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地吐痰是讲卫生的习惯吗(半摘口罩打喷嚏随地吐痰)

天气渐暖,疫情较轻地区的商场、饭店相继开门营业,街头车辆行人日渐增多,社会生活秩序正逐渐恢复但记者在北方某省会城市注意到,一些不文明现象也正重新“走上街头”:有人边走路边吸烟,不管不顾身边的人;有人半摘口罩打喷嚏,毫无遮拦;也有人咳嗽一声,随地就是一口痰……,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随地吐痰是讲卫生的习惯吗?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随地吐痰是讲卫生的习惯吗(半摘口罩打喷嚏随地吐痰)

随地吐痰是讲卫生的习惯吗

天气渐暖,疫情较轻地区的商场、饭店相继开门营业,街头车辆行人日渐增多,社会生活秩序正逐渐恢复。但记者在北方某省会城市注意到,一些不文明现象也正重新“走上街头”:有人边走路边吸烟,不管不顾身边的人;有人半摘口罩打喷嚏,毫无遮拦;也有人咳嗽一声,随地就是一口痰……

这些都是老问题,但老话重提尤显沉重。疫情尚未彻底结束,很多人似乎已将教训抛到脑后。现实一再告诫我们,卫生安全是人类时刻面临的生存大挑战,人类要想“好好活着”,就必须“讲科学”,必须改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喷嚏可射出100万粒飞沫,含有8500万个病菌,在无风的室内可飘浮30至60分钟,最长可达30小时;常人一口痰,至少含有5000万个细菌,病人一口痰中细菌数量更多达2亿个以上。而在我们身边,经常有人不做任何防护措施打喷嚏,或是随地吐痰。

疫情威胁仍在,杜绝卫生陋习极为迫切。在这场全球性疫情面前,中国有十足的信心战胜毒魔,我们也应有勇气向不文明行为宣战,给陋习打“叉号”,消除卫生安全隐患。

“德育难改陋习,法治可大治天下。”虽然一些地方发布的文明公约、文明行为规范明确提出“不随地吐痰”,但尚无全国性硬性规定。相关部门可在全国范围开展“随地吐痰”专项治理活动,严厉整治这一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行为;国家层面也可制定法律规范,将“不随地吐痰”写入其中,进一步要求人人遵守,让违规者受到应有的处罚。

疫情过后,亲朋好友、单位同事、接待客人、红白宴席等聚餐场面定会接踵而来。疫情的教训已唤起公众的共识,有关部门可乘势而上要求餐饮行业为聚餐桌面配备公筷,既防“病从口入”,也防“病由筷传”。文明在进步,习惯成自然。使用公筷是对己、对人的负责行为,不要“不好意思”,不要感觉有点“见外”,它是餐桌文明的一大体现。

身边的陋习还有很多,值得人们提高警惕。治理卫生陋习,是切断“凶险病毒”传染源的有效途径,是新时代卫生文明建设的需要。希望这场疫情给我们按下杜绝陋习的“加速键”,催生卫生文明新风尚。

本报评论员 贾立君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来源:北青网综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