,也不希望外人进入建筑施工工地。

(四)防范城市高空坠落物

高空物体由于具有势能,一旦落下作用于人体或其他物品上,就会造成伤害或损失。在公共生活场所,由于市政建设、公共广告牌等建筑设施等场地,都可能有高空坠落物会对人们造成伤害?

根据实际发生过的事故案例分析,人们应注重如下城市生活中会产生的高空坠落物:

(1)高架的广告牌。由于大风或自然松动会导致倒塌坠落伤人,北京火车站前的广告牌就发生过大风刮倒伤人的案例。

(2)居民区高楼阳台上的花盆。通常由于浇花操作不慎或大风引进。在许多大城市发生过多起阳台花盆坠落砸死人的事例。

(3)高楼的墙面装饰物和窗户玻璃碎片。由于修建质量至使建筑物的墙面装饰物固定不牢固,一旦坠落即会伤人。建筑物的窗户玻璃碎片也是常见的坠落物体。

(4)建筑施工工地的建筑材料。城市里经常会有在大路或街道边进行高层建筑施工,如果由于防护不严和施工的损失失误,就会有建筑坠落物,这对于过路行人是一种危险。因此,当通过路边的建筑工地时,行人一定要倍加注意。

至于生活在高楼上的人为恶作剧,也是一种高空坠落物需要防范的对象。

第三节 日常生活安全

(一)怀孕女工能不能骑车上下班

怀孕女工一般不宜骑车上下班。在妊娠早期骑车也应注意几个问题:

(1)要调节好车座高和坡度,以骑座舒适为宜。坐垫套一海绵座套,以缓冲车座对会阴部的反压力。

(2)最好骑女式单车,上下方便又可避免紧急情况下车时造成骑跨伤。

(3)不宜骑车长途行驶,车速不要太快,防止因下肢劳累,盆腔过度充血而影响胎儿发育。

(4)妊娠后期由于体型体重变化,为预防羊水早破或早产,应停止骑车。

(二)办公室安全

城市职业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办公室工作普遍,“白领”工作人员愈来愈多。由于现代办公环境处处充满现代技术,如电脑、电器、电梯、高层建筑等。因此,办公室中的职业安全已成为现代城市系统安全中的重要部分。

城市办公室的安全问题主要涉及如下方面:

(1)身心健康。

据香港职业安全局对港区办公人员的调查,城市办公人员由于运动量小、工作姿势单一、办公用具人机关系不合理、工作量大、工作时问长、用脑过度、工作被动、同事间缺乏沟通等等原因,普遍存在紧张情绪、失眠等心理不适,以及骨骼不适,包括颈部。肩膊、上背、下腰、背部、眼睛等部位的不适,因而导致肌肉酸痛、抽筋、麻痹和无力等症状。因此,从管理部门和个人的角度都要尽力消除上述原因。

(2)工作环境安全。

城市办公环境包括空间环境、空气环境、光环境等。主要考虑的安全问题有:

要有适合人体工程的可调适高度的办公桌椅,考虑工作姿势的舒适度(靠背、扶手等),有足够的腿膝空间;

光线照度要合适,计算机显示屏的高度在视线上,并配滤光镜;办公室要有必要的通风抽气设备,有合理的温度和温度等。

(3)技术安全。

城市办公室通常设在高层建筑,因此,职员要学会高层建筑的防火逃生技巧,知晓安全通道系统、消防报警、消防器材使用等;懂得电梯的安全使用常识;掌握安全用电知识等。

(4)社会安全。

办公人员通常掌握国家、政府或公司的机密文件,因此,要有保密意识;要学会防范受骗;要有防盗的意识和常识等。

(三)会议及大型活动安全

由于会议和大型活动参与的人员多、地方拥挤,一旦出现意外很容易酿成重大事故。因此要倍加重视活动安全。

(1)首先,活动组织者要制定周密的安全措施和应急方案,并对参加者进行指导性警示;

(2)场所要有足够的安全通道,并保证畅通,便于识别;

(3)保证现场的电气和机械设备安全状态良好;

(4)活动参加者要了解掌握安全通道的方位,熟悉逃生路线;

(5)对可能出现的停电、火情、拥挤等意外事件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应急准备;

第六章 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第一节 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原因

(一)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是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最大隐患。

许多职工入厂后虽经短时间的安全教育,但由于缺乏工作实践,对安全生产的认识较差,认为最重要的是学技术,掌握生产技术才是硬本领,而对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生产技术则很不重视。更有些人部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伤亡事故离自己十分遥远,不会落到自己头上,但是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是最大的隐患。

(二)未经培训上岗,无知酿成悲剧。

有的生产经营单位招聘了职工后,不进行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职工未经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培训就上岗,缺乏最基本的安全生产常识,冒险蛮干,违章作业,一旦发生事故,则惊慌失措,往往因此酿成悲剧。

(三)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导致事故。

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企业规章制度的一部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企业全体员工上至厂长经理,下至每一名工人都必须遵守。尤其是新工人更应该注意,来到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往往好奇心的驱使下忘记了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什么东西都想动一动、摸一摸,往往就因此造成了工作事故,使自己受到伤害,或者伤害他人,或者被他人伤害。

因不落实安全规章制度而造成的劳动环境存在以下不安全状态: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结构不合安全要求,通道门遮挡视线,制动装置有缺陷,安全间距不够,拦车网有缺陷,工件有锋利毛刺、毛边,设施上有锋利倒棱。

