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与入世有什么区别(入世出世能自由转换吗)

2009年笔者登五台山,走到黛螺顶时,多年的积郁瞬间喷薄而出,也许还不到七步哈,竟吟成了一首小诗,至今还有些自以为许,记录下来与诸君共勉:

《登五台山黛螺顶有感》

晨钟暮鼓岁蹉跎,

功名利禄奈我何?

入尘出世随风去,

淡泊平静自成佛。

出世与入世有什么区别(入世出世能自由转换吗)(1)

寺庙一进门,往往左右各有一塔楼。一座称钟楼,里面吊着一口钟;一座谓鼓楼,里面架着一只鼓。

早晨敲钟,天亮了要起床了;晚上击鼓,天黑了要睡觉了。晨钟暮鼓,应缘由此起。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从此而来。

岁月不断逝去,蓦然回首半生,顿觉沧海桑田,岁月蹉跎。

也许野心太大或想取得巨大成就的人,都难以一帆风顺。这类人的真正人生历程有顺风顺水,也有惊涛骇浪;有快乐幸福,也有悲伤痛苦;有被人尊敬,也有屈辱人下;有成功巅峰,也有失败谷底。

不过,这些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就像寺庙中早晨敲钟、晚上击鼓一样正常。

也许有时敲错了钟、击错了鼓,甚至错得钟鼓齐鸣,都没什么不正常的。既然是蹉跎岁月,那显然不能都在计划之内、意料之中。

有时花前散心、月下漫步、春郊试马、湖心荡舟,有时狂风横扫、暴雨如注、严寒侵袭、冰雪覆路,但都跳不出晨钟暮鼓。

阅历丰富的人再遇到什么,往往稳如泰山;涉世未深的人,一遇到点什么,总爱一惊一乍。

都属正常。

这就是:晨钟暮鼓岁蹉跎

出世与入世有什么区别(入世出世能自由转换吗)(2)

半生以来,不断梦想和已然追求的功名利禄太多了。既想当官,还想挣钱,又特别愿意做学问。但最向往的却是把当官挣钱做学问全抛下,做一个既可荡游世界、怡情山水,又可潜入山林、清净内心的无拘无束的侠客游僧,讲经布道、行侠仗义、读书耕田、忠孝两全。动,想如天龙八部的乔峰;静,盼归陶渊明的桃花源居;闹,可再到红尘中快活林酒家喝上几碗;寂,愿后山破寺青灯翻古卷。

随着财富、地位、名声的不断积累,年龄也渐渐增长,思考也越来越多。

究竟我们倾力和忘我追求的功名利禄为何物?情之极致地把功名利禄全抛下是不是也是一种更高的追求?功名利禄真的那么重要吗?没有它就不行吗?

想开来去,有它无它,都不该受左右,应该活得理想,活得完美,活得自由,活得洒脱,活出一个生机勃勃、率性而为的自己。

四十不惑,真正应该看透看清这些了,不能再为其所惑、受其摆弄。一切不过都是心魔,俱为过眼云烟。

正所谓:功名利禄奈我何?

出世与入世有什么区别(入世出世能自由转换吗)(3)

但毕竟有一个事业的大平台,有自已半生拼搏的累累硕果,难道都要放弃掉、任其一去不复返吗?

也不应该、也不需要吧。

那就必须建立一个可出可入的掌控机制,然后完全放开,追求一种前有任我遨游的大千世界,后有离我也能正常运转的托底平台。

入尘,是指随时可以进入自己的平台;出世,是指随时可以离开自己的平台。达到一种出入随意、自由如风的境界。

事业平台在不失控制又不具体管理的情况下,有旺盛的自身生命力,自己在不迷失又不执着的前提下,有自由的健康生命力。

既物我双雄,又物我两忘。

也就是:入尘出世随风去。

出世与入世有什么区别(入世出世能自由转换吗)(4)

释迦牟尼说诸法无我,意思是说,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你,你说你是你,但你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比如掉了一根头发、死了一个细胞等,你是指哪一刻的你呢?事实上真的就是没有一个固定的真实的你。既然连你都没有,你还执着什么呢?这就是佛教的智慧。

在现实中,只要你心真正静下来,不被名利所累,不为执念所扰,你就可以成佛了。因为佛,本就在你心中,所谓见性成佛。

对佛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觉悟。觉悟了,就没有了执念,就是佛,而淡泊平静就是觉悟的表现。

也就是:淡泊平静自成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