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毕业想去做记者可以吗(城市独生女的职场路)

大家好,我是潇潇子,时隔4个月我又来了,之前这两篇《城市家庭独生女的职场路(一)》《城市家庭独生女的婚姻路》里,我分享过个人的见解。在婚恋篇中,有不少人留言想看如何靠颜值吃饭的已安排上,准备下篇就写(立个军令状,防止自己拖稿,嘿嘿)。

此文是接着《职场路一》展开,毕业后,我主要从事了新闻、媒体和传播相关行业的工作。先从我熟悉的来展开。

一、媒体行业的薪酬待遇

媒体单位性质多为三类事业单位或国企,以我所在的报社为例,一线城市省级媒体,创立已有数十年,性质为三类事业单位。社招极少,多是利用校招招收的核心采编人员,应届毕业生在刚进去第一年的,多根据各自学历水平定薪级,后面随着年限增长水涨船高。

这些属于幽哥说的体制内、半体制单位。主要特点有二:1.绝大部分体制内、半体制内单位的薪酬体系都是固定的,人力不会因为你谈价就给你涨薪,特别是校招进去的人;2.半体制内做派,基本薪酬跟年限、职称等硬性条件挂钩,同一单位内年纪越大拿得越多。

以我个人为例,在我刚进去时,每月工资只有4000元,满一年后定岗定级,申请绩效,月薪构成为基本工资3000元 绩效。我进报社的第三年开始,年薪稳定在25-30万元,公积金另算每月5000元左右,在同批校招人员里算是中等偏上一点点。

以上这个看起来低月薪但年收入不低的情况,和绝大多数半体制内单位类似,每月工资非大头,真正大头在年底绩效和奖金上,一笔便有数万元。另外,做记者经常有兼职外快,比如个别采访企业会有软文、内刊等需求,另算稿费。

说实话,进报社两年后拿到那么多工资我自己是完全没有想到的,因为当时周围环境都说纸媒不行了、媒体发不出工资,哪哪的报社关门了。我研究生毕业时是2016年,时值互联网企业风头无两,学校所在地又是以某大型互联网企业闻名的新一线城市。

当时不少同学第一志愿是去互联网企业或新媒体公司,对传统媒体嗤之以鼻,还劝我不要找传统媒体,说是赚不了钱又辛苦。结果等毕业后几年发现,同班同学中混传统媒体的同学工作既稳定,收入也不菲,反而混互联网企业的同学多有反复。想我当初选择媒体也并非想赚钱或求稳定,纯粹因为新闻理想和个人爱好,后面得到高薪纯属“瞎猫碰上死耗子”。

这里再推幽哥一句至理名言“淡化行业,侧重企业”,同样做媒体,某西部三线地市媒体和东部全国头部媒体的待遇自不可同日而语(非地图炮)。就我了解还有和我年岁相仿的同城同行,光月薪可以拿到3万左右,年底绩效可破10万,而这样的并非少数也绝非头部。

因此如果是毕业后有志于进入媒体行业的,建议要去就去一线城市的大媒体,级别也是越高越好,以央级媒体、省级媒体最佳,经济发达的地市媒体也还可以,最惨就是内地小城市小媒体,无市场化运作、无财政拨款,吃不饱干瞪眼。我当时找媒体工作时,第一志愿就是省级媒体,然后再是省会地市级媒体,先往高级别媒体冲刺。

并且,不同的媒体单位,会有名目繁多的各类合同,特别是比较出名的几个省级电视台,有集团聘、频道聘、栏目聘等等,待遇最好 身份最根正苗红的聘往往只能通过单位大型校园招聘进去,签的是集团/报社聘,这种可以解决一线城市户口、档案人事关系等等,进去就是国家干部身份,升迁也是最有利的,属于“嫡系部队”。最差就是栏目聘等等,可能只是项目团队和你签的合同,项目干完就再见。

以我所在的报社为例,分为报社聘、集团聘、子公司聘,校招进去的采编人员是待遇最好的,签报社聘。子公司也会和报社一起校招招录应届毕业生,但待遇极差,干几年也只有几千元一月。

二、记者的职业特点

1.非坐班,工作时间自由

我现在是在老家体制内上班,告别了记者职业最大的不适,就是朝九晚六……当时做记者时,无需到单位打卡,有需要采访的活才出门,其他时间就自己安排,不需坐班。像我还算比较勤劳“早起”的,每天早上9点起床,有些记者基本都是中午、下午才起床,下午、晚上的时间采访写稿。

