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建议买的固态硬盘(产品性能大揭秘)
1大容量SSD虽降价 128GB依然是主流
如果说2013年是SSD的崛起之年,那么2014年无疑是SSD的普及之年,主流128GB容量的价格不断下探,入门产品价格全面进入300元时代,中高端也相继有产品跌入500元,彻底打破了消费者对价格敏感这道最后的防线。
产品性能大揭秘 15款128GB固态硬盘横评
从今年初开始,SSD厂商们的新品不断,通过发布新品的方式扩充产品线,增加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而这种做法有利有弊,影响消费者的是有了更多选择,同时错综杂乱的型号也容易让消费者头晕眼花。
反观这半年多,价格不断走低,让更多的消费者愿意为主流128GB容量SSD买单;ONFI异步闪存的消声遗迹,让消费者不在那么容易掉进坑里;闪存制作工艺依旧停留在19-20nm阶段,让喜欢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用户不必担心“寿命”下降。
当然,新品种打酱油的也不在少数,低规格、低性能的同时价格仅有二三十元的差距,这些产品的定位十分尴尬,没有预算的用户不会上SSD,预算紧张的用户也不差20块钱,预算充裕的就更不用说了。
2参测产品规格预览 JMicron成赢家
本次的评测我们共收到了15款评测产品,测试前我们不会对性能下任何结论,性能的高中低档等成绩出炉后再定不晚,测试前,我们有必要对它们的规格及技术特点进行一部分了解。
主控芯片实则为一颗处理器,在SSD整体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评测的产品中,光是主控芯片种类就多达10款,而它们出自八家不同厂商之手。
测试产品规格预览
不难看出,JMF667H主控是现阶段最厂商喜爱的主控之一,15款产品中有5款采用了这款主控,随后是慧荣的SM2246EN,但仅有两款产品使用,Marvell主控虽然有三款产品,但分别使用了9187/9188/9189三个不同型号,虽然型号差别不大,但已经是隔代产品。
CPU级别INDILINX Barefoot3 M00主控
其它几款主控分别是三星850PRO的MEX、OCZVector150的Barefoot3、创见370的TS6500、海盗船NeutronGTX的LM87800AA和东芝Q PRO的TC358790XBG。
广为赞誉的东芝19nm MLC颗粒
闪存芯片是SSD的存储介质,容量和寿命均是由它来定夺,目前SSD中所采用的闪存颗粒基本都来自于几家大厂,其中镁光、东芝颗粒应用最广泛,另外还有英特尔、三星、闪迪和SK海力士等品牌颗粒应用在不同的产品上。需要重点提一下的是三星850PRO 128GB SSD是本次评测中唯一一款实用了3D闪存的产品,3D闪存也是除提升工艺外的日后主要发展方向。
3产品按价格分三档 方便浏览与了解
购买一款SSD之前,价格往往是用户最关心的,所以本次128GB SSD横评中加入了价格分档,分别为高端的600元以上级别、主流的400~600元级别和入门的400元以下级别,能够让您更清楚的分清各款产品的价位和性能档。
高端组成员
高端档:①三星850PRO 128GB;②OCZVector150 120GB;③浦科特M6PRO 128GB;④海盗船NeutronGTX 120GB;
主流组成员
主流档:①英睿达M550 128GB;②浦科特M6s 128GB;③创见370 128GB;④影驰黑将128GB;⑤影驰黄金战甲128GB;⑥东芝Q PRO 128GB;
入门组成员
入门档:①金速F9 128GB;②创见340 128GB;③FengLei H8066 120GB;④FengLei H8017 120GB;⑤威刚SP600128GB。
下面即将进入测试环节,在测试环节中我们抛开规格、价格和品牌等外力因素的影响,在每个档位进行性能排序,将最真实的成绩展现在您眼前。
4ATTO压缩/最大读写速度对比
■ATTO Disk Benchmark
