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300个典故(春秋战国)
然后开始大封诸侯,一时之间中华大地上一个个诸侯国如雨后春笋一般诞生,他们共同尊周王为周天子,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春秋战国300个典故?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春秋战国300个典故
然后开始大封诸侯,一时之间中华大地上一个个诸侯国如雨后春笋一般诞生,他们共同尊周王为周天子。
但可惜的是,随着一些诸侯国的势力不断增强,周天子慢慢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东周更是分成了群雄争霸的春秋和战国。到了战国时期,大家想到的应该就是战国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但是战国时期并不仅仅只有这七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甚至直到秦朝统一之后它才灭亡,它就是卫国。
卫国并非强国,但是在春秋战国这样一个凶猛的大争之世存活下来,实属不易,那么卫国究竟为何能在乱世之中保全自己呢?

一、卫国的起源
1、周公分封卫国
卫国其实并不是周武王在世时第一批册封的诸侯国。周武王建立西周不久之后便驾崩了,继位的是儿子周成王,因为周成王年纪小,所以便让周公旦来辅佐周成王。
在周公旦把持朝政期间发生了武庚叛乱,这是殷商后人发动的叛乱。周公旦镇压叛乱之后便册封了自己的弟弟叔康为卫国的君主,让他镇守殷商故都之地。
一开始卫国被封的国君只不过是个伯爵,慢慢的上升为侯爵,等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卫国已然是公爵了。
不过起初卫国经常受到周边少数民族的侵扰,一直到了卫成公在位时期,迁都到了帝丘,也就是后来的濮阳,卫国才算是安定下来,慢慢开始发展壮大。《左传》中记载:“冬,狄围卫,卫迁于帝丘”。

2、卫国强敌环伺,生存艰难
乱世到来,卫国也不可避免的卷入了春秋战国的列国争霸当中。
相比于其他强大的诸侯国而言,卫国手中握着的并不是一把好牌,首先来说一下卫国的地理位置,卫国的封地占据了如今河北、河南以及山东省各一部分,本身大概只有方圆几百里的土地面积,实在算不上一个大国。
但是它周围可是围绕着不少强国。晋国可是春秋时期响当当的大国,即便是后来三家分晋,但分裂开来的韩、赵、魏三国,哪国都不好惹。东边的齐国是最早称霸的诸侯国。而南边的宋国与郑国势力也不容小觑,对于卫国来说是强敌环伺。

二、军事外交各有政策,卫国在夹缝中生存
1、卫国采取相互联合的措施,增大影响力
一个被强敌环伺的小国想要在乱世之中活下去,那么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外交上都需要有合适的策略。春秋早期,列国争霸,卫国想要不让人一味欺负,那就需要让自己的国家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时候的卫国采取的政策是主动出击,在需要帮助的时候联合周围的国家护卫自己国家的安全。
卫桓公在位的时候,卫国的实力是比较强的,郑国因为内乱,公子共叔段被杀死,他的儿子公孙滑逃到了卫国。于是卫国便以此攻打郑国,就这样郑国与卫国展开了较量,两国战争不断。单单靠卫国一个国家自然不会郑国的对手,于是卫国联合宋、齐、蔡、陈四个国家,组成五国联军攻打郑国,差点将郑国灭亡。
卫国与郑国的战争给卫国赢得了不小的影响力,因为郑国在春秋时期可以说是个小霸主,联合其他国家攻打郑国,就是借他人的力量壮大自己的声势。

2、成为强国附庸,乱世之中保存自身
除了战争手段以外,卫国在外交方面可以说是力求做到广结善缘,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内乱频发,所以动不动就有落单的王孙公子流落他乡。而卫国便趁机吸纳了各国流亡的公子。除了郑国的公孙滑以外还有许庄公、郑昭公等人。
当然,卫国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晋文公重耳在外流亡的时候,一向热情接待他国流浪公子的卫国却对重耳十分无理。后来晋文公找了个借口攻打卫国,面对强大的晋国,卫国不敌,卫成公只能逃走。
这件事情也让卫国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些大国是不能得罪的,想要生存下去只能牢牢抱住大国的大腿。早在齐桓公称霸的时候,卫国就因为抱大腿而享受过好处。齐国因为任用管仲为相,实行改革,国力大增,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这样的强国卫国自然不能得罪,于是便紧跟在齐国后面,加入了以齐国为首的联军当中,在多次联军作战与诸侯会盟之时,卫国都没出多少力,却捞了不少好处。
齐桓公死后,国内发生内乱,齐国失去了霸主地位,而晋国成为新晋的霸主,于是卫国与晋国交好,做晋国忠实的小弟,一直到春秋末期三家分晋,晋国灭亡,分裂为韩、赵、魏三个国家。
战国时期,赵国与魏国先后攻打过卫国,分割了卫国不少土地。卫国想要生存只能成为了魏国的附庸,就连君主废立也由魏国说了算。等到秦国将魏国打趴下之后,卫国便成为了秦国的附庸。