当然也有不好的,就是时间界限不明,没有传统的周末或节假日的概念。忙的时候,可能连续几天不分昼夜都在干。我试过为了赶稿,写稿写到凌晨1、2点睁不开眼倒头就睡,凌晨4、5点闹铃闹醒爬起床继续码字赶工。也试过凌晨5、6点第一个到报社先赶当天上午要发的稿,然后早上8点坐采访车去几十公里外的地方采访,中午1点回报社继续赶稿到当晚11点,一天就要出6千多字的稿件等等。

除此以外还有大量的不确定性,不敢和朋友提前约饭,都是当天有空了,就赶紧约一顿,但也不排除中途被叫去跑突发或者编辑来电要求改稿等等。

2.孤军奋战,强调个人能力,弱化上下级

这点可以说是和一般工作的最大区别,记者自己就是一个团队,采访、写稿、维持人际关系等等,都是记者一个人完成,稿件的好坏优劣直接反映出了记者个人能力,没有两把刷子,容易被淘汰。

每年校招的记者,总有一部分人过不去这个个人能力的坎儿,选择离职,甚至有一年的校招,当年招的十几个人,没有一人留到最后。

我当时跑区委宣传部,需要给区委写3000字左右的宣传稿,对于我而言其实挺容易的,三下五除二写完给区委看了,区里的一把手对我稿子评价挺好。然而就在我之前的某任跑线记者,同样的题材磨蹭半天出不来稿子,最后在登报排版那晚才磨出来,交到区后,区那边对稿件质量非常不满意要求撤稿。该记者在此事之后没多久,便辞职离开了。

也正是因为这种对个人能力的依赖,造成了记者这份职业并没有像多数职业那样有非常明确的上下级关系。不仅如此,以工作流程为例,记者自己去采访、写稿,写完稿发稿库,编辑取稿做版,最后登报,观之整个流程都和部门领导关系不大。部门领导最大的作用或许是在部门周会听记者报告这周想做的选题,布置上级重点宣传任务等,常有老油条记者各种借口不去开会,或者阳奉阴违接了领导任务不去做等等,领导也无可奈何。

大专毕业想去做记者可以吗(城市独生女的职场路)(1)

三、干媒体到底辛不辛苦?

很多人都说做记者辛苦,关键还是看这个辛苦怎么定义。

我个人将职业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综合管理类,不要求单方面突出但求样样都会些,且情商、人际关系处理更考究;另一类是专业技能类,要求专业技能单方面突出,对综合素质要求较低。而记者这份职业明显属于后者,主要看个人在采编方面的能力,从出稿质量就能看出能力几何,干不下来也非常痛苦。另外加上单兵作战,压力、焦虑如影随形,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稿件质量见真章。

刚入行的我对记者职业有兴趣、有理想,即使半年没一天完整休息日也不觉得苦,对事认真,什么辣鸡稿都用尽120%的努力。当时自己心态谦卑,毕竟媒体难进,能让我做记者,踏进报社门就很感谢了。

当然对于记者职业也有另一种声音,在豆瓣新传小组啥的逛逛就能看见,有些新传学生、实习生等,采访时遇到对方几句冷言冷语就心态崩了,被管控作品发不出又崩了,觉得民生新闻鸡毛蒜皮做的事情没意义等等,不胜枚举。对于这种我是持劝退态度,并且尽早退,因为这些算个啥。

有负面影响。入行五年来,律师函收到若干、手机号被放呼死你若干,试过电话接通被采访对象直接骂全家,还试过被人报复把我电话放情色网站,一接陌生来电问我“有快餐吗?”……

但是记者这个行业能带给我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是其他职业无法带来的,当越来越多的人肯定自己稿件时,当出品被各种门户网站转载时,当许久未见的朋友在热点转载新闻看到我的名字时……这些时刻给了我莫大的继续走下去的信念和动力,让我能忍受为赶稿饥肠辘辘无饭可食、日夜颠倒不分昼夜、焦虑压力如影随形等等,然而这种身体、心灵上的痛苦,也为了我父母不放弃让我回家埋下了伏笔。

