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所有结拜三兄弟 三人结拜为兄弟

提到结拜的事情,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想到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兄弟三人齐心协力,共谋大事的故事。

确实,这段情谊让人感动,能够和志同道合的兄弟一起谋划人生大事,在烦忧的时候能够相互理解与支持,无疑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结拜的传统自古就有,这让中国人相信:忠义大过于天。没有血缘关系的几个人,可以凭借共同的理想与追求,而结为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这本身就足够可歌可泣。

而在我国近现代,也同样有三个人,因为共同的革命追求与志趣性格,而结拜为兄弟的事情。他们当中,有人成为了主席,却也有人最终只是农民与铁匠。

与刘关张的故事不同,这三个人最终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然而,他们的故事同样可歌可泣,甚至要更为精彩动人!这三个人究竟是谁?他们又经历过哪些事情呢?

历史所有结拜三兄弟 三人结拜为兄弟(1)

图丨毛主席

男儿志在四方

1912年,在一家餐馆里,有三个青年很高兴地坐在一起,谈论社会上的各种事情,而这是他们举行的一场饯别宴。

只见两个稍微年长一些的,将2个银元推到最小的那个人旁边,告诉他,在以后的求学道路中,只能自己多加珍重,这个年纪最小的人正是毛泽东。

此时的他决心继续攻读学业,以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理论修养。在他的旁边,是与他结拜为兄弟的两个朋友,分别是朱其升与彭友胜。

这一年,他们三人结束了参军的日子,决定各奔东西,此去天南海北,还不知道再次相见会是什么时候,于是有了这次盛大的离别。

朱其升为人一向十分踏实质朴,他决定回到老家,找一份踏实的工作,方便照顾家人,而彭友胜则继续投身于战斗当中,书写男儿本色。

历史所有结拜三兄弟 三人结拜为兄弟(2)

图丨毛主席

三个人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虽然离别总是有些伤害的,但正如古话所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正因为有彼此的相互支撑,他们并不畏惧未来的日子,相反,他们对于生活充满了无限期待。

三个人把酒言欢,谈论了很多关于理想与事业的事情,朱其升和彭友胜还特意点了毛泽东最爱吃的红烧肉,让他一次吃个痛快。

这次分别以后,朱其升成为了一名铁匠,确实如愿过着安稳的日子,而彭友胜则凭借自己的一腔热血,加入了国民革命军。

后来,求学结束的青年毛泽东,毅然决然地投入到了革命的队伍当中,并且很快就做出了一番事业。

历史所有结拜三兄弟 三人结拜为兄弟(3)

图丨红烧肉

当他再次见到彭友胜的时候,彭友胜正在国内党内做官,两人一同谈论了很多对于时代和社会的看法,发现尽管过了很久,他们的很多想法依然不谋而合。

在临别之前,毛泽东提议,让彭友胜和自己一同继续革命事业,但考虑到自己年纪已大,虽然很想与兄弟共谋大事,彭友胜还是拒绝了。

在几年之后,由于国民党内部出现了腐败、堕落等多种问题,让彭友胜感到心寒,最终决定远离政治,回到老家当了一名仓库管理员。

但他仍然密切关注着毛泽东的革命动向,每每看到,都会为他感到骄傲,早在当年一起当兵的时候,他就看得出来,毛泽东一定不是一个普通人。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彭友胜的生活越过越好,他对国家充满了感激之情,在此之外,他对毛主席充满了骄傲与敬佩之情。

历史所有结拜三兄弟 三人结拜为兄弟(4)

图丨毛主席

1951年,身为贫农的彭友胜被分到了土地,这意味着他能够拥有更多的粮食,让家里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由于毛主席长期公务繁忙,他不想打扰毛主席的工作,两人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但此时,感激的情绪再次涌上心头,让他不禁怀念当年几人一同当兵,都还是青年的那个年代。

于是,他发自肺腑地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表达了对于新中国各项政策的支持,以及自己私人对于毛主席的想念。

