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作品(崇祯本金瓶梅诗词来源新考)

崇祯作品(崇祯本金瓶梅诗词来源新考)(1)

词话本《金瓶梅》创作的一大特色是借用了不少他人的资料,尤其是书中的诗词部分,大部分都是来自他书,对此,研究者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成绩斐然[②]。

有意思的是,词话本的这个特点,似乎也被崇祯本继承了下来。我们知道,崇祯本与词话本的一个很大区别,就是进行删繁就简工作,包括大量更新原本中的诗词。

后来发现,这些代旧的“新作”,其实亦非自创,仍是移用别人的作品。日本荒木猛先生撰有《关于崇祯本〈金瓶梅〉各回的篇头诗词》一文,对此问题给予了详细的考证。

根据荒木猛先生的对照,崇祯本对词话本每回开头的诗词,只有八回没动,其余九十二回都改变了。

他在此文中考证出三十六首词的出处及作者。本文旨在考证余下诗词的出处,以期对探讨崇祯本《金瓶梅》的改编情况及改编者有所帮助。

据初步翻检,共稽得三十八首。其中两首只标明与之有关的材料,仍不能确定其原始出处。

崇祯作品(崇祯本金瓶梅诗词来源新考)(2)

《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目录

第一回回首

豪华去后行人绝,箫筝不响歌喉咽。雄剑无威光彩沉,宝琴零落金星灭。玉阶寂寞坠秋露,月照当时歌舞处。当时歌舞人不回,化为今日西陵灰。

此首为唐代程长文所作,原题为《铜雀台》。见《才调集》卷十,以及《文苑英华》卷百四、《乐府诗集》卷三十一、《唐诗品汇》卷三十一、《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十三、《全唐诗》卷十九等。

首句“豪华”本作“君王”,“箫筝”本作“箫竽”或“箫笙”。“宝琴”或作“宝瑟”。

第四回回首

璇闺绣户斜光入,千金女儿倚门立。横波美目虽后来,罗袜遥遥不相及。闻道今年初避人,珊珊镜挂长随身。愿得侍儿为道意,后堂罗帐一相亲。”

唐毕耀七律,题为《古意》。见《石仓历代诗选》卷四十六、《全唐诗》卷二五五。“罗袜”本作“罗被”或“罗袂”,“镜挂”本作“挂镜”。

第八回回首

红曙卷窗纱,睡起半拖罗袂。何似等闲睡起,到日高还未。催花阵阵玉楼风,楼上人难睡。有了人儿一个,在眼前心里。

此诗又见于《巫山艳史》第六回,亦为回首。此回题目是“真属意无端将桃认李,假撇清有识暗就明偷”。字句标点稍有异:“红曙卷窗纱,睡起半拖罗袂,何似等闲,直睡到日高还未。 催花阵阵玉楼风,玉楼人难睡,有了人儿一个,在眼前心里。”  

第十五回回首

楼上多娇艳,当窗并三五。争弄游春陌,相邀开绣户。转态结红裙,含娇入翠羽。留宾乍拂弦,托意时移柱。

陈后主所作,原题作《舞媚娘三首》,或作《舞媚娘二首》,此为第一首。另一首为“淇水变新台,春炉当夏开。玉面含羞出,金鞍排夜(一作暗)来。春日(一作好)多风光,寻观向(一作戏)市傍。转身移佩响,牵袖起衣香。”见《乐府诗集》卷七十三、《古乐府》卷十、《古诗纪》卷一百八、《古乐苑》卷三九、《汉魏六朝百三家诗集》卷一百二等。《乐府诗集》卷七十三注云:“《乐苑》曰:‘《舞媚娘》《大舞媚娘》,并羽调曲也。’《唐书》曰:‘高宗永徽末,天下歌《舞媚娘》。未几,立武氏为皇后。’按陈后主已有此歌,则永徽所歌,盖旧曲云。” “入翠羽”原作“拾翠羽”。 