总结起来就是,如果你有符合记者岗位的采编能力,吃苦耐劳又抗压,还带那么点兴趣和新闻理想,就不会觉得辛苦。

至于如何知道自己行不行,喜不喜欢,去个大牌媒体找个好老师带带就知道七八成了。

当然我们也有进来的新人,求个稳定,选择去个牌子响亮的单位干,对新闻事业无过多追求(这种人往往能留到最后),别人定岗都想定记者,他们就死死求编辑(比记者好留),紧紧抓住报社半体制内的红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有报社老记者几十年如一日“跑街”,深耕最难啃的民生新闻领域,始终不忘初心。

心得总结:1.对能力要求比较高,如果能力尚有欠缺刚入行时会很痛苦;2.对记者职业有理想、有兴趣,则很多常人觉得辛苦的事都不觉得辛苦。

大专毕业想去做记者可以吗(城市独生女的职场路)(2)

四、想进媒体需要什么条件?

如果你看了上文,依旧想去媒体的话,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毕竟好单位竞争十分激烈。以珠三角、长三角省级媒体举例,校招基本就是看学校,211名校硕士往上。

家里有关系、性别为男、实习特别优秀者可以放宽,我那一批校招就有个男生,毕业于某西部省份不知名二本,但人家实习经历优秀,新华社该省分社一把手直接在他的实习评语里写:XX是我接触过这么多实习生中最优秀的一个。当然还有很多能力极强的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就出刷屏深度报道等。

至于学校专业是否新闻传播类倒要另看,毕竟有说法“新闻无学”,财经类媒体喜欢经济学、金融学学生,政法类媒体喜欢法学学生,我那届校招同事,有学化学、学医学、社会学,还有学保险的……

如何进媒体干货总结:

进媒体的关键在于学历和实习,学历起码国内知名新闻院校研究生起,实习则是在大媒体大单位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实习作品(新闻稿件)。

即:1.要么考研刷学历,2.要么实习期间力拔头筹(城市家庭独生女的职场路(一))。

以下为我的个人经历回顾,点缀我的职业心得,分享给大家,尤其媒体从业者以及毕业七八年内的兄弟姐妹们。

一、体制内要懂得先发制人,站对队

要迅速站队,抱大腿,晚了没分,职场要主动出击,识别“贵人”。

在《城市家庭独生女的职场路(一)》中有写,经历了几千人报名的校招,我终于进了报社大门,然而该报社有一项传统的“轮岗制”,即使你报了记者岗位,最后也会根据轮岗表现(预计半年时间)进行调整,一半人做记者,一半人做编辑。

一直怀抱记者梦的我,意味着又要和同一批19人进行记者岗位的竞争,办公室首先将我分到了编辑岗位,轮岗2个月后方可轮记者岗位。19人中基本没有人愿意去做编辑,大家都想做记者冲锋一线,因此轮岗编辑时,不少人就摸鱼划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当时的我虽不愿做编辑,但还是兢兢业业,所以很快被当时编辑部门的领导看中,让我带两个实习生试点做个小专题,时值奥运会举办期间,每天扒拉中外网关于奥运的趣事,做个每日幽默合集。出来后反响效果都特别好,部门领导直言,只是让我试一试,没想到能做出来。

也因为这个轮岗时的小专题,我成功在报社一把手面前刷足存在感,一把手给我们部门开会时,直接把我点出,让我聊做专题的感想。编辑部门领导也有意要我,基本盘已定,我却更加恐慌,害怕无法实现记者梦。

在编辑部门轮岗时,我就已锚定想去记者部门的领导,某天恰巧在报社偶遇,我便毛遂自荐主动约工作午餐,在饭桌上直接表明自己的意向。有了之前刷小专题的良好印象,该领导欣然接受,并为我后面轮岗该部门打下了基础,后续也是该领导帮我和其他人斡旋,让部门王牌记者做我老师,好让我做出成绩。

与之对比的,是部分还懵圈的同批同事,在即将定岗时依然没有去心仪部门领导面前刷存在、表忠心,等定岗红头文件出来后才走动,却不知为时已晚。酒香也怕巷子深,刚毕业的人总有学生思维,自己埋头苦干希望领导抛来橄榄枝,却往往事与愿违。体制内不懂站队、抱大腿,谁会主动提携你呢?领导更看中是否是自己人,其次才是实干,如果两样兼有,方有主动权。

