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沈芸娘评论(从神仙眷侣到苦命鸳鸯)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人沈复所著的一部自传体随笔,书中塑造了一个率真活泼,聪慧贤良,充满生活情趣的艺术形象——芸娘。

浮生六记沈芸娘评论(从神仙眷侣到苦命鸳鸯)(1)

芸娘,这位距今仅200年的苏州妇人,被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赞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芸娘是沈复舅舅的女儿,沈复13岁时随母亲去舅舅家看到芸娘,便一见钟情,沈复告诉母亲,此生非芸娘不娶。

有缘,一眼可抵万年。有人,一面可付终身。

但,美好的相遇并不代表着完美的结局。

沈复看上芸娘的这一眼,饱含了人世间十二年的幸福和十一年的悲苦。

回顾两人的婚姻,前半段一好百好,如诗如画,活成了烟火神仙,后半段千难万难,颠沛流离,过成了苦命鸳鸯。

芸娘的可爱早已世人皆知,沈复的纯良深情也不遑多让,但沈复与芸娘共同生活的这23载,二人究竟是如何从神仙眷侣,坠落成人间苦命鸳鸯的?

浮生六记沈芸娘评论(从神仙眷侣到苦命鸳鸯)(2)

01 其实并没多大事儿

1780年,18岁的沈复娶了芸娘。夫妻二人极尽恩爱,卧石听涛、艺花看雨、尽赏人间风月。

然而,生活不会一帆风顺,恩爱中总有不和谐。有几件事,使芸娘逐渐不被公公和婆婆所喜。

第一件,受沈复的弟弟启堂的挑唆,婆婆不再让芸娘替她给公公写信,而公公长时间没有接到芸娘代写的信,以为芸娘偷懒,开始对她有了意见。

第二件,沈复和父亲在外给人做幕僚,父亲身边没有女人伺候,在父亲的暗示下,沈复决定替父亲张罗一个小妾,于是他写信让芸娘代办。而芸娘竟真的暗自给公公张罗起来,不料被婆婆发现,记恨在心。

第三件,沈复的弟弟启堂借人钱,却让芸娘作保,后启堂赖账不还,债主便向芸娘讨要,芸娘写信告诉沈复,信中对公公和婆婆语气稍有不敬,公公看到了信,对芸娘的印象更坏了。

浮生六记沈芸娘评论(从神仙眷侣到苦命鸳鸯)(3)

公公又找启堂对质借钱一事,启堂竟然矢口否认,公公以为芸娘说谎,一怒之下,将芸娘赶出家门。

两年后,父亲才明白事情的真相,沈复夫妻得以重回沈宅。

原以为这回可以安稳过日,不料,因为和妓女憨园姐妹相称再次惹恼公公,恰逢沈复也替友人担保,结果友人携款逃走,债主在沈宅前大呼小叫,逼沈复还款。

两件事凑到一起,最后的结果就是芸娘和沈复再次被赶出家门。

原本琴瑟相谐、诗书相伴、优游泉石,恰如烟火神仙的夫妻二人,赶出家门后完全被生活压垮,举步维艰。

三年后,1803年,芸娘病死他乡。

而被赶出家门的理由也无非是些家长里短的琐事,包括:弟弟的刁难,与父母的沟通不畅、相处不当,交友不慎导致被人追债。

如今看来,其实问题并不大,稍做沟通便可化解。但就是这样简单的家庭矛盾,在十几年里不断累积、加深,从来没有真正的消除。

浮生六记沈芸娘评论(从神仙眷侣到苦命鸳鸯)(4)

因此有人说,芸娘之死,看似是与公公婆婆关系处的不好,归根到底,是丈夫沈复的软弱无能导致的贫困交加。

婆媳关系不好和贫困交加是真,但是,沈复软弱无能却不是真的!

02 沈复其实是个能人

沈复出身衣冠世家,自称生性爽直,落拓不羁,交友甚广。作为一个未取得功名的半调子读书人,沈复真正的谋生方式是游幕、行商。

游幕就是给各地的官员做幕僚当师爷,行商就是做点小买卖。

实际上,沈复的游牧生涯,做的也相当长久,只是随官员职务升降、调动,要不断变换东家,中间或会有一些空窗期。

沈复在第二次被赶出家门前后,就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工作,但整体而言,他的职业生涯并不难看。

浮生六记沈芸娘评论(从神仙眷侣到苦命鸳鸯)(5)

而且,具体到他的工作内容,极有可能是刑名师爷,就是后世的律师。在《浮生六记》里的《坎坷记愁》,有一段话,很能表明他的身份:

“盖余幕泰州时有曹姓,本微贱,一女有姿色,已许婿家,有势力者放债谋其女,致涉讼,余从中调护,仍归所许,曹即投入公门为隶,叩首作谢,故识之。”

