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丰富的基本知识(集邮的常识)
邮票常识(转)邮票的暗记 ,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集邮丰富的基本知识?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集邮丰富的基本知识
邮票常识(转)
邮票的暗记
大家都知道钞票上有暗记,邮票上也有暗记, 但大部分人却不知道.为防止不法分子伪造邮票, 许多国家在印制邮票过程中在邮票上设置了暗记。与钞票上的暗记不同的是, 邮票上的暗记设置的十分巧妙隐蔽,即使爰放大镜也很难看了。暗记有的是文字,有的是符号,藏在图案中或在边框上,只有有关部门人员才知道,并有详细的暗记档案,一旦发现可疑的邮票,只要与暗记档案进行对照,就能公清真伪。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行的邮票都有暗记。
邮票的品相
所谓品相就是邮票相貌。邮票的品相一般来说与原邮票本身质量(如纸质、设计、印刷、打孔等)无关,邮票品相是在发行以后所造成的人为质量问题。好邮票品相的基本条件是:(1)票面干净,无脏污、泛色、锈斑、霉点;(2)印张平整,无折痕、缺损、撕裂;(3)图案居中无偏移,齿孔齐全、无短缺、撕毁、无齿票剪裁平直,纸边宽度相当;印刷色泽鲜艳,(4)新票要有原胶,无胶纸痕; (5)旧票在票幅上的日戳清晰,凡可看见的地点、日期、局所清晰可见;(6)实寄封的品相应视封的整体判定,以尽量完整、不损、不折,封面清洁、日戳清晰为好。
购买邮票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衡量:有无残缺。破损;有无揭薄(从信封上揭取信销票时,直接硬揭往往会使邮票背面有一部分残留在信封上。通常把这种邮票称为"揭薄"。有无折痕,褶皱;有无脏污有无褪色;有无背胶损坏;齿孔是否端正;信销票邮戳是否清晰完整。
为了保持邮票清洁、完好的美观品相,集邮爱好者在购买、收集、整理、保管和欣赏邮票时应特别注意使用的工具和收藏地方、保管的方法。
邮票的形状
自世界上发行第一枚邮票以来,各国的邮票普遍都是长方形的,但是为了满足集邮爱好者的需要, 印制发行了各种形状的邮票。其中有:等腰三角形邮票。直三角形邮票。正三角形邮票。倒等边三角形邮票。斜方形邮票。直长方形邮票。八角形邮票圆形邮票梯形邮票等。
邮票的枚、张、套、组
枚:邮票最基本的计量单位,人们寄信贴在信封上的邮票,是以枚计算的。
张:在印制邮票时,把几十枚甚至上百枚邮票印在一张纸上。四周带有边框的整张邮票,又称整版邮票。
套:邮票设计和发行的计量单位,一套邮票有多少枚不固定
组:相同题材的邮票,同时或先后分套发行,则把他们称为组。如第十一届亚动会邮票就是分成几套发行的。
邮票的齿孔
齿孔是为了方便使用邮票,在整张邮票的各枚之间用打孔器打出的孔洞,这样每枚邮票撕开后边缘就出现了凹凸的锯齿状形态,我们称它为齿孔。最早的邮票没有齿孔,使用时用剪刀一枚枚剪开,很不方便,1854年英国邮局首先有了预先打好齿孔的邮票出售,从此以后世界各国纷纷采用打齿孔的办法。 齿孔是按度数区分的,计算方法是在邮票边上用量齿器测量,看2厘米的长度内有几个齿孔,如一枚邮票在2厘米长度内有14个齿孔,就叫做14度;如果有11个齿和12个孔,那末这枚邮票的齿孔就是11.5度。测量齿孔度数是研究邮票的一项内容,也是鉴别邮票真伪和区分不同版次的重要依据。我国的邮票齿孔大多数为11度,11.5度,12.5度和14度等。
邮票的版铭
