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中男爵夫人是纳粹吗(音乐之声上校择爱)
《音乐之声》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经典影片,豆瓣评分9.0的优秀之作。
玛利亚原本是一个年轻活泼,经常违规的“问题”修女,对一切都有着“莫名其妙”的乐观和信心。修道院院长无奈之下,把她送去特拉普上校家给7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当家庭教师。
特拉普上校,超级帅!风度翩翩又带着一点冷漠和玩世不恭。
他带着七个大大小小的孩子,住在他的豪宅里,妻子去世后,他对孩子们实施严苛的军事化管理。孩子们都很怕他,不管男孩女孩,在他面前都得像个军人一样胆战心惊地遵守着他的“军纪”。
男爵夫人,一位风情万种的贵族遗孀,有钱有颜,懂男人,有着成熟女人的魅力和风趣,与特拉普上校是一个社交圈子里的暧昧对象。
怎么看,上校和男爵夫人才应该是门当户对的一对佳偶。
可为什么,他最后却选择了一无所有、思想跳脱的小修女呢?
无他,因为修女的人格魅力更加闪光,更加有魅力。
玛利亚的爱更具唤醒能力
男爵夫人对上校的爱,算是很正常女人对英俊男人的仰慕。她美貌、多金、风趣,知道怎么取悦男人,怎么让自己看起来高雅迷人、风情万种。
除了外貌、地位、财富的互相吸引,他们之间的互动,也就是上流社会男女之间的社交常规活动,吃吃喝喝呀,举办舞会呀。
如果不出意外,他们也是可以凑成外表光鲜的一对。
男爵夫人甚至已经想好,他们婚后就把七个孩子送到寄宿学校去。
但是,她无论多么迷人,却总是不能走进上校的内心。
而此时,玛利亚却意外登场,自带发光体,莽莽撞撞地闯进这个原本不属于她的世界。
在她身上闪光的,是人性大爱。
她自然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上校。但是,她是从真心爱他的孩子们开始,从为了替孩子们抵抗上校的“暴君”型管理开始,从带着孩子放开天性,唱歌、上树、爬山,疯玩开始。
她带着对这个世界的爱而来,把爱也传递给每一个家庭成员。
孩子们的童年变得多姿多彩,上校呢,也在孩子们的歌声、笑声中,在小木偶的滑稽表演中,被治愈。
心中的爱被唤醒,曾经冰封起来的心再次柔软。
一颗勇敢快乐的心,就这样点燃了一个因为痛苦而逃避的人。
这才是心与心的碰撞。
生活中,能遇到玛利亚这样能量充沛、爱意满满、才艺惊人的女孩,那可真是超级幸运。
虽然,她一文不名,也不够惊艳。
虽然,她的言行举止在上流社会看来显得有些鲁莽,不够讲究。
但是,她的热情、才华和爱,拥有巨大的感染力和唤醒功能。
她就是有本事,唤起你心底对这个世界最本能的爱。
玛利亚更具有个人特色
玛利亚就像一株生长在山间树,枝丫茂盛,肆意生长。
她是直率、善良、勇敢的,具有更丰盈的内心。
她对院长嬷嬷说:“我只是无法克制自己,门开着,山岚在呼唤我。”
所以,在崇山峻岭,风景壮丽的大自然的环境中,她常常忘记一切,放声高歌。在她眼里,天空如此碧蓝,万物如此碧绿芬芳。
“我必须成为其中一个成员,我无法停止唱歌”。
她没有成为一座山峰,却来到7个孩子中间,成为他们的第十二任家庭教师。孩子们的父亲是皇家海军的退役军官,母亲几年前去世。
第一次见面,上校掏出一只哨子,对着孩子一通花式乱吹,并要求玛利亚也要这样对他们发布各种命令。玛利亚认为这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干脆拒绝。
孩子们像以前一样,极尽能事捉弄她,抗拒她,她都假装不知道,不去揭发告状。
夜晚风雨大作,雷声轰鸣。孩子们害怕,她引导孩子们在难过时想自己喜欢的美好事物,玫瑰上的雨露、小猫的胡须、温暖的手套、乳白色的小马……
大女儿谈恋爱,不想让爸爸知道,她默默关注,帮女孩打圆场,留给年轻人自己一片空间。
玛利亚要求上校给孩子做游戏服,被拒绝。她索性扯下旧窗帘,自己动手做了七套。
他们就穿着这些衣服,出门逛街、坐马车、爬山、野餐,学习唱歌。
为了欢迎男爵夫人,她精心编排了小合唱歌曲、表演木偶戏。
这样的修女,不要太可爱啊。
一群缺乏关爱的孩子迅速爱上了她。在她疯疯癫癫的引领下,在她充满爱的呼唤中,七个叛逆小孩,居然成为举止活泼可爱、歌声甜美动人的小天使。在上校举办的家庭舞会上,一曲《晚安》让他们大放异彩,深深感动了每一个宾客。
上校也因此不自觉被她地吸引。在孩子们的请求下,曾经不苟言笑的他,竟然拿起久违的吉他,和他们一起唱起了当地民歌《雪绒花》。
原来,他也是一个热爱音乐的人,原来他也是如此的热爱生活、热情洋溢。
不得不说,弹着吉他、唱着民歌、眼神飘向玛利亚的上校,真是太帅了。
原来,以前所有的冷酷、严厉,都是为了掩盖丧妻之痛。
他的心,也在等待救赎。
两颗心,就这样慢慢靠近。
跨越了阶层差异,贫富差异,甚至是外貌差异,成为真正的灵魂伴侣。
有财有貌的男爵夫人,随处可见。活力四射的玛利亚,却只有这一个。
可敬的爱国情怀
这不只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还传递着浓厚的家国情怀。
就在上校和玛利亚的爱情成熟之际,侵略者的铁蹄也踏入了他们的国土奥地利。
上校被要求重新回归军队,向纳粹报到。
为了抵制侵略者的奴役和迫害,他们决定连夜离开奥地利。在纳粹和叛徒的监视下,他们一家9口以参加音乐节的名义,谋求逃走的机会。音乐节上,孩子们在父母的带领下,再次深情唱起《雪绒花》。
雪绒花,雪绒花,每天清晨迎接我。
小而白,纯又美,总很高兴遇见我。
雪似的花朵,深情开放,愿永远鲜艳芬芳。
雪绒花,雪绒花,永远祝福我家乡……
“还有什么能比孩子们的歌声更能表现我国的优点呢?”上校一度哽咽,眼含热泪,感染了全场。
影片爱的主题得以再次升华。
他们逃走的过程中,教会的修女们帮他们找藏身之处,拔掉汽车的打火器,为他们赢得宝贵的时间。
这是奥地利人对国家的忠诚、对英雄的热爱。
玛利亚喜爱的自由,此时此刻成为大家共同的向往。
影片最后,上校、玛利亚一家,艰难而勇敢地跋涉在国境线上的崇山峻岭之间,向着自由、向着美好的明天出发。
眼前的美景,是他们心中祖国的象征。
一家人互助友爱,不也是奥地利人民的象征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