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好学生(怎样才算是好学生)

这是芝麻看教育的第4篇文章,请欢迎关注公众号“芝麻看教育”,直接与我对话。

如何判断好学生(怎样才算是好学生)(1)

谁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成为好学生。

这几天,刚把女儿转学到一所华德福学校,引发家人和朋友的担忧。如何定义“好学生”呢?

答案首先是成绩好,得到各学科老师的看重;其次是社交活动丰富,积极参加各种社团和组织;第三是在艺术体育等方面有自己的一门特长。所以一个学霸 学生会主席 Party Queen 游泳健将 小提琴高手,这差不多是一个典型的好学生了。

看上去这并没有什么问题,这个学生无疑是优秀和成功的。但是我们仔细剖析,这优秀和成功的背后核心是什么?

1. 比成绩,比谁的活动丰富、质量高,比谁的运动能力好,比谁的艺术能力好。关键词就是,比!

2. 老师的赏识。老师的赏识会让一个学生自信满满,老师的蔑视也会让一个学生迅速失去学习的热情。

看完学校里的成功,我们再对比一下在市场中、在社会中,我们如何定义成功?

很简单,简单到只有一句话:消费者(用户)投票,优胜劣汰,用户决定了谁成功

恰恰就是“”用户“”这两个字,在学校里是完全缺失的!学校缺失了用户这个维度是灾难性的,这使得竞争只能转向了攀比和取悦老师,很多校园人际关系紧张、霸凌,也是这种竞争被扭曲后的产物。

在市场中,企业一样在和竞争对手比拼,但一流的企业的心思并没有放在如何压制对手上,他们更关注用户本身的需求,如何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他们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在了用户身上,以至于他们花在看竞争对手、攀比竞争对手上的时间是很有限的。

可在学校里学生找不到像用户一样的“锚”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就只能退而求其次把时间投在了和别人的比拼上,花在了取悦老师身上,某种程度把老师当成了“用户”。这是一种对真实世界竞争规则极大的误解。

在真实世界里倒也不是没有这种情况,比如在政治中(可以参考最近的美国大选),比如在森严壁垒的大公司体系中,我们会看到类似的人与人之间的比拼、斗争,取悦上司。但在当代,这已经不是主流,看看五百强的公司前五名,近二十年的变迁,如下图:

如何判断好学生(怎样才算是好学生)(2)

这些部门山头林立、精于内斗的传统大公司,从能源到电信到零售,统统干不过新型的互联网公司。苹果站在诺基亚、摩托的尸体上,亚马逊市值超越了沃尔玛,google和facebook更是从传统巨头想象不到的领域杀到了500强顶峰。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这些互联网公司中,组织更扁平,员工更在意用户、更在意公司的表现而非更在意如何取悦上司。反之,传统大公司的职业经理人们更在意的是把上司唬弄舒服,没人管用户死活,久而久之就丧失了行业中的竞争力。

这里不展开多说,但我想很多传统五百强的外企员工可能最心有戚戚(其次就是公务员们)。所以如果学生毕业以后主要的去向还是传统公司,学校这一套扭曲的竞争规则还算玩得转。但可惜在目前这个巨变中的互联网时代,这套人斗人的规则已经开始落伍,取而代之的是用户体验至上的声音。在这个新时代,我们需要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能够思考用户的需求,思考我能为别人提供什么价值。至于谁是学霸、谁是Party Queen、谁是体育艺术达人,也重要,但这绝不是唯一的好学生定义,事实上最精英的学生早就不玩学校里这套过家家的游戏,转而辍学直接去市场中服务客户了,乔布斯、盖茨、小扎,500强中的第一、第三、第五名,都是这么辍学创业过来的。

到底谁是我们的用户,用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非常遗憾,这些思维模式是整个K12(指幼儿园到高三)十多年教育中都缺失的,甚至大学和研究生也没有。多数的学生都是毕业之后才开始学习用户导向的思维模式,很多已经迟了,思维固化了。

思维模式对人的影响既深远,又潜移默化。所谓知易行难,家长可以让学生先看看我这篇文章,对这个学校教育的盲点有一个基础的认知。至于如何将用户导向思维深深地刻到学生的思维模式中,则是一个长期的事情。希望十年、二十年以后,类似设计思维这样的课程能够变得和数学、语言一样重要,在主流学校中都有一席之地。

最后,在家庭里我们能做什么来补救呢?

最核心的是保护好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希望这种动力能够推动学生在某个细分领域去关注其用户,超越学校的束缚。比如在一个哈佛录取的案例中,一个女生因为有一个自闭症的弟弟,所以从小对帮助自闭儿童非常感兴趣,高三时已经课余在医院做义工三四年,不亚于一个实习医生了。我辅导的一个高一学生也有类似的体验,因为自己曾经有过自闭的经历,就全身心的投入在用占星帮助别人解惑上,通过帮助别人的过程为内心寻回一个归宿。

这种不由自主的对某个社会问题或独特人群的关注,是最好的催化剂,会陪伴学生穿过长长的教育长廊,抵抗学校在思维模式上的扭曲。这样的学生也更不容易为名利所动,更容易找到自己的热情和人生方向,更容易找到人生的价值和幸福。

特别想倾听您的观点,请欢迎关注公众号“芝麻看教育”,直接与我对话。

如把本文分享到朋友圈也请在公众号对话里把截图发给我,有机会获赠《夏山学校》《窗边的小豆豆》《爱和自由》等书籍或手机话费。

期待与您的交流。^_^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