ATTO Disk Benchmark是一款优秀且免费的磁盘基准测试软件,支持对稳定性/突发性传输速率进行读写测试,适用于常规硬盘、RAID、USB闪存盘、移动存储卡等产品的读写性能测试。
东芝Q PRO 128GBSSDATTO队列深度测试(范例)
ATTO Benchmark读写对比
消费者通常都会遇到自己测试与包装标注成绩不符的现象,原因是硬盘产品在出厂标称中的读取和写入速度都比自己测试的数值大,其实厂商就是通过ATTO Benchmark软件测试得出的最大数值。
点评:没有了SF2281主控产品的加入,ATTO的成绩似乎更有悬念,而三星的新旗舰850PRO 128GB SSD凭借着565.6MB/s的读取速度荣登榜首,它的写入速度为475.8MB/s,仅排在第二名。
排名第二的东芝Q PRO 128GB SSD写入速度达到了惊人的511.3MB/s,同时读取速度为555.3MB/s,是表现最为均衡的产品。
金速F9、FengLei H8066和英睿达M550也均达到了563.1MB/s的惊人速度。
5CDM非压缩/多线程读写速度对比
■CrystalDiskMark
CrystalDiskMark是一款简单易用的硬盘性能测试软件,但测试项目非常全面,涵盖连续读写、512K和4KB数据包随机读写性能,以及队列深度(Queue Depth)为32的情况下的4K随机性能。队列深度描述的是硬盘能够同时激活的最大IO值,队列深度越大,实际性能也会越高。
三星850PRO 128GBSSDCrystalDiskMark测试(范例)
CrystalDiskMark持续读写速度PK
从CrystalDiskMark测试看,这里主要考察多线程的读写速度,同步和异步闪存的差距很容易在此项测试见分晓。和ATT0最大读写速度不同,CrystalDiskMark倾向于非压缩算法,因此它的成绩更具有性能鉴别意义。
点评:从这款软件的测试成绩看,表现最为均衡的依然是东芝Q PRO,速度最快的是金速F9,读取达到552.3MB/s,超越了贵它一倍的三星850PRO。
没有异步闪存颗粒也让CDM的柱状图看起来比较均匀,读取速度最慢的产品也达到了487MB/s以上,而异步颗粒的表现则不会超过300MB/s。
6AS SSD I/O接口吞吐量对比
● AS SSDBenchmark
AS SSD Benchmark是一个专门为SSD测试而设计的标准检测程序,因为它提供了很大的可定制性。它的成绩显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MB/秒的形式,另一种是IOPS形式。本次测试主要使用这款软件的IOPS随机读写功能,测试4K-64Thrd多任务随机读写IOPS值。
英睿达M550 128GB SSD 读写IOPS值(范例)
AS SSD Benchmark IOPS值对比
随机读写性能是固态硬盘的关键指标,其单位为IOPS,即每秒进行读写(I/O接口)操作的次数。我们从表中看到固态硬盘的每秒进行读写操作的次数是以万为单位进行计算,而传统的机械硬盘不足300 IOPS值。
点评:在IOPS测试中,位列三甲的产品均是刚刚上市不久的新品,其中三星850PRO以97106次/s领先,英睿达M550随后,浦科特M6PRO次之,三者之间的差距不足2000次/s,这对于接近10万的总值来说,是微乎其微的差距。
而我们放眼入门产品,总体表现也很不错,排名垫底的威刚SP600的读写值分别达到了63839次/s和31957次/s,这个成绩在两年前就是高端。
近两年来闪存工艺不断提升,寿命得到了小幅度缩减的同时性能却有了很大提升,并且依然有用户在不断挑新工艺的刺,闪存厂商往往给出的只是理论保守值,比如东芝19nm MLC颗粒的P/E在3000次,我们日常使用中能够将128GB SSD重复擦写3000次意味写入量要到达384TB,如果您还在使用机械硬盘,看看您硬盘的容量有没有装满,用了多久才装满,就知道指着颗粒寿命殆尽就是天方夜谭。
7PCMark 7硬盘模拟测试对比
■PCMark7硬盘模拟测试对比
本次测试使用的是Futuremark的另一款“PCMark7”基准测试软件,它更侧重硬盘的真实模拟应用。
浦科特M6PRO 128GBSSDPCMark7硬盘得分:5510分(范例)
PCMark7硬盘得分对比