二、莫论吃亏,莫计较眼前分厘得失

话接前文,记者薪资待遇由“底薪 绩效”组成,发的稿件越多,绩效越高,刚进去的新记者,头半年只有最低绩效,定岗后半年内若新记者不申请绩效核定,则绩效为0,只能拿4000元的底薪。在同一批新人里,只有2、3个人一直未申请绩效,其中就有我。不申请绩效的原因很简单,怕分走带我的老记者绩效。

老记者也没白带我,快一年的时间,老记者将我榨得干干净净,只有2天是没有活的,我不是在采访就是在写稿,没有任何周末节假日的概念。稿子类型也五花八门,有调查稿、软广稿、辣鸡稿等等,最怕是部门周会,开完会老记者接的一堆题都会扔到我头上完成。

有别的同事心疼我,好言劝说我赶紧申请绩效自立门户,我却觉得,老记者虽然利用我写稿,但在此过程中我也从新人小白逐渐学习必备的采访、写作技能,各取所需,穷,也只是一段时间。

风物长宜放眼量。

大专毕业想去做记者可以吗(城市独生女的职场路)(3)

三、我为何抑郁了

在毕业工作前,我一直觉得抑郁症离我非常远,毕竟别人对我的评价都是外向、开朗、心大,直到工作恰巧一年后的某天夜里。

当时的我,又被带我的老师指派,坐1个半小时的地铁去郊区采访,出了地铁后,天色已暗,倾盆大雨混着寒气更让夜色浓稠,我登上摆渡车,摇摇晃晃驶向采访目的地——一个大型购物广场。

在采访途中,我便已暗叫不好,自己的负面情绪已经混乱得让我无力掌控,采访完我便慌张落跑,打了电话给父母,“我好像抑郁了,连一直最喜欢的逛街都不想逛,只想一个人呆在家里。”

那天只是导火索,在此之前我便试过莫名流泪,羡慕路边猫狗不用工作。其实我这种充其量只能算是抑郁情绪,即在一段时间内感受到快感缺失,情绪低落,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心里像是有个大空洞,怎么都填不满,负面情绪太多太杂,让人沉沦其中。

后面就是去医院、逼自己见朋友、去单位请长假回家。部门领导、稿王同事等也和我谈话,认为我没有自己的生活,只有工作,把弹簧拉太紧,很容易断。

我也对自己的抑郁情绪进行复盘,发现自己过去一年时间,天天持续干活,并且处于高压状态,由于刚毕业,自身采编能力和报社要求还有距离,往往要付出120分的努力才能达到老记者70分的水平。

说个当记者的小细节,去报社后的第一年除夕,全家人在厅里看春晚,我一个人窝在书房梆梆打字写稿,其间穿插了我外公三番五次来书房,劝我别写了,“怎么年三十还要工作呢?”幸好我爸妈理解帮我打了圆场。除夕当晚写完稿后,年初二又马不停蹄一个人从家乡坐高铁回单位,因年初三安排了值班。

出了地铁惊讶发现,原来车水马龙的大城市空荡荡的,街上的行人好似凭空消失,原来人声鼎沸的美食街里只有一家小店还强撑营业,可售食品也少得可怜,只有一碗小米粥。

当晚我吃下小米粥后,急性肠胃炎发作,凌晨去社区医院挂急诊打点滴。急诊室里,又是只有我一个人,连收费员、护士都拉了帘子在睡觉,我无法,只得按呼唤铃扰人清梦,他们看向我时无一例外睡眼朦胧。

除此以外还有理想主义的破灭,记者只是一份工作,太多的理想主义它承受不了也实现不了,换来的只有幻灭以及无力感。

当时的我要跑老记者不愿意干的爆料、突发等脏活累活,有收到读者爆料维权,表示遭遇莆田系医院被坑钱并耽误治疗,但因个人能力不足外加舆论环境管制,最后不了了之无法成稿刊出。我受不了患者的殷切期盼,当晚做了个梦,梦见路有冻死骨,我却无能为力,醒来后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让人怅惘。

在我之后,一批进去的小伙伴开始逐个抑郁(真是毫不夸张),大部分情况和我相似,工作压力大、强度大,对专业技能要求极高,有之前摸鱼的小伙伴后因稿件总写不出而遭冷板凳等等,也有和我一样怀揣新闻理想却被现实泼冷水受不了反差。

把此段经历写出,也是想提前给各位欲投奔媒体的小伙伴们敲个警钟,抑郁不远,遇到了也并不稀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