三、乱世之中,卫国得以保存的其他原因
1、卫国本身实力不俗
卫国在春秋战国这个乱世得以生存,除了本身做得比较好的军事、外交政策以外,他自身的很多原因也成为它得以自保的筹码。首先来说卫国虽然是小国,军事实力并不是很强,如果出去与其他国家争霸真的不行,但是乱世当中自保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卫国与齐国、郑国等春秋时期的诸多国家都发生过战争,却依旧没有被打趴下,足见其军事实力还是可以的。另外卫国依附于强国生存其实也是在强国的庇护下慢慢壮大自己的实力。
2、姬姓血统一脉相承
虽然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没人拿周天子当回事了,但是非常注重血缘传承的古人对于同姓诸侯王还是带有一定的亲近感的。

从周天子分封天下开始几百年过去了,很多诸侯国的国君早就不是一脉相承的了,士大夫篡位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就比如说齐国,这是当年周武王分封给功臣姜子牙的,没想到后来田氏代齐,齐国的君主早已不是姜子牙的后人了。而原本姬姓的赵国更是被分割成韩、赵、魏三国。
但是卫国姬姓的血统却一直传承下来,即便是后来魏国杀了卫国的君主卫怀君,改立他的女婿卫元君为卫国的君主,但这卫元君也是姬姓后人,所以血统还是一脉传承了下来。《史记·卫康叔世家》曾经记载过这段历史:“怀君三十一年,朝魏,魏囚杀怀君。魏更立嗣君弟,是为元君。元君为魏婿,故魏立之”。
周天子对于姬姓诸侯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同样是姬姓传承的诸侯国也会念及这一点对卫国手下留情。当初晋文公攻打卫国,硬是将卫成公逼的逃到陈国。就是周天子出面从中说和,使得双方修好。

可见周天子还是很念及同宗之情的。而同样是姬姓诸侯,晋国也没想着要将同宗的卫国赶尽杀绝,这给了卫国很好的喘息之机。
3、卫国人才辈出,成为列国重要人才输出站
另外,卫国是一个很神奇的国家,别看这个国家面积不大,但是人才辈出。在战国时期,卫国可以说是各诸侯的人才输出站。早在春秋时期,这里便是人才济济,儒商的鼻祖子贡、以及孔子的爱徒仲由都是卫国人。
到了战国时期,大家所熟悉的商鞅、吕不韦、吴起等人也都是卫国人。《史记》中记载的是:“卫多君子,其国无敌”。很多卫国人成长起来之后便去到其他强大的国家,成为显赫一时的人物,在战国时期的历史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所以这些在其他诸侯国效力的人才对于自己的母国一定会保留一份温情。而得到卫国人才的国家也会对卫国网开一面。
这一点从秦国灭六国时就可以看得出来,秦国吞并六国的时候可是眼皮都不眨一下的。但是却没有鲁莽的消灭卫国。毕竟无论是让秦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的商鞅还是辅佐秦始皇一统天下的吕不韦都是卫国人,且战国后期卫国一直都是秦国的附庸国,所以秦始皇也很注重名声,一直没有消灭卫国。
卫国虽然在乱世之中始终没有被消灭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没有任何的威胁性。早在公元前372年,赵国攻打卫国之后,就将卫国的土地瓜分得差不多了,卫国只剩下了首都濮阳的部分土地。

公元前241年,秦国又将卫国剩余的濮阳之地瓜分走了,然后将卫元君迁往野王。此时的卫国君主早已经不是当初的公爵,而是被称为卫君。此时的卫国虽然没有被灭国,但是已经是名存实亡了。这样的国家对于秦始皇来说没有任何消灭的必要,所以卫国才可以在其他六国被灭掉之后得以苟延残喘。
公元前209年,此时秦朝早已统一天下,继位的秦二世将卫国最后一位君主卫角君废掉,这个绵延900多年,一脉传承的姬姓诸侯国彻底消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