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物价通胀怎么做(全球吹起通胀风)

全球物价通胀怎么做(全球吹起通胀风)(1)

“通胀”几乎成了这三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高频词汇。央视报道称,2021年全球有80多个国家地区的通胀率创下新高,这也是全世界人民需要面临的一个挑战和灾难。比如韩国一颗白菜零售价约为24.5元人民币,涨价超50%;土耳其物价涨幅迎来20年的高度,许多学生租不起房无家可归;还有委内瑞拉,市民上街购买食物需要用小车装满一捆捆的纸币来付款。

而谈及引起全球性通胀的主要原因,来自于美国肆意印钞。作为通用货币之一,在过去22个月里美国向全球释放了32万亿美元的资金,使得大宗商品掀起一轮涨价狂潮。进入2022年,“通胀”现象仍然存在:4月18日,美国天然气、玉米期货双双突破8美元,刷新多年来新高。此外,黄金、原油、工业金属等价格也普遍上涨;

对于国内来说,居民生活更难了。证券日报5月7日报道提到,浙商证券李超表示,预计4月C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2.1%。因为部分地区交通物流受阻,食品供应紧张。其中28种重点监测蔬菜,鸡蛋平均批发均价同比均有17%以上涨幅,7种重点监测水果均价同比增长也达到12%以上。毫不夸张地说,该涨的不该涨的都在涨,只有收入近乎停滞。

当全球吹起“通胀风”,对不同收入阶层的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通常都会说,通胀是对穷人的一种掠夺,为什么这么说呢?普通人的边际消费倾向要大于有钱人。假设普通人月收入4000元,他可以用2500元来进行日常消费,剩下的作为应急资金。但如果物价翻倍,在收入不变的前提下,他得用全部收入来完成日常开销,其他消费就能负债了。相反,一个月收入5万的有钱人,他可能只要拿出20%的收入用于消费,即使物价翻倍,也只削减了1万的收入,另外3万还可以投入其他资本市场用于增值。

另一方面,普通人的收入基本来自于工资,而有钱人还会叠加资产收入,通胀发生时,工资涨幅普遍慢于物价,也就是说,工资没有增长的话,普通人的实际收入会被削减,而富人因为大部分资产都是杠杆所得,通胀来临时能够帮助他们稀释负债。

一句话总结,通胀加剧了财富分布的不均衡,奈何大多数都是普通人,这也就导致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

全球物价通胀怎么做(全球吹起通胀风)(2)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有不少区域因冠毒冲击,市民居家生活,但家庭的吃喝花销却没能省下多少,有网友列出自己一家三口居家期间的买菜钱,牛奶、鸡蛋500元,肉类3000元,蔬菜水果1200元,馒头面点700元,其他花销1420元,加起来一个月超过了7000元。这还不包括背着的房贷车贷。不过,有专业人士预计这轮通货膨胀将会持续两三年的时间,老百姓们还需要坚持一段时间。难怪不少人感叹,他们前所未有地渴望工作,渴望赚钱。

该做什么,或者不该做什么,才会让我们的日子不会过得太苦?

一个根本原则,管好钱袋子要紧。对此,懂行人建议以下“四件事”不要去做:首先一定不要盲目投资,比如在风波初期,因为口罩供应不足,使得很多店铺的销售都是“一上架就售罄”的状态。这一现象有人看到了商机,纷纷投入资金到口罩的制作和生产当中,可你想得到别人一样想得到,所以不要盲目地投资,否则就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其次是不要盲目购房,去年下半年后楼市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新二手房成交遇冷,官方数据显示当前房价已经较2021年下降了5%左右,但是在此期间,大家也不要选择盲目的购房,因为楼市分化,劳动力流失等影响,大部分城市的住房需求减少,由此导致房子升值的可能性很小。还是就是不要冲动消费,毕竟通胀已经让人们钱包“受损”,但还是有一些人钱已经不值钱了,就大肆地购买,这种思想是不对的,为了生活持续发展,一定要注意理性消费。

最后就是不要盲目创业,创业意味着要花销大量资金,因为在盈利之前,大量资金都会花费在装修店铺、营销宣传上,如果没有经济基础将会具有很高风险性,很有可能会导致失败。

除此之外,专家认为,当高通胀没有消失前,恢复本身就是一项重任,在这样的趋势下,为了分散储蓄风险,建议存入一定比例的现金以作应急后,其余建议持有这2样核心资产,或有更大概率跑赢大势。

全球物价通胀怎么做(全球吹起通胀风)(3)

一是部分房产:不管我们承不承认,房产现在已经具备了金融和居住两种属性,但并不意味着全部房产都可以买。任泽平提出过类似看法,基于房地产长期看人口规律,并通过发达经济体对比发现,当经济/人口比值降至1附近才会维持平衡。这就说明只有人口持续流入的大城市、都市圈才有发展潜力,而这些地方的房产都是财富保值增值的“稳定器”。

二是金融资产:央行报告曾指出我国家庭资产房产占比7成,而金融资产只有2成。而像美国家庭却相反,金融资产超过一半,可见我国家庭的金融资产还有上升空间。如何理解金融资产,比如我们熟知的黄金,就是最常被提及的稀有贵金属,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公认的流通“货币”。

房说君有话说,任泽平提出过,硬通货有2个特点:硬“指长期能够对抗通胀”、通货“指它有货币、金融或者投资属性”。现在看来专家可谓是一语道破,毕竟不管是“不能做的事”,还是“能做的事”,房说君看来都是通胀环境下我们需要作出的改变,虽然更多人愿意将钱“增加起来”,但对于我们来说,现金贬值很正常,心态最重要。

本文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为“每日房说”原创,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深究。(撰文:小羊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