在整张邮票纸边上印有邮票编号、版号、张号、色标、规矩线和印刷厂名等都统称版铭。版铭是研究邮票的重要资料,因此很多集邮者都喜欢收集带版铭的邮票。我国1981年4月 29日发行的J63《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展览.日本》邮票,在整张边上印有鸡、金鱼、风筝、天坛、蝴蝶等各种图案,还印有邮票名称、设计者、印刷厂名、版号、张号、色标等等,这些版铭在集邮家看作是重要集邮资料。有的邮学家说,这是印刷厂送给集邮者的礼物,是研究邮票版式和邮票印刷印刷的重要依据。
邮票的志号
邮票志号就是每套邮票或每枚邮票的编号。邮票志号是新中国邮票上特有的标志。这种志号对收集邮票很方便,不必查看邮票目录就能于解每枚邮票的印制年份、全套枚数、总的编号等。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邮电部发行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在邮票底部图案之外印有该类邮票序号、枚数、年代等志号,如1952年7月7日发行的《抗日战争十五周年纪念》邮票,底部左边印有纪16.4-1,底部右边印有(78)1952,纪16表示我国发行的纪念邮票第16套,4-1表示全套邮票共4枚,这是其中第一枚,(78)表示这枚邮票在纪念邮票中的总序号, 1952年邮票印制和发行年代。从1967年4月至1970年1月取消了这种志号,邮票底部没有印刷任何志号,但人们为了方便收集,按顺序排列为"文1-19",这19套邮票统称文字票,。从1970年8月至1973年10月发行的邮票又在底部印上了新编的连续号和印制年份,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邮票,底部印有(1)和1970年字样,(1)代表这枚邮票新序号,1970是印制和发行年份。从1974年开始,我国邮票又J、T表示区分纪念或特种邮票,如1974年5月15日发行的《万国邮政联盟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底部左边印有JI(3-1),右边印有1974,这是表示这套邮票是新编的第一套纪念邮票,共三枚,这是第一枚,1974年印制发行。我国从1992年开始实行了按年编号的方法,在每枚邮票底部印有年份、序号、共计枚数、其中第几枚,并以J、T区别纪念或特种邮票。如1992年1月5日发行的《壬申年(猴)》特种邮票。如1992年1月5日发行的《壬申年(猴)》特种邮票。底部左边印有 1992-1,右边印有(2-1)T,这是表示1992年第一套特种邮票,共计2枚,这是第一枚。
票边,又称边纸、耳纸,是全张邮票四周的纸边。邮票的票边,一般都印有版铭、标记及图饰。这些铭记与邮票、邮政有密切关系,是研究邮票印刷版次、印次的重要依据,同时又是一种知识丰富、新颖别致的收藏品,因此,集邮爱好者一般不会轻易撕掉印有铭记的票边。下面介绍我国邮票票边上常见的铭记。
厂铭:邮票票边上所印的邮票承印厂名称或邮票发行单位名称(如图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邮票印刷厂有北京邮票厂、辽宁省沈阳邮电印刷厂和河南省邮电印刷厂三家,此外上海印钞厂也承印了《第一届东亚运动会》和《上海浦东》两套邮票。
色标:又称色级标记、梯尺,是指影写版、影雕混合版、胶版印刷的全张邮票边纸上表示刷色的种类标记,有矩形、线形、圆形等不同形状或图案,常印刷列为一行,位于全张中间,与轮转印刷机滚筒轴平行,兼有检查漏色的功能。一般来说,邮票是几色套印,票边上就有几列色标。色标中分色层次越多,印刷就越精细,是检验邮票刷色质量的标志。
