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明星变谐星(什么明星都变土鳖)
(本文由Sir电影原创:dushetv)
最近的一连串新闻。
有没有让你发现一个问题?
我们的明星最近,从头开始变“乖”了!
对,说的就是头。
绿意盎然的?请乖乖染回来。
私底下五彩缤纷的?一上大节目,得乖乖染回去。
以前染色的,现在变黑;以前脏辫的,现在中分。
其实在他们乖之前,“时尚”一词就已失去了主动性。
当娱乐成了快速消费,跟随潮流和观众的口味成了头等大事。
明星们不再服从态度,而是服务眼光。
啥最保险?Ctrl V。
其实,最可怕的不是“娘”与“爷们”你喜欢哪一种,而是整齐划一、长得一模一样的高难度连连看。
都说自己是不一样的烟火,放眼望去满地的窜天猴。
若以此定义时尚,那时尚也太没劲。
但曾经有一个偶像,只用他的时尚属性就打动了Sir,一打动就是很多年。
对这位偶像来说,时尚当然是由内到外的……但别以为今天Sir又想和你聊内在。
就单单一个“外”,就单看他发型。
每个时期他都能靠一款发型独领风骚;在之后的几十年,在对他无数次的模仿致敬中,时尚的“时”字,甚至都成了伪命题。
他就能做到——
当时他最牛,后世也照样跟随效仿。
男生他最牛,女生有的也跟着效仿。
Sir觉得,无论你是谁,喜欢哪门子的音乐、电影、时尚。
他的名字都值得被你、以及那些不知道怎么打扮的小明星们,重新认识——
大卫·鲍伊
大卫·鲍伊(David Bowie),1947-2016。
一句“摇滚音乐家”,不足以概括他的传奇。
仅从音乐上,他是华丽摇滚宗师,而在后期灵乐、放克、电子乐等多钟音乐类型都有涉猎,并留下了传世作品。
如果用一个字去形容他,Sir想到的第一个,就是变。
“摇滚变色龙”这个听起来两不相干的中性词组,其实是对他的最大褒奖。
因为他变得太快,甚至能超越时间。
时尚是时间推动的潮水,而第一个冲到浪尖的总是鲍伊。
2013年,他被BBC《历史杂志》评选为史上最时尚的英国人。
这位充满创意的天才了解艺术和设计,使他看起来酷、充满启发而且打破常规,拥有驱使人类不断前进的要素——改变。
这一切,要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
一头披头士式的柔顺长发,温和、乖巧,是当时的男士妆发潮流。
刚刚出道,发行第一张唱片的大卫·鲍伊也是其中一个。
与后来相比,那时的他嫩得像邻家校草。
金色中短发,斜刘海。
颜值可以吊打鲜肉。
身材消瘦,四肢修长,五官立体,皮肤白皙,不是白里透红,而像是趋于透明。
标志性的,是他的一双异色瞳。
在14岁时,他因为一个女孩,与朋友发生冲突,一次误伤,造成了眼球括约肌的永久性损伤,导致他两只瞳孔有了不一样的颜色。
一只深蓝,一只深棕。
注视着它们的时候,很奇妙。
你不会觉得越来越近,只可能越来越远。
看够了吗?请往下翻。
虽然有才华,但毕竟当时他年轻。
从60年代的流行音乐到早期的披头士音乐,当时他还在模仿中辗转。
第一张专辑没打出一点水花,鲍伊沉寂了两年,师从默剧大师林赛·肯普学习表演。
渐渐地,他摸索出另一个自己。
那个乖巧的他已经不见了,回来时,一头金色卷发。
没以前帅了?确实,颓了。
但这也是当时的潮流——伍德斯托克时代走向尾声,“爱与和平”的主张走向终结。
反主流文化在反思中演变成颓丧。
这样的颓丧,首先被大卫·鲍伊摸索到了。
它还不止是在地球上。
