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规矩是准绳切莫随意(法纪面前当知止)

老子《道德经》言:“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意思是说,知止就不会欲壑难填、落入危险,能够获得长久的安乐。通俗地讲,“知止”就是能知晓人生中不可逾越的界限,懂得某些东西不可触碰,懂得适可而止。

“知止”,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境界,是智慧,更是修养。《大学》中更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淡化精神追求、放松品德修养,私欲膨胀、追逐名利,贪图享乐、逾越界限,最终走向蜕化变质、腐化堕落,甚至是违法犯罪的道路,导致身败名裂,教训十分深刻。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懂得“知止”很有必要。

“知止”,“知”是前提,“止”是目的。要讲党性,知敬畏。“越规者,规必惩之;逾矩者,矩必匡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手中多少都有一定的权力,面临的诱惑和考验很多,在廉政问题上,更需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清醒头脑。要始终把党性原则放在首位,常怀敬畏之心,视党纪国法为不可触碰、不可逾越的红线,把为官清廉作为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真正做到远红线、守底线、筑防线。要通过加强理论武装,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真正做到对党忠诚,坚决听招呼、守规矩,练就“金刚不坏之身”。

“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要拘小节,防微腐。为什么个别腐败分子贪腐几乎到了疯狂的程度,总是不“知止”,最终走向犯罪的道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小事小节上放纵自己,没有及时控制贪欲。有的总认为在社会交往中,拿一条烟、喝两瓶酒、吃几顿饭,接的是“小礼”、收的是“小钱”,不会出什么大事。即使偶尔有了收手的想法,面对诱惑却怎么也“止”不住了。殊不知,不守“小节”即生“小恶”,“小恶”不断,必生后患,最终成了法纪教育的“活教材”。这些案例警示我们,在廉洁从政上,切不可有侥幸心理,要做到不因“微腐败”而逾矩,不因“小问题”而宽己,不因“小意思”而麻木,在“止”初、“止”微上下功夫,使“知止”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内在品质。

“自古清白无遗祸,从来贪争有后殃。”要重修养,保初心。鱼因馋而上钩,权因欲而失守。在金钱、名利、地位等诱惑面前,能否保持初心,抵住诱惑,坚持原则,战胜自己,要靠个人修为,更要重视品德修养。俗话说,纵有粮食万担,不过日食三餐;纵有广厦三千,不过夜寐一床。只有“知止”,才能胸怀豁达,以平静之心对己,以平稳之心处事,以平常之心对待得失,耐得住清贫,稳得住心神,管得住手脚。同时,还要常学警示案例,自鸣警钟,规范行为,守住道德底线,不碰法纪红线。这样才能把握好人生的方向,使自己始终知敬畏、懂取舍、走正道,担当强军重任,实现人生梦想。

(作者单位:陆军勤务学院)

纪律规矩是准绳切莫随意(法纪面前当知止)(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