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主儿子对老爹说的话(新春阅读)
编者按:
临近春节,第一财经《阅读周刊》推出了2018年度商业和人文图书十佳,共20本,并分别做了简介。
无论是以经济、社会或历史为观察对象,这些书都集合了当代的视野、严谨的研究和精彩的写作,我们希望也相信它们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我们约请书评作者,为其中部分重点图书撰写了篇幅较长的书评,以便读者能进一步了解这些“年度好书”,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
春节假期,我们将陆续刊发这一系列书评。
如同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人从《富豪的心理:财富精英的隐秘知识》一书中捕捉到的信息大概也是很不一样的:企业家和投资人会更了解本阶层的思维和行事方式,创业者能找到通往金字塔顶尖的“成功学”秘诀,金融精英则或许可以“偷学”亿万富豪的投资经验。
除了书名取得噱头十足、略有讨好读者之嫌,这本砖头般厚的社会学调查著作之所以能在全球畅销,并被挑剔的豆瓣网友打到8分,原因在于这是西方社会学领域首次对富人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深入的学术性研究,45个受访者中,净资产最少的有1000万~3000万欧元,最高者达几十亿欧元,真正填补了该领域的社会学研究空白。类似研究在中国还完全没有提上议程。全书最精华的访谈部分足足有近400页篇幅,以对话体写成,好像一个个亿万富豪就坐在你对面,跟你喝茶聊天。
如此难得的调查样本和结果,当然与作者独特的身份与经历有关。不同于普通研究型学者,历史学和社会学双博士雷纳·齐特尔曼曾是德国著名报社的资深媒体人,后来“下海”开了如今在柏林很有名的房地产传播顾问公司,自己也跻身亿万富豪阶层。正因为“朋友圈”都是“往来无白丁”,他才有一般社会学研究者无法具备的优势,真正洞悉富人的想法,与他们进行深刻而平等的访谈。
书中揭示的富人成功路径和模式,就不一一赘述了。只想谈谈自己作为一个“中年母亲”,从中获得的一点思考。
如今放眼全球,中产阶级焦虑都是个热门话题,其中教育问题尤其牵动各方神经。比如去年票房与口碑都双赢的印度电影《起跑线》、在朋友圈刷屏的上海5岁牛娃简历等等。2019年刚过,韩国再次敏锐抓住这方面情绪,拍出新剧《天空之城》,一路火到中国,豆瓣上评分已经升至8.9。
如果说中国中产阶层的焦虑来自野心勃勃地想让后代实现阶层跃升,读了耶鲁大学人类学博士在纽约富人云集的上东区做的田野调查《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不少人才恍然大悟,原来在教育上,全世界的妈妈都面临同样的焦虑!
不管国内外,教育焦虑背后十有八九都站着一位“鸡血妈”。为此我专门搜了下“鸡血”这个词的来历。“打鸡血”是“文革”前夕出现的一种荒唐治疗手段,从公鸡身上取血注入人体。稍有现代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种做法危害很大,为什么还能一度风靡全国?就是因为在医学条件低下的当时,“打鸡血”在某些情况下暂时会有作用。
同样,在教育问题上,以“上海5岁牛娃简历”为例,中产阶层母亲们都知道每晚学习两个半小时、周末几乎在各种培训机构度过,肯定违背这个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育规律,为什么还乐此不疲?就因为这种“鸡血”教育确实能在短期内立竿见影:4岁认识2000个汉字、一年看500本英文绘本、能背上百首唐诗……当然最刺激也最令人觉得“值”的是,可能还会拿到名牌民办小学的宝贵入场券。
回到《富豪的心理》,那些跻身金字塔顶端的成功人士,他们是这样长大的吗?齐特尔曼发现——当然,他自己本人也是如此——在思维习惯上,富人们都是特立独行的,不跟风、不随大流,喜欢并愿意做与众不同的人。在投资上,很多人还特别选择与大众思维反着来,也就是“逆流思维”。书中有位净资产40亿欧元、主要做奶制品生意的富豪,打的比方非常说明问题:“路两旁都有草地,左边非常茂密,右边非常稀疏。这时走来100头牛,有99头牛会走向茂密的草地,但是由于牛太多了,这些牛吃得不怎么饱,而且草也吃完了。只有那走向了右边的牛,虽然草不多,但吃得非常好。”还有富豪为了彰显自己的特立独行,专门就是要吃不一样的东西、听不一样的音乐,“毕生的使命就是和他人不一样”。
再往前推,富豪们这种思维模式从何而来?当然是从小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如书中不少人谈到的,正是从小见识过富裕阶层的生活,或本就出身在中产阶层上层和富裕家庭,才自然而然对财富人士的生活方式充满向往,长大后自然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而早期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就是父母不为了短期目标“打鸡血”,而是有长远的眼光和格局。
《富豪的心理:财富精英的隐秘知识》
[德]雷纳·齐特尔曼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年 6 月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