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每日一诗陈与义)

春已至,桃花未开,心绪,却已在诗中泛绿了。尤其翘望江南,想必,早就“江水绿如蓝”。

今天读到陈与义这阙《江南春》,在心里开始酝酿春天。

每日一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每日一诗陈与义)(1)

江南春

雨后江上绿,客悉随眼新。桃花十里影,摇荡一江春。朝风迎船波浪恶,暮风送船无处泊。江南虽好不如归,老蔼绕墙人得肥。

读白居易的《忆江南》,就以为江南是人人想往的,无论日出江花,无论杏花烟雨,那份好,都浸到你的骨子里,所以,能不爱?

可今春读的这一阙,却藏着伤感。藏着归去之心。看得人好矛盾呀!十里桃花影,一江春摇荡,如少年爱意,谁能拒绝,谁能阻挡?谁又不会生出些许留恋与不舍?可是,上了些许年纪的人都知道,哪里的春天,都比不过故乡的乌蓬、草屋、短墙,朝朝暮暮,一旦想起,那是要泪眼婆娑了。所以,波浪恶,无处泊,到底不如故乡,可以安顿自己漂泊的灵魂的。

都说中年后难免脆弱,怕是吧,看到“桃花十里影”,高兴;看到暮风送船无处泊,黯然神伤。

喜欢陈与义,因为他性格和诗风的老辣豪放,近于东坡,诗歌背后藏着豁达雄健、明快舒朗,包括这首,包括他的下面这首:

每日一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每日一诗陈与义)(2)

春寒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也是春日之诗,只诗情同样不欢快,明明二月,春寒还在,于是担心花不发,于是又担心花发而遭遇风雨,便白白可惜了一色胭脂红。明是写春,实为惜海棠,名为惜海棠,实为惜自己……那年,他南渡避难巴陵,凄风苦雨,可想而知,春天的海棠,在他眼里,不像苏东坡笔下的海棠,那么的香雾空蒙,袅袅泛光了。

不过,陈与义又怎会一味沉郁伤感呢,尽管他诗追杜甫,但仍能在诗中生发出近乎唐人的意境与宋代诗人独有的趣味。

他在另一首《春日》中如此表达自己的心境:

每日一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每日一诗陈与义)(3)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

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景明,心舒,诗浑然,再无之前的凄伤与纠结,就在诗里给这位喜爱的诗人一句宽慰吧:

春情毕竟宜红绿,放眼桃花又几江。

归去蔼墙称意否,何妨同看燕双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