他没指望毛主席能够给自己回信,认为只要将所想要说出口的话,完全表露出来,这就已经足够了。

但是,令他惊喜的是,毛主席不仅给他回信了,还在信里回顾了三个人当年的经历,他从来没有忘记三人的情谊。

历史所有结拜三兄弟 三人结拜为兄弟(5)

图丨毛主席

苟富贵,勿相忘

此时的朱其升还在农村担任铁匠,他住在一处很偏远的山区,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往往都是听其他人说了才知道。

有次,他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户村民家里贴了一副新的人物图,他定睛一看,不禁愣住了,然后小声嘀咕道:“这个人怎么这么像我的润芝兄弟呢。”

朱其升越看越像,但这件事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他知道当年毛泽东去继续念书了,也有做大事的能力,可怎么会被人贴在门上?

回到家以后,朱其升把这件事告诉了妻子。可他妻子听完头都没抬,说:“咋会是你的兄弟呢?那门上贴的可是毛主席,我可是听说了,人家特意去城里买回来的呢。”

可朱其升坚持咬定,他不可能连自己的结拜兄弟都认不出来。于是,他把当年三个人如何结拜的事情,都讲给了妻子听。

历史所有结拜三兄弟 三人结拜为兄弟(6)

图丨毛主席的画像

见他这么固执,妻子仍然笑笑不以为意:“行行,就算你真的和毛主席结拜过,可如今人家也不认得你了呀!”这话让朱其升的心一下冷了下来。

他相信自己的兄弟,有干这种大事的能力,他本就与常人不同。

可是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两人身份差距如此悬殊,又这么多年没有联系过了,他真的还能记住自己吗?

夫妻俩讨论之后,决定这件事就此作罢,省的传出去以后,还招来一些不好的影响,倒像是朱其升一直在乱说了。

但村子里大家住得本来就近,那天他俩讨论的时候,声音又很大,正好被过路的人听说了这件事,然后一传十十传百,这件事就在村子里传开了。

历史所有结拜三兄弟 三人结拜为兄弟(7)

图丨村子

一开始大家都笑他,说朱其升真能痴人做梦,什么话都敢说。众人把这件事就当作一个笑柄,谁也没有当真。

可后来,村支书听说了这件事,决定亲自来找朱其升问个究竟,面对村支书的询问,朱其升坚决表示自己绝对不是乱说,并将当年的事情也说了出来。

村支书就建议朱其升给毛主席写封信,要是真的话,肯定能收到回信,这样村里人的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朱其升不会写字,特意到城里找了一位说书先生,自己说什么,他就写什么,朱其升的内心也很纠结,这封信写了又改,足足重写了6次。

当信终于寄出去的时候,朱其升的内心还是充满了期待。他觉得,以当年几个人的情谊,润芝弟看到以后一定会回信的。

历史所有结拜三兄弟 三人结拜为兄弟(8)

图丨写信

然而,时间过去了很久以后,却一直没有收到回信,这让他有些失落,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弄错了。

当时的湖北省委书记孟淑纯,也听说了这件事情,无意间就向自己的老乡李先念打听,毛主席是不是曾有一个“毛润芝”的名字。

李先念听她这么问,感觉很惊讶,只有少数与毛主席很亲近的人,才知道这个名字,而且这已经是多年以前的事情了,很少再有人提起。

听他这么说,孟淑纯内心觉得,这事十有八九是真的了,他就找到了朱其升,表示自己对他的信任,还又帮助他写了一信封,以正规渠道寄给了毛主席。

而就在1952年,朱其升收到一封来自北京的信,信封上面写的发件人,正是“毛润芝”三个大字。

历史所有结拜三兄弟 三人结拜为兄弟(9)

图丨毛主席

再加上这封信的顶端,印着“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字样,这可不是一般人所能用的信纸。综合比对,说明朱其升完完全全没有说谎。

在信中,毛主席还像往常一样,将朱其升称呼为“其升兄”。在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以后,他得知毛主席还是这样惦记自己,内心十分感动。