PCMark7跑分测试选取了PCMark7的Secondary storage score分项分数作为评分对象,Secondary storage score分项着重测试计算机从盘的硬盘性能。
点评:从PCMark7硬盘得分我们清楚的看清得分均在5000分以上,分析起来也很容易理解,那就是低价新工艺闪存的应用,让厂商彻底的放弃了异步闪存的使用。
从得分上来评定5000至5200分是性能良好,5200至5400分可以评定为性能优秀,而5400分以上则视为性能优异。
8AS SSD 总分/整体性能对比
■AS SSDBenchmark总分对比
AS SSD是基于全方位性能的测试软件,它使用了非常深度的Queue Depth(QD)队列深度,以及非压缩测试。
• AS SSD的连续读写测试,使用了QD32的队列深度,並且使用非压缩数据作为测试标准。
• AS SSD同時提供了非常容易阅读access time分數
• 确认4K对齐后,选择测试SSD并且按下“Start”即开始测试
AS SSD并不仅仅局限于测试SSD的I/0接口吞吐量,它可以根据SSD的整体读写速度、I/0接口吞吐量、access time寻道时间,对SSD进行整体性能评估分数。或者说,它比PCMark硬盘得分更为靠谱。
OCZVector150 120GB SSD“AS SSD”总分(范例)
AS SSD总分对比
AS SSD软件和CrystalDiskMark均运行压缩数据,因此两者得分排名既有相同(读写速度),又有不同(AS SSD需要评估IOPS值)。
点评:AS SSD总分三甲依旧被三星850PRO、英睿达M550和浦科特M6PRO所占据,并且得分超过均超过了1100分,看来今年的新品实力雄厚啊。
得分在1000至1100分之间的也有四款产品,分别是OCZ Vector150、海盗船NeutronGTX、FengLei H8066和东芝Q PRO成绩也相当不错。
800至1000分之间的则有浦科特M6s、FengLei H8017、影驰黑将和影驰黄金战将,表现也是非常抢眼。
创见370、创见340、金速F9和威刚SP600的得分也均在700分以上,而半年前得分600就可以视为主流产品了。
9PCMark 8硬盘测试得分对比
■PCMark 8
PCMark8是全面系统且专业的测试方式,为用户的PC进行性能评定。它对于操作系统的要求至少是Win7,当然作为专为Win8量身定制的软件,对于Win8的支持则是最完美的。诸如Vista及WinXP是完全无法运行该软件的。
FengLei H8017 120GB SSDPCMark8硬盘得分:4968(范例)
PCMark8硬盘得分对比
PCMark8的硬盘测试针对SSD进行了优化,优化并不会带来SSD得分高,而是进一步针对SSD的应用,相比PCMark7更有说服力,而总分就是体现出了综合水平。
点评:从PCMark8的得分上不难看出,差距很小,但30分就可以划分出一个档次来。本次最为抢眼的是东芝Q PRO,三星850PRO紧随其后,最令人想象不到的是FengLei H8017名列第三,FengLei H8066仅以1,2分的劣势落后于浦科特M6PRO和OCZVector150。
两款入门级SSD的出色表现让人刮目相看,而综合以上测试来看,能有如此表现也并非偶然。高端组的海盗船NeutronGTX表现有些不尽如人意。
10PCMark 8硬盘模拟带宽测试对比
■PCMark 8
PCMark8内置了多个测试项目,其中Storage测试项目针对硬盘性能做出评定,包括两款游戏以及各种办公应用测试。分别为《魔兽世界》和《战地3》的游戏载入测试,Photoshop,Adobe InDesign,Adobe After Effects,Adobe lllustrator,微软Office Word、Office Excel以及Office PowerPoint等十项测试。
东芝Q PRO 128GBSSDPCMark8硬盘带宽成绩(范例)
PCMark8硬盘带宽测试对比
PCMark8硬盘带宽测试成绩非常接近实际拷贝速率,日常使用中少不了复制粘贴,所以这一项目也是非常关键的考量标准。
点评:东芝Q PRO出人意料的以280.87MB/s将第二名甩开了半条街,作为一款主流产品其拷贝测试成绩相当惊人,也再次证实了这款产品的过人之处,其成绩排名基本与总分排名相当,没有太大出入。