1969年,《2001:太空漫游》上映一年,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顺利施行。
同时,大卫·鲍伊留下了一曲传世之作,与一个新的头衔——
‘MajoyTom’ 汤姆少校。
Ground Control to Major Tom
地面中心呼叫汤姆少校
Ground Control to Major Tom
地面中心呼叫汤姆少校
这首歌必须多聊两句。
没办法,在Sir最喜欢鲍爷的几首歌中,它排前三。
它丧吗?取决于你怎么想。
宇航员汤姆上校在太空航行中与地面中心失去联系,从此漂浮在宇宙中,拥抱自由与孤独。
充满着迷幻味的本歌,如果唱给悲观的人听,那么就代表着离开俗世,遁入虚无的舒适。
但,如果唱给乐观的人听,这首歌也可以代表着探索未知的勇气。
在08年电影《白日梦想家》中,它激励了主人公的勇气,登上那架直升机。
今年,SpaceX送去火星的那辆红色特斯拉,也将这首《Space Oddity》在宇宙中单曲循环。
这首歌,在当年因为成了BBC报道阿波罗11号登月的配乐,让鲍爷一举成名。
但更重要的,是《Space Oddity》把鲍爷成功地“送回了地球”。
他的颓,从此更加无法无天。
这么说吧,宇宙绑架了“汤姆少校”,而送回的另一个人,正准备毁灭这个世界。
‘Ziggy stardust’ 齐格·星辰。
1971年,专辑《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出卖世界的人)
金色卷发披肩,黑色长靴,低胸连衣裙。
在当年,同样流行的男士长发却在他身上有了别样的注解。
例图,非大卫,你就看个意思
他面孔上天生的颓丧气质,在他一头金色长发中终于找到了最佳的表达方式——华丽。
长发、眼影,温柔而颓靡。
这样的鲍爷,又一次炸了。
他造成的轰动,标注了一个由这张《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专辑开启辉煌的华丽摇滚年代。
鲍爷没停下,他加大马力,继续燃烧。
1972年,伦敦皇家音乐厅中正播放着《欢乐颂》。
一束红光射向了舞台中央一个橘色头发、白色皮肤、身穿太空服的怪人。
他的语气柔弱而文雅:
“大家好,我是齐格·星尘(Ziggy Stardust)。”
1973年专辑《Aladdin Sane》
火红的头发,剃光的眉毛,浓墨重彩的眼影,肆意而狂放地宣泄性感。
无论你听不听摇滚,能不能接受这等画风,这个标志性的红色闪电,你不可能没见过。
时至今日,它都在被不断效仿与致敬。
Lady Gaga在第58届格莱美致敬大卫·鲍伊的演出。
齐格,是由鲍爷一手炮制的IP。
雌雄同体,是一个来自宇宙的外星生物。
除了领先当下LGBTQ的政治正确40年之外,在当时造成的反响更大。
从没有一位流行歌手,敢于如此展现另一个自我。
此后,也少有来者。
他的大胆,当然吸引了来自顶级时尚界的目光。
“出火吐暴威”来自日语David Bowie的音译
在这样大红大绿的疯狂里,大卫·鲍伊将传统的创作、录制、演唱的音乐时代彻底颠覆。
不疯魔不成活,但绽放终有代价。
他创造出的这一人格,也在不断反噬他,消耗他。
后期,他已经难以摆脱两种身份的对他精神的消耗,沉沦毒品促成恶性循环......
在1973年的一场演出中,大卫·鲍伊不得不亲手杀死了齐格。
纪录片《摇滚传奇》。
而在这之后迎面走来的,又双叒叕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人......