第十七回回首

早知君爱歇,本自无容妒;谁使恩情深,今来反相误。愁眠罗帐晓,泣坐金闺暮;独有梦中魂,犹言意如故。

唐袁晖所作《长门怨》,《乐府诗集》卷四十二、《石仓历代诗选》卷三十一、《全唐诗》卷二十、卷一百十一。“无容妒”本作“无萦妒”。

第十八回回首

有个人人,海棠标韵,飞燕轻盈。酒晕潮红,羞蛾一笑生春。 为伊无限伤心,更说甚巫山楚云!斗帐香销,纱窗月冷,着意温存。-右调柳梢青”

周邦彦《柳梢青》词,见《增修笺注妙选草堂诗余》余卷下、明毛晋补《片玉词补遗》、明陈耀文编《花草粹编》卷八。原词“羞蛾”下有“凝绿”二字。

又见《巫山艳史》第八回回首,亦阙“凝绿”二字。

第十九回回首

人靡不有初,想君能终之。别来历年岁,旧恩何可期。重新而忘故,君子所犹讥。寄身虽在远,岂忘君须臾。既厚不为薄,想君时见思。”

三国徐干所作,题为《室思》,见《玉台新咏集》卷一。或题作《杂诗六首》之六。原诗六十句,此处只取最后十句。“所犹讥”原诗为“所尤讥”。

第十九回回末

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感君不羞赧,回身就郎抱。

见《玉台新咏集》卷十,题孫綽《情人碧玉歌二首》,此为第二首。第一首是“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另见《艺文类聚》卷四十三、《古乐苑》卷二十四、《古诗镜》卷九、《乐府诗集》卷四十五、《石仓历代诗选》卷五、《百三家诗》卷六十一等。

作者亦有题宋汝南王者。第二句或作“相为情颠倒”。

第二十一回回末 

不一时,春梅拿茶来吃了,李瓶儿告辞归房。金莲独自歇宿,不在话下。正是:空庭高楼月,非复三五圆。何须照床里,终是一人眠。

见《玉台新咏集》卷十,题为《荡妇高楼月》,作者署为王台卿。另见《古诗纪》卷一百三。王台卿,南朝梁人,雍州刺史萧恪的门客,其诗多与简文帝倡和。

第二十二回回中 

当下约会已定,玉箫走来回西门庆说话。两个都往山子底下成事,玉箫在门首与他观风。正是:解带色已战,触手心愈忙。那识罗裙内,销魂别有香。

此诗出自辽王鼎《焚椒录》,陶宗仪《说郛》卷一百十下有载;明周嘉胄《香乘》卷二十七载有《十香词》,注出《焚椒录》。

《四库提要》云:鼎字虚中,涿州人。淸宁五年进士,官至观书殿学士,事迹具《辽史·文学传》。

是书纪道宗懿德皇后萧氏为宫婢单登构陷事,前有大安五年自序,称待罪可敦城,盖谪居鎭州时也。又据《辽史拾遗》卷十一,耶律伊逊与萧太后有隙,诬其与令官赵惟一淫通,“欲乘此害后,以为不足证实,更命他人作《十香淫词》,用为诬案”。所谓“十香”分别咏发香、乳香、腮香、颈香、吐气香、口脂香、玉手香、金莲香、裙内香、满身香。此为第九首,咏裙内香。

另,《春染绣榻》第十三回亦载有此诗。

第二十三回 

正是:颠狂柳絮随风舞 轻薄桃花逐水流。

此为杜甫《漫兴九首》之一。原诗四句,此为后二句,前二句为“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白孔六帖》卷十四、《补注杜诗》卷二十二、《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七等均有载。

第二十六回回首 与君形影分吴越,玉枕经年对离别。

登台北望烟雨深,回身哭向天边月。又:夜深闷到戟门边,却绕行廊又独眠。闺中只是空相忆,魂归漠漠魄归泉。

前一首唐姚月华所作,题为《古怨》,或《怨诗寄杨达》。“天边月”原作“寥天月”。见《石仓历代诗选》卷一一三。“经年”或作“终年”。

后一首是集唐人诗句而成。前二句出唐元稹所作《忆事》,原诗四句,后二句为“明月满庭池水绿,桐花垂在翠帘前”。见《才调集》卷五、《唐音》卷十二、《唐诗品汇》卷五二、《山堂肆考》卷一一二等。

