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4度的阳光下晒多久会中暑(在34)

在《北京少年报》《中学时事报》主办的“高效学习的科学路径探索”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

主持人好,各位专家好,各位校长好,大家晚上好。

很高兴参加今晚的"高效学习的科学路径之探索"研讨会,是下午应朋友之邀来参加这个会。

我长期服务于高校科研,服务于教育信息化,对基础教育真的不太懂,从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退休后,参加过一些基础教育的活动,也主要是关于教育信息化方面的。今天听了专家讲知识图谱用于中小学教育,提高学习效率;听了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先生讲的学习动力、能力、毅力,我认为能力和毅力因人而异,且不易调节;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先生也主要讲了学习动力问题。

受他们的启发,我讲两点:高效学习来自于两个方面,学习的内生动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34度的阳光下晒多久会中暑(在34)(1)

一、高效学习来自于学生的内生动力

我们成年人做事的动机有四个方面:有价值、有意义、有兴趣和有压力。对中小学生来讲,前两项比较模糊,主要是兴趣和压力。在“减负”的背景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特别有意义:减负不是减知识学习,要减负增效。

首先,学习是负担吗?本质上不应该是,学习是人的本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东西。从出生起,咿呀学语就与吮吸乳汁一样成为我们的基本需求,学会新东西、掌握新技能会有成就感。经历了数万年的进化,大脑为知识储备预留了足够的空间,并对未知的探索给予了好奇心这样一种奇特的意识,因此,层出不穷的先哲和精英才会通过工具或者科学探索丰富对物质世界的认知,依托于教育传承,人类整体素质越来越高,本领越来越强,不断走向更高级的文明。

然而,如今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却成为了包括不少专家在内的社会共识,对此感觉最强烈的自然是不少正处于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和家长。

为什么作为“本能”的学习却成为了“负担”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诚然,想说明学习是负担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举出很多例子和原因,比如学生作业过多,视力下降,高考指挥棒,分数评价体系等,但是这些无疑都是学习的手段或者来自外界的压力,却不是学习本身。为了支持孩子上课外班,给家长所带来的思想、时间和金钱的负担,并不能说明学习本身就是负担。

最好的教育其实就是教最适合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这不需要多高深的教育理论。学习之所以会变成一种负担,从本质上是因为忽视和违背了基本的教育规律,从而压抑了人的学习内生动力这种本能。一方面,负担感来自于被动知识灌输型的教育模式,如果是主动学习就不会有负担感。另一方面,负担感来自于教育教学内容和教材设计得不合理。

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过程,相同学科的知识内容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呈现的内容、深度等都有较大的区别,这就要求教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时间的制定和设计必须要符合学龄学段的教学规律和要求。其实这就是刚才夏青峰校长说的真实学习问题,精准教学,处理好教学的多与少,长与短,分与合,进与出等等。我们今天探讨的教学知识图谱同样也有这样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改进,更符合学生年龄段的学习规律。如果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难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也实现不了高效学习。

二、高效学习来自于科学的学习方法

刚才专家们介绍了化学知识图谱,发给大家的材料说是还有历史知识图谱。专家讲了知识分类、学科知识点、知识图谱的底层逻辑,注重知识之间的关联。我想用更通俗的语言讲一下我对知识图谱的理解。

传统的教育或者说学习主要是传授一维的知识,是知识点,每个知识点与其同义近义的知识组成一条线,这是构建整个知识大厦的地基,也是最简单、最坚固的知识原子,可以凭借感知获取,也可以凭借记忆进行存储,当然也可以进行最原始的搬运和复制,掌握知识点多的人叫“知道分子”;

世界上的知识点是无穷的,知识点甲与知识点乙的链接成为新的概念就成了二维知识,理解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就形成了知识面,主要是靠理性思维统筹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掌握知识面多的人是“知识分子”;

今天讲的知识图谱就主要是解决这个问题,传统课堂上,教师讲课的时候可以讲方法,讲规律,但学生难以记住,课后就忘了,有了知识图谱随时都可以学习。

知识面也是无穷的,三维的知识是将知识面通过更为复杂的数理(譬如数学公式)与逻辑关系进行描述就形成了立体的知识架构,也就是知识体,掌握知识体多的人是“知能分子”;刚才讲的知识图谱也涉及到这一部分。

如果将立体知识加上合理的抽象想象力构成四维知识,四维的知识如同现实四维中的长宽高 时间,如果说三维知识更加立体,那么四维知识无疑就产生了生命力,出现了前瞻性,可以通过知识对于不久的将来甚至更远的未来进行预判和假说,掌握四维知识的人是“知慧分子”,例如爱因斯坦;

现代物理学已经对宇宙有十一个维度进行了论证,五维的知识也存在其可能性,只是我们自身由于维度局限还不能觉察罢了,但毫无疑问的是,如果能够获得五维的知识,那么将出现全知视角,对于过去和未来都有非常确凿的判断能力,那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超人”了。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最后我想提醒各位校长,各位专家,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很多人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碎片化的知识,我们学校怎么教会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系统知识,是今天教育界面临的重大科研问题。在互联网推动下,所有教育要素都在变革,教育要与时俱进。

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感谢大家!

李志民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

兼任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图片源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