有超过一半产品的拷贝速度都超过250MB/s,另外有5款产品介于200MB/s至250MB/s之间,仅有两款产品的表现差强人意,仅170多MB/s,但比起普通机械硬盘而言,还是有着非常巨大的优势。
11全文总结及测试平台介绍
■测试平台介绍
总结:在本次横评的跑分环节,没有绝对的第一,也没有绝对的倒数第一,三星850PRO 128GBSSD凭借着优异的表现,在综合性能上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的第一,但依然在部分测试中败下阵来,而表现差强人意的威刚SP600128GB SSD也在几项测试中有不错的表现。
从整体成绩来看,入门级的SSD性能已经到达了去年同时期中高端产品的水平,而价格也进一步降低,证明了一年来主流SSD的进步之大。
在高端组的成绩中,三星850PRO 128GB SSD的成绩是当仁不让的第一名,而海盗船NeutronGTX 120GB SSD作为一款高端产品,表现的中规中矩,比起另外三款SSD,它上市时间长,没有及时上市的替代品,也是不低其余几款产品的重要因素。
主流组的成绩当中,以英睿达M550 128GB SSD和东芝Q PRO 128GB SSD互有胜负,在绝大部分跑分中占据了前面的位置,浦科特M6s 128GB SSD和创见370 128GB SSD也分别在一项测试中跑到前列,而影驰黑将和黄金战将的性能表现十分接近。
入门组的表现有些惊喜,FengLei H8066 120GB SSD无疑是表现最好的产品,在各项测试中均有出色的发挥,H8017 120GB SSD的表现则不那么稳定,整体表现依然良好。在AS SSD总分测试中,成绩垫底的737分,与去年的成绩相比,也完全是中高端水准了,对于普通用户的需求可以说是绰绰有余。
最后我们按评测的性能再次将这15款128GB SSD来分档:
高端:三星850PRO、浦科特M6PRO、OCZVector150;
中高端:英睿达M550、东芝Q PRO、海盗船NeutronGTX、FengLei H8066;
中端:浦科特M6s、影驰黑将、创见370;
中低端:影驰黄金战将、Fenglei H8017、金速F9;
入门:创见340、威刚SP600;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多了“中高端”和“中低端”,这样做是为了更好的将这些产品用性能来区分,减少每个档次的性能区间。
昂贵的海盗船NeutronGTX性能上的表现只能说勉强看齐英睿达M550和东芝Q PRO,将旗舰产品及时换代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了。价格低廉的FengLei H8066表现抢眼,各种测试表现均衡,虽然不及同性能组另几款产品,但明显优于中端组的成绩,让它跻身中高端队列。
12高端组四款产品介绍及点评
零售价格:899元
三星850PRO 128GB固态硬盘
点评:消费级市场首款3D V-NAND SSD,性能强劲,寿命长,单颗颗粒容量大,对大容量SSD的发展至关重要。而这款3D V-NAND SSD的售价惊人,128GB就卖899元,使用对象是高端及行业用户。
相比上代旗舰840PRO,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革新产品,不仅使用了3D闪存,主控也更换成了MEX三核主控,也就是840EVO上那款主控。
2、OCZVector150 120GB固态硬盘
零售价格:680元
OCZ Vector150 120GB SSD
点评:凭OCZ和东芝的关系,要用到顶级闪存颗粒并非难事,可惜Vector150上市的时候,东芝还停留在19nm TypeA颗粒上,而最新的A19nm MLC将在Vector150的升级版上使用。这款Vector150依旧采用了之前的Barefoot3 M00主控,与东芝颗粒首次搭配就表现出了非常抢眼的成绩。
从价格和性能比较来看,还真对的起这份价,如果您觉得京东799元的价格太贵,在电商上找到不到700元售价的Vector150 120GB SSD还是相当容易的。
3、浦科特M6PRO 128GB固态硬盘