“闺中”句出岑参《题苜蓿峰寄家人》诗,原诗为“苜蓿峯边逢立春,葫芦桥上泪沾巾。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杀人。”见《才调集》卷七、《石仓历代诗选》卷四十。

“魂归”句出唐朱褒《悼亡奴》诗,原诗为“魂归冥漠魄归泉,只住人间十五年。昨日施僧裙带上,断肠犹系琵琶弦。”见《山堂肆考》卷一百一十二、《渊鉴类函》卷二五八。

另,《浪史》第二十六回亦载后一首,并明示“集唐七言律”:夜深闷到戟门边,却饶行廊又独眠;明月满庭池水绿,疏帘相伴宿风烟。夜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闺中只是空相忆,魂归冥漠魄归泉。”

第二十八回回首 

几日深闺绣得成,看来便觉可人情。一湾暖玉凌波小,两瓣秋莲落地轻。南陌踏青春有迹,西厢立月夜无声。看花又湿苍苔露,晒向窗前趁晚晴。

《欢喜冤家》第十八回亦载此诗,“西厢立月”作“东厢步月”,“春花”作“看花”,“窗前”作“西窗”。

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有两种说法。

一谓明苏平所作,见明曹安撰《谰言长语》卷一:“咏物诗亦难。唐人池鹭鹧鸪,无以加矣。……苏平《绣鞋》云:‘几日深闺绣得成,着来便觉可人情。半弯暖玉凌波小,两瓣秋莲脱蒂轻。南苑踏青春有迹,西厢待月夜无声。摘花又湿苍苔露,晒向西窓趂晚晴。’”

一谓明沈愚所作,见明徐应秋撰《玉芝堂谈荟》卷八:“沈愚《绣鞋诗》:‘几日深闺绣得成,着来便觉可人情。一弯暖玉凌波小,两瓣秋莲落地轻。南陌踏青春有迹,西厢立月夜无声。看花又湿苍苔露,晒向窗前趂晩晴。’”

清姚之姻撰《元明事类钞》卷二十四“立月无声”条引“元沈愚《绣鞋诗》:‘南陌踏青春有迹,西厢立月夜无声。’”

清吴景旭撰《历代诗话》卷十五对此有所考证:“通理博览羣籍,不乐仕进,以业医终其身。或劝之仕,曰:‘吾非笼络中物也。’诗余、乐府尤为人所传。一云苏秉衡少时作《绣鞋诗》,人呼为‘苏绣鞋’。观通理《次义山无题》五首,则知《绣鞋》是通理擅场。”

《明史·文苑传》谓“张溥……与汤允绩、苏平、苏正、沈愚、王淮、晏铎、邹亮、蒋忠、王贞庆,号景泰十才子”。

明王鏊《姑苏志》卷五十四:“沈愚字通理,號崆峒生同,崑山人。世业医,至愚读书工诗,与刘溥诸人称十才子。其诗清美圆熟,尤长于古风。有《篔籁集》二十卷、《吴歈集》五卷。”

第二十九回回首 新凉睡起,兰汤试浴郎偷戏。去曾嗔怒,来便生欢喜。奴道无心,郎道奴如此。情如水,易开难断,若个知生死。

《巫山艳史》第十二回亦载此词。  

第三十六回回首

既伤千里目,还惊远去魂。岂不惮跋涉?深怀国士恩。季布无一诺,侯嬴重一言。人生感意气,黄金何足论。

此为节选唐魏征五古《述怀》,见《唐文粹》卷十八、《乐府诗集》卷二十一、《唐诗纪事》卷四、《增修诗话总龟后集》后卷十七等。原诗共二十句,此处只节选了最后八句。“远去魂”原作“九逝魂”,“无一诺”原作“无二诺”,“黄金”原作“功名”。

第三十八回回中

春梅把镜子真个递在妇人手里,灯下观看。正是:羞对菱花拭粉妆,为郎憔瘦减容光。闭门不管闲风月,任你梅花自主张。

此诗亦是集句而成。第二句出自欧阳修《浣溪沙·春半》(据宋黄升《花庵词选》卷二),原词是:“青杏园林煮酒香,佳人初试薄罗裳,柳丝摇曳燕飞忙。乍雨乍晴花自落,闲愁闲闷日偏长,为谁消瘦减容光。”