(3)强度不够。机械强度和绝缘强度不够,起吊重物的绳索不合安全要求。

(4)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带“病”或超负荷运转。

(5)维修、调整不当。设备失修,地面不平,保养不当,设备失灵。

(6)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7)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①照明光线不良,照度不足,作业场地烟尘弥漫,视物不清,或光线过强;

②通风不良,风流短路,停电停风时放炮作业,瓦斯排放未达到安全浓度时放炮作业,瓦斯浓度超限;

③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地杂乱,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采伐时,未开“安全道”。

(8)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地面滑,地面有油或其它液体,冰雪覆盖,地面有其它易滑物J

(四)违反劳动纪律造成事故

一个不以严格的纪律要求员工队伍的企业,是一个缺乏市场竞争力和企业。血的教训一再告诉我们,一名不遵守劳动纪律的职工,往往就是一起重大事故的责任者。违反劳动纪律的主要表现如下:

(1)上班前饮酒,甚至上班的时候饮酒。

(2)上班无故迟到,下班早退。

(3)工作时间开开玩笑,嫁戏打闹。

(4)不按规定穿戴工作服和个人防护用品。

(5)在禁烟区内随意吸烟,乱扔烟头。

(6)不坚守岗位,随意串岗聊天。

(7)企业生活无规律,上班时无精打采。

(8)工作时不全神贯注,思想开小差。

(9)上夜班时偷偷睡觉。

(l0)不服从上级正确调度指挥,自作主张随意更改规章。

(11)无视纪律,自由散漫,上班时间吊儿郎当。

(五)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十分危险。

安全操作规程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以血的代价换来的科学经验总结,是工人在生产操作中不得违反的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员工在生产劳动中如果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后果将十分危险,轻则受伤,重则丧命,对此,每个员工都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主要表现如下: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未经许可或未给信号就开动、关停、移动机器,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漏电等,忘记关闭设备,忽视警告标记,奔跑作业,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手伸进冲压摸,工件紧固不牢,用压缩空气吹铁屑等。

(2)或错误调整安全装置,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用不牢固的设施,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

(4)替手动工具,用手清除切屑,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属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5)入危险场所。冒险进入涵洞,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就进入油罐或井中,未“敲帮问顶”,就开始矿井作业,在易燃易爆场合动用明火,私自搭乘矿车,在绞车道行走,未及时观望。

(6)攀、坐不安全位置伯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人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调整、焊接、清扫等,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7)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作用。未戴护目镜或面罩,未戴防护手套,未穿安全鞋,未戴安全帽,未戴呼吸护具,未佩戴安全带。

(8)不安全装束。在有旋转零件的设备旁作业时穿过于肥大的服装,操纵带有旋转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

第二节 事故预防

(一)事故预防的原则

事故预防应当明确事故可以预防,能把事故消除在发生之前的基本原则:

(1)“事故可以预防”的原则;

(2)“防患于未然”原则;

(3)“对于事故的可能原因必须予以根除”原则;

(4)“全面治理”原则。

(二)事故预防模式

事故预防的模式分为事后型模式和预期型模式两种。

(1)事后型形式。这是一种被动的对策,即在事故或灾难发生后进行整改,以避免同类事故再发生的一种对策。这种对策模式遵循如下技术步骤:事故或灾难发生一调查原因一分析主要原因一提出整改对策一实施对策一进行评价一新的对策。

(2)预期型模式。这是一种主动、积极地预防事故或灾难发生的对策。显然是现代安全管理和减灾对策的重要方法和模式。其基本的技术步骤是:提出安全或减灾目标一分析存在的问题一找出主要问题一制定实施方案一落实方案一评价一新的目标。

(三)事故的一般规律分析

事故的发生是完全具有客观规律性的。通过人们长期的研究和分析,安全专业人员己总结出了很多事故理论,如事故致因理论事故、事故模型、事故统计学规律等。事故的最基本特性就是因果性、随机性、潜伏性和可预防性。

(1)因果性。事故的因果性是指事故由相互联系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过程中,应弄清楚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找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2)随机性。事故的随机性是指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后果的严重性是偶然的。这说明事故的预防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事故这种随机性在一定范畴内也遵循统计规律。从事故的统计资料中可以找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因而,事故统计分析对制定正确的预防措施有重大的意义。

(3)潜伏性。表面上事故是一种突发事件。但是事故发生之前有一段潜伏期。在事故发生前,人、机、环境系统所处的这种状态是不稳定的,也就是说系统存在着事故隐患,具有危险性。如果这时有一触发因素出现,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企业较长时间内未发生事故,如麻痹大意,就是忽视了事故的潜伏性,这是工业生产中的思想隐患,是应予克服的。

(4)可预防性。现代工业生产系统是人造系统,这种客观实际给预防事故提供了基本的前提。所以说,任何事故从理论和客观上讲,都是可预防的。认识这一特性,对坚定信念,防止事故发生有促进作用。因此,人类应该通过各种合理的对策和努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隐患,把工业事故的发生降低到最小限度。

(四)一般的事故预防措施

从宏观的角度,对于意外事故的预防原理称为“三 E对策”,即事故的预防具有三大预防技术和方法。

(1)工程技术对策:即采用安全可靠性高的生产工艺,采用安全技术、安全设施、安全检测等安全工程技术方法,提高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化;

(2)安全教育对策:即采用各种有效的安全教育措施,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

(3)安全管理对策:即采用各种管理对策,协调人、机、环境的关系,提高生产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五)处理事故的“四不放过原则”

即发生事故后,要做到事故原因没查清,当事人未受到教育,整改措施未落实,事故责任者未追究,四不放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