毛主席还给他寄了一笔私人攒下来的钱,意在资助他的生活,朱其升拿着厚厚的信件,眼里不知不觉就涌满了泪水,他既骄傲又感动。

后来,朱其升还特意带着这封信前往北京,想要亲自看望一下毛主席。

此次重逢,两人已有40多年的时间不见,他们两人都面貌大改,经历了岁月的磨练,再不似当年的少年。

历史所有结拜三兄弟 三人结拜为兄弟(10)

图丨毛主席的信

可在毛主席的眼中,朱其升依然看到了当年少年时期的那份勇敢与坚毅,这么多年来,毛主席从来没有改变自己的初心。

两人的手仅仅拉在一起,彼此都无言,却又将一切都蕴含在这无言当中,出于礼貌,朱其升先开口叫了一句;“毛主席!”

毛主席立刻拦住了他,告诉他还像当年那样,称呼自己润芝弟即可,两人是私交,私下里不必这么拘束。

他们两人谈到很多当年的事情,毛主席好久没有笑得如此爽朗了,他们有太多的故事想要分享,这种老友相逢的喜悦是无法隐藏的。

谈话末尾,他们又想到了当年的大哥“彭友胜”,此次朱其升来京见毛主席,由于彭友胜年纪大了,出行不方便,所以没有与他一同前来。

历史所有结拜三兄弟 三人结拜为兄弟(11)

图丨毛主席

这确实有些遗憾,三个相互挂念的朋友,终究没能再次聚在一起。

但实际上,只要心意相通,处在什么地方又有什么妨碍呢?他们是真正的君子之交,在意的自然也是精神上的支持与陪伴。

毛主席后来了解到,彭友胜家里的生活也很不理想,于是专门让当地的政府对他多加照顾,每个月还给他发30元的补助。

但当彭友胜拿到这份补助的时候,内心却总是觉得受之有愧,于是,他每年都会采些上好的茶叶,给毛主席送去,以表达自己的心意。

这份特殊的赠礼,一直整整送了18年,直到彭友胜离开了人世。

历史所有结拜三兄弟 三人结拜为兄弟(12)

图丨采茶叶

有人说,兄弟之间,一起吃苦容易,但一起富贵却很难,特别是在苦难当中相互支撑的人,却不一定能够一起过好日子。

但这三人的情感,却是最为真挚不过的了,他们无论在什么境况之下,都从来没有忘记对方,甚至不常联系,也不会让这份感情被时间冲淡。

特别令人感动的是毛主席,他如今已经居于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位置,可他却仍然挂念自己的两个贫农兄弟,并且尽可能照顾他们的生活。

这样的感情太多稀有,这不仅是一份幸运,更需要几个人都拥有高洁的品质与人格才行。

那么在当年,他们三人又是如何结拜成为兄弟的呢?

历史所有结拜三兄弟 三人结拜为兄弟(13)

图丨毛主席的信

少年时结下的缘分

1884年,彭友胜出生于湖南,小时候家里贫困,他就非常懂事,经常帮父母耕地做农活。

1891年,朱其升也出生于湖南,他的家庭较彭友胜更为贫困,家里兄弟很多,一大家子人都需要养活,与此同时,他们没有土地,只能帮地主做活。

12岁的时候,朱其升就被家里人送到铁铺当学徒,为的只是能够让这个孩子吃饱饭,而且有一门维持生计的手艺。

但铁铺的生活也不好过,当年灾害频发,粮食短缺。作为一个学徒,朱其升能够得到的粮食并不多。

有一次,他实在是太饿了,走投无路之际,就将店铺老板的米拿了一些,店铺老板发现以后,就将朱其升毒打了一顿。

历史所有结拜三兄弟 三人结拜为兄弟(14)

图丨铁匠

这件事发生后,朱其升也不愿再在这里做工,就一个人离开了。他在路上漂泊了很久,一直担心着没有一个安稳的去处,在这时,一份官府的公告吸引了他的注意。

部队正在招兵,朱其升此前确实没有过当兵的念头,但他觉得,这样起码能吃饱饭,而且比在路上乞讨要好,于是毅然决然去报名了。

其实,当时很多去报名的士兵,都像朱其升一样,出生于贫苦家庭,为了能吃饱饭,他们什么都愿意做。

正是这些在贫困和饥饿的双重压迫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有无比坚强的毅力与勇气,所以锻造了一支强大而勇敢的军事力量。