但据《草堂诗余》卷一,此词题《春闺》,作者则题为秦观。明陈耀文《花草粹编》卷三又将作者署为晏同叔。

三、四句最早出自宋陈世崇《随隐漫录》卷一:“驿荒寒天正霜,夜深吟苦未成章。闭门不管庭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张。”后出现于多种戏曲小说中,如《琵琶记》(第十七出)、《五美缘》(第九回)、《青楼梦》、《蝴蝶媒》(第二回)、《浪史奇观》(卷二)等,后句或作“一任梅花”。

第五十二回回首

春楼晓日珠帘映,红粉春妆宝镜催。已厌交欢怜旧枕,相将游戏绕池台。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处裙裾扫落梅。更道明朝不当作,相期共斗管弦来

此为孟浩然《春情》诗。见《孟浩然集》卷四、《《石仓历代诗选》历代诗选》卷三七。“春楼”原作“青楼”,“旧枕”原作“枕席”,“行处”原作“行即”。

崇祯作品(崇祯本金瓶梅诗词来源新考)(3)

《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书影

第五十六回回首  

清河豪士天下奇,意气相投山可移。济人不惜千金诺,狂饮宁辞百夜期。雕盘绮食会众客,吴歌赵舞香风吹。堂中亦有三千士,他日酬恩知是谁。

此为节选唐李白《扶风豪士歌》,原诗甚长,此为中间部分。见《李太白文集》卷五、《文苑英华》卷三百五十、《唐音品汇》卷二十六、《石仓历代诗选》卷四十四下、《古诗镜》卷十九等。

“清河”原作“扶风”,“相投”原作“相倾”,“济人”两句原作“作人不倚将军势,饮酒岂顾尚书期”,“亦有”原作“各有”,“他日”原作“明日”。“吴歌”句之后遗漏“原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两句。

第五十七回回首 

野寺根石壁,诸龛遍崔巍。前佛不复辨,百身一莓苔。惟有古殿存,世尊亦尘埃。如闻龙象泣,足令信者哀。公为领兵徒,咄嗟檀施开。吾知多罗树,却倚莲花台。诸天必欢喜,鬼物无嫌猜。

此为杜甫《山寺》诗。原诗为五言古风,二十八句,此为前二十句。见《九家集注杜诗》卷九、《全唐诗》卷二百二十等。“惟有”原作“虽有”,“领兵徒”原作“顾兵徒”。

第五十九回回首 

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恰新霜。鬼门徒忆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路杳云迷愁漠漠,珠沉玉殒事茫茫。惟有泪珠能结雨,尽倾东海恨无疆。

此诗前六句本为宋陆游所作,原题甚长,作《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词一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见《齐东野语》卷一、《剑南诗稿》卷二十五、《宋诗纪事》卷五十三等。

但此处引用时多有改动。“鬼门徒忆”原作“林亭感旧”,五六两句本作“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明林鸿《鸣盛集》卷四《挽沙杨朱氏九首》之二的首句作“珠沉玉殒两茫茫”,第六句与此句只差一字,可能系改动此句而成。

另明徐(左火右通)《幔亭集》卷八《无题》诗有“祗有梦魂能结雨”,第七句“惟有泪珠能结雨”似是化用此句而成。

最后两句原诗本作“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但这里换作“惟有泪珠能结雨,尽倾东海恨无疆”。

第六十二回回首 

玉钗重合两无缘,鱼在深潭鹤在天。得意紫鸾休舞镜,传言青鸟罢衔笺。金盆已覆难收水,玉轸长笼不续弦。若向蘼芜山下过,遥将红泪洒穷泉。

关于此诗作者有两说,一说为唐刘禹锡所作。《太平广记》卷二七三“李逢吉”条引《本事诗》,谓丞相李逢吉性强愎而沉猜多忌,恣行威福。

刘禹锡有妓甚丽,为李所夺。刘计无所出,惶惑吞声,愤懑而作四章,以拟《四愁》云尔。

此即为第一首。“传言”原作“寄言”,或作“能言”;“长笼”原作“长抛”。《才调集》卷十亦载此诗,“玉钗”作“折钗”,“鹤在天”作“月在天”,“休舞镜”作“辞舞镜”,“传言”作“堕松”,“罢”作“断”,“金盆”作“金瓶”,“已覆”作“永覆”,“若向”作“若到”,最后一句作“空将狂泪滴黄泉”。

