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载人登月的火箭(火箭已经开始测试)

图为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现场,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未来载人登月的火箭?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未来载人登月的火箭(火箭已经开始测试)

未来载人登月的火箭

图为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现场

近日,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表示,在2030年左右,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便将具备把中国航天员送上月球的能力。与此同时,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也将使中国地月转移轨道的发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这也预示着中国在2030年左右便可完成载人登月计划,同时开启对月球的开发活动。据悉,现阶段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已经开始了测试工作。面对中国航天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以及现阶段所取得的成果,作为此前曾多次拒绝与中国就航天项目展开合作的美国,是否已经对当初的决定感到后悔?

图为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5号舱内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来了解一下中国航天事业在近几年的发展状况,2003作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里程碑式的一年被许多中国人所铭记,之所以会被铭记是因为在这一年,中国完成了历史上首次载人航天飞行,2003年10月15日,中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历时长达21小时23分的在轨飞行后,安全顺利的返回地面。这标志着中国自此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时间来到2021年,同年发射的两艘载人飞船神舟12以及13号分别携带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并且成功进入中国自己的空间站。在完成既定任务后先后安全地返回地面。值得一提的是,神舟13号的航天员王亚平成为了首个进入中国空间站的中国女航天员。

当然,强大且可靠的载人运载火箭是保证载人航天任务安全顺利完成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长征二号F系列载人运载火箭,因其较强的运载能力,使其可以胜任发射神舟载人飞船以及大型目标飞行器到近地轨道的任务。该型火箭运载了多型神舟飞船进入太空,如上文提到的神舟5号,神舟12以及13号。从20世纪末服役至今,该型火箭以100%的成功率将12名,17人次的航天员顺利送入太空。由此可见其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通过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近些年来在航天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作为世界航天领域佼佼者的美国自然也看在眼里,那么他们是否为当初曾拒绝与中国在航天领域进行合作的行为感到后悔呢?

图为中国“嫦娥”5号月球探测器

答案是肯定的,原因有以下三点,首先美国先前拒绝与中国的合作,其主要原因是基于政治因素的考量,目的便是限制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发展,以确保其“太空霸权”。例如,在2011年美国国会便通过了所谓的“沃尔夫条款”,其意义就在于限制中美之间就航天领域展开合作。而在2020年10月,美国主导拟订了“阿耳忒弥斯协定”,其内容囊括了登月计划,月球探索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合作,美国邀请了多个国家参与其中,但却唯独少了中俄两个航天大国,可见其狭隘用心。但现如今中国在寻求合作无果的情况下,积极摆脱外界束缚,经过多年的沉淀与发展,形成了独立且完整的一套航天体系,且在各个细分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甚至取得了细分领域对美国的赶超,中国近些年来在航天领域取得的巨大成果,使美国妄想通过技术封锁等手段限制中国在太空领域发展的想法沦为了泡影。

其次,美国自身在航天领域,遭遇了巨大的瓶颈。由于近些年美国的去工业化,以及经济的倒退,美国已经错过了在航空领域取得重大发展的黄金时间,例如,因为资金以及技术的问题导致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美国宇航员执行空间站任务都需要依靠俄罗斯的运载火箭以及载人飞船。而且曾经美国的多型重型运载火箭均需使用俄制RD180以及RD181火箭发动机,原因是其本国制造的发动机频繁出现安全问题。然而美俄关系持续地恶化,导致俄罗斯也停止了其发动机的供应,这使得美国航天局处在十分被动的状态,虽然现在美国航天局依靠其国内私营企业SpaceX强大的研发能力挽回了一些颜面,逐步摆脱了对俄制运载火箭以及航天飞船的依赖,但如果美国能早日寻求与中国的合作,实现资源技术共享,各种问题或许可以获得更早更好地解决。

最后,正是由于美国限制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做法,使得中俄两个航天大国走到了一起,共同签署了一系列关于航天项目的合作,其中就包括了关于探月以及后续月球资源合作开发的相关事宜。2021年3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谅解备忘录》的签署,预示着中俄两个航天大国在航天以及月球探索等领域将会展开深度合作。中俄的强强联手,使得美国航天领域“领头羊”的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图为中国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

中国近些年来在航天事业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充分体现了中国在航空航天科研以及制造领域巨大的潜力,同时也充分彰显了中国航天人奋斗不息的精神。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中国航天可以站上世界之巅,并且引领世界走上一条和平发展的太空探索道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