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心理学效应,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有人的地方就有谎言,有谎言的地方就需要鉴慌师和心理学。欢迎收看“心理学鉴慌师”的知识小课堂《心理学效应》第一节。鉴慌师和心理咨询师,人生哲理:如不识货,一时穷;如不识人,一世苦。


本节纲要:

(1)什么是欲先取之必先矛之?

(2)怎么样做到欲先取之必先矛之?


提醒您:这是本课堂第一节,共30节,剩下内容将持续更新


不可不知的生存定律,实用有趣的心理效应。解释现象的定律法则。增长智慧的正确途径,突破疑惑和行动的指南。

什么是心理学效应?

如何突破旧有的思维消除侥幸心理、提升自己的思维策略?

如何提升突破职业法则,使心态影响环境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

如何使成功的关键不被失败左右?

想知道答案吗?那就跟着我接触本课堂继续往下读吧。

一个人的心理学效应,欲先取之必先予之(1)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1、满足他人,成就自己

无论是在商业行为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你只要尊重和满足他人的需求,同时你的需求也会得到满足。或者换句话说,如果你有某种个人的需求,那么就要去先满足别人的需求。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懂得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企业才能拥有更多的消费者。

中国海尔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它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第一的宗旨。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中国还是欧美,海尔始终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研发相应的产品,让消费者用上适合的产品,自己才能获得丰硕的收入,这就是“欲取先予”的真谛。

一个人的心理学效应,欲先取之必先予之(2)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与人相处还是要获得成功,都要明白欲取先予这个道理。有些人总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不想付出,只想回报,他们不懂“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道理。有些人总是处心积虑地计划着占别人的便宜,这种人迟早会被现实教训,贪小便宜,吃大亏。有些人总是处处替别人着想,先人后己,这样的人往往会得到很多,不仅是尊重、名望,还有财富。这就是大智若愚的吃亏学。看起来你是吃亏了,其实你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并且对方还很高兴地自愿让你的需求得到满足。

每当你给别人一个微笑的时候, 别人也会还你一个微笑。你想别人怎么对你,你就得先怎么样对别人。

2、有付出才有回报

欲取先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人天生都是有些自私的,而且往往还伴随着一 些虚荣,谁会甘心先为别人付出,谁会愿意先满足别人呢?如果我满足了别人,别人不来满足我,那我岂不是很吃亏吗?一般的人都会有这种顾虑,但是那些能成就大业者或生活中的强者,却从来不会计较这些,因为他们明白: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如果不付出,虽然没有失去,但也没有得到,没有得到就是失去。无论你付出了什么,你总会有所收获。

当然这里的收获也许不是你所期望的,但是可能会比你期望的带来更多。投之以桃,才能报之以李,不投资自然没有回报。所以,要懂得为他人着想,懂得为别人付出。

一个人的心理学效应,欲先取之必先予之(3)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很早以前读过这样一个关于天堂和地狱的故事

在大家心里,天堂和地狱总是有着天壤之别,其实不然。

一天,一个使者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去考察了天堂和地狱。他看到在天堂的每一个人都是红光满面、精神焕发;地狱里的人个个面黄肌瘦,像饿死鬼一样,每天非常痛苦。这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天堂与地狱差别真是太大了。可是细问之下才知道,天堂和地狱的人吃的东西是一样的,用的工具也是一 样的。原来他们用的是1米长把的大勺子,天堂的人用长把勺子互相喂别人食物,所以人人都可以吃到食物;地狱的人只想把装满食物的勺子往自己嘴里送,可是越想吃到东西,却越是吃不到,内心备受煎熬,所以面容枯槁。

天堂和地狱的真实差别就在于,天堂的人懂得互相付出,而地狱的人只想到自己罢了。所以,你如果想过天堂的生活,就要懂得先予后取的道理,这样你内心真正想要达到的目标才会得以实现。如果你只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信条,那么你就只能像地狱中的饿鬼一样,面容枯槁,事与愿违。只有设身处地地替别人考虑,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大家才会互相帮助,各得所求,自然其乐融融。这就是所谓的“ 欲要取之,必先予之”。

一个人的心理学效应,欲先取之必先予之(4)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不仅要有“双赢”的思想,而且要有“让对方先赢”的思想。不仅要有思想,而且要落实在行动上。这样才能获得我们想要的成就,才能满足我们内心的需求。就像钓鱼一样,我们必须要先给鱼下饵,才能钓到鱼,而鱼饵越好,你钓的鱼也越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