又据明杨慎《升庵集》卷六十“吕用之”条,谓唐吕用之在维扬日,佐高骈专权擅政。有商人刘损妻裴氏,有国色,用之以阴事构取。损愤惋,因成诗三首。

此即为第一首。然字句多有不同:“宝钗分股合无缘,鱼在深渊日在天。得意紫鸾休舞镜,断踪青鸟罢衔钱。金杯倾覆难收水,玉轸倾欹嬾续弦。从此蘼芜山下过,只应将泪比流泉。”

崇祯作品(崇祯本金瓶梅诗词来源新考)(4)

《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书影

第六十三回回首 

香杳美人违,遥遥有所思。幽明千里隔,风月两边时。相对春那剧,相望景偏迟。当由分别久,梦来还自疑。

此诗为陈后主《有所思》三首中的第二首。首句原作“杳杳与人期”,第三句原作“山川千里间”,第四句“相对”原作“相待”。

见《乐府诗集》卷十七《鼓吹曲辞》二、《《石仓历代诗选》历代诗选》卷十、《古诗苑》卷九等。

第六十五回回首 

湘皋烟草碧纷纷,泪洒东风忆细君。见说嫦娥能入月,虚疑神女解为云。花阴昼坐闲金剪,竹里游春冷翠裙。留得丹青残锦在,伤心不忍读回文。

元傅汝砺所作,据《傅与砺诗文集》卷五,题为《过故妻墓》,《元音》卷八、《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五十七同。

或作《忆内》(瞿佑《归田诗话》)。傅名若金,字汝砺,后改字与砺。江西新喻人。据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三,知此诗为傅悼念亡妻孙蕙兰所作。“碧纷纷”或作“绿纷纷”,第二句多作“每恨姮娥工入月”,“残锦”或作“残绣”。

第六十八回回首  

钟情太甚,到老也无休歇。月露烟云都是态,况与玉人明说。软语叮咛,柔情婉恋,熔尽肝肠铁。岐亭把盏,水流花谢时节。-右翠云吟半

此词为明代林鸿所作。据清徐九《词苑丛谈》卷十二:“张红桥,闽县良家女,常曰:‘欲得才如李青莲者事之。’福清林鸿投诗,称意,遂侍巾栉。鸿有金陵之游,作词留别云:‘钟情太甚,人笑吾,到老也无休歇。月露烟云都是恨,况与玉人离别。软语丁宁,柔情婉恋,镕尽肝肠铁。岐亭把酒,水流花谢时节,应念翠袖笼香,玉壶温酒,夜夜银屏月。蓄喜含嗔多少态,海岳誓盟都设。此去何之,碧云春树,晩翠千千,叠图作羁思,归来细与伊说。’”

第七十回回首

帝曰简才能,旌贤在股肱。文章体一变,礼乐道逾弘。芸阁英华人,宾门鹓鹭登。恩筵过所望,圣泽实超恒

此诗为唐代诗人萧嵩作,题为《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登字》。见《唐诗纪事》卷十四、《文苑英华》卷一百六十八、《全唐诗》卷一百0八等。原作共十二句,此为前八句。

第七十四回回首 

富贵如朝露,交游似聚沙。不如竹窗里,对卷自趺跏。静虑同聆偈,清神旋煮茶。惟忧晓鸡唱,尘里事如麻。

“富贵如朝露”句见《江湖小集》卷五十四引《俞桂渔溪乙稿》、《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九引《渔溪诗稿》。

后四句见唐诗人李中《宿青溪米处士幽居》:“寄宿溪光里,夜凉高士家。养风窗外竹,叫月水中蛙。静虑同搜句,清神旋煮茶。唯忧晓鸡唱,尘里事如麻。”见《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九。