零售价格:669元
浦科特M6PRO 128GB固态硬盘
点评:相比三星850PRO的升级,浦科特M6PRO的升级动作就小的多,仅仅是将颗粒升级成东芝A19nm MLC颗粒,固件也进行了升级,主控依然Marvell 88SS9187主控。
说它是半年度升级幅度最小的旗舰也不为过,在Marvell 88SS9189都用在入门产品上的今天,这款浦科特的新旗舰还在使用Marvell 9187,这个做法有些让人费解,好在它性能表现不错。
4、海盗船NeutronGTX 120GB固态硬盘
零售价格:720元
海盗船NeutronGTX 120GB固态硬盘
点评:说实话,这款海盗船NeutronGTX 120GB固态硬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即使在去年,它的表现也可以说是非常抢眼,而在新品不断的夹击下,还在用这款老产品作对比,确实有些残忍,还在它本次测试中的综合表现良好。
它也是本次评测中唯一一款实用LM87800AA主控的产品,而这款主控有不少企业级的影子在里边,体现最为深刻的就是稳定的性能发挥和实用表现,在多款同容量SSD暴力擦写测试中,NeutronGTX是当之无愧的坚强帝。
13主流组六款产品介绍及点评
5、英睿达M550 128GB固态硬盘
零售价:525元
英睿达M550 128GB固态硬盘
点评:对于英睿达的产品许多用户并不陌生,从M4到M500,再到现在的M550,性能从高到低,M550的上市再次让英睿达跻身列强当中。
这款英睿达M550 128GB固态硬盘采用了顶级的Marvell 88SS9189主控和镁光20nm MLC颗粒,通过优化,让OP空间降低至极致,同时消费者则可以享受到更大的存储空间,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6、东芝Q PRO 128GB固态硬盘
零售价格:429元
东芝Q PRO 128GB固态硬盘
点评:东芝Q PRO 128GB固态硬盘是一款不被看好的产品,许多用户都唾弃它没有缓存,做工粗糙,其实打开外壳我们就会很容易的发现,其做工相当精致,如果它自称第二,恐怕也没谁敢称第一。
而在我们本次的测试中,它却表现出来强劲且均衡的特性,而最吸引人的一点就是它售价仅为429元,难倒还不够有诱惑力吗?
7、浦科特M6s 128GB固态硬盘
零售价格:449元
浦科特M6s 128GB固态硬盘
点评:浦科特M6s 128GB固态硬盘是一款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全新升级的规格比起M5s进步非常明显,Marvell 88SS9188主控与东芝A19nm MLC的表现直逼上一代旗舰,M5PRO系列的性能。
全新的规格带来了焕然一新的性能,在列强辈出的时代中,依然能够占有一席之地,加上一个诱人的价格,这款浦科特M6s 128GB固态硬盘相当一段时间内都会是主流市场的万人迷。
8、创见370 128GB固态硬盘
零售价格:约490元
创见370 128GB固态硬盘
点评:创见370 128GB固态硬盘还没有正式上市,但从同系列256GB的定价来看,这款产品应该会打出499元的上市价。这款创见370 128GB SSD采用了自主研发的TS6500主控,与镁光20nm MLC颗粒搭配,性能表现令人满意。
它与340系列采用了相同的模具,规格上仅主控不同,但自主主控的表现可圈可点,让这款创见370的性能表现能够一直保持在中上游。
9、影驰黑将128GB固态硬盘
零售价格:419元
影驰黑将128GB固态硬盘
点评:影驰黑将128GB固态硬盘是最早使用JMF667H主控的SSD之一,当初搭配东芝24nm MLC颗粒性能表现足以让人眼前一亮,但时过变迁,东芝24nm MLC早已停产,而影驰黑将一直在降价销售,相信东芝19nm MLC颗粒已经深入它的骨髓。
从性能表现看,这款上市快1年的产品因为更新速度慢,性能表现只能居中,但它所倡导的3年免费换新服务却一直如初不变。
10、影驰黄金战将128GB固态硬盘
零售价格:439元
影驰黄金战将128GB固态硬盘
点评:影驰黄金战将128GB固态硬盘上市之初定位入门级,特点是享受5年换新服务,用服务和性价比来征服用户,就连零售价格都高于定位较高的黑将系列,很容易给消费者的选购带来麻烦。