1801年,沈复前往靖江找人借钱的途中,遇到了一位熟人,此人正是他在泰州当幕僚时所遇的一起诉讼案的被告曹氏,沈复秉持正义在这个官司里居中调停,为曹氏赢回官司,被曹氏称之为恩人。

从此处可以证明,沈复的刑名师爷的身份。

另外,芸娘死后,沈复又依附儿时好友石韫玉(官居山东按察使,妥妥的高官)幕下十多年。

因此,沈复绝非软弱不堪之人,否则也不可能在高官幕下工作。

论行商,沈复的买卖也做的不错。《浮生六记》中记载,他曾往广东一地贩卖苏州特产和芸娘的绣品,获利颇丰。

浮生六记沈芸娘评论(从神仙眷侣到苦命鸳鸯)(6)

沈复凭着这次的获利,在广东连嫖一月有余,光嫖资就花费银子一百多两,甚至差点拿出五百两银子替喜儿赎身。

“余四月在彼处,共费百余金,得尝荔枝鲜果,亦生平快事。后鸨欲索五百金强余纳喜,余患其扰,遂图归计。”

500两银子,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寻常人家一辈子也赚不到这些钱,而沈复只是去做了一趟买卖,就有了这许多钱。

要知道芸娘死前,沈复成天靠借钱或朋友施舍度日,得个十两八两就算烧了高香。

沈复性格上并不懦弱无能,赚钱能力也不差,社会阅历和人际关系也都不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有这样表现的沈复就不是一个普通人,而是一个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能人。

同时,芸娘既知书达理,又贤能持家,并非败家娘们儿。

浮生六记沈芸娘评论(从神仙眷侣到苦命鸳鸯)(7)

在此种情况下,二人的境遇仍然越来越差,关键就在一家之主沈复,他太不会过日子了。

03 沈复不懂过日子

沈复人品不差,能力也不差,但却把好日子过成了渣,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

1、 不会理家。

芸娘与公婆所发生的纠纷,本不是什么大事,除了沈复的弟弟从中做坏,其他事情只要细加沟通调解,很容易就可以化解矛盾,更不至于让矛盾加深、加剧。

沈复对父母也是一味的妥协,退让,不敢表达自己的主张和真相,任由父母恶意揣测。如果能拿出当年此生誓娶芸娘的决心,或者为人幕僚的才智,不会有一而再的被父母误解成恨。

浮生六记沈芸娘评论(从神仙眷侣到苦命鸳鸯)(8)

2、 不思进取。

沈复虽然工作能力没问题,但他求职经商从无主动意识,都是坐等父亲、友人介绍。

贫困相加时不知努力赚钱养家,也不主动思变,只知找人借钱度日。

3、不会理财。

沈复在这个时代的处境极为尴尬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不善理财。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酒喝凉水,从不思量筹划以后的日子,只顾得今日的潇洒痛快。

钱多时,大吃大喝,钱少时,借钱大吃大喝,没钱时,当了首饰也要吃吃喝喝。最后没有东西当了,才会连西北风也没得喝了。

4、 不识人。

不管是芸娘还是沈复,对自己的亲兄弟都不了解,屡次被弟弟算计,且事后不追究、不申辩。

不仅对内不识弟弟的为人,对外也无识人之明。盲目替友人作保,最后友人携款逃走,导致债主上门向沈复追债。

给人作保,却又无力担当后果,只得离家远逃,即没有担当的眼力,也没有担当的实力。

浮生六记沈芸娘评论(从神仙眷侣到苦命鸳鸯)(9)

04 一切早已注定

沈复和芸娘的平生遭遇并不离奇和多舛,最大的矛盾无非是和家人的关系处理得不妥。

但沈复空有良好的家世和能力,只专精于诗酒和结交朋友,却无家庭经营之才,硬生生把一副好牌打得稀烂,把清风明月的好日子过成一地鸡毛。

沈复用事实证明,天天风花雪月、吃喝玩乐的富二代是过不好日子的,就算有个有钱的爹也不行。

感情需要经营,日子更需要经营。现在的日子,取决于十年前的选择,无论看上去多么美好的开始,都放纵不得。

沈复的种种生存表现,让看起来无比美好的婚姻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维护,反而变得越发脆弱。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沈复娶的是芸娘,还是别的女人,都逃脱不了悲惨的宿命。因此,芸娘的结局,从被13岁的沈复看了那一眼后,就已经注定。

浮生六记沈芸娘评论(从神仙眷侣到苦命鸳鸯)(10)

先笑不算赢。沈复和芸娘,赢了开始,输了整个人生。

—— END ——

作者:胡子周,汤小小写作培训班第42期学员,42号格子铺创办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