第七十六回回首 

相劝频携金粟杯,莫将闲事系柔怀。年年只是人依旧,处处何曾花不开?歌咏且添诗酒兴,醉酣还命管弦来。尊前百事皆如昨,简点惟无温秀才。

据《唐摭言》卷十二、《唐诗纪事》卷四十九,此诗为唐诗人元稹所作;《白氏长庆集》卷二十、《全唐诗》卷四百四十三则谓白居易所作。

原诗为“马上同携今日杯,湖边还折去年梅。年年只是人空老,处处何曾花不开。歌咏每添诗酒兴,醉酣还命管弦来。樽前百事皆依旧,点检惟无薛秀才。”“莫将闲事”句系化用唐诗人罗隐“莫将闲事系升沉”句而成。

第七十八回回首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去来窗下笑来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含笑问狂夫,笑问欢情不减旧时么?

此为欧阳修[南歌子]词,见《文忠集》卷一百三十三、《乐府雅词》卷上、《词综》卷四。后二句原为“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第八十回回首

倚醉无端寻旧约,却因惆怅转难胜。静中楼阁深春雨。远处帘栊半夜灯。抱柱立时风细细,绕廊行处思腾腾。分明窗下闻裁剪,敲遍栏杆唤不应

此为唐代诗人韩偓诗,题为《倚醉》,见《全唐诗》卷六百八十三、《瀛奎律髓》卷七。

第八十一回回首 

燕入非旁舍,鸥归只故池。断桥无复板,卧柳自生枝。遂有山阳作,多惭鲍叔知。素交零落尽,白首泪双垂。

唐代诗人杜甫作,题为《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此为第二首。见《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八、《历代诗话》卷四十。

第八十四回回首

一自当年拆凤凰,至今情绪几惶惶;盖棺不作横金妇,入地还从折桂郎。彭泽晓烟归宿梦,蒲湘夜雨断愁肠;新诗写向空山寺,高挂云帆过豫章。

据传说,这是明成化年间扬州卢穿的妻子李妙惠所作,题于金山寺壁。

卢穿应试京师,久不归,李父母见女婿音信全无,逼其改嫁江西盐商谢启。李难违父母之命,只好随新夫离扬西去。至金山寺,妙惠思念丈夫,以壁作纸,写此诗以明志。事见镇江地方志,及《中国历代名女》。

第八十七回回首

悠悠嗟我里,世乱各东西。存者问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家既败,壮士归来时。行久见空巷,日暮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裂眥。我有镯镂剑,对此吐长霓。

此为节选改动杜甫五古《无家别》而成。

“悠悠嗟我里”原作“我里百馀家”,“问消息”原作“无消息”,“家既败”原作“因阵败”,“壮士归来时”原作“归来寻旧蹊”,“行久”原作“人行”,“日暮”原作“日瘦”,“裂眦”原作“我啼”,最后二句为原诗所无。见《全唐诗》卷二百一十七,《唐诗品汇》卷七、《古诗镜》卷二十一。

第八十八回回首

梦中虽暂见,反觉始知非。展转不能寐,徙倚独披衣。凄凄晓风急,腌腌月光微。空床常达旦,所思终不归。 

北朝裴让之作,题为《有所思》。见《文苑英华》卷二百二、《乐府诗集》卷十七、《古诗纪》卷一百二十。“空床”原作“室空”。

第九十回回首

菟丝附蓬麻,引蔓原不长。失身与征夫,不如弃道旁。暮夜为侬好,席不暖侬床。昏来晨一别,无乃太匆忙。行将滨死地,老痛迫中肠。

此诗为改作杜甫五古《新婚别》而成。前八句为杜甫原诗的前八句,字句多有改动。原诗为“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后两句为杜甫原诗的第十七、十八句,原作“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见《九家集注杜诗》卷三、《杜诗详注》卷七、《石仓历代诗选》卷四十五、《唐诗品汇》卷七等。