而这款黄金战将的性能表现来看,还算不错,规格上采用了JMF667H主控与英特尔原厂20nm MLC闪存颗粒,有着主流的性能和便宜的价格,加上5年的超长质保时间,使它成为一款颇具性价比的入门产品。
14入门组五款产品介绍及点评
11、FengLei H8066 120GB固态硬盘
零售价格:390元
FengLei H8066 120GB固态硬盘
点评:FengLei H8066 120GB固态硬盘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抢眼,钻石切割造型的A面与850PRO颇为相似,而FengLei H8066系列也是其首款以自主品牌推向市场的消费级SSD。
这款FengLei H8066在测试中的表现可以用惊喜来形容,作为一款价格低于400元的产品,多项测试的性能可以媲美中高端产品,而这并非偶然。而它的规格是在平常不过的慧荣SM2246主控与东芝19nm MLC颗粒,在它身后,离不开一个强大的固件团队的支持。
12、FengLei H8017 120GB固态硬盘
零售价格:约350元
FengLei H8017 120GB固态硬盘
点评:这款FengLei H8017 120GB固态硬盘目前并没有正式上市,但从其规格和型号来判断定位低于H8066,所以我们估测它的价格不会高于350元,外壳上比起H8066从磨砂进化到金属拉丝工艺,而产品厚度也增加到了9毫米。
FengLei H8017 120GB固态硬盘也有着非常不俗的表现,只是性能高低分明,幅度过大,影响了它的最终排名,但作为一款入门产品,价格相近的同时规格将会领先于同级产品,它所采用的JMF667H主控和东芝19nm MLC颗粒,也出现在了不少中端产品上,而这些中端产品也该反思下为什么PCmark8测试中会有如此大的差距。
13、金速F9 128GB固态硬盘
零售价格:359元
金速F9 128GB固态硬盘
点评:金速F9 128GB固态硬盘上市也有一段时间了,它在本次横评中的表现符合其定位,性价比是吸引消费者的重点所在,值得一提的是它在外壳的制作上也下了不小的本。
这款金速F9 128GB固态硬盘的性能表现完全可以胜任我们的日常应用需求,即使频繁的复制拷贝,也并不会难倒它,慧荣SM2246EN主控与事必达20nm MLC颗粒为金速F9提供了足够的稳定性和耐用性,还有就是它只是入门产品,咱对它要求别太高。
14、创见340 128GB固态硬盘
零售价格:380元
创见340 128GB固态硬盘
点评:创见340 128GB固态硬盘过人之处并不在于性能,而是创见多年的生产功底,让这款产品的做工明显优越于同价位的其它产品,遗憾的是这款创见340并没有使用创见自主的TS6500主控,而是是用了JMF667H主控与镁光20nm MLC颗粒。
与之前的金速F9相同,作为一款入门产品,我们对它要求别太高,总体性能表现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标准,1年前我们用主流完全可以满足需求,1年后的今天,我们用这款创见340依然可以满足我们的使用需求。
15、威刚SP600128GB固态硬盘
零售价格:369元
威刚SP600 128GB固态硬盘
点评:威刚SP600 128GB固态硬盘是本次评测最为低调的一款产品,因为它一直默默的为其它产品做着衬托,虽然综合性能不敌,但威刚内存所带来的余威在SSD市场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同样是JMF77H主控;同样是镁光20nm MLC闪存颗粒;没有出色的性能却有着可圈可点的做工,如果您熟知威刚SP600 128GB固态硬盘,就应该知道它带来的更多是运行的稳定性和实用寿命。
15款128GB SSD涵盖大部分市面品牌,其中个别大品牌和型号,因为厂家没有送测,对此表示惋惜。现在128GB SSD的性能整体达到去年256GB SSD水准,即使性能表现最差的128GB SSD,其性能也在主流级别,日常应用已绰绰有余
郑兆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