制版铭:又称制版铭记,是印在色标圆圈或方格内的一种字母数字标记,一般用手写阴文数字和英文字母。数字表示邮票制版日期,符号字母表示制版者的责任代号。裁切控制线:简称裁切线,印在票边上,供印刷全张分裁成邮票全张、小版张或小本票时使用的指示标记。一般以邮票票边一侧的短线或交*线表示。制版规矩线:又称导线,标在印版上的细线或很小的点,作为拼版或换版时准确定位的标记,在正常情况下,定位后需要把每枚邮票版模之间的规矩线处理掉,或留下一部分作为识别的指示标记。制版规矩线往往又作为裁切控制线。票铭和邮票编号:印在邮票票边上的邮票名称。印有票铭或邮票编号的邮票并不多,况且每个邮票全张只有一个票铭或编号,收集的难度较大。枚铭:又称枚数铭,是印在邮票票边上表示全张邮票枚数的标记。如 12?0=120表示 12枚?0枚,全张 120枚
面值铭和售价铭:印在票边上表示全张邮票的总面值或单枚邮票的面值及其售价的数字标记。如 0.04?64=2.56表示每枚邮票面值 0.04元,全张 64枚,合计 2.56元。又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I级)(一组)边纸上印有“售价 21元”字样。套色对位线:又称十字线、规矩线、对准线,使用数块印版进行套色印刷时的一种对位标记。通常对位线用“十”字线表示,每块印版上的对位线相重叠,即可准确对位,以保证套印准确。
对色标记:又称全色标、信息记号,全张邮票票边上所印不同色彩的标记,有几色套印即有几种颜色的色标。通常用圆点、粗短线、梅花形式或其他图案表示,排列在全张邮票票边上,用以检验各色是否印全,控制各色墨量,也用来控制打孔的精确程度。印刷顺序号:又称张号,是用以在邮票印制过程中对邮票印制张数进行统计的一种标记。一般印在票边中间,字体较细,由 5位数或 6位数组成。检验号:又称检验编号,是在检验合格的邮票票边上打印的一种编号标记,一般在全张邮票右上角票边上,字体较粗。常见的为 5位数,也有 3位数、 6位数、 7位数和 8位数,颜色多为黑色或蓝色,一般用打字机打印,现在多采用电脑打印。整包成品检验号是连续的,前 2位是工位号,后 3位是顺序号。电脑打印前面字母是工号,后 8位数是检验顺序号。
印刷日期号:又称印刷日期铭、印刷批号,打印在票边上表示邮票具体印刷日期的标记。在轮转机印的全张邮票上,由打印机盖印,按日更换数字,常与印刷张号并列,也有与邮票同版同时印出的,常为红色,字体较小。数码分三部分,前面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年份,中间的罗马字为月份,后面的阿拉伯数字为日期。位置铭:表示邮票所在位置的数字标记,三位数组成,字体较粗。
徽志:在票边上与邮票主题有关的徽志。花饰图案:在全张邮票或单枚邮票的边纸上印有与邮票主题有关的图案、花饰,起陪衬、装饰、深化主题的作用,深受邮人喜爱。如 J.71《中国乒乓球队荣获七项冠军纪念》全张票边上的边饰, J.92《中国古代文学家》全张票边上的边饰等。
原画作者、邮票设计者、邮票雕刻者姓名:有些邮票还在票边上印有邮票原画作者、邮票设计者姓名,雕刻版和影雕版邮票还印上雕刻师的姓名。宣传用语:《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邮票票边上印有大会的主题:平等、发展、和平,这种在票边上印宣传用语的情况较为少见。
其他标记:还有少数邮票的票边上印有箭头、三角形或其他图形的标记。形形色色的票边铭记、图饰反映了一个时期或某个印刷厂家的方邮票设计、印刷艺术、邮票印量等多面的情况。各个时期的票边设计都不尽一致,例如目前发行的邮票就很难见到印刷日期号、制版铭、面值铭、枚数铭等标记。
邮票辩伪---背胶篇