人们为他起了一个新名字——
‘The Thin White Duke’ 白瘦公爵。
1975年,在摆脱齐格之后,鲍伊横渡美国。
在音乐中吸收布鲁斯和美国灵乐的养料。
左为约翰·列侬。
但在他拥抱美国文化的同时,也拥抱了大量可卡因。
只会进食三样东西:可卡因、牛奶和辣椒,钻营在神秘主义中。
最后,因携带毒品被捕。
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欧美摇滚乐的鼎盛时期。
可就因为沾染毒品,他不得不激流而退,离开纸醉金迷,移居柏林、巴黎。
他想彻底解决掉自己的毒瘾。
戒毒中他也没闲着——
新专辑 ,就是一场电子乐的先锋实验,同名主打歌《Heroes》(柏林三部曲之一)一首冷战题材的作品,讲述了一对恋人在柏林墙的重逢。
结果,这对政治意味浓烈的情侣重逢,却击中了全世界的听众,也奠定了摇滚届的永久地位。
它给英雄赋予浪漫,用悲情去解释爱情。
I, I can remember
我啊 我至今犹记
Standing, by the wall
倚靠在墙边
And the guns, shot above our heads
枪声 在我们头顶呼啸而过
And we kissed, as though nothing could fall
我们忘情接吻 仿佛没事发生
太帅了,有没有。
在这之后的1987年,鲍伊来到局势动荡的柏林墙边,召开了为期三天的户外演唱会。
不为别的,就为了把自由的声音传到墙的另一边。
后来在它的纪念日里,德国官推称:
感谢大卫·鲍伊推倒了柏林墙。
其实,在这之前更先被摧毁的,是大卫的面具。
80年代,他脱下奇装异服,擦掉浓妆艳抹。
恢复一头耀眼的金色短发,擦去浓妆,再不需要面具的他终于做回了自己。
一曲《Let`s Dance》,成就了他最受市场欢迎的唱片。
Let's dance put on your red shoes and dance the blues
穿上你的红鞋 跳起布鲁斯
此后,不知不觉又十年。
90年代到千禧年的大卫鲍伊,又变什么样?
没了年轻时的妖娆,却依旧独家代言着只属于他一人的独特与不羁。
清爽、活泼、魅力四射。
但一场盛大的巡演,最终却以身体问题告终。
这是最后一次,他淡出人们视野。
倒计时开始了。
被时尚追逐的他,现在需要追得上时间。
还追吗?
他选择是。
当人生的倒计时只剩最后五年,大卫·鲍伊完成了两张唱片、一出戏剧。
2015 年 10 月,已经被癌症折磨一年多的大卫·鲍伊,选择了放弃治疗。
放弃治疗,可没放弃形象。
这是Sir眼中,他最后的一幕浪漫——造型酷毙了。
苍白的脸上缠着绷带,眼睛的位置钉着螺丝。
在诡异鼓点声中他拼命挣扎,嘶吼出最后一个预言。
Look up here, I’m in heaven
看 我在天堂
这是他飞到美国,专程为新专辑《Black Star》中《Lazarus》录制的MV(2016年1月8日公布)。
MV中,那个最初的齐格死而复生了。
67岁的他,再次穿上了当年的奇装异服,并在最终礼貌退场。
不用Sir说你也明白这样做的原因。
这是为无数的他。
无数个时尚、前卫的他。
做一次集体谢幕。
3天之后,一个讲述了半世纪的太空童话,就此终结。
大卫·鲍伊的一生,是寻找新自己的一生。
穿越发型、妆容、性别、物种,他总在探索传奇的边界。
对大卫来说:
活着,最不能接受的一件事,就是衰老。
我年轻时曾有过一个浪漫有而诗意的想法
那就是在三十岁之前死去
结果转眼你就三十、四十、五十,就这就五十七岁了这样的
每个年龄段都是一块等待我去开辟的新领土
纪录片《大卫·鲍伊:最后五年》
鲍伊用他的时尚观,他的发型,向你示范了一种摆脱时间维度的方式。
大卫给Sir的最大启发就是:
你可以做各行各业,你的打扮可能受行业和圈子局限。
甚至有时你的穿着,还会预示了你改变的决心和方向。
但不管你怎么打扮,不管你多想让别人欣赏,也绝不能搞丢你自己。
Sir电影原创,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关注:Sir电影
微博搜索关注:毒舌电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