第九十二回回首

猛虎凭其威,往往遭急缚。雷吼徒咆哮,枝撑已在脚。忽看皮寝处,无复睛闪烁。人有甚于斯,足以劝元恶。

此为杜甫《遣兴五首》中的第四首。见《九家集注杜诗》卷五、《杜诗详注》卷七。

第九十三回回首

阶前潜制泪,众里自嫌身。气味如中酒,情怀似别人。暖风张乐席,晴日看花尘。尽是添愁处,深居乞过春。

此为唐李廓所作,题为《落第》。“阶前”原作“榜前”。见《才调集》卷一、《唐诗纪事》卷六十。

崇祯作品(崇祯本金瓶梅诗词来源新考)(5)

《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书影

第九十四回回首 

骨肉伤残产业荒,一身何忍去归娼。泪垂玉箸辞官舍,步蹴金莲入教坊。览镜自怜倾国色,向人初学倚门妆。春来雨露宽如海,嫁得刘郎胜阮郎。

第九十八回回首

教坊脂粉洗铅华,一片闲心对落花。旧曲听来犹有恨,故园归去已无家。云鬟半挽临妆镜,两泪空流湿绛纱。今日相逢白司马,樽前重与诉琵琶。

此二诗为明铁铉之女所作,原无题。《古今说海》卷一三六云:“铁铉,邓州人也。为山东布政,抗御靖难师甚力。文皇即位,擒至阙下,不屈而死。

二女入教坊,终不受辱,后赦出之,皆适士人。”前首为其次女所作,后首为长女所作。事又见《石仓历代诗选》卷三六四、《元明事类钞》卷十七等。

《今古奇观》第五十四卷《高秀才仗义得二贞》中曾引用过第二首,《济公全传》第二十六回则二诗全引。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中对这两首诗有过如下议论:

我这回从杭世骏的《订讹类编》[38](续补卷上)里,这才确切的知道了这佳话的欺骗。他说:“……考铁长女诗,乃吴人范昌期《题老妓卷》作也。诗云:‘教坊落籍洗铅华,一片春心对落花。旧曲听来空有恨,故园归去却无家。云鬟半馨临青镜,雨泪频弹湿绛纱。安得江州司马在,尊前重为赋琵琶。’昌期,字鸣凤;诗见张士瀹《国朝文纂》。同时杜琼用嘉亦有次韵诗,题曰《无题》,则其非铁氏作明矣。次女诗所谓‘春来雨露深如海,嫁得刘郎胜阮郎’,其论尤为不伦。宗正睦木挈论革除事,谓建文流落西南诸诗,皆好事伪作,则铁女之诗可知。……”《国朝文纂》我没有见过,铁氏次女的诗,杭世骏也并未寻出根底,但我以为他的话是可信的,——虽然他败坏了口口相传的韵事。况且一则他也是一个认真的考证学者,二则我觉得凡是得到大杀风景的结果的考证,往往比表面说得好听,玩得有趣的东西近真。

首先将范昌期的诗嫁给铁氏长女,聊以自欺欺人的是谁呢?我也不知道。但“浮光掠影”的一看,倒也罢了,一经杭世骏道破,再去看时,就很明白的知道了确是咏老妓之作,那第一句就不像现任官妓的口吻。不过中国的有一些士大夫,总爱无中生有,移花接木的造出故事来,他们不但歌颂升平,还粉饰黑暗。关于铁氏二女的撒谎,尚其小焉者耳,大至胡元杀掠,满清焚屠之际,也还会有人单单捧出什么烈女绝命,难妇题壁的诗词来,这个艳传,那个步韵,比对于华屋丘墟,生民涂炭之惨的大事情还起劲。到底是刻了一本集,连自己们都附进去,而韵事也就完结了。

注 释

[①]说是“考”,其实主要是运用了电脑技术进行检索,与前人的遍览群书、博闻强记不可同日而语。不敢贪电脑之功,特此说明。

[②]笔者《金瓶梅诗词解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一书,亦涉及词话本诗词出处问题。

文章作者单位:南开大学

本文由作者授权刊发,原文载《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后收入《孟昭连<金瓶梅>研究精选集》,2015,台湾学生书局有限公司出版。转发请注明出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