邮票背面涂刷胶层的目的为了使用时便于粘贴。背胶的有无与胶质的特征,也是鉴别邮票年代和真伪的重要依据。例如,新中国初期发行的邮票,大多数是无背胶邮票。60年代初采用的多为糊精胶,胶层较厚,颜色发黄、发亮,对湿度敏感,胶面受潮容易发生粘连,60年代中期开始采用PVA合成胶,胶质浅白,很薄,光亮度比糊精胶差。这种化学胶抗潮性强,不易发生自粘。
邮票的背胶并不都是白色的,一些国家曾使用过特殊的背胶。这些比较特殊的背胶,成为辨别真伪的重要特征之一。
有些国家的邮票背胶上带有纵向或横向条纹,有的还有水印花纹图案,以防止伪造。1923年捷克斯洛伐克发行的一套共和国五周年纪念邮票,黄色的背胶上有方格条纹。中心部位都有一个由捷克斯洛伐克邮政的缩写字母“CSP”组成的图案。因此,有的邮票,可以从背胶上鉴别出版别和发行年代。
辨别背胶真伪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观察胶层是否厚薄均匀,色泽正常。二胶多数看上去较薄,有的胶层薄厚不均,比较亮,而且是亮点。
(2)注意观察齿孔。正常的邮票印制过程是先刷胶后打孔。由于伪造品是在邮票打孔后补刷背胶的,胶水会渗入邮票齿孔,甚至渗流到邮票表面。如果发现邮票的齿孔尖 端被胶水包住了,没有撕断时造成的纸纤维露出,即可肯定是撕开后刷的胶。
(3)对于那些伪造得非常高超的假背胶邮票,必须采取化验胶水成份的办法,进行严格检验分析,方能辨明真伪。
并不是所有国家的邮票都刷有背胶。一些处于热带地区的国家,气候高温,空气潮湿,只能发行无背胶邮票。集邮票者必须了解这些情况。不能见到近代的外国无背胶邮票就武断地认为是伪造邮票。另外,一些居住在热带地区的集邮者,为了妥善保存邮品,防止邮品发生粘连,往往将国外新邮票上的背胶全部洗掉。这种邮票也会引起其他集邮者的怀疑和误解,但应该区别于无背胶的伪票。
邮票图案印在刷了背胶的一面,就会产生“糊上刷变体”。例如,我国普23“民居”中的20分邮票,就出现过这种变体。有的集邮者不知此事,亦未加以辨别,在泡洗这种信销票时,也将邮票上的图案全部褪洗掉了。
邮票辩伪---版别篇
邮票是邮资凭证,方寸之地,既美观又要防伪,因此世界各国都精心设计,以提高它的水平。
目前我国发行的邮票一般都采用雕刻、影雕、影写三种制版形式进行印制。雕刻版是经过雕刻者在钢板上的艺术加工刻出原版后制版,采用凹版印刷。其特点是墨色厚实,线条清晰,可以显出不同的层次。它的印制效果艺术性强,最能防止伪造,是印制有价证券的理想的工艺手段。
采用雕刻、影雕印刷的邮票,其印刷效果无法用平版印刷表现出来。例如,特57“黄山风景”和T.46“庚申年(猴)”这两套邮票都是采用影雕版印刷,图案上的线条非常清晰,用手摸能够感觉得出来。而前几年出现的这两套票的伪造票,都是用平版印制的,票面一片平滑,有经验的集邮者几乎一望便知是伪造品。
1987年至1988年,在南京、九江等地的邮市上,甚至出现了以彩色复印机复印伪造的“黄山风景”、“金鱼”、“梅兰芳舞台艺术”邮票及“牡丹”小型张等高档紧俏邮品。这些假货的欺骗对象,主要是初集邮者。
由于影写版、印刷技术操作简便、印刷质量效率高,生产成本较低,因此我国的邮票以影写版居多,但是这种邮票以及用胶版印刷的邮票容易被伪造团伙仿造出极逼真的赝品。再加上彩色复印机的出现,又多了一个仿造的途径。尽管邮电部门为防止仿造,在设计印制邮票时加了暗记,但这些暗记是保密的,广大集邮者仍无法用它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因此,集邮者们曾不断呼吁,多采用雕刻版印刷邮票才是防伪的上策。