而朱其升加入新兵以后,他的副班长就正好是彭友胜。

历史所有结拜三兄弟 三人结拜为兄弟(15)

图丨参军

早在几年前,彭友胜的家里就已经过不下去,他本来打算去大城市里打拼,看看自己能不能闯出来点名堂。

他虽然特别能吃苦,不怕累也不怕脏,但当时时局动荡,并没有什么可以谋生的好出路。

在这种情况下,彭友胜最好的选择就是当兵,唯有这乱世终究有一天平稳下来了,人们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

他在部队里一向吃苦耐劳,而且做事也很灵活聪明。积累了几年的丰富经验以后,他就被晋升为了副班长。

彭友胜看到新来部队里的朱其升无依无靠,而且瘦得十分可怜,就对他格外照顾,在生活上处处帮衬着他。

而两个人都是十分踏实本分的性格,这让他们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也就逐渐成为了好朋友、好兄弟。

历史所有结拜三兄弟 三人结拜为兄弟(16)

图丨军队

1911年,他们两人所在的部队响应了武昌起义,共同参与了一系列的起义活动,旨在彻底推翻万恶的清政府统治。

两人在起义当中,都是在最前方冲锋陷阵的人,他们不畏牺牲,只想要为革命做出切实的贡献。

凭着这种顽强拼搏的态度,他们最终成功起义,而彭友胜和朱其升则因为立下大功,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晋升。

在这一年,毛泽东本来只是一个学生,但当革命的号角吹响,他决心参与革命,增强自身的综合力量。

于是,他报名参军,想要做出一份贡献,但那个时候,想要入伍的人很多,没有人介绍与推荐,毛泽东屡屡碰壁。

有次,毛泽东又在一处征兵处据理力争,正巧被过路的朱其升听到,他觉得这个少年不一般,就站在那里听了好一会儿。

历史所有结拜三兄弟 三人结拜为兄弟(17)

图丨毛主席

然后,他开口问道:“你一个学生,怎么跑来参军了?”

毛泽东眼里闪着坚毅的光芒,回答说:“国家与人民有难,我自然要投身革命,这是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

朱其升一下子就被毛泽东所感动了,他决心帮助眼前这个充满理想的陌生人。

他把毛泽东拉去见了彭友胜,将他们互相介绍给对方,然后和彭友胜一起谋划着帮助毛泽东参军入伍。

在两人的竭力推荐下,毛泽东很快就顺利参军了,而三个人因为志趣相投,也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在三个人当中,毛泽东的年龄最小,于是另外两个人对他格外照顾有加,常常担心他吃得好不好、有没有冬衣,为他着想的十分细致周到。

历史所有结拜三兄弟 三人结拜为兄弟(18)

图丨情同兄弟的三人

此时的三人已经情同兄弟,是真正共患难的情谊,而真正让他们决定结拜的,还是一次危险的事件。

当时,部队外出行军,毛泽东入伍不久,体力还不能跟得上长期当兵的其他人,所以尽管竭力往前走,他还是脱离了大部队。

朱其升和彭友胜很快发现了这一事情,放心不下他一个人,于是主动到队伍的末端,去搀扶他一同前进。

但他们突然遇到了一支清军的骑兵,此时的三人已经远远掉队,找不到前来帮助的人,于是,他们只好躲在一个地沟里面先隐藏起来。

清军一直在外面行动,他们在这里整整躲了三天三夜,才终于脱离险境,其间,由于水和食物的缺乏,几个人都差点昏死过去。

但他们相互支撑、打气,才终于都挺过了绝境,这次境遇可谓是绝处逢生,十分难得。

历史所有结拜三兄弟 三人结拜为兄弟(19)

图丨桃园结义

也因为这件事情,让他们决心效仿刘关张,结义为异姓兄弟,往后不分你我,相互照应。

这就是三人结拜的过程,这样可贵的情谊,也确实让人感动,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年以后,他们的感情依然没有淡过,这样的感情,实在令人羡慕不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