一种新发行的邮票,一旦印完规定的发行量,即停止印制,并且从此不再印刷。这是邮票区别于其他有价证券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有些国家的邮政当局也会把当年发行的邮票印版取出来翻印新邮票。例如,1864年英国邮政当局就曾再版过1840年发行的黑便士邮票。发行“再版”邮票在国际上不常见,由于受到国际集邮界的强烈反对,因此,一般情况下现在很少有哪个国家敢冒此种风险。
1955年1月10日,邮电部决定将1949至1952年发行的24套纪念和特种邮票重新制版印刷发行。这些再版邮票每枚印量多达250万枚,是原版票印量的六七倍。由于引起国内外集邮界的种种猜测和误解,我国以后再也没有再版纪特邮票。必须指出,新中国所以要再版大批的纪念和特种邮票,完全是为了促进集邮活动的发展。解放初期,国内邮政业务不是很多,后来集邮活动也渐渐地发展起来,到了1955年1月筹备成立集邮公司时,已没有多少可供出售的储备邮品,正是为了解决新出现的集邮者收集新中国邮票的困难,邮电部作出了再版邮票的决定。为了便于邮政业务人员及集邮者区别原版和再版票的种种差异,邮电部还发布了有关文件。
再版邮票,对缺乏经验的集邮者是很大的危险,如果辨别不出原版、再版,就会遭受经济损失。以再版票冒充原版票也是一种赝品欺诈的行为。因此,掌握再版票的特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辨伪研究。
邮票辩伪--纸张篇
早期邮票用纸比较混乱。古典邮票大部分用质量最好的“手抄纸”印刷,此种纸特点是韧性好,不会发黄发脆,缺点是厚度不匀,因而造成古典邮票纸质薄厚有差异。如,中国的第一套邮票就存在这种明显差别。1878年第一期发行的海关大龙邮票,是用半透明的薄纸印刷的,因此被叫作“薄纸大龙”。而1883年第三期发行的海关大龙邮票,使用的纸就厚,不透明,被称为“厚纸大龙”邮票。此后多个国家采用“机制纸”印邮票,使邮票纸张厚度的均匀性大大提高。
分辨纸质有助于区分邮票的印刷年代或特定环境。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的“播种”邮票是用白纸印刷的,战争期间用的是质量较差的发灰的毛纸。
1918年,拉脱维亚共和国成立之初,没有印刷邮票的纸张,而采用德军遗留下的大量地图印刷邮票。其他的国家,也曾用到卷烟纸、食品配给证等“临时代用纸”印刷邮票。这在经济困难或战争时期比较多。
在中国的解放区邮票中,也曾出现过类似使用代用纸印制的邮票。1942年淮南区交通总站发行无面值“稿”字邮票,是淮南报社发给通讯员用于寄递稿件及通讯的。它多数用使用过的电报纸背面。原电报纸上有铅笔写的电码数字和用钢笔写的中文译文。
1947年东北安东印制的毛泽东、朱德像邮票(安东二版)也是使用代用纸印刷的。长期无法搞清该种邮票用什么纸张。为了弄清此问题,集邮家张文光收集了大量这次印刷的邮票。当这些邮票的背面拼在一起时,显露出一女演员的画像,还有“明星便笺”四个字,从而断定此邮票是印在明星信笺纸的反面。
特殊环境里的特殊邮票用纸,无形中为辨别这些邮票的真实性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邮票的使用纸随着社会进步、科学技术发展而向正规化、专门化发展,和钞票一样,也使用特殊的专用纸张。印制邮票的专用纸称为邮票纸,由国家定点生产、定向使用,这种纸的特点是细洁光滑、吸墨性强、有韧性,手感柔软,耐水洗,平展性好。各国使用邮票纸大都具备此基本特性。
目前,常见的伪造邮票的用纸大多是铜版纸、有光纸等。这类纸手感硬挺,纸质较脆,光滑而吸墨性差,轻微折叠就产生折痕,受潮或浸水后还会掉色。
新中国1962年至1963年间先后发行的“梅兰芳舞台艺术”、“儿童”、“熊猫”“金丝猴”等4套无齿邮票,使用的纸张与同时发行的同图案的有齿邮票的纸张不同,前者纸质较薄,从而便于区别。只是后来发行的无齿票“麋鹿”,与有齿票图案和纸质完全一样,使伪造者易于变造。
近代,各国为了扩大邮品的材质种类,竞相选用一些非纸质材料印制邮票。如,铝质、银质、丝绸、塑料等。邮票的收藏保管十分重要。邮票最好放入邮册内收藏,不要随便放入信封或夹到书中,否则易发生粘连。新买到的邮册,往往纸张有些潮,要用干燥剂干燥一下,再把邮票插进邮册。
邮票的背胶在收藏中是一件颇让人费脑筋的事。邮票背面的胶水,是为了方便贴用邮票,但胶水遇潮往往会粘连在邮册上。有人为了保存方便,把邮票的背胶用水洗掉,但是这样做的后果是?邮票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品相变差,且容易损伤邮票的齿尖、齿孔,这种收藏方法不可取。一般讲,邮票最好保留原胶,经常检查、及时处理背胶在保存中出现的问题。
另外要注意,集邮册应直立放在干燥且通风的地方,不要相互叠压、横放,以免潮气侵入,邮票发生黄霉斑点。邮册要定期拿出来通风,最好选择天气晴好的日子整理邮册,不要受到阳光直射。整理摆放时,一定要用镊子,切不可直接用手摆弄邮票,因为手上有汗,会留下手印,尤其是印有金粉的邮票更容易被污染。
1. 先把票放在一块干净平整的纸板上,凭第一感觉先看票的正面 (有没有纤维放大现象);边纸 (有没有象下过水再凉干的现象,不象原胶票那么平整且有光泽---俗称 "抽巴",大家可以用手中新发行的票的边纸在水中泡一下再凉干做一比较, 看边纸的变化);再看背胶 (有没有反光的现象)。然后让票在纸板上不要管它。
2. 观察数分钟后会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北方的天气干燥,原胶的就会自然向邮票图案方向拱起(特别注意是自然的拱起);只要不是自然的拱起就可能有问题。虽然现在二胶也有这种现象但很不自然。
3. 看看邮票的齿孔处,这个必须借助30倍以上的放大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胶刷再好的二胶都是在原票的基础上刷的二次胶,只要懂得一点邮识的人都会知道,齿孔他是堵不住的,二次刷胶的过程中必然会有胶渣留在原票的齿孔处。也就是说只要懂得邮票印刷的顺序就知道:邮票是先刷胶再在没有刷胶的一面印刷邮票图案,然后裁切全张,之后才打齿孔的。注意正常的一次成型的齿孔处只会有盲齿现象但不会留有任何胶渣,所以只要齿孔处有胶渣就可以马上判定为二胶。
4. 再看票的背胶,只要胶薄厚是不均匀、不平整,明显的有一道一道的现象,就很可能是二胶。特别注意时间长的,放在邮册中的票保护不好有可能有脱胶现象,也就是一块发亮光一块不发亮光,只要有发亮光的现象也可以说是原胶部分脱胶,这要另当别论。
5. 最后一种方法就是将邮票用镊子拿起来,将有齿孔的一边在手背上来回滑动,只要发现有象锯齿割东西一样的感觉 (不是那么柔软的感觉) 就很有可能是二胶的。二胶不能一概而论,有的地区发白,有的地区发淡黄,还有的地方有极浅兰的成份……有的地方(高手)很薄,很匀,有的地方(以西北区和西南区为多——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很厚,很亮。大多数的二胶放在手上,他们会有对角线型的弯曲——这和正常的邮票自然卷曲不一样(正常的是从上下两边方向翘起),多数二胶用镊子轻划就会有明显的划痕,这也是分辨二胶的一种最直接的方法。我们北方的二胶通过上面的方法都会与正常的原胶区别开。另外,江浙一带、长江以南的二胶做的一般都很好,但都很亮,因为要用化学制剂,所以票的正面会比正常的票要白,着色也会浅,没有原有的光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